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即位之后,汉少帝去哪了

汉献帝即位之后,汉少帝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71 更新时间:2024/2/18 17:33:26

汉献帝,作为东汉末期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说起来也是让人感觉很悲惨的,生长在风雨飘摇的汉末时代,从登上皇位开始,就是一个傀儡一样的人物。汉献帝也是很想要将汉室挽救回来,只是很可惜大权都不在自己手上,想做什么也是无能为力。而在汉献帝之前的皇帝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皇帝,汉少帝刘辩。他是被董卓赶下去的,那当汉献帝登基之后,汉少帝去了哪里呢?

汉少帝刘辩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由于他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四个多月,再加上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最终被董卓毒杀,所以在《后汉书》中连个单独的本纪都没有,甚至后世都不把他当作东汉的帝王看待。

但在他短短的在位期间内,却用了两个年号(光熹、昭宁),而期间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则深刻影响了东汉王朝的命运和此后历史的走向。

1.继位风波

刘辩是汉灵帝的嫡长子,母亲为何皇后,他比后来的汉献帝刘协年长5岁。按理说,以刘辩的身份继承皇位是没啥问题的,但由于汉灵帝诸皇子皆早夭,认为宫中不利,为了让刘辩能顺利长大成人,便把他寄养在宫外。

虽然刘辩在宫外顺利成长,但由于和灵帝相处时间很短,父子关系十分淡薄。更悲剧的是耐不住寂寞的汉灵帝在5年之后和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刘协,并对刘协十分宠爱。而何皇后妒忌王美人产下皇子,便将其毒杀。灵帝为保全刘协,便把他托付给董太后抚养。

因此,汉灵帝一直没有确立太子。在其弥留之际,将遗诏交给掌握禁军的宦官蹇硕,希望他能够拥立幼子刘协为帝。不过刘辩的舅舅是大将军何进,依靠自己的权力让刘辩顺利继位,年号光熹。此时的刘辩只有14岁,母后临朝称制,舅舅操弄权柄,他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2.胁迫出宫

外戚和宦官是支撑东汉王朝的主要力量,而他们之间的斗争在刘辩继位后彻底激化了。

宦官蹇硕手里有灵帝的遗诏,何进则拥立刘辩为帝,双方都想除掉对方。

何进先下手,杀掉了蹇硕,控制了禁军。之后何进在袁绍的怂恿下,意图彻底清除宦官集团。不过何太后认为,宦官和外戚都是维护皇权的重要力量,出于对刘辩的保护,何太后不希望事态扩大,拒绝了弟弟何进。

但袁绍并不死心,他对何进说,可以用大将军的名义召四方英豪共会洛阳,一来可以逼迫何太后就范,二来趁机清除宦官。何进应允,董卓、丁原等人便带兵奉命入京。在此过程中,何进由于大意被宦官张让等人杀死,袁绍则率兵对宦官展开剿杀。洛阳城内顿时大乱,张让趁乱挟持刘辩和刘协等人出逃洛阳。

3.遭遇董卓

董卓奉何进之命入京,在途中见到城内大火,于是停下脚步打探消息。他的弟弟董旻在何进手下当差,在何进死后控制了何进的军队,向董卓通报了消息。董卓便向刘辩的方向行军,并遇到了刘辩等人,上前请安。

刘辩早已受到惊吓,又看到凶神恶煞的董卓顿时吓的语无伦次,而他的弟弟刘协则对答如流,董卓当时便有了拥立刘协为帝的想法。后来得知他是被董太后所养大,而董卓和董太后是本家,所以更加坚定了董卓拥立刘协的想法。

之后,董卓便护送刘辩等人回到宫中。并改元昭宁。此时宦官和外戚两败俱伤,反倒让军阀董卓趁虚而入。

4.惨遭废黜

董卓入京后先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又诱使吕布杀死丁原,收编了丁原的部队,进而控制了中央。失去了宦官和舅舅的庇护,再加上董卓想拥立刘协为帝,刘辩的位置岌岌可危。

回宫后的第三天,董卓就宣布废黜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满朝文武只有卢植和袁绍反对,刘辩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董卓逼迫何太后下诏书,何太后痛哭流涕,但毫无办法。最终刘辩被废为弘农王,刘协继位。

不久,董卓又以何太后对董太后不敬为由,将其毒杀。刘辩从一国之君成为一个孤儿,这不过是四个月时间罢了。

5.毒杀身亡

被废黜后的刘辩无依无靠,受尽了冷落。而董卓则依靠实权行乱宫中,为所欲为。对此,袁绍等关东诸将组成讨董联军,意欲诛杀国贼,恢复刘辩的帝位。

面对讨董联军来势汹汹,董卓有些慌了手脚。虽然刘辩被废,但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于是为了断绝讨董联军的念想,董卓便想除掉刘辩。

190年,董卓命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李儒对刘辩说,这是良药,可防杂症。刘辩自知李儒的来意,便大哭说,这是毒药,你们想要杀死我。刘辩虽不肯服药,但还是被李儒强迫毒杀,终年15岁。一同被毒杀的还有他的夫人唐氏。

刘辩在位的这四个月形同傀儡,期间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火并两败俱伤,军阀出身的董卓趁虚而入,控制朝纲,进而改变了东汉的政治平衡。而讨董联军的聚散又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序幕,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景隆为什么要背叛建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景隆大家也知道他是明初一位非常知名的武将,他对明朝的贡献也是十分的大的,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李景隆最后就是背叛了建文帝,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说起李景隆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二版的人物,他的祖母是著名的曹国长公主朱

  • 魏惠王做了啥魏国就这么快败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魏惠王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他还是挺有能耐的一位国君了,但是从他的历史战绩来看的话他却又非常的让人琢磨不透,话说魏国在当时算强大的,但是魏惠王上台之后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因为魏国直接就开始败落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谢邀。魏国霸业衰落其实并不是开

  • 齐景公知道田氏威胁很大,为什么不选择灭掉田氏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齐景公其实大家应该不认识了,但是这个人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的人物,他这个人很聪明,是姜齐国君,在他们国家有一只田氏家族了,齐景公对这个家族非常的熟悉,知道这个田氏对他们威胁很大,但是这个齐景公却没有选择去掉田氏,田氏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大家也知道的,所有当时齐景公为什么没有除掉田氏呢?下面就

  • 荆轲刺秦王,秦王真的有绕柱躲避刺杀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起事件。但荆轲究竟是不是英雄,也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事实。很多人都把荆轲刺秦王当做一个悲壮史,荆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重义轻生,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这点当然值得人们敬佩。不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秦国等于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和实践者,而其他六国则依然坚

  • 庞德的儿子杀了关羽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庞德和关羽其实这个两个人在历史上交集还挺多的,而且还十分的平常,话说庞德的兄弟其实是在汉中的也就是蜀汉,但是庞德却在敌对阵营曹魏,所以庞德这边是有点活得不是滋味的,经常被人怀疑有反叛的嫌疑,刚好当时合肥大战,庞德就和关羽斗了起来了,关羽先败一成,但是后来庞德就直接被关羽杀了,但是话说后来庞德的儿

  • 包拯额头上的月亮是真的么?月亮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在电视中,第一次看到包拯都会有两个疑问,第一个问题是包拯为什么这么黑,第二个是包拯额头上怎么会有个月亮?其实关于包拯真正的形象我们肯定是不得而知的,而且也无从考证,之所以会被他的额头上弄出一个月亮,这和包拯正直的人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而且爱戴百姓,所以他才会在民间

  •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真的是清始祖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一看就是清朝人,而且应该皇室的人了,也的的确确是这样的,话说这个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是清始祖,也就是说是清朝人的创始祖先了,看到这个言论小编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么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到底是不是清始祖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 包拯家训原文及翻译,古代著名经典家训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曾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御史中丞、三司使等官职,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因为包拯的清廉正直、刚正不阿的品行,获得了当时百姓们的爱戴,以至于包拯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关于包拯的事迹很多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里面除了突显包拯的正直,还将他塑造成了一名判案高手。其实包拯对于当时百姓们的影响

  • 清朝官服的图案和挂链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每一品官服上的图案都不一样。清朝的官服和其他朝代相比,做工算是最精致的一种了。而且清朝的官制服饰上面还隐藏了不少的秘密,不同官员所佩戴的帽子、挂链、腰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次就借这样的一个机会同大家好好讲讲。可能很多小伙伴再看官服上的图案会容易记混,不过当时的人们可不敢犯这样的

  • 清朝官场潜规则揭秘,送钱也有大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也一直存在贪腐现象,例如我们熟知的和珅就是清朝最出名的大贪官。和珅贪污的钱财,甚至超越了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见清朝的官风也是十分腐败。不过想在清朝当一名贪官也是有规矩的,想要行贿必须先了解行情,送多了或者送少了都不行。送多了可能会给其他人造成麻烦,有抬高市价的嫌疑;送少了又办不成事,所以清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