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北洋大臣是李鸿章,那么南洋大臣是谁?

清朝的北洋大臣是李鸿章,那么南洋大臣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3/12/17 4:23:32

在我国晚清时期,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职位。这两个职位将设立于清朝光绪年间,主要就是掌管外交军政,一般的官员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在北洋大臣当中,身世最为显赫的肯定就是李鸿章了。李鸿章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兼任北洋大臣,而直隶总督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那么南洋大臣又是谁呢?

当时能够与李鸿章地位相仿,担任南洋大臣的人,必然不是平庸之辈。跟北洋不同。清朝筹建北洋海军,把大笔军费都投在北洋,因为渤海一带是京城门户,不容有失。北洋海军的舰船,基本直接采购自国外,质量更好。

相比之下,南洋大臣的任务就难多了。南洋大臣管辖长江一带的经济命脉,列强多在这里开设通商口岸。可是,南洋水军的舰炮,更多是自产,且效果又不能太差。所以,南洋大臣这个担子并不好挑。当时任职南洋大臣的,便是沈葆桢。(首任南洋大臣是李鸿章)

沈葆桢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林则徐的外甥,也是林则徐的女婿。林则徐在晚清时,曾有极大影响力。他的学说思想,曾推动后来洋务的发展。而且,林则徐看人极准。他曾托左宗棠,让他注意西北形势。

后来左宗棠帮助清朝,收复新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能被林则徐挑为女婿,沈葆桢除了亲缘关系,自然有独到的地方。

沈葆桢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教书所得,只能够勉强养活一家老小。但沈葆桢年少时,受到母亲极好的教育,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常常到舅舅林则徐的书房里看书。

林则徐许多观点,在当时十分独特。沈葆桢不仅接受传统学问,更学习许多外国知识,还接受“洋务”思想的熏陶。这些都为沈葆桢的后来,产生重大影响。

跟当时很多人一样,沈葆桢也走科举的道路。在27岁便考中进士,选入庶吉士,入翰林院,成为朝廷重点培养对象。道光时期,沈葆桢担任监察御史。咸丰时期,沈葆桢外调任职,最初也是御史职位,后来才逐渐担任知府这类的地方官职位。

当时清朝的情况,岌岌可危。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加大对清朝入侵。到道光后期,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事,很快席卷大半中国。咸丰时期,清朝半壁江山,已经落入太平天国手中。

而在咸丰六年,沈葆桢到江西上饶担任知府后不久,就遇到太平天国攻打江西的事情。上饶遭到围攻。沈葆桢正外出征办军饷事务。

上饶城内乱作一团,幸好沈葆桢的妻子,也就是林则徐林普晴,颇有名门风范,遇事不急不躁,一面安抚城内百姓,一面向就近驻扎的清军求援。沈葆桢受到情报后,立刻赶回,跟援军一起,解上饶城之围。

沈葆桢很快就因为有功得到升迁。后来又得到曾国藩推荐,任江西巡抚。但仅过三年,因母亲去世,沈葆桢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为母亲守孝。这是当时的规制,曾国藩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也是回家守孝。而且,沈葆桢跟母亲感情极深。子欲养而亲不在。

沈葆桢的内心无疑十分悲痛。第二年,左宗棠亲自到沈葆桢家中,希望他能出山相助,两次都被拒绝。直到同治六年,沈葆桢才答应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福州船政局的事务。清朝已经有意要做出改变,林则徐当年的建议,开始被朝廷采纳。

福州船政局就是为了造枪炮船只,培养新人才。沈葆桢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正式推行洋务,且做出了许多成绩,逐步得到高层赏识。后来日本借机想要占领台湾,清朝为处理海防问题,派沈葆桢担任钦差大臣,负责处理。

双方经过多次交锋、谈判、武力威胁,迫使日本退兵。但因海防国力较差,只能答应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此事激发清朝对海防的重视,让李鸿章和沈葆桢分别担任北洋大臣、南洋大臣,负责海防事务。

按照最初筹划,朝廷从各地厘金、关税、户部、府库等处,为组建海军筹款。可每年款项常常不足。朝廷也没办法。沈葆桢出于大局考虑,同意将南洋经费全部划拨北洋。这才有了后来的北洋海军。

但是,南洋也需要经费。随着北洋逐渐走上轨道,沈葆桢便向朝廷上折,要回属于南洋的那部分经费。按照沈葆桢的说法,自己不能为了博得推让的美名,让继任者没有经费使用。

正是在沈葆桢手中,清朝有了南洋海军,南洋海防走上正轨。而且,沈葆桢对轮船招商局也有重大贡献,还送出一批奔赴英、美留学的学生。这些人中,便由后来的詹天佑严复等人。可谓薪火相传。光绪五年,沈葆桢在南京病逝,享年60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容不下华佗?并非是因华佗要开颅治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曹操头疾日益严重,便找华佗为自己看病。华佗却说想要治好根源,需要开颅治病。曹操听闻大惊,认为华佗此举是不怀好意,下令将他缉拿,一代名医就这样死了。其实华佗真正的死因并不是因为他说要为曹操开颅,这只是演义中杜撰出来的说法,以当时的医疗技术来说,华佗真敢如此肯定是死路一条。那曹操容不

  • 明朝文官集团有没有威胁到皇权?明朝权臣为何不如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朝时期,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是外戚和权臣,宦官基本上难以对朝政产生影响。但到了明朝,宦官当政的严重性,甚至威胁到了明朝存亡的根基。虽然文官集团也有很强大的势力,但制度的不同导致权臣很难掌控实权,宦官则容易的多。所以文官基本上对皇权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哪怕是身为首辅也有诸多限制。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的

  • 曹操死之前,为什么没杀司马懿却杀了杨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和杨修,年轻时期都是曹操手下的很重要的官员,杨修辅佐曹植,原本就要为曹植争到曹操的位置了,却被曹丕那边横插一手,不仅让曹植失去了机会,也让杨修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最后被曹操杀掉。但是司马懿却不同,他活得足够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但是为什么曹操临死之前没有杀掉司马懿,毕竟最终是司马懿夺了他们家的江

  • 如果要从五虎将中去掉一个人,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五虎将”,虽然是后人给三国时期蜀汉的五位大将起得名字,但是以这样的名字来命名他们,也是非常合适的。不过,很多人一直都对五虎将中五个人的排名产生异议,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五虎将的名次。那么,如果说要从五虎将当中去掉一个人,只留下四个人,那么这个人又会是谁?谁是他们当中最没有资

  • 小偷进了和珅家,为什么一分钱没拿就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小偷自然是偷东西的,所以,一旦家里进了小偷,必然会损失一些东西,或者是财物,或者是值钱的器物。而在清朝时期,最为有钱的人就是乾隆时期的和珅,就算是放到今天,说他是首富也不足为奇。不过和珅家中曾经进过一位小偷,但是这个小偷却是一分钱也没有拿,就直接走掉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小偷不是偷东西的吗,为何分文

  • 司马懿装病为何屡试不爽?每次都能骗过曹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把司马懿称为影帝,司马懿的确很会演,他曾两次装病,一次骗过曹操,另一次骗过曹爽。而司马懿两次装病的理由也具有一些讽刺的意味,早年司马懿看不上曹操,于是谎称生病想借此逃过入仕。结果到了司马懿晚年,他再次装病却是为了夺权,直接要了曹氏宗明的命脉,两次反差耐人寻味。司马懿装病为何屡试不爽?可能

  • 刘邦有多迷恋戚夫人?差点为了戚夫人废长立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一向是薄情寡性之人。从他当了皇帝以后,他所表现出来的不容功臣的存在,一定要击杀他们。以及他对自己的儿子刘盈和老婆吕后毫无留恋之意,就可以看出,他实在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帝王,情感是非常淡漠的。但是,他对戚夫人却是很有真情的。说刘邦对戚夫人有真情,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来。一是刘邦虽然有三宫六院,但自从

  • 东吴人才济济不输蜀汉,如果吴国拿下蜀国能否一统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东吴在三国中一直排在第二名的位置,原本蜀国鼎盛时期是有能力挑战吴国的,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惨败而归,最后再也无力和吴国相抗争。其实东吴的确是块宝地,人杰地灵,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都是少有的治国人才。其实吴国在人才方面的储备一直在蜀汉之上,如果让吴国拿下蜀国以此扩大国力,那有没有可能击败曹魏一统中

  • 清朝的铁帽子王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其实很多人都对这个铁帽子王的官职有多大很好奇,难道职位真的是很铁不可动摇吗?其实并非如此。清朝的宗室在加封晋爵的时候分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等。通常来说,前面两个算是个王爷了,享受的待遇肯定也是更好一些的。而铁帽子王,他们除了有王爷的身份外,他们的这种爵位还能让自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异族趁机入侵呢?其实早已轻松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历史上,每逢乱世年代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趁机南下,这样的事情似乎像是早已经是定律了。八王之乱时期,五胡南下;南宋乱世,蒙古南下;明末乱世,满清入关等等。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国乱世时期,从未有过异族南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三国时期即便是再乱,曹、刘、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