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乾盛世和雍正有多大关系?为什么雍正存在感最低?

康乾盛世和雍正有多大关系?为什么雍正存在感最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80 更新时间:2024/2/17 18:18:49

康乾盛世被称为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期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不过雍正夹在中间,算是康乾盛世中存在感最低的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或许这和雍正在位时间太短有关,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都在60年以上,是整个清朝实际掌权最长的两位皇帝。不过雍正在位期间也是勤于政事,而且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下面就来看看雍正皇帝究竟有过哪些贡献吧。

雍正登基后,多次深情的对群臣说:“皇考每训朕,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旨,朕敬书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对于康熙在两度废立太子的关键时刻,对胤禛的评价格外让帝国臣僚为之关注。雍正后来对此事回忆说,父亲曾评介他“喜怒不定”,对他本人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几年后,他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恳切请求,能否将这一评语收回:“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

他周旋于父皇和皇子之间,尽全力把自己打扮成寡欲、温厚、孝顺、稳重的形象。正如他后来承认说:“朕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登基后雍正在百忙之间立即命人定制“戒急用忍”吊牌,并对云南巡抚说:“朕昔年性最急,时蒙圣祖训以和缓之道。今登大宝,治理诸务,惟恐仍涉于急,有负我圣祖之训,敬书此匾,得以时加警惕”《雍正朱批谕旨》如此看来,对于康熙对他的评价,让雍正十分在意和敏感,在争储胜出后依旧对此事念念不忘,可谓形象诠释了“知子莫如父”的古老哲言。

此外,胤禛性情残忍苛刻,抛却当时客观存在的危局外,他初膺大位,就立即投入到强力肃清诸弟极其党羽,包括屠戮、圈禁、流放、黜革等,无所不用其极,其手段堪称霹雳。即使亲信如隆科多、年羹也随之因势变化而迅速产出,均可说明雍正性情的残忍。

除了性情残忍外,雍正猜忌之心颇强,轻易不会相信人,对此他曾一再告诫臣僚:“自古知人为难,人心难测,事事时时留心体察,方不被其愚惑。”《朱批谕旨》还曾说:“可信者人,而不可信者亦人;万不可深信人之必不负己。”在他驾驭的臣僚中,如从早期重用到后期怀疑者大有人在,如云贵总督高其倬,因反对年羹尧被雍正所赏识,一度赞誉为“第一大臣”,此后不久便遭到猜忌,甚至多次对其进行冷嘲热讽,斥责他:“高其倬一生惟以巧诈洁己是务,历任观之,沽誉饰名之外,一所所长。”类似种种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后雍正将称赞他的批语进行产出,以免遭到后世讥诮“无知人之明。”

除此,雍正身上还有一个虚伪造作的缺点。如康熙末年,当太子再度被废,众皇子蠢蠢欲动,谋取储位。雍正更是雄心勃勃,觊觎大位。然而他表面显得十分淡泊,终日在康熙面前扮演孝子外与僧道谈禅论道,一派与世无争的风采。继位后,雍正还颇为矫情地说:“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一面却派出手下人四处收集情报,以待时机。

除了这些缺点外,雍正的长处也十分明显。在其一生中,勤于政务是其最为出色的地方。他“宵衣旰食”,经营天下十三年如一日。对此颇为自负地说:“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暮办事之理。”《世宗实录》他频繁批阅奏折,工作至深夜更是常态,在位中至少批阅密折二万余件,部本及通本十九万通。

雍正的杰出成就被学术界一致公认的还有就是继位后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饬吏治,粉碎朋党,革出康熙末年蠹政,“综核名实,罢一切不急之务。”在其治理下,大清首次实现了“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的厚实家底。

雍正用人的重要标志即是忠诚可靠,在他面前耍花样的,往往被揭穿,被冷嘲热讽,不再重用。雍正说有人攻击他“权术御下”他解释说:“君臣之间惟以推诚为贵,朕与卿等共勉之。”然而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要在其掌握范畴之内,稍有不效忠,则用权利之仗打击。

对于实干的人,他不次破格,奖惩分明。尤其更善于特务手段,派遣侍卫到地方大员身边监视;通过密折互相告密。

情商极高心思又细的雍正,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尽管是一国之主,有时却能放下架子像朋友一样和臣工们沟通,经常给臣下及家属赏赐医药。在给臣下的请安折上,他用非常亲切温和的口气批写道:“朕躬安,尔好吗?”或“朕躬甚安,尔可好”。雍正七年(1729年)十一月二十日请安折上朱批:“朕躬颇安,尔等都好么?官员乃至兵丁、跟役等都好吗?”给山西巡抚诺珉的请安折上写道:“朕躬甚安,尔好么?新年大喜!蒙天地神佛保佑,尔之合省雨水调匀,粮食大收,军民安乐,万事如意!”富于人情味儿,做事细腻都属于雍正的御下风格。

给两江总督的折子里,雍正说:“送一匣清茶房干果与尔,怎比得上尔南省的果子呢?再,干羊绒朕食其味甚美,一并赏送于尔。”不但赏赐东西,顺便还风趣的开了一个玩笑,雍正的洒脱风趣一目了然。此外,雍正劝诫官员不要喝酒,告诫说:“若奉此旨后,仍不戒酒,则辜负圣恩,成为无用之辈。”知道大臣鄂尔泰总是熬夜工作时,放心不下,让人传话说:凡夜晚办事,最是伤人,务教他(鄂尔泰)善体朕谕,以仰副垂注至意。都统苏丹在军营因潮湿导致伤口复发,雍正在谕旨表示非常揪心:“尔之年岁已非如此奋勉之年龄,尔所作所想,朕实是赞许而同情……尔如此赤胆忠心,将无甚关心,必受苍天眷爱而好转。著好生调养身体,努力为朕多效力几年。”雍正帝通过如此温暖的话语与臣下互动的确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以至雍正去世后,一些老臣想起旧事,依旧感动的热泪盈眶。

与一些臣下温情脉脉外,剩下的就是暴躁和辱骂。

面对庞大的官员队伍,素质、能力、人品良莠不齐,雍正脾气本就暴躁,对臣下要求极高,对有失误而又让他不满意的官员动辄痛骂讥讽,轻则斥之为糊涂、无知、可厌,重则骂为不是人,死人、狗,甚至上升到辱骂人格。平素修为的风度荡然无存。有时遇到看不起的臣下,就要讽刺一番,在给佟吉图的谕旨里这样嘲弄他说:“知人则哲,为帝其难之。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有时直抒胸臆,酣畅淋漓表达自我感情,在给布政使张圣弼的批示里这样写道:“该!该!该!该!只是便宜了满丕等,都走开了,不要饶他们,都连引在内方畅快!”《雍正档》一连用了四个“该”,可见其何等性情。类似这样的生动批示还有很多,都可以表明雍正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缺陷有长处的带有体温的历史人物,从而让这段历史格外生动有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拒绝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那她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曾经派人向关羽提亲,想要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这一看就是一场政治婚姻,为的是让两国交好。谁料关羽并没有答应,还把孙权给羞辱了一番,这关羽也的确不是很会做事做人,可以说他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没脑子。那么,既然没有嫁给孙权的儿子,那关羽那个女儿后来又怎么样了?刘禅娶的两个都是张飞的女儿,关羽的女

  • 明朝如何处理和鞑靼之间的关系?朱棣态度表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鞑靼是明朝对东蒙古的统称,更准确一点是指成吉思汗嫡系政权以及东部蒙古部落的统称。洪武年间,明朝曾多次打击蒙古势力,将他们击退至漠南,消除了对明朝边界的威胁。此后明朝派出使节到鞑靼各部建立羁縻卫所,想用经济手段牵制他们。到了1410年,明成祖朱棣亲征北伐,击溃了鞑靼两个部落,算是完成了一场大胜。当时明

  • 诸葛亮北伐注定失败?如果能给诸葛亮多几年时间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假如能多给诸葛亮几年时间,最后北伐能不能取得成效呢?或许依然很难成功。当时蜀国军力和曹魏已经不成正比,想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只能靠智取,但司马懿又坚守不出,所以诸葛亮也就失去了他的优势。诸葛亮本以为曹睿派司马懿来当统领,会是一次取得战果的好机会,哪知道司马懿为人谨慎,吃过一次亏后就再也不给自己犯错的

  • 安史之乱两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什么平定叛乱却用了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的安史之乱,成了盛唐和晚唐的分界线,李隆基带着唐朝走上了巅峰,但是也拉着唐朝跌入了谷底。他一向信任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给了盛唐一个重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但是,安史之乱虽然名义上是安禄山史思明作为头领,但实际上安禄山在叛乱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被杀了,可为什么平定叛乱却总共

  • 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给的毒酒,为什么没有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史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李建成曾经请李世民喝酒,但是给他的却是毒酒。毒酒这种东西,虽然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面演绎的那样,一喝下去才几秒钟的时间就毒发身亡,捂着肚子不可置信地看着对方,但是却也的确是用来害人的。但是,为什么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给的毒酒却没有死,最后还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夺取了太子之位呢?既然

  • 作为清朝战力最强的军队,八旗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八旗是清朝旗人的军事组织,也被认为是清朝的制度根本。女真最早开始实行八旗制,在此后形成了一股极强的军事战力,也正是因为有八旗才能让清军顺利入关。后来皇太极又编制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将八旗制打造成为完全体。不过到了康熙年间,八旗逐渐开始走衰,战斗力也是每况愈下,曾经作为清朝最强军队的八旗究

  • 崇祯死后,为什么顺治那么崇拜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面对自己根本无力回天的局面,最终选择了杀掉自己的妃嫔女儿,免得她们被清兵侮辱,之后自己也在歪脖子树上吊死了。但是人们对于崇祯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尊敬,有的是不屑。而清朝时期的顺治帝,面对这个前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却一直都是非常的崇拜的,甚至将他认为是自己的“大哥

  •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为什么广州港口依然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和清朝都曾实行过闭国锁国政策,也就是海禁,目的是为了限制国外的传教士入国,也同样限制了贸易。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港口都被要求停止和西方做贸易,但有一个地方例外,就是广州。为什么只有广州能够继续开放港口呢?或许还是因为明清政府并不想完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而广州在海外贸易中又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下面

  • 宋国是如何灭亡的?宋国巅峰期足以跻身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宋国享国829年共经历34位国君,宋国巅峰期的实力足以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可惜宋国地理位置不佳,东邻齐国、南接楚国,所以宋国强盛起来后就遭到了邻国的打压,最终在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经济发达,据说宋国人都十分善于经商,而且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的发源地都是在宋国。如果宋国的地理

  •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要到东海求仙?秦始皇巡游东海恋上长生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曾到东方沿海一带巡游,结果回来以后就迷恋起了长生之术,开始笃信命数,派人到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岛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皇帝都有一颗长生梦,这点可以理解,不过他们为什么都喜欢在东海求仙,寻找长生之术呢?有一种推测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有人在东海看到了仙人居住的海岛,所以此后便有了很多关于仙人都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