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孙权早已做好御敌之策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孙权早已做好御敌之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40 更新时间:2024/2/3 21:57:26

关羽败走麦城,孙权收回荆州。刘备此后执意伐吴,但结局却是惨败而归。当时刘备势力已经发展至鼎盛,如果和东吴正面交战绝不可能出现如此悬殊的差距。有人说刘备运气不好,而且失去了往日的冷静。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孙权早已做好了御敌的准备,所以才能顺利击败刘备。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当时孙权究竟是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才打赢了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重要一役。

众所周知,三国有三大战役,直接影响了三国的格局和走势。这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曹操的杰作,而夷陵之战的主角则变成了刘备,三大战役的特点都一样,4个字:以少胜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备举蜀国之兵征伐东吴的这场战斗,为什么会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除了刘备的战术失误这一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孙权早已“恭候”刘备多时。

孙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曹操给其评价极高,7个字——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继承哥哥孙策的王位后,通过铁腕手段,很快平定周边,在江东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霸业。赤壁之战,孙权果断地和刘备联手,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孙刘联盟从此拉开了新的序幕。然而,在荆州问题上,两国分歧严重,刘备一“借”不还,孙权一“逼”到底。后来孙权利用关羽骄傲自大这个致使弱点,派年轻的陆逊挂帅,以“白衣渡江”的方式袭取了荆州。

公元219年,内外受敌的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而被擒杀。孙权占了军事要地荆州,又杀了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知道刘备肯定不会善罢干休,会来复仇,于是聪明的他提前使出“三板斧”,确保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板斧:向刘备示弱——麻痹对手。

孙权斩杀关羽后,又怕刘备举兵,于是派出诸葛亮之哥诸葛瑾出面当说客,并授意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陛下远道而来,恐怕是因为吴王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结下了仇怨,但是陛下心胸广阔,岂能着眼于小事。我试着为陛下考虑,陛下和关羽的亲密关系比得上汉朝先皇吗?荆州的大小能比得上整个国家吗?究竟该打曹操还是吴王,请陛下斟酌再三啊。

信中阐述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方面是自降身份,承认了刘备自称汉皇帝的合法性,而自己只是以吴王的身份自居;二是“提醒”刘备,曹魏才是吴蜀首先应该共同对付的敌人。

虽然聪明的孙权也知道刘备会无示他的“示弱”,但这样做,通过“示弱”来赢得舆论支持,通过“示弱”麻痹刘备,让他更加骄狂。

第二板斧:向曹操示好——联曹抗刘。

孙权知道凭靠自己对刘备的示弱就化解这场政治风波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于是积极寻找新的战备伙伴,于是他做惊人之举,表义上还是奉行“联刘抗曹”政策,但暗地里却“联曹抗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撤销人质。刘备于公元211年入蜀时,孙权便派遣大船把政治联婚的妹妹孙尚香接回了江东,其中还有赵云拦江救阿斗的闹剧。孙权之所以这么做,显然是防范末然,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为联曹抗刘做好铺垫,以免妹妹成为刘备的“人质”。

二是先礼后兵。公元215年,孙权先是派诸葛瑾几次去“讨要”荆州,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但孙权这样,显然是舆论和政治手段的需要。他向世人发布了这样一个信息:他索要荆州属于“合法权益”。随后,他开始动武,派吕蒙攻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成功剪除了荆州外围的“羽翼”。

三是联曹抗刘。后来,随着孙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孙权于是积极和曹操和解,并结为姻亲。据《三国志》记载: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由此可见,到了公元217年时,孙权基本已经决定和刘备决裂了,而和曹操达成了联盟。

第三板斧:向自我示强——严阵以待。

枪竿子下出政权。为了备战,孙权移都到武昌。一方面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设置武昌郡,扩大武昌的直接管辖区域。另一方面修筑武昌城,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他对军事进行了部署,具体如下:

一是派振威将军潘璋把守秭归,李异、刘阿等将领把守巫山、巴山等地;

二是派安东中郎将孙桓守备夷道,建武将军徐盛守备当阳,将领宋谦守备枝江;

三是派昭武将军朱然与偏将军韩当共同驻守江陵,南郡太守诸葛瑾驻守公安,建忠中郎将骆统驻守孱陵;

四是派平戎将军步骘率领交州义士万余人镇守益阳,以对付武陵郡的五溪蛮夷;

五是派建威将军吕范负责镇守建业大本营。

最后,他命大都督陆逊屯兵夷陵,全权指挥吴军上下。

这样部署后,就算刘备大军来进攻,因为各关口要隘都有安排将领和军队驻扎,蜀军想要深入东吴可谓举步维艰。只要能拖住蜀军,他们便可以积中兵力进行围歼。

果然,刘备为了给关心报仇,举全国之兵,于公元221年七月份出发,于公元222年正月拿下秭归,二月进驻夷陵一带,建立了大本营,和吴军展开对峙。蜀军的行军之所以这么慢,显然是孙权的防御部署的效果展现。事实证明,孙权还选对了大都督。

面对急于决战的蜀军,陆逊选择了据险而守,坚决不战。结果,刘备使出了辱骂诱敌等计都没有成功,蜀军长途跋涉,士气低落,弱点开始暴露出来,陆逊向孙权上疏,剖析敌我形势,认为反攻的时机就快到了。

是年六月,吴军全线反攻,孙权之前的防御部署都变成了进攻的发起点,史书记载,“潘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朱然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韩当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徐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诸葛瑾、骆统亦皆率所部围攻”、“步骘率军击败五溪蛮夷”等等。

综上所述,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东吴的孙权“三板斧”效果的具体体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爱才如命,为什么没有招揽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爱才,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任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够为曹操所用,到了他的面前,一定是待遇非常好的,所以用这种态度,也有了很多人的跟随,为曹操献计,出谋划策。不过当时知名度最广的人才非诸葛亮莫属了,为什么曹操却没有招揽诸葛亮?当时的诸葛亮在做什么,为何会没能见到曹操呢?都说乱世出枭雄,这句话在三

  • 羊献容屡遭废立当了六次皇后,历史上羊献容是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位皇后,而羊献容的一生却颇有戏剧色彩。羊献容曾嫁两位皇帝,但几经废立,导致她六次当上皇后,这番经历在历史上也是少有。据说羊献容是一位大美女,时常得到宠爱,不然也不可能多次登上皇后之位。但这也反应出了羊献容的无奈,虽然多次成为皇后,但始终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后人还一度误

  • 王翦作为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晚年竟也需要明哲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被誉为是秦国能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一人就灭了六国中的燕、赵、楚三国,顺利帮助秦始皇打下平定天下的基础。不过王翦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到了晚年却依然选择明哲保身。王翦作为四朝元老,无论是功绩还是地位都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或许正因如此反而给了他一种危机感。当时秦王想让王翦继续领

  • 真实历史上,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刘关张是结义兄弟,但也可以看做是生死之交,他们三个人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即便是亲兄弟,也未必能做到像他们之间这样。不过,《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本小说,有历史事实但是也有很多的虚构,那么关于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书中所写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历史上他们两人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

  • 如果曹髦杀了司马昭,曹魏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昭之心,想要篡夺曹魏皇帝的位置,而早在司马懿的时候,曹魏大权就已经落到了司马家的手上,易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而司马昭时期,遭遇过一次来自曹家的反击,反击者曹髦,只可惜最终曹髦失败了。那么,做一个假设,如果曹髦成功杀掉了司马昭,曹魏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曹魏是都真的可以重新掌握大权?其实,无论

  •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草根出身的他凭什么成为领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位评价褒贬不一的皇帝,不过他能从一介布衣做到明朝开国皇帝,足以证明了他的伟大。朱元璋有着很强的领导力,在一个团队中往往能收获支持,很多人不理解朱元璋究竟是靠什么收揽人心,实际上这便是他特有的能力之一。朱元璋童年经历还是比较悲惨的,父母去世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为了生存下去不惜出家

  • 乾隆为何经常送纪晓岚宫女?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纪晓岚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看过了,对这个人有着一定的了解。纪晓岚与和珅是同一时代的人,有意受到电视剧的一些误导,很多人都角色纪晓岚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不近女色。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和珅和纪晓岚都很受乾隆皇帝的

  • 清朝的北洋大臣是李鸿章,那么南洋大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晚清时期,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职位。这两个职位将设立于清朝光绪年间,主要就是掌管外交军政,一般的官员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在北洋大臣当中,身世最为显赫的肯定就是李鸿章了。李鸿章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兼任北洋大臣,而直隶总督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那么南洋大臣又是谁呢?当时能够与李鸿

  • 曹操为何容不下华佗?并非是因华佗要开颅治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曹操头疾日益严重,便找华佗为自己看病。华佗却说想要治好根源,需要开颅治病。曹操听闻大惊,认为华佗此举是不怀好意,下令将他缉拿,一代名医就这样死了。其实华佗真正的死因并不是因为他说要为曹操开颅,这只是演义中杜撰出来的说法,以当时的医疗技术来说,华佗真敢如此肯定是死路一条。那曹操容不

  • 明朝文官集团有没有威胁到皇权?明朝权臣为何不如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朝时期,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是外戚和权臣,宦官基本上难以对朝政产生影响。但到了明朝,宦官当政的严重性,甚至威胁到了明朝存亡的根基。虽然文官集团也有很强大的势力,但制度的不同导致权臣很难掌控实权,宦官则容易的多。所以文官基本上对皇权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哪怕是身为首辅也有诸多限制。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