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钰废了朱见深,为什么朱见深还要为朱祁钰平反?

朱祁钰废了朱见深,为什么朱见深还要为朱祁钰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67 更新时间:2024/1/8 22:27:43

土木堡之变,瓦剌掳走了朱祁镇,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钰只能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自己当了皇帝,既然如此,那么自然要将原来的太子朱见深废掉。但是没想到,瓦剌最后竟然又把朱祁镇放了回来,后来朱祁镇复辟,对这个软禁自己的弟弟可没留情。不过等到朱见深当了皇帝之后,这个曾经废了自己的叔父,他却为他平反,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宪宗朱见深上台以后,对叔叔朱祁钰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太符合常理。照理说,朱见深应该是非常恨朱祁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本来他爹朱祁镇是皇帝,当瓦剌也先以他爹为要挟,想从明朝捞到更多好处时,朱祁钰和于谦等人却不顾他爹的安危,干脆把他爹遥尊为太上皇。虽然说,这样做,有利于保住大明江山。但是也很可能要了他爹的命啊。

其二,瓦剌也先没有杀他爹,把他爹送了回来,但是朱祁钰没有给他爹应有的“太上皇”的地位,而是把他爹软禁起来。这种做法,对他爹来说,似乎是不公平的。

其三,朱祁钰夺了他爹的皇位,对他爹不好倒也罢了,却无缘无故地夺了他的太子之位。他又没有犯过什么错误,皇储之位就被解除了。这对朱见深来说,心里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

其四,因为朱祁钰夺了他的太子之位,反复惊吓他,最后把他搞得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可以说,给他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可是,当朱见深的爹朱祁镇去世,朱见深上位当皇帝以后,却给第一时间改变朱祁镇的做法,给叔叔朱祁钰平了反。那么,朱见深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我认为,朱见深之所以要这么做,有以下一些考虑。

1.一张一弛是为政之道。

朱祁镇复辟上台后,对朱祁钰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取消了朱祁钰皇帝的称号,用亲王的礼数埋葬他,还不能埋在皇陵,同时,又给他上了一个“戾”的谥号。虽然朱祁钰没有儿子,不必斩尽杀绝,但朱祁镇把朱祁钰的嫔妃都赐死殉葬。相当于把朱祁钰一家人都杀光了。

除了直接打击朱祁钰及其一家人外,朱祁镇对朱祁钰的同党也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被诛杀弃市,所有于谦推荐提拔的官员,都全部遭到迫害。

可以说,朱祁镇对朱祁钰及其同党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朱祁镇做这件事,从巩固政权,避免争论的角度来说,似乎也无可厚非。不严厉打击,朱祁镇的皇位就坐不稳。再说了,朱祁钰是暴毙的。他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个谁知道。朱祁镇如果不进行严厉打击,朱祁钰也就不可能死。朱祁钰不死,那就有可能再进行一次“夺门之变”。就算不进行“夺门之变”,朱祁镇的皇位也坐得提心吊胆。

不过,在朱祁镇又当了近十年皇帝,而且已经去世以后。朱祁钰以及他的同党这时候早就被全部打压下去了,这件事情也沉静了下来。也就是说,“张”已经过去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弛”。只有“弛”才能放松神经,才能制造一个和谐的朝廷。

乾隆皇帝上台以后,也是大是给他爹雍正皇帝打压的那些叔叔们平了反。他这样做,想要表达的也是一张一弛。

2.宽仁厚恩是明君作风。

古代的皇帝,都要求施行仁政。对天下广施恩惠,让老百姓沐浴春风。我们看古代的皇帝,经常搞“大赦天下”。说起来,这个“大赦天下”的做法,对那些受伤害的人是不公平的,但皇帝为什么还要做呢?原因就在于,皇帝是要施恩惠的。

既然对普通老百姓都要施恩惠,对自己的亲人当然应该施恩惠了。你要一直严厉,不施恩惠,那不是皇帝的做派。

更何况,朱见深饶恕他的叔叔朱祁钰,对他的叔叔施加恩惠,不会给他自己带来任何伤害。因为朱祁钰一家早就死光了,朱祁钰的那些同党那些部下,也已经被杀的杀,贬的贬,完全没有什么力量了。这时候施恩惠,所体现的,就是纯粹的施恩惠的意义。既然如此,朱见深何乐而不为呢?

3.宽恕平反是众望所归。

所有人都明白,朱祁钰是被冤枉的。虽说朱祁钰有些对不起他哥哥,但是,在国破家亡之际,他那样做,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再说了,他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自己当皇帝,是得到了太后批准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错。

既然没有错,朱祁镇那样对他,他就是冤枉的。这不只是大臣们的看法,也是朱见深的看法。朱见深知道,只有宽恕朱祁钰,给他平反,才能平民愤,顺民意。否则,这种不满情绪郁积在众人心中,将来说不定还会闹出什么事。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朱见深才做出了给朱祁钰平反的举措。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献帝秘密发布衣带诏为何会被泄露出去?衣带诏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衣带诏事件存在诸多疑点,这应该是汉献帝一生中最有可能除掉曹操的一次机会,为什么如此重要的计划会被泄露出去呢?当时曹操准备迁都许县,汉献帝知道如今曹操当政,自己日后还是一个傀儡皇帝的角色,所以秘密写下诏书缝在衣带里传给董承,让他想办法除掉曹操。参与衣带诏的人还有种辑、吴硕、刘备等人,但因为遭到提前泄密

  •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死了,刘备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之后,关羽被派去华容道截杀曹操,但是最终曹操还是被关羽放了,他没有杀掉曹操,或许是为了报答他曾经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吧。但是,曹操退回北方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就形成,一时之间各方都不会轻举妄动,那如果当初曹操被关羽斩杀了,刘备有是不是有希望统一天下呢?刘备失去了曹操这样一个对手之后,是否就能完成

  • 汉朝唐朝都有和亲,为什么宋朝宁愿送钱也不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这种现象,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存在的,比如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汉唐”,很多人总认为汉朝唐朝是非常强大非常繁荣的,但是却也难逃和亲的命运,可是一向被认为是弱不禁风的,重文轻武的宋朝,却鲜少听闻有和亲政策,而是送钱。宋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办法,为什么白白给钱也不肯和亲?宋朝对此

  • 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的死因和卫青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十七岁便能上阵杀敌,并且大破匈奴,漠北之战以后霍去病拜大司马,和自己的舅舅卫青一起掌管军权。不过霍去病却在23岁那年因病去世,霍去病正值壮年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会如此严重呢?其实关于霍去病真正的死因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更多说法是认为霍去病死于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他

  • 唐朝诗人为什么都爱边塞诗?边塞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边塞诗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整个唐朝时期边塞诗的数量就有将近2000首,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从军行》、《关山月》、《燕歌行》等。为什么唐朝诗人都这么爱边塞诗呢?实际上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题材,并不是所有诗人都到边塞生活过,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还有对塞外美好风光的向往写

  • 如果李渊执意不禅位,李世民会不会弑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大义灭亲,发动了宣武门之变,除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此后李渊立即选择禅位给李世民,很多人会觉得李渊这样做是担心自己的安全。不过假如李渊执意不让位的话,李世民真的会弑父吗?应该是不会的。因为李世民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太子,他要是敢逼迫皇帝那就是和整个国家为敌了,虽然李世民手上将领居

  • 雍正皇帝有多勤政?在位13年功劳不输康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康乾盛世中,往往雍正皇帝被提及的最少,恐怕这也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间有关。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在位时间都超过了60年,是清朝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而雍正在位仅有13年,相比之下自然会被忽视一些。不过雍正皇帝虽然掌权时间短,但在各方面的功劳一点都不小,甚至完全不输康乾。雍正皇帝不只是勤政,

  • 清朝赔了多少白银?历史上清政府究竟赔给列强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读到清朝的历史,尤其是清朝末期,简直就是一部血泪的“赔钱”史,清政府因为战斗力的原因,一直被列强欺压,而打败了之后,列强又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签就签了很多的条约,而基本上每一个条约都要清政府赔偿列强很多的白银,一次给不完还要连本带息偿还。那么,清政府签订了这些条约,究竟赔

  • 为什么说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会有人用一些很有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而三国时期,是公认的,改编题材最多的一个时期,各种小说、游戏、影视层出不穷。而通过这些作品,有人总结出了一些结论,有一条就是叫做“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曹魏爱人妻首先来说说

  • 慈禧喜欢扮演观音?慈禧为什么有这种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要说慈禧喜欢扮演观音,乍一听的确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爱好,但是就和雍正皇帝特别喜欢让宫廷画师给自己画像一样,还不仅仅是那种端庄的帝王画像,他非常喜欢在画里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还身处不同的朝代,而慈禧扮演观音,其实就和今天的“cosplay”很相似,这样说,就更加容易理解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