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修之死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不该参与夺嫡之争?

杨修之死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不该参与夺嫡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54 更新时间:2024/2/12 6:47:07

说到《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在初中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杨修虽说被称之为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然而他却并没有怎么做好一位文学家应该要做好的事情,反而是掺和到了曹操儿子们的夺嫡的争斗里面。不仅做人不低调,反而各种张扬,显摆自己的聪明。最后是惹得曹操对他的印象极差,愤怒不已,直接将其斩首。杨修的死不能全部怪曹操,大部分是死在了自己手里。

杨修是曹操手底下的一名主簿,其思维非常敏捷,才华横溢,为人所称道。但是在汉中的时候,曹操与刘备不分上下,曹操进军无益,退回又怕人笑话,正在踌躇万分的时候,随意传出“鸡肋”夜间的口令。而当时的杨修是已经推测出曹操即将退兵了,结果最后曹操却以“乱我军心”的理由将杨修给斩了。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能够忍受祢衡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辱骂,却为何接受不了自己的手下杨修呢?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举例出了杨修很多次让曹操感到不爽的举动。就比如当时曹操修了个院子,验收的时候在院子的一道门上写了个“活”字然后就走了,各位工匠看了后都不明白曹操这是什么意思?而杨修看了后就指点到:门子里面便是“阔”字。丞相嫌园门阔耳。还有一次就是在边境塞北地区,友人送了一盒酥给予了曹操。曹操便提笔在旁边写下了“一盒酥”置于案上。众人看了后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杨修看了后却是去拿来了汤匙与众人一起将一盒酥给分着吃了,并且边吃边说到:“丞相写下了一人一口酥,快吃下去,不可违背命令。

曹操作为领导人,在公务繁忙的时候,与自己的手下打哑谜开个玩笑。然而作为高级幕僚的杨修,完全是可以不必要参与到其中的,如此到处显摆自己的才华,各种张扬自己的聪明才智,曹操多多少少都会感到有些不爽的,有时候甚至还会觉得这个人有点讨人嫌,然而这并不是最终导致曹操被斩首的最终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杨修参与到了曹操继承人的争夺之中了。

从古至今,不管是在哪里,作为臣子,都是对王位继承之争这等事情都是惧而远之的,能离多远就离多远,生怕是自己站错了队伍,给自己代劳意想不到的灾难。在汉朝初期的时候,三杰之一的张亮,戎马一生,在得知刘邦有废掉太子的意思的时候,吕后当时就要求张良想办法保住太子的位子。而当时的张良则是尽力避免惹祸上身,一直坚持不参与到其中。最后是吕后再三逼迫的情况下,并且要求吕后绝不泄露的情况下,指点他们去找“商山四皓”来出头,自己却始终不肯当这个出头鸟,也不居功,最后才得到了善终。刘备当年进位为汉中王的时候,要册封王世子,当时就去询问诸葛亮的看法。而当时诸葛亮回答的是:“这件事属于主公您的家室了,您去问问张飞关羽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参与到这种事情当着。

杨修当年是曹植的死党,这个人人都知道。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口若悬河之辈,当时杨修就为曹植出过不少的注意。但是这两个人做事的时候非常的浮躁,而且很不缜密。相比与曹丕的话,曹丕的处事就非常的沉稳低调了,考虑的非常周全,生怕曹操对自己产生了猜忌。就算是召见自己的心腹吴质商量大事的时候,也是深怕让别人知道了,半夜里把他放进装绸缎绢皮的筐子里然后抬进府里。当时杨修看到这件事情后,还没有证实这件事情的真假便就跑到了曹操的面前进行告密。结果范围被曹丕愚弄了,结果这一下子使得曹操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差。如此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立场,就算是曹操不杀他,后面曹丕肯定也不会放过他。

我们再看看贾诩,当曹操问他对王世子人选的看法的时候,作为曹丕阵营的他就十分的聪明,故土装出一份深思的样子,曹操在问他想什么的时候,他回答到|“我在思考袁本初和刘景生的故事"。曹操听后随即大笑,随后就打消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曹植最终在争夺继承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作为曹植的铁杆死党杨修本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本应是想着办法进行一些补救,尽量是夹着尾巴做人。可是杨修依然是我行我素,居然在军事行动出不利阶段的时候,戎马倥匆之时,仗着自己的那些小聪明,将”鸡肋“之意传开了,导致军队中很多士兵没有心思再进行战斗,纷纷都准备退步回家了。这等动摇军心的主动,即便是他在诸葛亮手底下做事估计也是难逃一死。可以一个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能太过于的傲慢与显摆,否则最后一定是乐极生悲。而这才是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如果由齐国统一天下会怎么样?中国文化或被彻底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是春秋四大国和战国七雄之一,首位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姜子牙。齐国自封国以来,就非常强盛,无论是经济还是军师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知道齐桓公上位以后,齐国更是成长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如此强盛的齐国,最后也没能完成统一的伟业,如果战国最后是由齐国完成了全国统一,那会怎么样呢?其实齐国的衰落也有他的必然性

  •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马上就灭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一直都被看作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而瓜分晋国的三家韩赵魏,后来也都成为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之一。或许我们会以为,三家分晋就是在三家将晋国打败瓜分之后,晋国灭亡,历史进入下一个时期,但事实当真如此吗?晋国在经历过被瓜分之后,难道马上就这样消失掉了吗,其实在三家分晋之后,晋国还存在了几十

  • 汉朝人退休有哪些福利?满70岁者与官吏同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时期,对于老人的福利待遇是怎样的呢?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有退休福利待遇政策了,只要年满70岁的老人就可以享受和官吏一样的待遇。不过汉朝的平均年龄才只有25岁左右,能活到70岁的人会多么?其实这个平均年龄也是要把士兵和普通百姓分开来看,如果没有参军打仗的话还是有部分老人能活到70岁的,在春秋战

  • 夷陵之战中,为什么魏国一直没有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刘备借着为关羽复仇,向东吴出兵,结果却遭遇惨败,自己也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退居白帝城,最终命丧于此,把偌大一个国家交给了刘禅。而反观东吴,虽然打赢了,但是还是努力修复与蜀国的关系,而看似与此毫不相关的魏国,却从始至终都没出手,这明明是个很好的机会,不管是灭掉哪个国家可能都是有希望的,但是为

  • 赵匡胤为什么要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后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想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仅对他的为人,还有他制定下来的国策,其中有一点就是重文轻武。有人会说了,文人治理国家,和武将治理国家,那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局面,文臣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只会说来说去,不过,赵匡胤会做这样的选择,自然还是有他的道理的,毕竟身为皇帝,这些事情

  • 秦国灭韩国时,为什么其他五国不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最终只剩下了一个秦国统一,这其中,不仅仅只有秦国自身的发展壮大和雄心壮志,还有其他六国自己的问题,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才最终使得秦国完成了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而在秦灭六国的时候,韩国是第一个被灭掉的,那么那个时候,其他诸侯国为什么不去救援?他们为何都没有伸出手去拉一把,如果韩国

  • 一鼓作气的主角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曹刿,这个词大概很多人都还有一点印象,是曾经在语文课本上见到过的,而与之关系比较大的有一个成语,那就是“一鼓作气”。也就是告诉我们,人做事情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若是等到热度都降下去了,再来做事,就根本是来不及的了。这个词语很好记,但是这个故事主人公,你又有多少了解呢?曹刿是

  • 为何说仓亭之战是击垮袁绍军队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在当年,各路诸侯明争暗斗,导致天下大乱,战争四起,谁也不服谁。其中袁绍在初期实力是非常强大的,甚至成为了讨伐董卓时期的十八路诸侯的大统领,然而最后却败于曹操。那么当年的仓亭之战为何说是击垮袁绍的最后一根稻草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

  •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嘛的?价值多少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这个玩意,其实还是有很多人还是十分的了解的,毕竟这个东西和金是挂钩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我并不知道这个金瓜子到底是什么啊,那么下面就跟谁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这个金瓜子到底是什么吧!清宫剧中,很多人都会得到一些珍贵的赏赐,当太监们说出皇帝赏赐了金瓜子时,无论是谁都会喜笑颜开,然后

  • 刘备曹操死后,孙权还年轻为什么不趁机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曹操和刘备其实还是死的挺早的,但是这两个人死后,江东的孙权其实还挺年轻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当时孙权为什么不选择乘机来统一天下呢?下面我们不妨就在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江东孙氏,虽说是兵圣孙武后裔,可却与江东世家大族的顾、朱、张、陆不同,是为寒族庶民,没有社会地位,为诸侯所轻。孙坚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