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真的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吗,长孙无忌究竟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真的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吗,长孙无忌究竟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586 更新时间:2024/2/27 9:52:10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一位名气非常高的大臣,同时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舅。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李世民凌烟阁功臣当中,排在第一位的重要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臣,最终竟然是因为“谋反”的罪名被逼死,这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情其实是武则天做的。那么长孙无忌真的就是武则天害死的吗?

长孙无忌,作为唐太宗临终前的托孤大臣,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孙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孙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代代礼遇,宠眷甚隆。

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并将李治委托给他这位舅舅;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然而,到了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也就是李治当上皇帝的第十个年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一代名臣落得如此下场,既让人扼腕,也令人深思。

长孙无忌之死,普遍认为是遭武则天及其党羽下的毒手。因为长孙无忌曾在唐高宗废立皇后问题上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怀恨在心,便指使许敬宗构陷长孙无忌谋反,继而伺机逼其自尽。其实,实际并不尽然。其一,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且是皇亲国戚,武则天虽为皇后,但绝不可能轻易撼动这位人望极高的功臣元勋,更何况是许敬宗之流了;其二,长孙无忌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到了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武则天因李治患病才开始代理国政。故武则天当时即使有杀长孙无忌之心,也无杀长孙无忌之力。因此,除了有武则天的因素外,逼死长孙无忌的主要幕后黑手就是唐高宗李治。

作为唐太宗的第九子,李治除了嫡子这一优势外,要能力没能力,要才干没才干,他能当上皇帝,全靠长孙无忌从中周旋。对于长孙无忌,对于这位有着一定血缘关系的亲舅舅,对于这位把自己推上权力巅峰的第一功臣,究竟是什么让唐高宗迸发出杀机呢?

唐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废立皇后之争。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政治势力,即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代表的支持派,和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虽然在政治上比较失意,但他们善于钻营,见风使舵,看到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眷恋之情,便投奔到武则天麾下,为武则天当皇后摇旗呐喊,充当喽啰;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是一批元老重臣,功劳大,根基深,从内心里反对出身寒微、当过尼姑、且心狠手辣的女人母仪天下。两派之间实力悬殊,胜败很容易分晓,而当唐高宗这位急着娶老婆的皇帝,铁了心非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时,胜败就已经注定。

唐高宗虽然比较懦弱,比较温和,但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却相当果决。在中国历史上,向臣子行过贿的皇帝不多,宋真宗是一个,明代宗是一个,可是,开此先河的恐怕就是唐高宗了。据《旧唐书》记载,“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对此,《新唐书》也称“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接着,武则天趁热打铁,先是让母亲杨氏“自诣无忌宅,屡加祈请”,后又派礼部尚书许敬宗“屡申劝请”,希望通过怀柔政策,买上通达皇后宝座的门票,结果,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厉色折之”。

在中国,有身份的人最注重的就是面子问题,就是招呼效应,当皇帝的更甚。银子他收了,儿子也封官了,可长孙无忌就是不肯低下倔强的头颅,反而给前去办事的人一副白眼。话传到唐高宗那里,他的脸往哪儿搁?他能不恼吗?何况,娶谁当老婆,那是皇帝自己的事,长孙无忌这个当舅舅的,是添的哪门子堵?

与其说长孙无忌的立场坚定得罪了武则天,还不如说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唐高宗虽然老实,但他终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决定了的事,尤其是这种涉及到男女私情的问题上,谁出来反对都是螳臂当车。不久,也就是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唐高宗“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唐高宗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那天,长孙无忌一伙人有没有去喝喜酒,史籍中没有记载;不过,唐高宗要和他们秋后算账,则是必然的。无论是“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见《旧唐书》),还是“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见《新唐书》),但以武则天当时的能量,她也只有暗地里咬牙切齿了。然而,唐高宗疼老婆是出了大名的,武则天一撅嘴,他自然会出来打抱不平。褚遂良被数次降职,一贬再贬;韩瑗来济被贬到边州,永远不许进京;于志宁、柳爽被彻底免职;凡是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的臣僚,大多被罢免或疏远。这一大批元老级重臣,如果没有唐高宗点头授意,武则天能扳得动谁?

羽翼被一个个剪除了,长孙无忌见识到了唐高宗的绵里藏刀;册立皇后成功了,唐高宗由此领略到了皇权的所向披靡。当皇帝这些年来,唐高宗一直生活的比较郁闷,好多事情都是由长孙无忌替他操办的,甚至连他颇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贞观遗风”。一般情况下,性格懦弱的人,内心越发要强。

唐高宗不愿被唐太宗的光环所掩盖,更不愿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年龄越大,那种朝纲独断的信念就越强烈,那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就越突出,废立皇后无疑是反映这种君臣矛盾的焦点。长孙无忌虽然成了光杆司令,但他在朝野的影响力仍是举足轻重。唐高宗想挺起腰杆,一言九鼎,必须要除掉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毕竟是长辈,是亲人,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称,他不可能因为一些家庭纠纷就狠下心来对亲舅舅实施生杀大权。

但机会总会是有的。在皇权专制制度下,谁要是沾上了“谋反”的边,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宗室王公,统统没有好果子吃。何况,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遭到了唐高宗的厌恶。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中书令许敬宗为了迎合唐高宗,派人上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朝野哗然。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先是“惊”,继而“泣”,可他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这种处置结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唐高宗内心已经默许了许敬宗的诬告。

长孙无忌“性通悟”,不难想到是谁下的黑手。为了大唐,长孙无忌呕心沥血了一辈子,如今落得这步田地,如此大的反差换了谁都可能一蹶不振。其实,当政治生命被无端扼杀的时候,长孙无忌这个政治人物就已经死了大半个了。三个月后,唐高宗派人复核此案,长孙无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讯”下被逼自缢,享年六十三岁。

长孙无忌死后,朝中再也无人能与武则天抗衡,此后,武则天一步步染指权力,最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唐朝国祚一度中断。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着就此独掌大权,但最终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架空。这,恐怕是唐高宗在逼死长孙无忌时所没有想到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成帝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汉成帝是否真的为了赵飞燕杀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汉成帝,提到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物,赵飞燕。赵飞燕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人,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所以没能列入四大美女之列。汉成帝宠爱赵氏姐妹,原因无非是她们长得美,但是身为皇帝,子嗣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他却为了能够讨好赵飞燕,杀掉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这件事情又是不是真的呢?学

  • 明朝皇帝朱棣简介,作为朱元璋最能干的儿子为何一直得不到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可谓是儿孙满堂。这么多儿子肯定会有几位能力出众的皇子脱颖而出,他们也会是未来皇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但朱元璋却独爱长子朱标,甚至朱标去世以后,按理说应该将太子位往后移,不过朱元璋却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种直接跳过儿子让孙子继承皇位的例子也是比较少见,难道除了朱标,朱元璋

  • 诸葛亮北伐目的是为了什么?安内必先攘外是正确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一直存在着很多猜测。实际上以当时诸葛亮手上的兵力,相对曹魏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是十分困难的,搞不好还会被反制。但诸葛亮绝不会让蜀汉亡在他的手上,那为何还要主动挑起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呢?其实诸葛亮这样做也是另有目的,一方面是想完成刘备的遗愿,还有就是遵循“安内必先攘外&

  • 汉朝皇子为什么会随母姓?汉朝外戚制度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朝时期,有些皇帝的儿子在被封为太子时会被冠以母性,而不是父姓。原先还以为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区别,才把这些太子改成母姓,毕竟每位皇帝的儿子也都挺多。不过一般来说太子位只有一个,这总不会认错人吧,为什么太子也要随母姓呢?这就跟当时的制度还有规定离不开关系了。其实我国古代人名是个非常复杂而且讲究的东

  • 宋朝人如何过冬?宋朝防寒神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又到了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了,早上只想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根本不想起床啊!不过我们现代有了暖气都还这么难熬,古人又是靠什么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呢?今天就拿宋朝人为例,为大家讲讲宋朝的防寒神器。其实到了宋朝年间,过冬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可能在早个几百年会显得比较难办,毕竟宋朝的科技发明还是非常厉害

  • 吕雉为什么要让刘盈去看成了人彘的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吕雉也正因此被后世看作是心狠手辣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如果了解吕雉本身的处境,或许也会理解她的做法。但是有一件事还是让人有些不解,戚夫人成为人彘之后,为什么吕雉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去看?她既然知道刘盈生性仁善,让他看到这

  • 清朝六部是哪些,六部尚书有大小之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电视剧当中看到,古代的官员有分“六部”,每一部的最高领导者称为“尚书”。电视剧来源于现在的很多古籍资料,那么,在历史上,六部指的都是哪些部?这些部你都知道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在六部当中,六部尚书之间又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六部尚书是平

  • 战国七雄为什么只有韩国一直在挨揍?韩国靠什么成为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其中有六国都曾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期。唯独韩国在其他国家都奋力发展时,好像成为了这六国的出气筒,173年间一直被动挨揍,从来就没翻过身。好像谁有不如意的事就喜欢拿韩国出气,也是十分憋屈了,为何韩国就没能完成一次爆发逆袭呢?主要还是因为韩国综合国力太弱了,既然韩国

  • 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有哪些缺陷?隆中对失败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刘备两分兵力同曹操争夺天下,达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的。只是隆中对最后还是失败了,究竟隆中对存在哪些缺陷呢?其实隆中对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有点像是在纸上谈兵而忽略了现实问题,等到实操起来就会变的十分困难。诸葛亮想的是,等刘备占领荆州和益州,就能从这两处派兵分

  • 典韦许褚谁厉害,都是曹操的保镖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三国时期的典韦与许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或许都是相似的体型,性格等,而且还拥有相似的命运,都在曹操身边当保镖。既然身为曹操的保镖,那么对曹操的忠心当然是必须的。也有人比较好奇,典韦和许褚两个人,到底谁要更厉害一些?典韦与许褚如果打一架,谁能更胜一筹?而且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有一个答案的。1.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