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什么东西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什么东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16 更新时间:2024/2/13 7:42:33

前126年夏季,两名破衣烂衫的男人带着位匈奴女子步履瞒珊的走向了长安城。他们狼狈不堪的样子引来了不少长安城人的目光。当他们站在了长安城城墙下,眼角忍不住掉下了泪水。此时的汉武帝刘彻还蒙在鼓里,他并不知道城墙下的这感人一幕。突然间有人来报:张骞回来了,张骞真的回来了!

刘彻听后又惊又喜,张骞已经出使西域十三年,一直杳无音信,没想到他还活着,真的是从天而降的大喜讯,刘彻随即召见张骞。当刘彻见到张骞的那一刻,不禁留下了钦佩的泪水,这个历经艰辛走出国门的第一人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万里跋涉九死一生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此他的名字也被光荣的载入史册。

1、张骞不畏艰难,主动请缨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这一年是刘彻即位的第四个年头,此时大汉对西域所知甚少,一位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告诉刘彻一个可靠的消息,老上单于率军大破月氏国,杀了月氏国,并用他的头盖骨来做酒器使用,月氏人被迫西迁,经过这一次国难,月氏人对匈奴非常怨恨,月氏王很想找一个盟友来共同抗击匈奴。

汉武帝一听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汉朝与匈奴是甥舅之国,可是匈奴人没有婚姻概念,管你是不是舅舅,反正他们照抢不误,武帝心里也犯嘀咕,之前汉朝跟匈奴打来打去,都是以防守为主,还没有主动发兵攻击过,更别说深入匈奴腹地了,此时刘彻心里也没底,现在正好有了联合大月氏的大好机会,如果能与之结盟,就可以对匈奴形成钳式包围。

汉武帝准备联合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以后,开始下令选拔愿意出使西域的人才,出使西域风险很高。

从今天敦煌附近的玉门关和阳关两个关口一直往西到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这一片地区古人称之为西域,月氏国就是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

西域地区在汉武帝即位之前,几乎和汉朝没有什么往来,对于汉朝人民来说还很陌生,汉朝对它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和语言都不熟悉,万里跋涉去异乡我们可以想象有多艰难,而且整个西域地区此时被势力强大的匈奴人控制着,去向西域的交通要道也被匈奴控制,想要到达月氏国就必须经过匈奴人的右部势力,所以说西域之行我们称之为探险之旅也不为过。

西行之路虽然坎坷,却有一位不怕死的人主动向武帝请命,他愿报效国家,踏上去往西域的险途为大汉王朝的外交开辟新天地,他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探险家张骞。

2、张骞被俘,被匈奴人囚禁近十年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在他出行前武帝给他安排了一位名叫堂邑父的助手,他是降顺大汉的胡人,他主动提出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

一切安排妥当以后,张骞便带着一百多个随从,从今天甘肃临洮出发(古陇西),踏上了去往西域的探险之旅,这次西行充满艰辛和不测,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问题。

张骞一行人一路西行来到了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曾是月氏国的老地盘,自月氏西迁以后,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掌控。就当他们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巧碰上匈奴的骑兵,张骞一行人全部被俘虏。

匈奴人把张骞一行人带到匈奴王庭,交给军臣单于处理,单于知道张骞的身份和他想借道出使月氏以后,对张骞说,月氏就在我的北边,汉朝怎么可以派人出使月氏,我派人出使越国,向你们借道,你们愿意吗?

单于没有把张骞一行人遣送回来,也没有放他们走,而且把他们扣押下来,这一扣就是近十年。其实匈奴单于对张骞还算不错,也没有虐待他,而是极力拉拢张骞。

单于为了麻痹张骞,消磨他的意志,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还赐给他一位匈奴美女为妻,这位女子还给张骞生下了孩子,但是张骞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一直谨慎保存着天子所授的汉使符节,虽然在匈奴生活了十几年,在这边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安稳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出使月氏的决心。

他一直等待机会,等待一个逃跑的机会,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到了。

3、张骞逃跑,出使月氏国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这是张骞在匈奴的第九个年头,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偷偷寻找逃跑的机会,此时的匈奴人监视张骞也没有前些年那样盯得紧,毕竟张骞已经安家生子,一般人的意志早被磨光了。

就当匈奴人的监视渐渐松弛时,张骞觉得机会来了,他趁匈奴人不备之时,带着自己的妻子和随从逃离了匈奴王庭。

张骞在被匈奴扣留的十年间,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月氏在匈奴的逼迫下离开了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至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在那儿月氏征服了大夏,重新建立新家园。张骞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改变方向从西南方向出发,西南方向这条线路我们不防称之为“难线”。在大戈壁滩上行军,那可是流沙千里,飞沙走石,十分艰难,而且沿途人烟稀少,缺水少粮,张骞一行人匆忙逃跑,准备的物资又不多,水和粮食都成问题,可以说张骞西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张骞一行人一直往西暴走几十天,经过库车、疏勒,艰难翻过了葱岭,途中张骞不少随从不是饿死渴死就是葬身于黄沙之下,历经艰辛张骞终于来到大宛国,他告诉大宛王自己的使命和种种不幸的遭遇,只要大宛国愿意相救,他日回到汉朝,一定重谢。

大宛王对汉朝的富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本来他很想与汉朝往来,匈奴人却从中阻碍,致使大宛王的愿望久久不能实现,张骞的到来让大宛王喜出望外,而且他非常佩服张骞的意志,大宛王款待张骞一行人后,特地给张骞安排了向导翻译,将张骞一行人送往康居国,再由康居王派人把张骞送往大月氏,张骞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他出使的目的地。

4、张骞带回的消息让汉武帝激动不已

张骞见到月氏王以后,向他提出大汉王朝愿意与之结盟一起对抗匈奴,月氏王听后并不感兴趣,这个时候的月氏人在新的国土上生活安逸,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离匈奴人又远,没有人打扰他们。

而且匈奴人杀害月氏国王一事,时间隔得太远,他们不想报复匈奴,加上汉朝与月氏离得太远,遇到危机也是远水难救近火,月氏国王想了想委婉地拒绝了张骞。

张骞历经艰辛万苦来到月氏,却没有说服月氏国王与汉朝结盟,他在月氏逗留一年后返回汉朝。张骞为了避开匈奴人,他改变了行军路线,准备走南道,通过羌人的地区回到汉朝,没想到羌人地区也被匈奴人控制,张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掳走。

一年以后,匈奴军臣单于病逝,本来应该是单于的太子即位,可是单于的弟弟不买账,他把太子赶跑,自立为单于,匈奴太子兵败归顺汉朝,刘彻好心收留了他,并封他为涉安侯。

张骞也趁着这次内乱逃回长安,这一年是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当初武帝一共派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当然张骞也把他的匈奴妻子带了回来,历经十三个年头张骞才回到汉朝。

张骞受尽千辛万苦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的使命,但他西行几万里路,带回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让汉朝人民对西域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国人的地理知识,打开了汉朝的通向世界大门,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之行。

张骞出使西域对西域各国的物产和风土人情也有所了解,他告诉刘彻,大夏国与今天的印度(古身毒国)有生意往来,还向他们买了蜀国布,根据大夏国的描绘,他推测身毒国应该在大夏国的东南方向,而蜀国应该在身毒国的东面。

汉使通西域,走北线有匈奴,南线有姜人,南北不通,下次可以走蜀道通西域,减少不少行程,而且还不会遇到敌人。

其实对于刘彻来说张骞能够活着回来已经是奇迹,能不能结盟大月氏抗击匈奴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张骞勇行西域,不是横渡流沙就是过着半囚徒式的生活,这种精神让人振奋。张骞也因此成为沟通西域第一人,名留青史的探险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赐死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诸葛亮和刘备,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过来当军师的,然而刘封又是刘备的儿子,可是为什么诸葛亮会让刘备赐死刘封呢?这个事情也是存在着很多的疑虑,难道是诸葛亮和刘封之间有什么恩怨?或者说是诸葛亮这样做有什么目的。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封乃是蜀汉先主刘备的义子,

  • 曹营五子良将分别是谁,为什么没有夏侯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大家肯定都知道五虎上将分别是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是说到这个五子良将,可能就并没有那么熟悉了。毕竟五虎上将在三国里面名气可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个曹营的五子良将分别都有谁呢?这个可能是很少人说的出来。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五子良将。1、曹营五子良将分别是谁前将军张辽、右将

  • 乾隆皇帝为什么替八爷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胤禩是康熙皇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胤禩从小深得父亲喜爱,是所有皇子中最年轻的贝勒。当太子被废后,胤禩想要替自己争取一番,不过他因利用张明德相面来为自己立嗣,使他在康熙心中形象受损,他的威望也就此衰落。此后胤禩和胤禛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夺嫡之争,最后由胤禛胜出。然而,胤禩依旧不甘心,后来他是被削王爵,并圈

  • 天子守国门是明朝祖训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天子守国门的相关问题,这句话非常的振奋人心,很多人也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知道这句话的具体情况,比方说这句话的具体来历,还有这个句话的完整句子是什么样的,下面就简单的带大家解析解析看看了。“天子守国门”这句话并不是明朝的祖训,这个只是网友后期加工而成的

  • 明军三大营中一个营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军三大营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明朝三大营的厉害之处,但是久而久之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明军三大营好像人数并不多,为什么人数并不多的明朝三大营有这么高的人气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明朝时期三大营的人数都是有变化的,三大营的前期、中期

  • 明朝灭亡和崇祯帝急于除掉魏忠贤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死后过了17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也就此宣告明朝走向灭亡。有一种这样的声音,称明朝此后快速走衰,和崇祯帝急于除掉魏忠贤有关,如果魏忠贤不死,或许能带来转机。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实际上,明朝走向不是魏忠贤一人能够左右的,他还没这么大的能力。魏忠贤能够权倾朝野,和皇帝的放纵有很大关系,如果是一位

  • 忽必烈为何要将都城迁往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蒙古领袖忽必烈,为何要将都城定在北京?首先我们要明白忽必烈建立的朝代是元朝,按照我国封建传统正统王朝的排序来看,忽必烈先是灭亡了金朝,然后是在金朝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而当时金朝的中都位于北京,北京又是金朝的中间部分,非常的利于统治。一是忽必烈统一蒙古。由于忽必烈的想法是统一整个中原,才将首都迁至

  • 汉武帝为什么将卫氏家族诛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时期,因太子派和反太子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最后酿成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卫子夫自杀,而卫氏家族也被诛灭,曾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外戚,为何结局会如此凄惨呢?或许这也跟当时卫家势力过于庞大有关。汉武帝对待外戚有自己的尺度,如果让他感受到了威胁,那无论此前的关系有多好,汉武帝都会想尽办法将其消灭,卫家

  • 李承乾谋反,为什么李世民​要拔剑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据说,李世民在听闻太子李承乾准备谋反后,气的欲拔剑自杀。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应该也是因为他十分懊恼,没想到自己对李承乾那么好,他却打算篡位,这无疑是一种教育上的失败。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肯定不希望玄武门之变在自己身上重演,但因为宠爱儿子,最后还是留了李承乾一命。李世民打算自刎的举动,也是有多种解读,但相信

  • 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朝报复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的反应比较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当时有没有做出这个报复行动呢?明朝对当时的瓦刺军又有什么样的对策呢?还有很多相关的问题了,下面小编也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介绍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看吧。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并没有实施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