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河朔三镇”,祸害唐朝百年也没被消灭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祸害唐朝百年也没被消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3/12/29 20:14:13

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

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奢望而已。因为,“安史之乱”结束的同时也开了,中晚唐时期一百多年的历史困局。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后期,为了应对吐蕃的侵袭,唐代宗不得不对安史叛军采取了招降的方法。而这一举动,使叛军得以盘踞的在“河朔三镇”,以至于成为日后遗祸唐朝百年之久的藩镇势力。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唐朝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自代宗之后唐朝皇帝皇帝,便频频出击“河朔三镇”,但最终也没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其中,“河朔三镇”同唐王朝对抗最为激烈的唐德宗在位时期,更是一度上演出了称王的闹剧。

而到了宪宗一朝,三镇虽然暂时归附,但是宪宗一死,便又脱离了唐朝的控制。在这之后,“河朔三镇”一直游离于唐王朝管辖的边缘,使得唐朝陷入了藩镇困局之中。那么,历史上的“河朔三镇”,为何遗祸唐朝百年也没能被剿灭?

首先,“河朔三镇”所以会成为唐朝的一个难题,并且达百年之久,跟唐王朝无力剿灭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中晚唐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唐朝所面对的除却“河朔三镇”外,还要应对其他节度使的反叛。并且,在这段时期中,吐蕃更是以强势姿态屡屡侵扰唐朝。这些问题汇聚在一起之后,使得唐朝的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恢复。其中,德宗一朝,可以说是“河朔三镇”反弹最激烈的一朝,而唐德宗为了能够凑齐军事开支,甚至大肆搜刮长安富户。

唐宪宗在位时期,虽然促成了“元和中兴”的局面。但是,在其死后“河朔三镇”之一的卢龙便发生了叛乱,随后魏博、成德也相继发生叛乱。而这个时候的唐王朝却完全没有力量,对三镇进行长期弹压。当我们深挖这个历史节点的背后,便能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因为是唐宪宗死后,唐朝已经没有财力、物力支撑对三镇的持续用兵。

“河朔三镇”所以会祸乱唐朝百年之久,一直难以被剿灭,同“河朔三镇”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很大的关系。一来,三镇本来便是安史叛军出身,所以彼此之间便始终都以一个整体来共同对抗唐王朝。再者,“河朔三镇”虽然也有内部摩擦的时候,但是唐朝大军一至,面对外来压力的骤增三镇便会“唇亡齿寒”起来。可见,三镇以一个整体同盟的方式,来应对唐王朝的弹压,可以说是“河朔三镇”能够祸乱唐朝百年的重要原因。

其次,“河朔三镇”所根据的黄河以北地区,对于其武装割据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当时唐朝时期,黄河以北地区的农业以及经济开发的程度,已经到了极高的程度。这便在财力、物力上为“河朔三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当时北部地区因长期处于边疆,使得三镇之兵战斗力极其彪悍。尤其是魏博镇的牙兵,更是闻名天下。当时,甚至有“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说法。

以安史之乱爆发为起点的话,中晚唐时期总共持续了152年的时间。而在这152年的沧海桑田中,“河朔三镇”一直都是唐朝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从一定角度上来看,唐王朝的覆灭,同“河朔三镇”有很大的关系。

标签: 唐朝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喜欢的大臣是谁?难道不是魏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魏征,历史解密

    魏征跟李世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伯牙子期的最佳搭档,一千多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然而,让无数人都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砸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魏

  • 是什么导致诸葛亮劝说刘备一定要赐杀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诸葛亮劝刘备杀了刘封,刘备几经考虑还是决定把自己教育抚养好多年的养子刘封赐死,可是为什么非要将他赐死呢?有个原因导致诸葛亮不得不劝说刘备杀死刘封,而且这个刘封他必须死!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刘封者,本罗侯冠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封,他原来是冠氏的儿子,可父母

  • 温国的后人都怎么样了?现在都分散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温国,周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迁徙多是因战争和灾荒而始。温姓的迁徙应从商汤灭温开始,但见于史料上的是商末周初的战乱开始的。据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何光岳研究,商末周初有一支温国人迁往了西域的祁连山昭武城。从这支温氏的迁徙,可以看出他们在夏末商初,已经从温地迁出,首先到了今山西、陕西之地,到了商末周初,才 到达今

  • 巴洛克音乐: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盛行的时期产出的音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巴洛克音乐,浪漫乐派,历史解密

    巴洛克原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巴洛克音

  • 中国古代出家人为什么喜欢自称“贫僧”或“贫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出家人,中国,历史解密

    在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都会看到出家人自称贫道或贫僧,甚至是一些已经得道成仙或成佛作祖的人也以此自称,比如《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就自称贫道,观音菩萨和唐僧都自称贫僧,其中唐僧更是每次自我介绍都说:“贫僧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出家人为什么喜欢以“贫”自称呢?“贫道”和“贫僧

  • 唐圭璋: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圭璋,文学家,历史解密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1928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 古代皇帝选妃有什么标准?被太监检查全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皇权统治下的时代,皇帝有权对全国的女孩子精挑细选,把其中最最出挑的那个挑出来留在自己宫中。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第一头发。都说第一印象很是重要,那么在选美当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面相吉祥和面容端丽就无

  • 明朝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北伐,竟是月饼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月饼起义,明朝,历史解密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出现了不止一次两次,但最成功的当属明太祖的北伐。元末,明太祖统一南方,朱元璋在干掉了私盐贩子张士诚之后,任命徐达、常遇春统帅二十万大军誓师北伐,大获得成功。北伐这种事情到底有多难?我们来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的十一次北伐徒劳无功反遭灭

  • 皇太后萧普贤女曾苦撑危局平定内乱,结局却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普贤女,辽朝,历史解密

    在大辽王朝有一位叫萧普贤女的契丹女人,她苦撑危局,史册中未载她的生辰,却记下了她的死期,她是大辽国最后的“萧太后”。萧普贤女是北辽宣宗耶律淳的皇后。1122年,萧普贤女被辽宣宗耶律淳封为德妃。同年六月,耶律淳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病死,由萧普贤女摄政,遗诏立天祚帝第五子耶律定为皇帝,但他在天祚帝身边,不

  • 逃亡途中,为什么帝王都要抛弃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遍阅二十四史,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古代帝王在建立霸业途中,难免会遭遇危机逃亡。在逃亡途中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孩子只是拖油瓶,如果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孩子完全可以舍弃。从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大略可以一窥古代帝王身上的特质,那就是欲成就霸业,必然要果敢心狠,绝对不能优柔寡断。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