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坐四轮车而不骑马?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坐四轮车而不骑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4/4/2 13:27:19

诸葛亮上战场经常爱坐着一辆四轮小车,羽扇纶巾,好不潇洒。但估计又有读者会犯嘀咕,这辆精致可爱的小车只能靠人推,一旦战场上出了什么状况,被敌人骑兵冲过来抓住可怎么办?

说到战场上主将被突袭的例子,三国时代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关羽万马丛中取颜良首级的事。这段战例确实太脍炙人口,不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有记载。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羽望见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显然,连颜良这种能打的武将,坐车遇到敌人突袭,都有被杀的可能,那诸葛丞相在战场上这么玩,是不是太浪了?其实正史《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过诸葛亮真的乘坐过这么拉风的小车。但另一方面,历史上还真有坐着小车指挥战斗的人,而且还不少。

当然要说明的是,此车非彼车。因为车在先秦以前多指战车,曾一度是战场主力。春秋战国时,衡量一国军队的强弱,往往以该国有多少乘战车为标准。苏秦推销合纵之策时,所到之处评价该国军力言必谈士、车、骑的数量,从战车数量可一窥军力之强弱。例如几大强国如秦国、赵国、楚国战车数量都达到千乘,而弱国如韩国、燕国都只有六百乘。这种驷马冲击马车不仅速度快、冲击力猛,而且车上配备有矛、弓等武器,综合杀伤力极强。在以步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时代,战车是制胜的重要力量。

甚至到了汉代,还屡屡能见到仍有战车参战的记录。比如《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十四年冬,汉军为防备匈奴,“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在那个时代,主将乘坐战车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先秦时代的主将不坐战车反而才是不常见的。

然而,随着骑兵的进一步崛起,战车退出了战争历史舞台。这之后的车,一般都是指运输工具,或防御型战车了。比如卫青北伐匈奴曾用过的武刚车。

至于那种运输工具的车辆,机动速度慢、适应性差,坐这个上战场,在一般人看来确实太浪了。对此,颜良肯定表示有话要说。但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前凉张氏王国就出了一个坐着轺车(带伞盖的轻便马车),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浪的名人谢艾。

前凉张氏自316年西晋灭亡后,便以凉州为基地形成了一个割据国家,算是圆了中国张氏的皇帝梦。前凉扩张疆域时与后赵发生了冲突,当时后赵君主是逮谁灭谁、打遍北方无敌手的石虎石季龙。后赵军进攻陇西,接连推平了几座城,兵锋杀到枹罕,威胁前凉的腹地。亡国关头,谢艾带着一身仙气闪亮登场。

由于《晋书》史料的缺乏,谢艾到底是什么来头我们并不知晓,只知道是个主簿,文武全才。作为一军主将,谢艾不像其他武将骑马作战,而是身着儒生的便服便帽,坐着一辆轺车,潇洒自如地临阵指挥。

后赵羯人军队是以骑兵见长的,他们不管谢艾弄什么玄虚,以三千黑槊龙骧军(精锐具装甲骑)进行突袭,目标就是活捉那位主将。谢艾的部队阵脚被冲乱,部将劝他赶紧下车上马。不料谢艾毫不在意,干脆下了轺车,坐在一把胡床(古代的木凳)上指挥部队。前凉军队见主将如此镇定,士气不由得大振,后赵军弄不清虚实,居然以为对方有伏兵。如此一消一长,谢艾居然逆转了形势,斩杀敌军一万三千余人,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胜。从谢艾的种种表现来看,《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极有可能有所借鉴。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坐车而不骑马,确实有故意而为之的意思。

无独有偶,南梁也有一位从不骑马的名人。而且他玩得更浪,别说马了,车都不坐,直接坐板舆。板舆是一种人抬的乘具,经常作为年老者的乘行器具,有时朝廷为示尊重,还赐给年老的臣子用。比如隋朝功臣梁睿因年老不方便上朝,隋文帝特赐板舆上殿。显然,这东西压根就没有机动力。这位"浪人"就是梁武帝麾下的名将韦睿,他参与过历次对北魏的作战。因为此公身体瘦弱,骑不了马,故而只能坐着板舆参战。

韦睿虽然体弱,打仗却一点也不含糊。他主持的合肥之战(公元504年)和钟离之战(公元506年),对北魏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特别是合肥之战时,面对北魏军的疯狂反扑,部将劝韦睿赶紧退军。韦睿不仅不同意,还命人把象征主将威仪的伞盖、节仗和旌旗张设起来,以示必死之志,最终顶住魏军进攻,取得了大胜。几次大战下来,领教了韦睿厉害的北魏人对其畏之如虎,因而给他起了个绰号“韦虎”。

梁朝末年,王僧辩也是一位在战场上玩浪的人物。侯景之乱时,叛军进攻王僧辩镇守的巴陵城,双方相持不下。为了鼓舞军心,他于两军激战时,穿戴大将礼服,坐着乘舆(有座椅的人抬小车),在城上巡行,既表示出对叛军充分的蔑视,又极大鼓舞了本军的士气。最终巴陵一战,梁军在王僧辩的指挥下大破叛军主力。

由上述几个例子可见,战场上坐小车或轿子的人物,必然都是有充分胜算者所为。小车、板舆类本身机动不便的属性,也决定了它是主将鼓舞士气的手段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罗贯中的描述,还真没有太脱离事实。毕竟诸葛丞相可是正面硬刚司马懿,把他都打得没脾气的存在。

总之,只要对战场有充足的把控能力,自己乘具的机动力根本不是问题。但如果没那个能力,骑千里马也没啥大用,最多像清末的叶志超那样创造一个“狂奔五百里”的逃跑世界记录。反正一句话,浪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12个铜人?现在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rd

  • 宋江为何一生不娶妻妾生子不近女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从做押司到怒杀阎婆惜到最终被逼上梁山,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在晁盖死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后因为把梁山影响日益扩大,最终遂了心愿被朝廷招安,然后率领一班兄弟,打辽国、平田虎、征王庆、剿方腊,虽然染尽兄弟血,但还是让宋江带来了一时的荣耀,光宗耀祖。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江无

  • 刘邦的儿子孝惠帝刘盈为何对夏侯婴难以忘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孝惠帝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他性格柔顺,为人仁弱,在位仅有七年的时间,就英年早逝了。但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个人令他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又是什么原因给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此人正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在刘盈的心目中,夏侯婴是他最亲近的人,如同其再生父母。原来呀

  • 蜀国大将魏延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是蜀国能力很强的一个大将。既能统兵,又勇武过人,而且智力还不错。首先历史上蜀国是只有4个人被受封虎将的,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连赵云都是三国演义补上去的,要不是魏延死的不太好看,估计就改成6虎了。关羽、张飞和刘备是结义兄弟,马超曾经也是一个君主(马腾死后就是马超了),黄忠是征战杀场的

  •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把廉颇换成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后期的长平大战,由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对阵秦国,双方投入兵力都在60万左右。可以说这场大战,一方面是秦国模式与赵国模式的巅峰对决,谁胜出意味着新的强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而另一方面,更直接关乎两国生死列国存亡,因为当时能够与秦国一战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赵国了,赵国完蛋,那么列国都将成为待宰羔羊!

  • 清朝官员在跪拜皇帝之前为什么要甩两下袖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大臣啪啪甩两下胳膊,然后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那么,在跪拜之前为什么要甩两下袖子呢?这就要说到清朝的服装特点了。首先我们看看龙袍的特点。清朝的龙袍是从满族的传统服装旗袍发展来的。满族入关以前,一直生活在天气寒冷的东北地区,过着逐水草而迁徙、食肉寝皮的游牧生活。

  • 唐代女子为什么可以穿男装?女着男装的特点与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素以开放、大气、雍容华贵著称,其开放的程度和包容的心胸完全超越了其他王朝,可谓一枝独秀。这样的评价或许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就目前的史料及考古发现而言,唐代确实有着与别代不同的风韵,或许可以理解为真正的世界龙头老大的自信和气度。只有在这样自由的土壤中才能生发出来最美丽的花朵,而打破

  • 康熙为什么讨厌当朝重臣姚启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姚启圣是康熙一朝重臣,康熙帝对其颇为倚重。而姚启圣在对于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这些事情上,也提供了很多的建议。照这样看来,康熙帝对姚启圣应该是更加看重的,毕竟姚启圣为清朝出力不少。为什么会说康熙帝讨厌姚启圣呢?说康熙帝不喜欢姚启圣,在于康熙帝与姚启圣之间的那段千古一骂。康熙帝对姚启圣大骂“朕

  • 狄仁杰是如何说动武则天还政李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了天下,十多年之后,武则天遇到的棘手问题便是由谁来当继承人。那么狄仁杰是如何说动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呢?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早先,武则天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够多了,弟弟逼兄长让位,儿子杀父皇自立,为了政权、利益,骨肉相残,全无一点人情味可讲,武则天对此心有余悸。可

  • 替罪羊的来源典故,替罪羊比喻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对应英文有scapegoat、whipping boy。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来源1: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