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官渡之战是什么样?曹操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真实的官渡之战是什么样?曹操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82 更新时间:2024/2/7 15:37:39

很多人所了解到的官渡之战,都把曹操当做一个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人,尤其是以少胜多这一点,让很多人都钦佩曹操的军事才能,甚至把他当做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来看待,有些过度神化了。就比如说真实的官渡之战,袁绍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曹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悍,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东汉各路军阀连兵讨伐董卓失败后,经过数年的诸侯兼并,黄河南北最强大的势力莫过于袁绍与曹操。袁绍割据冀州,先后兼并青州、并州,并以邺城为中心向北剿灭了幽州的公孙瓒。而此时的曹操亦连续击败了陶谦、吕布、、刘备、袁术等军阀。如此,袁绍坐拥四州之地,时刻准备挥师南下,夺取中原。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欲一统天下。于是,两方的较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从实力对比上看,曹操所掌控的河南地区属于战争重灾区,无论是粮食还是人口都不如袁绍所掌握的冀、青、幽、并四州。就此,《资治通鉴》曾如此记载了官渡之战的全程。

1.袁绍自击败公孙瓒后,其“心益骄”,乃选拔了十万精兵,万匹战马,准备攻打曹操大本营许都

此时,袁绍内部却因此产生了分歧。一方面以沮授为代表,主张务农息民,以缓解历年征战所带来的创伤。之后先派遣使者往赴汉献帝处献给捷报。若献捷之途不得通,便可以借口曹操阻隔王路,如此袁绍一方在道义上就先占了一分胜算;然后再抢先占据袁军南下的必经之路黎阳渡口,再步步为营,并分兵不断骚扰曹操,最后等其疲于应付时发动总攻,将其攻灭。

另一方面以郭图、审配为代表,他们主张立刻征发河朔之众,以强凌寡,迅速制服曹操。袁绍对此二计显示的举棋不定,最后还是采纳了郭图的意见。同时,为防止沮授尾大不掉,袁绍随即将沮授统领的军队分出两份交由郭图、淳于琼统帅。此时就袁曹两方长短而言,袁绍暂无后顾之忧,而曹操则还未完全扫清周边群雄。

2.曹操军听闻袁绍准备发兵攻打许都,许多人都惊恐不安

此时,曹操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绍的致命缺点以安抚诸将,“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在一旁的孔融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等也算一时智谋之士,再加之审配、逢纪等人忠于职守,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袁绍并不是纸老虎!

这时,曹操首席谋士荀彧为孔融以及和孔融一样抱着同样怀疑态度的人们如此解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也,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于是,曹操随即做出了部署。先自统主力抢先防备黎阳,再派原青州土豪臧霸屯兵青州方向,防备袁绍军可能南下之路。同时,又令于禁为游兵屯于黄河岸边。这时,袁绍、曹操两方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在此期间他们都各自竭力施展外交手段以笼络其他军阀支持自己。

3.曹操和袁绍第一个要争夺的对象就是南阳的张绣

此时,张绣已经打算接受袁绍的示好。但是其谋士贾诩却告诉张绣,袁绍连自家兄弟袁术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下你这个外来户呢?所以,贾诩建议张绣投奔曹操。但是张绣却大犯踌躇,自忖当初自己连续击杀曹操爱子、侄子和猛将,若投奔曹操或许会死无葬身之地。

最后,贾诩再劝张绣投奔曹操,并说明张绣对势孤力弱的曹操来说是雪中送炭,而投奔兵多将广的袁绍则为锦上添花,必定不受重视。况且,曹操手握天子,且志在天下,不会枉杀降人为自己将来树敌。于是,张绣遂投奔曹操。史载“操执绣手,与欢宴,为子取绣女,败扬武将军。”从此,曹操解除了卧榻之忧。

而后,曹操又大力结好关中群雄,并派得力官员镇抚关中。于是,关中群雄乃安。最后,曹操唯一的威胁就是荆州的刘表。但是刘表采取中立态度,意欲坐山观虎斗,对下属提出归附曹操的主张一概不用,并囚禁了偏向曹操大臣韩嵩。此时,唯一对曹操存在威胁就是活跃在小沛一带的刘备。

于是,曹操遂派偏将攻击刘备,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刘备军队战斗力颇强,竟然“不克”。随即,郭嘉劝谏曹操,袁绍有着猜疑不定的性格弱点,若快速出兵击败根基不稳的刘备,可一往而定。于是,曹操便亲率大军发兵攻击刘备。果然,袁绍谋臣田丰劝谏其趁机攻打许都,袁绍借口儿子有病,不听。很快,曹操击破刘备,并“获其妻子,进拔下邳,擒关羽”,刘备随即亡命到袁绍军中。就此,时隔一年的曹袁外交战以曹操获胜告终。

4.曹操击破刘备回军许都后,袁绍遂召集谋臣商量攻许

田丰劝谏,袁绍不从,遂派大将颜良屯兵白马。曹操采取荀彧的“声东击西”之计,先佯装发兵延津渡,吸引袁绍主力西上,而后迅速回师斩杀屯兵白马的颜良。接着,袁绍采取沮授的计策,留下一部分兵屯驻在延津渡,而后分兵疾驰到官渡。曹操为挫袁绍军中锐气,乃施展计策诱斩了袁军大将文丑。与此同时,曹操还笼络的袁绍的后方幽州地区的阎柔、鲜于辅等人,袁绍后方起了波澜。对曹操来说,好消息还没完。江东孙策被刺身亡,时年二十六。曹操听闻,遂专心对战袁绍。此间虽然袁绍放出了刘备扰乱许都地区,但是刘备所统士卒多为墙头草,故而曹操遣一偏师即将其击败。

5.曹操虽然在后方安定,外交上都胜过袁绍一筹,但是曹操自身的军力不支以及粮草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粮草是军事作战的基础,曹操缺粮,袁绍却粮草丰足。此时,虽然曹操小胜袁绍多次,但是袁绍还是依仗军力雄厚,还是将战线向南推进到了官渡。双方长时间的僵持对战,使得曹操军中粮草日益损耗。忧愁之下,曹操打起了退堂鼓,并询问留守许都的荀彧是否可行。荀彧告知曹操,袁曹两方此时的情形颇与项羽刘邦对战敖仓相似。

当初,刘邦、项羽对战荥阳,因为旷日持久,二者都已精疲力竭。但两人之所以不退,都是担心被对方趁虚而入。现在的情形,莫过于在对峙中寻找战机。于是,曹操打起了袁绍粮草的主意,并派徐晃击破袁绍军中护粮大将的辎重车队。

这时,《资治通鉴》记载的官渡之战的最高潮来了。袁绍军队兵粮足,其谋士得到曹操袭击袁军粮草的发遂为袁绍谋划了两条足以制曹操死地的计策。一者,沮授建议曹操派遣一支别军抄掠曹操粮草。二者,许攸建议袁绍趁曹操后方空虚,突发奇兵攻破曹操的老巢许都。史载袁绍,皆“不从”。

此时,正值许攸家中亲旧犯法被治罪。许攸一怒之下,遂投奔曹操,并将袁绍粮草大营的具体地点指给了曹操。于是,曹操亲率主力,奔袭乌巢,袁绍因此大败。史载袁绍“及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渡河。操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余众降者,操尽坑之,前后所杀七万多人。”官渡之战结束,退回老巢邺城的袁绍又羞又恼,遂一病不起。官渡之战后两年,即公元202年,袁绍病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宇文邕的儿子有多荒唐?竟然同时立下五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独孤皇后》正在播出,剧中独孤伽罗的青梅竹马宇文邕,也是让人又爱又恨,但是对他的儿子,后来继承他的皇位的宇文赟,或许就完全爱不起来了。宇文赟在历史上那些昏庸荒唐的皇帝里面,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他做过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荒唐,尤其是他居然同时给自己立了五个皇后,而且二十一岁就把

  • 张飞为什么会杀了关羽一家?张飞杀关羽一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和关羽,很多人对他们之间的感情,都认为是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桃园结义之后亲如兄弟,一生都跟随在大哥刘备身边,建立蜀汉。但是《三国演义》也是小说,而且在民间还流传有一种张飞与关羽互相把对方的家人全都杀了这种说法,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张飞关羽真的这样做了吗?这种说法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一起来看看

  • 马稷究竟是不是因违命才被诸葛亮斩?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挥泪斩马稷,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因为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命,导致街亭失守。此前马稷已经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为了稳军心,严纪律,只能挥泪斩掉自己的爱将。不过历史上,马稷真的是因为违命被斩么?这段历史还存在争议。刘备生前曾告诉诸葛亮,“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 王平为什么要背叛魏国?王平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大将王平,正是因为一场街亭之战,他的才能才逐渐被显露出来。他劝告过马谡,可是马谡不听,不仅导致了蜀汉北伐的失败,自己的性命也都丢了。而王平就不一样了,他的地位因为这一次的战役而提升了不少,成了蜀汉的重要人物之一,但是王平也和姜维,他最终有又是一样是背叛了曹魏,转而投向蜀汉的,那能够让王平做一个这

  • 吕布使用的兵器是不是方天画戟?当时真的有方天画戟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古代很早便有了“戟”这样的兵器,但方天画戟真的存在么?其实方天画戟只是在戟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装饰,再把顶端改为“井”字形,多为仪设之物,并不会拿来实战。所以说,吕布的兵器不会是方天画戟,这只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戟在古时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兵器,剪头

  • 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在古代往往具有政治目的,一般是指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首领达成的一种联姻,最重要的好处就是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不要轻易开战。历史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联姻故事就十分有名。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被李世民封为公主,一年后嫁入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这段联姻,也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联姻,为什么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谁说的?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对于“三户”的解释还是存在争议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最后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其实这句话代表了当时一种反秦统治的坚定信念,范增见项梁时说,秦灭六国,楚国是最冤的一国。此后抗秦的三大主力,

  • 慈禧太后为什么宠信李莲英?因为李莲英有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非常宠信的一个太监,是慈禧时期皇宫的总管太监,地位超然。李莲英从七岁成为太监,一直到逝世,当了五十多年的太监,而又能够在清末重点人物慈禧太后身边侍奉数十年,还能一直得到慈禧的宠信,不得不说李莲英必然是一个极其懂得规矩,懂得讨慈禧欢心的人。那李莲英又是如何做到让慈禧数十年都如此宠信自己

  • 清朝两江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南、江西三省军政,总督署设在南京。在清朝初期,江苏和安徽合并成江南省,所以才因江南和江西,被称两江总督。那总督和巡抚究竟是怎样关系,两者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其实从头衔来看,我们很自然的便会认为总督是要大于巡抚的,总督是从一品,巡抚只是从二品。但在实际管辖

  •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说马谡不可大用?刘备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重用马谡,对于这件事,其实就已经能看得出来,诸葛亮其实是一个不太能识人的人,他看人的本事不如刘备。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结果导致北伐失败,但是在此之前,刘备临死前,曾经叮嘱过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结果诸葛亮没听,还是用了马谡,导致最终的失败。那刘备究竟为何要说这句话,难道在他死前就已经预料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