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场潜规则揭秘,送钱也有大讲究

清朝官场潜规则揭秘,送钱也有大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44 更新时间:2024/3/11 5:05:10

清朝也一直存在贪腐现象,例如我们熟知的和珅就是清朝最出名的大贪官。和珅贪污的钱财,甚至超越了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见清朝的官风也是十分腐败。不过想在清朝当一名贪官也是有规矩的,想要行贿必须先了解行情,送多了或者送少了都不行。送多了可能会给其他人造成麻烦,有抬高市价的嫌疑;送少了又办不成事,所以清朝官场的潜规则也是规矩繁多,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一起来看看吧。

有清一代,官场里就充满各种“陋规”。

德刚撰写的《春明梦录》一书中记录:“道、咸以前,外官馈送京官,夏则有冰敬,冬则有炭敬,出京则有别敬。”

“冰敬”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夏天里的防暑降温费。“炭敬”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冬天里的防寒保温费。“别敬”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地方官离京赴任时,给京官们送的离别“红包”。

这几个“敬”一送,皆大欢喜。

一般来说,“冰敬”“炭敬”和“别敬”没有规定具体数额,但总是要表示一下的。因为,只有“京信常通,炭敬常丰”,你才能在官场上混得更好,赚更多的钱。否则,京官们大笔一挥,你的官场之路就岌岌可危了。

毫无疑问,这各种“敬”对地方官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1845年,翰林出身的张集馨被道光皇帝补授为陕西督粮道。这不是张集馨第一次外放做官。1836年,张集馨结束了7年翰林生涯,被道光皇帝“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张集馨当京官时俸禄微薄,没有积蓄;此次外放山西朔平,也不是投机钻营的结果,因此没有按照惯例给京官们送“别敬”。然而,这一次情况不同。

一方面,张集馨在地方上任职近10年,多多少少搜刮到了一点钱财;另一方面关中盛产粮食,“美腴甲天下”,陕西督粮道是有名的“肥差”,再不京官们意思意思,就不好意思了。因此,张集馨主动按照惯例,向京官们送了“别敬”。

张集馨本身没有多少积蓄,所送“别敬”,主要靠借款。张集馨把这些款项一五一十地记下来:广东洋行九千两(年息九厘),山西钱庄错款五千两,同年好友借款三千两,共计一万七千两。

然而,这1.7万两银子,三下两下就用完了,以至于张集馨动身出发时连盘缠都没了。这时候,张集馨岳父来京城看病,向他借2000两银子。张集馨无可奈何,送了300两银子给老人家。

陕西督粮道果然是一个“肥差”。张集馨任职仅一年,这1.7万两银子的负债连本带利全部还清,还开销了他个人支出的1万多两银子。

1847年,张集馨升任四川按察使。这是张集馨第一次担任省级大员。已经熟悉官场规则的张集馨,在进京觐见时,又向京官们送了一通“别敬”。

这次,张集馨详细记载了所送“别敬”的金额:“别敬军机大臣,每处四百金,赛鹤汀不收;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以次递减;同乡、同年以及年家世好,概行应酬,共用别敬一万五千两。”

这里的赛鹤汀,指的是清朝晚清权臣赛尚阿。我们可以看到,“别敬”金额随着官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军机大臣位高权重,每位送400两银子;六部尚书也是朝廷重臣,每位100两金银子;侍郎、大九卿、上下两班章京等,随着地位的不同各有增减。同乡、同年以及年家世好,也需要分别表示一下。总体一算,这次进京花费了1.5万两银子。

按察使属于正三品,年俸为130两银子,养廉银有6000两银子。这次进京,差不多用了张集馨未来两年半的收入。

这种“别敬”并非一锤子买卖。后来,张集馨于1849年出任贵州布政使,送了1.1万两银子;于1850年任河南布政使时,又送了1.2—1.3万两银子。

其实,清朝官场上的“陋规”,远远不止“炭敬”“冰敬”“别敬”这三种,还有送上司夫人的“妆敬”,逢年过节的“节敬”,各种喜事的“喜敬”,连门房仆人都有“门敬”。清朝末年,庆亲奕劻权倾朝野,庆亲王府大门口收个“门敬”,每年就得要收几十万两银子。

虽然这些“陋规”没有规定具体数额,但还是有一定潜规则。官员只能按照这种潜规则来,不能少送,也不能多送。

不能少送,这一点大家很理解。因为收钱的人会觉得你抠门、小气。为什么不能多送呢?原因也很简单,收钱的人当然会高兴,可其余官员会对你不满意,认为你是在“哄抬物价”,扰乱正常的官场秩序。结果还是你吃亏。

所有,送钱也是一门学问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不喜欢曹丕?曹操最喜欢的儿子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在选择嗣子时,似乎更加欣赏曹植,而不是年长的曹丕。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子曹昂去世后,太子位就应该轮到曹丕来做,不过曹操却显得十分犹豫,还有着强烈的废长立幼倾向,这一举动也是让朝中大臣们格外紧张。为什么曹操就不喜欢曹丕呢?曹操当年明明就是想把曹丕培养成和他一样拥有文韬武略的大才,所以才会带着年仅十五

  • 曹操为什么要重用夏侯惇?曹操对夏侯惇其实含有亏欠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虽然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但夏侯惇打仗的能力实在算不上第一等。立下的战功和其他武将相比也没那么显赫,但曹操就是喜欢重用夏侯惇,而且还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看待,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曹操内心始终觉得有愧于夏侯惇,所以才会对他予以重任。不过夏侯惇的人品的确没的说,不管是再曹魏将领当中,还是当地

  • 为什么说晋朝是历史上最烂的王朝,晋朝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古代的历史朝代,很多人都能够把各个朝代的顺序说下来,虽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让人怀念的,也有让人厌恶的,但是若要说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是最烂的朝代,答案或许会出乎意料的一致,那就是晋朝。晋朝是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所来,这样篡权建立的王朝不少,但是为什么晋朝会成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呢?

  • 李宪为什么被称为让皇帝,李宪为什么要把帝位让给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他生前并不是皇帝,死后才被追封,其实这样追封的皇帝不在少数,可这个人更加奇怪,他明明有机会当皇帝,但是却百般推辞,死活都不肯做皇帝,一定要把皇位让给别人。这个人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后来被封为“让皇帝”的李宪。他是李隆基的哥哥,原本也是太子,然而为什

  • 长孙无忌真的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吗,长孙无忌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一位名气非常高的大臣,同时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舅。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李世民凌烟阁功臣当中,排在第一位的重要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臣,最终竟然是因为“谋反”的罪名被逼死,这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情其实是武则天做的。

  • 汉成帝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汉成帝是否真的为了赵飞燕杀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汉成帝,提到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物,赵飞燕。赵飞燕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人,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所以没能列入四大美女之列。汉成帝宠爱赵氏姐妹,原因无非是她们长得美,但是身为皇帝,子嗣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他却为了能够讨好赵飞燕,杀掉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这件事情又是不是真的呢?学

  • 明朝皇帝朱棣简介,作为朱元璋最能干的儿子为何一直得不到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可谓是儿孙满堂。这么多儿子肯定会有几位能力出众的皇子脱颖而出,他们也会是未来皇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但朱元璋却独爱长子朱标,甚至朱标去世以后,按理说应该将太子位往后移,不过朱元璋却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种直接跳过儿子让孙子继承皇位的例子也是比较少见,难道除了朱标,朱元璋

  • 诸葛亮北伐目的是为了什么?安内必先攘外是正确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一直存在着很多猜测。实际上以当时诸葛亮手上的兵力,相对曹魏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是十分困难的,搞不好还会被反制。但诸葛亮绝不会让蜀汉亡在他的手上,那为何还要主动挑起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呢?其实诸葛亮这样做也是另有目的,一方面是想完成刘备的遗愿,还有就是遵循“安内必先攘外&

  • 汉朝皇子为什么会随母姓?汉朝外戚制度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朝时期,有些皇帝的儿子在被封为太子时会被冠以母性,而不是父姓。原先还以为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区别,才把这些太子改成母姓,毕竟每位皇帝的儿子也都挺多。不过一般来说太子位只有一个,这总不会认错人吧,为什么太子也要随母姓呢?这就跟当时的制度还有规定离不开关系了。其实我国古代人名是个非常复杂而且讲究的东

  • 宋朝人如何过冬?宋朝防寒神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又到了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了,早上只想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根本不想起床啊!不过我们现代有了暖气都还这么难熬,古人又是靠什么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呢?今天就拿宋朝人为例,为大家讲讲宋朝的防寒神器。其实到了宋朝年间,过冬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可能在早个几百年会显得比较难办,毕竟宋朝的科技发明还是非常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