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成帝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汉成帝是否真的为了赵飞燕杀子

汉成帝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汉成帝是否真的为了赵飞燕杀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56 更新时间:2023/12/14 11:33:00

汉成帝,提到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物,赵飞燕。赵飞燕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人,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所以没能列入四大美女之列。汉成帝宠爱赵氏姐妹,原因无非是她们长得美,但是身为皇帝,子嗣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他却为了能够讨好赵飞燕,杀掉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这件事情又是不是真的呢?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美貌也是如此,有倾国倾城的貌,当然是嫁于帝王将相的,美人英雄才相当,织女爱牛郎那不过是文人墨客编撰的故事而已。历代的美女总是与叱咤风云的男人纠缠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歌可泣的戏剧故事。从夏宠妹喜撕帛取乐到清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可以说美女贯穿了中国全部的历史,这种美女现象给枯燥无味的正史增添了许多令人咂舌的趣味,也成为历代文人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成为乡村野老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

汉朝的美人赵飞燕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赵飞燕,出身卑微,原来不过是宫中的一个婢女,平时干些端茶送水,扫庭洒户的杂活,没有什么名气。也许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被阳阿公主选去学歌舞。这赵飞燕天生就是个跳舞的材料,身材袅娜,娇小可爱,和杨贵妃比起来,是个骨感美人,不是有环肥燕瘦的成语吗?赵飞燕走路的姿态尤其撩人,仿佛是天生的猫步,如风拂杨柳,又如燕飞翩跹,有万种风情,故命飞燕。再加上歌舞双绝,就是现在也会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

自古以来美人不没,英雄横出。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成帝驾临阳阿公主家,对赵飞燕是一见钟情。当天在更衣室承幸帝恩,看来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对待一个美人时,无一不表现为赤裸裸的男人。就这样赵飞燕被选入宫中,做为一个皇帝,汉成帝不仅给予了赵飞燕优裕的物质待遇,“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而且许皇后被废后,就想立赵飞燕为后,一开始皇太后不同意,嫌赵飞燕出身不好,而且是个舞女,这种下九流人物怎么能配当皇后呢?后来在成帝的建议下,赵飞燕贿赂皇太后的侄子淳于长,让他到皇太后面前疏通关系,后来终于被封为皇后,做到一个女人最高的权力宝座上。一个男人对待一个女人最大的爱也许就表现在物质和名誉上面,古今同是,李真在《地狱门前》中说,我以前看到别人对待情人的样子,十分反感,心里就想我永远不会那个样子。可是等到自已拥有的那一天,才发现为博得心爱女人的高兴是什么都愿意去做的,包括违法犯罪。

赵飞燕当上皇后后,汉成帝的宠爱似乎从此也就结束了,而转到了赵飞燕的妹子赵合德身上,《汉书》中没有说赵飞燕失宠的原因,倒是野史外传上说的煞有介事,说赵飞燕因为和皇帝没有儿子,而和宫中待卫私通,被皇帝发现,才被冷落中宫。既然私通,为什么终没有孩子,看来此说法未必属实。只不过皇帝老儿喜新厌旧罢了。

这个赵合德除了漂亮,据说皮肤滑如凝脂,性格活泼,这个和赵飞燕不同性格的美人,当然会引起汉成帝的兴趣,于是被册封为昭仪。“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几年后,年仅四十六,一向强健的汉成帝去世,对于汉成帝的死,以皇太后为首的高层,就对赵昭仪进行了调查,其实目的是不言自明的,就是赵昭仪与汉成帝的死有关,最后赵昭仪在这吵吵嚷嚷的闹剧中自杀。究竟是不是赵昭仪害死了汉成帝?当然不是,皇帝是赵昭仪的靠山,她当然不会那么傻。不过对于这对老夫少妻来说,汉成帝服用术士丹药来助性,最后导致死亡,倒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一切的污秽与灾祸就从汉成帝死后开始,现在我们通常听到或看到的历史故事其实是从一篇奏词中衍演而来。据史书上的记载,汉成帝共有三位妻子,被废掉的许皇后先有一子失之,也就是夭折。后一女失之。那个班婕妤也有一子失之,而赵氏姐妹也均无子嗣,这样成帝是后继无人,后来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即位后就是汉哀帝。

汉哀帝执政之初,司隶校尉解光就上了本折子,控告赵昭仪残害宫中怀孕的嫔妃,那可是汉成帝的未来的子女呀。解光在奏折中说,有一次,赵昭仪听说后宫许美人生了儿子,就大声质问成帝说,你不是总说从中宫(赵飞燕处)来,现在许美人为什么有了孩子?边说边用手抓头发,并用头撞击柱子,然后从床上滚下来,哭哭啼啼不肯吃饭。皇帝也不肯吃饭,昭仪这才说,你让我哪来哪去吧,你又何苦不吃饭。皇帝就说,“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赵氏者,毋忧也。”于是,皇帝写了昭书命人从许美人处将孩子装到筐子里送来,然后,就将众人打发出去,将孩子害死。

看完这段让人十分震惊,成帝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真可谓残忍至极,比武则天杀女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难道这么惊人的相似。其实仔细想一想,此言又未必可信,首先这是解光一家之言,这解光是个什么样的人,《汉书》上没有记载,是不是背后有人操纵,不得而知。其二汉成帝让人费思量,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帝的儿女先后夭折,他不可能在绝后的情况下,而傻乎乎去迎合他心爱女人的心意,成帝并没有象武则天那样,为争夺地位而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背景,所以他不可能如此残忍地伤害自己的亲骨肉。

至于赵昭仪是否杀害过成帝的儿子?从当时民间流传的童谣:“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来看,是很有可能的,再从另一个角度讲,古代是母以子贵,一旦皇帝百年之后,儿子就是最大的靠山了,如果儿子做了皇帝,那么自己就可贵为皇太后,依旧享受荣华富贵,所以要说赵昭仪包括赵飞燕没有在这上面做手脚,是不可能的,既然自己没有儿子,那么别的妃子生了儿子后,必然立为太子,以后对于赵氏姐妹肯定是不利,所以不排除赵氏姐妹残害成帝儿女的可能。宫廷斗争历来是血雨腥风的,男人为了皇帝,不惜骨肉相残,杀兄弑父屡见不鲜。而女人为了皇后,也是不惜一切手段与代价,所有人性的丑恶在这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表现地淋漓尽致,也让人叹为观止。

正是赵昭仪有了这样犯罪嫌疑,所以哀帝才免去了赵赵氏兄弟的官职,这次政治风波中,虽然瓦解了赵氏权力集团,但并没有殃及赵飞燕,这其中只是因为哀帝立为太子时,走过她们姐妹的后门,看来人与人之间是恩怨分明,不差一丝一厘。

哀帝死后,王莽告太皇太后,先免赵飞燕的皇太后为孝成皇后,一个月后,被废为庶人,赵飞燕自杀。至此,这两位贵倾后宫,深受成帝宠爱的姊妹花,在这连绵的政治风雨中终于凋落成泥。“复闻飞燕啄皇孙。皇孙不死燕啄折。”

后人评价美人在历史中承担的角色,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红颜祸水论。认为她们用美貌盎惑帝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致使朝政荒废,最后国破家亡,将亡国的责任全部推到了这些女子头上,一种封建妇女论,认为她们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过是男人手中的玩物,也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罢了。

所以对待一个人,我们既不能捧之于九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接合当时的意识形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一个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评价一个人,对于赵氏姐妹也是如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朱棣简介,作为朱元璋最能干的儿子为何一直得不到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可谓是儿孙满堂。这么多儿子肯定会有几位能力出众的皇子脱颖而出,他们也会是未来皇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但朱元璋却独爱长子朱标,甚至朱标去世以后,按理说应该将太子位往后移,不过朱元璋却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种直接跳过儿子让孙子继承皇位的例子也是比较少见,难道除了朱标,朱元璋

  • 诸葛亮北伐目的是为了什么?安内必先攘外是正确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一直存在着很多猜测。实际上以当时诸葛亮手上的兵力,相对曹魏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是十分困难的,搞不好还会被反制。但诸葛亮绝不会让蜀汉亡在他的手上,那为何还要主动挑起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呢?其实诸葛亮这样做也是另有目的,一方面是想完成刘备的遗愿,还有就是遵循“安内必先攘外&

  • 汉朝皇子为什么会随母姓?汉朝外戚制度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朝时期,有些皇帝的儿子在被封为太子时会被冠以母性,而不是父姓。原先还以为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区别,才把这些太子改成母姓,毕竟每位皇帝的儿子也都挺多。不过一般来说太子位只有一个,这总不会认错人吧,为什么太子也要随母姓呢?这就跟当时的制度还有规定离不开关系了。其实我国古代人名是个非常复杂而且讲究的东

  • 宋朝人如何过冬?宋朝防寒神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又到了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了,早上只想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根本不想起床啊!不过我们现代有了暖气都还这么难熬,古人又是靠什么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呢?今天就拿宋朝人为例,为大家讲讲宋朝的防寒神器。其实到了宋朝年间,过冬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可能在早个几百年会显得比较难办,毕竟宋朝的科技发明还是非常厉害

  • 吕雉为什么要让刘盈去看成了人彘的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吕雉也正因此被后世看作是心狠手辣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如果了解吕雉本身的处境,或许也会理解她的做法。但是有一件事还是让人有些不解,戚夫人成为人彘之后,为什么吕雉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去看?她既然知道刘盈生性仁善,让他看到这

  • 清朝六部是哪些,六部尚书有大小之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电视剧当中看到,古代的官员有分“六部”,每一部的最高领导者称为“尚书”。电视剧来源于现在的很多古籍资料,那么,在历史上,六部指的都是哪些部?这些部你都知道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在六部当中,六部尚书之间又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六部尚书是平

  • 战国七雄为什么只有韩国一直在挨揍?韩国靠什么成为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其中有六国都曾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期。唯独韩国在其他国家都奋力发展时,好像成为了这六国的出气筒,173年间一直被动挨揍,从来就没翻过身。好像谁有不如意的事就喜欢拿韩国出气,也是十分憋屈了,为何韩国就没能完成一次爆发逆袭呢?主要还是因为韩国综合国力太弱了,既然韩国

  • 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有哪些缺陷?隆中对失败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刘备两分兵力同曹操争夺天下,达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的。只是隆中对最后还是失败了,究竟隆中对存在哪些缺陷呢?其实隆中对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有点像是在纸上谈兵而忽略了现实问题,等到实操起来就会变的十分困难。诸葛亮想的是,等刘备占领荆州和益州,就能从这两处派兵分

  • 典韦许褚谁厉害,都是曹操的保镖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三国时期的典韦与许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或许都是相似的体型,性格等,而且还拥有相似的命运,都在曹操身边当保镖。既然身为曹操的保镖,那么对曹操的忠心当然是必须的。也有人比较好奇,典韦和许褚两个人,到底谁要更厉害一些?典韦与许褚如果打一架,谁能更胜一筹?而且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有一个答案的。1.典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什么区别?各朝代都如何评价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诸葛亮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到的。但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里面的故事不能当做正史来看,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读读三国志。三国志能让你了解到最真实的诸葛亮,只是褪去光环以后,诸葛亮也同常人没了区别。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朝代,他们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总体来说还是推崇的心里占多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