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遗言说了什么,其中一句话让曹操感同身受

蒙恬遗言说了什么,其中一句话让曹操感同身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89 更新时间:2024/1/21 10:58:22

赵高李斯等人密谋政变,导致忠臣蒙恬被迫自杀。要知道当时蒙恬手握30万大军,假如他不从的话,赵高基本拿他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自己的地位也会不稳。但蒙恬不愿背负叛臣之名,更不愿让蒙家蒙羞,最终只能吞药自尽。蒙恬临终前有一番遗言,道出他作为臣子的一片忠心,其中有一句话据说是让曹操感同身受,他每次想起都会泪流满面。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曹操如此动情呢?

1、蒙恬自尽前说了什么

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名将,我们读书时学过的那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就是蒙恬打出来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功名赫赫的名将,最终却被秦二世胡亥给冤杀了,而在蒙恬去世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却是闻者流泪,连曹操都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史记》中记载,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在死之前,曾说了一句话,刚开始说他蒙恬有三十万兵,在听到赐死的消息后,本来是可以造反的,但是他不愿意,他们家族三代人深受秦国大恩,不愿意背叛大秦,不愿意辜负祖上,所以请求使者代为向秦二世传话,说出他的忠贞之志。使者也是个聪明人,虽然感叹于蒙恬的忠贞,但是他也惧怕于赵高的毒辣,所以他并没有答应蒙恬,而且劝蒙恬遵从诏命自尽。

在自尽前,蒙恬又担心身后人会以他之死为借口,反叛大秦,所以自认了他的罪过,只不过他认为他的罪过是因为绝了地脉,根本和秦二世无关,他也正是想以此为借口,断绝其他人的企图。

可以看到,直到临死前的一刻,蒙恬都还是在为大秦着想,不想大秦因他的去世而受到攻击。从蒙恬临死前的话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真正的忠臣,死得非常悲壮,令人钦佩。

《述志令》记载,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从《述志令》的记载可以看到,曹操之所以会怆然流涕,其实是因为蒙恬的那句“自吾先人及至子孙……”,这句话让他非常感动,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了。那么为何这一句话会让曹操的感触这么深呢?

2、曹操为何对蒙恬遗言感同身受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当世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的儿子曹丕还篡夺了大汉天下,所以说,很多人并不是非常喜欢曹操。实际上,这种看法说不上有多大的错误,但绝对算不上是非常的正确。曹操这个人,不能单纯用奸或忠来评判!

最开始的曹操,实际上是一个热血青年,他也想为大汉天下、黎民百姓尽上自己的一份力。他刚开始举孝廉,到洛阳为官时,曾直接杖责了大宦官蹇硕的叔叔,这种行为,怎么看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所干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太过于正直,不合当时的官场,所以曹操前期为官并不顺利,经常受到打压,要不是因为他祖父比较有权势,从中斡旋,很可能曹操自己早就被干掉了。

后来董卓入京,祸乱朝堂,擅行废立之事,令天下人不满,纷纷起兵反抗。董卓不敌,只能挟持献帝迁都长安,面对董卓的撤退,诸侯们本来有大好的机会进攻,但大家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主动追击,只有曹操一股脑的冲上去,足见曹操这人对汉室的忠心。可以说,从当时诸侯众人的态度来看,曹操是其中的一个另类,他才是真正忠心于汉室之人。也正是看到曹操的忠心,所以很多文臣猛士都选择了投靠曹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

之后,曹操迎接天子,还天子以尊严,更是使得大家对曹操高看一等。不过曹操迎接天子后,并没有把权力还给天子,因为在他看来,汉献帝的能力还不足以结束天下的乱局,他想要一统山河之后,再把权力归还给汉献帝。遗憾的是,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在很多人看来,曹操此举,就是不想归政于天子,由此引发了衣带诏事件。

这件事情给了曹操极大的打击,他原本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结果却得到了这种结果,这么多人不理解他,连天子都想要赐死他,这不由得让他想到蒙恬之事。在曹操看来,自己的遭遇和蒙恬何其相似啊!蒙恬家族,三代人忠心于大秦,而他曹家也是三代人忠心于大汉,他们二人都会皇帝忠心耿耿,结果最终都遭来了猜忌与赐死,同样的遭遇,使得曹操更加能体会到当年蒙恬心中的悲凉,所以他才会怆然流涕,读一次哭一次!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当时还是忠于汉室的,他觉得自己的遭遇和蒙恬很像,明明一心匡扶汉室,结果最终却遭到猜忌,连天子都想要杀他,令他心里十分悲痛,觉得非常委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能出川而诸葛亮出不了川,究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出川和诸葛亮出川,两人都在这同一件事情上做出过很大的努力,而韩信当然是成功出川,然而诸葛亮却始终都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到死都没有完成,很多人也为此感到非常的遗憾了。那为什么韩信可以做到而诸葛亮没有办法做到呢?韩信出川和诸葛亮出川的时候,有什么差别,两人为何最后结果差别那么大?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秦始皇陵为何建在骊山,是什么风水宝地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在目前已知的所有的皇陵中,只埋了一位皇帝的皇陵里面最大的一个,再加上秦始皇的名声非常大,因此秦始皇陵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之心。不过秦始皇陵的选址为什么要选在骊山呢?古代皇帝陵墓选址非常重要,那骊山究竟是什么风水宝地,秦始皇要在这里建造自己的陵墓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秦始皇陵

  • 历史上契丹人过春节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原本契丹人的风俗不同于汉人,但后来契丹统治燕云十六州后,很多社会风俗开始向汉人靠近。不过当时生活在北方的契丹人依旧是按照旧的习俗生活,所以在同一个民族内渐渐呈现出了两种形态。而契丹也是过春节的,其实契丹有很多习俗例如日仪、祭山、射鬼箭等,和汉人的某些仪俗有着相似之处。那契丹是如何过春节的呢?其实内容

  • 身份证倒数第二位是奇数说明是男性还是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身份证在我们已经有长时间的历史了,其实身份证上的学问很多很多的,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了,其实这个身份证上倒数第二位是分偶数和计数的,而且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的,那么这个身份证上倒数第二位如果是奇数的话,说是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呢?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身份证倒数第二位是奇数说

  • 曾侯乙复原图,为了升仙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曾侯乙墓,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马上就会想到曾侯乙墓编钟。当然曾侯乙墓中可不仅仅只出了曾侯乙编钟这么一个镇国之宝,曾侯乙编钟只是其中之一。在曾侯乙墓出土了上万件文物,精华部分大多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那些精美绝伦的金玉器,大概可以被认为是“精华中的精华”。比如下图这

  • 曾侯乙是怎么死的,与墓中的21具少女的遗骸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978年,解放军在如今湖北随州市西郊擂鼓墩东团坡修建营地的时候意外挖出了几件较小的青铜器。当时负责人郑国贤十一位文物爱好者,看到这些东西立马就意识到这下面可能会有一座墓葬,于是立马便上报了文管局。但是专家前后三次都告知郑国贤下面什么都没有,让其继续放炮炸石进行工程。曾侯乙墓发掘现场3月21日,郑国

  • 曾侯乙墓中陪葬21位妙龄女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道曾侯乙编钟这件镇国之宝,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听说过了吧,价值连城,包含着很多的秘密。1978年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发现了曾侯乙墓,这座大墓出图了诸如"曾侯乙编钟""青铜尊盘",等价值不菲且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国宝。然而同时,在这座墓中,墓主人曾侯乙的身边还陪伴着21名妙龄女子,但是他的正室夫人却不知去

  • 曾侯乙编钟的主人是谁,什么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977年9月份,在我国湖北省境内的随县,也就是如今的随州市城郊擂鼓墩的人民解放军在扩建营房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战国初期的一座墓葬,这便是曾侯乙墓。曾侯乙墓的面积甚至比长沙马王堆的汉墓还要大出去六倍,可以说是超级古墓了。第二年五月,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让曾侯乙墓的发现有了更加重大的意义,因为这套编钟不仅

  • 曾侯乙编钟为何被认为是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迹,为何无法复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学点击以及先进的工艺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各种琳琅满目的古董和文物。不过由于一些古董文物太过于的珍贵,若是一旦暴露便很有可能受到损坏。所以很多博物馆都对其进行了仿制。也就是说,大家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古董文物,有些是仿制品。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

  • 曾侯乙编钟共有多少个,属于八音中的那种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湖北省博物馆在1986年3月29日,与中国唱片总公司进行合作,对我国的出土的镇国之宝曾侯乙编钟进行了音响录制。为了绝对的安静,这场录制从半夜2点钟开始,室内温度维持在十八摄氏度,国产音叉,a等于440赫兹。这一次录音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因为这个战国时期的乐器有着完成的12音体系以及7声音阶,跨五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