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只有朱元璋北伐能成功?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只有朱元璋北伐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4/4/23 21:26:05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南征取得的胜利比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有部分人是宿命的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有必然的道理。

经济的基础才是最关键的,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

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在古代一头牛拉着自己吃的草和赶车人的粮食,能够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超过这个半径粮草就供应不上了。

没有粮草的供应,是难以作战的,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也是屡屡输在这个粮草的供应上。而中国实际的情况是南方粮草丰富,人口密集,粮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战地就地解决,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进行坚壁清野的,这样一来南征与北伐在经济上的压力绝对是不对等的。

为了增加作战的半径,古代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建立逐级的传送体系,比如是一人作战,一人从一级的粮库送粮草,然后再二人把粮草从二级的粮库送到一级粮库,再四人把粮草从三级粮库送到二级粮库,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在汉武帝的时代使用,结果是一个作战人员需要十四个运送粮草的人员,取得对于匈奴的胜利付出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是否该打在今天把这个背景说出来是要探讨是否该应当的。

还有就是提高自己控制区域的粮食运输能力,古时一般的做法是修建运河,但是这样的过程耗费巨大,时间太长,也容易在徭役上激发民变。

再者提高作战半径的方法就是送粮的人把粮食送到后变成作战人员不返回,同时杀牛也作为军粮。这样的做法的问题是造成作战人员雪崩式的增加,同时一旦不能快速取胜后果就不堪设想。采取这样的方案的就是隋炀帝,他多次征伐高丽就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以至于作战人员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万大军,一旦不能速胜,结果就是饿死于道,基本没有生还。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至于隋炀帝的荒淫无耻是后来唐朝人写的隋史,夸张地成分极大。

最后的做法为文明社会所不接受,却是行之有效,那就是吃人肉。以前的霍去病干过,后来的成吉思汗还有以此为乐。朱元璋能够北伐取胜也干过,元人陶宗仪所着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所以朱元璋的北伐胜利也是有不为人道的事情,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这样吃人肉是很难被伦理所接受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是比其他方式要容易,所以他产生了很多成功者,但是他们成功后是不会提及这个成功原因的。

所以要提高这样的作战半径,在古代所能够采取的办法都是代价巨大的,基本上很困难,所以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北伐也使很困难的。

最后提到北伐的供应,实际上在国际上也是如此,俄罗斯在这方面就占尽便宜,多个国家征伐俄罗斯也是失败在经济供应上,只有蒙古取得了胜利,那个胜利也使建筑在吃人肉的基础上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坐四轮车而不骑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上战场经常爱坐着一辆四轮小车,羽扇纶巾,好不潇洒。但估计又有读者会犯嘀咕,这辆精致可爱的小车只能靠人推,一旦战场上出了什么状况,被敌人骑兵冲过来抓住可怎么办?说到战场上主将被突袭的例子,三国时代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关羽万马丛中取颜良首级的事。这段战例确实太脍炙人口,不论是正史《三国志

  •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12个铜人?现在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rd

  • 宋江为何一生不娶妻妾生子不近女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从做押司到怒杀阎婆惜到最终被逼上梁山,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在晁盖死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后因为把梁山影响日益扩大,最终遂了心愿被朝廷招安,然后率领一班兄弟,打辽国、平田虎、征王庆、剿方腊,虽然染尽兄弟血,但还是让宋江带来了一时的荣耀,光宗耀祖。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江无

  • 刘邦的儿子孝惠帝刘盈为何对夏侯婴难以忘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孝惠帝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他性格柔顺,为人仁弱,在位仅有七年的时间,就英年早逝了。但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个人令他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又是什么原因给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此人正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在刘盈的心目中,夏侯婴是他最亲近的人,如同其再生父母。原来呀

  • 蜀国大将魏延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是蜀国能力很强的一个大将。既能统兵,又勇武过人,而且智力还不错。首先历史上蜀国是只有4个人被受封虎将的,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连赵云都是三国演义补上去的,要不是魏延死的不太好看,估计就改成6虎了。关羽、张飞和刘备是结义兄弟,马超曾经也是一个君主(马腾死后就是马超了),黄忠是征战杀场的

  •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把廉颇换成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后期的长平大战,由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对阵秦国,双方投入兵力都在60万左右。可以说这场大战,一方面是秦国模式与赵国模式的巅峰对决,谁胜出意味着新的强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而另一方面,更直接关乎两国生死列国存亡,因为当时能够与秦国一战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赵国了,赵国完蛋,那么列国都将成为待宰羔羊!

  • 清朝官员在跪拜皇帝之前为什么要甩两下袖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大臣啪啪甩两下胳膊,然后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那么,在跪拜之前为什么要甩两下袖子呢?这就要说到清朝的服装特点了。首先我们看看龙袍的特点。清朝的龙袍是从满族的传统服装旗袍发展来的。满族入关以前,一直生活在天气寒冷的东北地区,过着逐水草而迁徙、食肉寝皮的游牧生活。

  • 唐代女子为什么可以穿男装?女着男装的特点与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素以开放、大气、雍容华贵著称,其开放的程度和包容的心胸完全超越了其他王朝,可谓一枝独秀。这样的评价或许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就目前的史料及考古发现而言,唐代确实有着与别代不同的风韵,或许可以理解为真正的世界龙头老大的自信和气度。只有在这样自由的土壤中才能生发出来最美丽的花朵,而打破

  • 康熙为什么讨厌当朝重臣姚启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姚启圣是康熙一朝重臣,康熙帝对其颇为倚重。而姚启圣在对于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这些事情上,也提供了很多的建议。照这样看来,康熙帝对姚启圣应该是更加看重的,毕竟姚启圣为清朝出力不少。为什么会说康熙帝讨厌姚启圣呢?说康熙帝不喜欢姚启圣,在于康熙帝与姚启圣之间的那段千古一骂。康熙帝对姚启圣大骂“朕

  • 狄仁杰是如何说动武则天还政李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了天下,十多年之后,武则天遇到的棘手问题便是由谁来当继承人。那么狄仁杰是如何说动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呢?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早先,武则天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够多了,弟弟逼兄长让位,儿子杀父皇自立,为了政权、利益,骨肉相残,全无一点人情味可讲,武则天对此心有余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