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托孤为什么安排两个人?他是不是不信任诸葛亮了?

刘备托孤为什么安排两个人?他是不是不信任诸葛亮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96 更新时间:2024/1/16 19:58:45

刘备托孤的时候,安排了两个人,一个自然就是诸葛亮,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李严。可能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觉得诸葛亮有旷世的才能,也最受刘备的信任,托孤这种事情交给他,自然是万分放心。但是真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有一个李严?难道说是刘备其实并不完全信任诸葛亮?刘备托孤找两个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他们掌管不同的权力,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吗?

刘备征战一生,占领益州,三分天下。最后在与东吴交战中失利,病死在白帝城。临死之时,他托孤给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刘备一辈子善于伪装,临死之际还要装一下子,于是“大度”地说了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诸葛亮必要时取代刘禅自己当皇帝,把诸葛亮吓得急忙跪在地上,表示要尽全力辅佐刘禅,“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当然最后他也是这样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刘备托孤可不是只托孤给诸葛亮,当时还有一位大臣叫李严,也是托孤大臣。《三国志》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明知道诸葛亮和李严关系不好,为什么还要同时托孤给这两个人呢?是因为刘备不信任诸葛亮了吗?

刘备之所以安排李严也当托孤大臣,是因为刘备很看重李严的能力。建安23年的时候,在郪县发生了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而郪县就是刘备统治的。眼看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刘备正在汉中忙于军务,没有精力顾及郪县。这个时候是李严,带着五千多名士兵,打败上万人马的起义军,还灭了匪首高胜和马秦。

由于李严平叛有功,刘备升任李严当犍为太守。李严不负刘备重托,在担任犍为太守期间,兴土木,修水利,整顿吏治,使得当地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从为官者到普通百姓,都对李严的作为给予好评。看着李严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刘备自然没有亏待他,从太守的位子上又提拔到朝廷中枢,担任尚书令、中都护,并且在临终之际选择李严为托孤大臣。

同时,刘备选择李严当太守还与当时蜀国的形势有关。刘备在益州算是外来户,如果要想在益州站稳脚跟,获取当地势力的支持很有必要。诸葛亮是同刘备一起进的益州,被后人称为“荆州派”,而李严为代表的是当地的“益州派”,如果只让诸葛亮当托孤大臣,那么益州派的人肯定会心中不服,甚至会引起动乱。所以刘备任用李严为托孤大臣,也是为了稳定蜀汉局势,团结当地力量。

人总是会变的,在李严刚当上托孤大臣的时候,两个人惺惺相惜,愿意共同复兴汉室。但是后来李严开始堕落了,“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李严后来改名李平),只想着荣华富贵。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李严也是消极应对。后来李严还提出“以五郡为巴州刺史”的无理要求,被诸葛亮拒绝了。

有一次诸葛亮北伐,李严负责军粮的运输。因为天气不好,军粮没有按期运到前线。俗话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误了军粮可是大错。但是李严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还想着摆脱自己的责任,想把错误扣到诸葛亮头上,“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更过分的是,李严还恶人先告状,给后主刘禅上书,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也就是说大军撤退是自己的计谋,为了诱敌深入!诸葛亮也生气了,两个人撕破了脸,直接把李严发布命令的书信都呈给了刘禅。知道真相的刘禅将李严贬为了平民。

诸葛亮和李严如果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协调荆州派和益州派两大派系的力量,保证蜀国的安定,说不定复兴汉室都有希望!可惜李严欲盖弥彰,犯了错误还想着遮掩,最终两个人的内斗也消耗了蜀国国力,留给后人无数遗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祁钰废了朱见深,为什么朱见深还要为朱祁钰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瓦剌掳走了朱祁镇,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钰只能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自己当了皇帝,既然如此,那么自然要将原来的太子朱见深废掉。但是没想到,瓦剌最后竟然又把朱祁镇放了回来,后来朱祁镇复辟,对这个软禁自己的弟弟可没留情。不过等到朱见深当了皇帝之后,这个曾经废了自己的叔父,他却为他平反,这又是为什

  • 汉献帝秘密发布衣带诏为何会被泄露出去?衣带诏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衣带诏事件存在诸多疑点,这应该是汉献帝一生中最有可能除掉曹操的一次机会,为什么如此重要的计划会被泄露出去呢?当时曹操准备迁都许县,汉献帝知道如今曹操当政,自己日后还是一个傀儡皇帝的角色,所以秘密写下诏书缝在衣带里传给董承,让他想办法除掉曹操。参与衣带诏的人还有种辑、吴硕、刘备等人,但因为遭到提前泄密

  •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死了,刘备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之后,关羽被派去华容道截杀曹操,但是最终曹操还是被关羽放了,他没有杀掉曹操,或许是为了报答他曾经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吧。但是,曹操退回北方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就形成,一时之间各方都不会轻举妄动,那如果当初曹操被关羽斩杀了,刘备有是不是有希望统一天下呢?刘备失去了曹操这样一个对手之后,是否就能完成

  • 汉朝唐朝都有和亲,为什么宋朝宁愿送钱也不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这种现象,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存在的,比如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汉唐”,很多人总认为汉朝唐朝是非常强大非常繁荣的,但是却也难逃和亲的命运,可是一向被认为是弱不禁风的,重文轻武的宋朝,却鲜少听闻有和亲政策,而是送钱。宋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办法,为什么白白给钱也不肯和亲?宋朝对此

  • 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的死因和卫青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十七岁便能上阵杀敌,并且大破匈奴,漠北之战以后霍去病拜大司马,和自己的舅舅卫青一起掌管军权。不过霍去病却在23岁那年因病去世,霍去病正值壮年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会如此严重呢?其实关于霍去病真正的死因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更多说法是认为霍去病死于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他

  • 唐朝诗人为什么都爱边塞诗?边塞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边塞诗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整个唐朝时期边塞诗的数量就有将近2000首,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从军行》、《关山月》、《燕歌行》等。为什么唐朝诗人都这么爱边塞诗呢?实际上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题材,并不是所有诗人都到边塞生活过,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还有对塞外美好风光的向往写

  • 如果李渊执意不禅位,李世民会不会弑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大义灭亲,发动了宣武门之变,除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此后李渊立即选择禅位给李世民,很多人会觉得李渊这样做是担心自己的安全。不过假如李渊执意不让位的话,李世民真的会弑父吗?应该是不会的。因为李世民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太子,他要是敢逼迫皇帝那就是和整个国家为敌了,虽然李世民手上将领居

  • 雍正皇帝有多勤政?在位13年功劳不输康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康乾盛世中,往往雍正皇帝被提及的最少,恐怕这也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间有关。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在位时间都超过了60年,是清朝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而雍正在位仅有13年,相比之下自然会被忽视一些。不过雍正皇帝虽然掌权时间短,但在各方面的功劳一点都不小,甚至完全不输康乾。雍正皇帝不只是勤政,

  • 清朝赔了多少白银?历史上清政府究竟赔给列强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读到清朝的历史,尤其是清朝末期,简直就是一部血泪的“赔钱”史,清政府因为战斗力的原因,一直被列强欺压,而打败了之后,列强又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签就签了很多的条约,而基本上每一个条约都要清政府赔偿列强很多的白银,一次给不完还要连本带息偿还。那么,清政府签订了这些条约,究竟赔

  • 为什么说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会有人用一些很有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而三国时期,是公认的,改编题材最多的一个时期,各种小说、游戏、影视层出不穷。而通过这些作品,有人总结出了一些结论,有一条就是叫做“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曹魏爱人妻首先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