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温国的后人都怎么样了?现在都分散在什么地方

温国的后人都怎么样了?现在都分散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3/12/23 7:46:13

中国历史上的迁徙多是因战争和灾荒而始。温姓的迁徙应从商汤灭温开始,但见于史料上的是商末周初的战乱开始的。据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光岳研究,商末周初有一支温国人迁往了西域的祁连山昭武城。从这支温氏的迁徙,可以看出他们在夏末商初,已经从温地迁出,首先到了今山西、陕西之地,到了商末周初,才 到达今甘肃的昭武城。到达祁连山昭武城的温国人,后遭到匈奴人的抗击,又继续西,进入新疆境内,但同样遭到吐蕃人的抗击。最后,温国人一部流向疆南,后建起了温宿国;另一部温国人,越葱岭进入俄罗斯境,融入他国种族中。温国人自商代以后迁向各地,他们越走越远,逐步到了北方的内蒙古、宁夏、辽宁各地,但他们始终不忘自己是温国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带“温”字的族人,如温孤氏、温盆氏、叱温氏、温都氏等。

温姓向南方的迁徙,少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楚国有参将温集(见《广东温氏发展史》)。温氏大批向江南迁徙,是从两晋之间开始的。据《晋书·温峤传》载,山西太原郡祁县的温疥、温序的后代温峤,晋时到了浙江。温峤后因功封安郡公,家居赣州(今江西)地区。他的十二世孙温皋,在南北朝时入籍扬州,温皋次子温穆葬在温州府地。唐末,温颙的子孙温同保迁居福建,他们的后代温元旺迁居到上杭(见《上杭温氏谱》)。代,温德兴先任漳州太守,又任广东潮州太守,后任海南琼州太守,病故于赴任途中,埋葬在广州白云山,他的后代在广东繁衍起来。宋末元初,温氏经珠江三角洲,散居到云、贵、川、滇各省(见《温氏族谱》)。

据《广东温氏发展史》载,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温日操等人住台湾;雍正十二年(1734年),温明鼎等又入住台湾:乾隆八年(1743年),粤人温、曾、赖、曹四姓又入住台湾。广东廉江温缓、温宗瑞迁居到了新加坡南洋。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战乱,沿海粤、闽、桂和滇地温氏,大批向东南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迁徙,今东南亚成了温氏的旺地。

标签: 温国周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巴洛克音乐: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盛行的时期产出的音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巴洛克音乐,浪漫乐派,历史解密

    巴洛克原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巴洛克音

  • 中国古代出家人为什么喜欢自称“贫僧”或“贫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出家人,中国,历史解密

    在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都会看到出家人自称贫道或贫僧,甚至是一些已经得道成仙或成佛作祖的人也以此自称,比如《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就自称贫道,观音菩萨和唐僧都自称贫僧,其中唐僧更是每次自我介绍都说:“贫僧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出家人为什么喜欢以“贫”自称呢?“贫道”和“贫僧

  • 唐圭璋: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圭璋,文学家,历史解密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1928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 古代皇帝选妃有什么标准?被太监检查全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皇权统治下的时代,皇帝有权对全国的女孩子精挑细选,把其中最最出挑的那个挑出来留在自己宫中。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第一头发。都说第一印象很是重要,那么在选美当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面相吉祥和面容端丽就无

  • 明朝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北伐,竟是月饼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月饼起义,明朝,历史解密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出现了不止一次两次,但最成功的当属明太祖的北伐。元末,明太祖统一南方,朱元璋在干掉了私盐贩子张士诚之后,任命徐达、常遇春统帅二十万大军誓师北伐,大获得成功。北伐这种事情到底有多难?我们来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的十一次北伐徒劳无功反遭灭

  • 皇太后萧普贤女曾苦撑危局平定内乱,结局却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普贤女,辽朝,历史解密

    在大辽王朝有一位叫萧普贤女的契丹女人,她苦撑危局,史册中未载她的生辰,却记下了她的死期,她是大辽国最后的“萧太后”。萧普贤女是北辽宣宗耶律淳的皇后。1122年,萧普贤女被辽宣宗耶律淳封为德妃。同年六月,耶律淳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病死,由萧普贤女摄政,遗诏立天祚帝第五子耶律定为皇帝,但他在天祚帝身边,不

  • 逃亡途中,为什么帝王都要抛弃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遍阅二十四史,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古代帝王在建立霸业途中,难免会遭遇危机逃亡。在逃亡途中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孩子只是拖油瓶,如果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孩子完全可以舍弃。从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大略可以一窥古代帝王身上的特质,那就是欲成就霸业,必然要果敢心狠,绝对不能优柔寡断。留得

  • 盘点历史上三个“子婴”,自带亡国光环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子婴,春秋,历史解密

    公元前680年,郑厉公策划,郑国大夫傅瑕(一作甫假)执行,郑国大乱中最后一个被杀的君主郑子婴和他的两个孩子一起殒命。史书中对郑子婴的个人能力并没有多做描述,但他当上国君十四年,大夫甫假轻易的加杀了他,都费什么笔墨,可以侧面推断出他能力应该十分平庸。但读到这里的时候,对于“子婴”这个名字却产生了疑问,

  • 司马昭为何到死都没有篡位 为何曹髦还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晋朝,历史解密

    三国后期,司马家牢牢掌控了曹魏帝国的命运,这一切都是因为曹家有个好榜样,一直是司马家潜心学习的楷模,这就是曹操曹孟德,当年曹操是如何架空汉室?那一招一式堪称教科书式的手段,现在司马家其实要做的很简单,那就是态度谦虚的好好学习,人家曹操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学,当年曹操是怎么架空汉室的,现在我们就如何做。

  • 晋国如果不三分成韩赵魏,秦国还会不会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晋国三分之前,晋国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说那时候天下主要分为五个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这五个霸主中晋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晋国三分之后,韩赵魏还都能够被列为战国七雄,在晋国和秦国敌对后,即使秦国与南方的楚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帮助楚国与晋国争锋,在晋国三分之前,仍然扼住了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