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服的图案和挂链有什么讲究?

清朝官服的图案和挂链有什么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4/3/1 19:42:11

清朝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每一品官服上的图案都不一样。清朝的官服其他朝代相比,做工算是最精致的一种了。而且清朝的官制服饰上面还隐藏了不少的秘密,不同官员所佩的帽子、挂链、腰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次就借这样的一个机会同大家好好讲讲。可能很多小伙伴再看官服上的图案会容易记混,不过当时的人们可不敢犯这样的错,搞不好就会被治罪,所以入朝当官弄清服饰可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尚可喜,是清初时期著名的“三顺”之一。作为清初时期的开国功臣,不仅在有清一朝享受朝廷恩惠,受到尚氏家族尊崇,因其是清史上的著名人物,长期以来一直为学术界、博物馆界所重视,他的画像也被一些博物馆所珍藏,至今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鞍山市博物馆等博单位均有收藏。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设色尚可喜画像》轴,画作为绢地锦裱,全高357、宽154厘米,画心纵226.5、横125厘米。画像上部制有泥金诗塘,记述尚可喜一生事迹。全幅以工笔重彩画法,细致描绘尚可喜写真像,他头戴朝冠、身着朝服,右手微持胸前的朝珠,左手轻抚于腿,安然端坐在虎皮交椅之上。

从画像本身来看,尚王正襟危坐,面带慈祥,穿着清朝定制的夏季朝服,且其式样严格遵守宫廷定制。那么,尚可喜作为一代亲王,他所穿用的服饰究竟是什么名称?又符合哪些清朝定制呢?

其一,尚王所戴冠帽为“亲王夏朝冠”。

“亲王夏朝冠图”

由尚可喜画像来看,其所戴冠帽完全符合清夏朝冠样式,是典型的清宫定式:总体为宽檐外敞式,帽体以玉草或藤、竹丝编制,上覆浅白色织物,边沿包裹石青片金缘;帽里为红纱质,内加帽圈和左右系带(带应藏于帽内);帽上覆缀厚厚的红缨纬丝,帽前部安有金质舍林,上饰5颗东珠;后部应安有金质金花(因在帽后,在画上不可见),上饰4颗东珠;帽顶高耸,饰金龙二层,上饰10颗东珠(因有顶饰遮拦,画上仅见8颗东珠),顶部衔一大颗红宝石。

与清宫定式完全一致

其二,尚王所穿服装为“亲王夏朝服”。

由尚可喜画像来看,其所穿夏朝服基本符合清夏朝服样式,是典型的清宫定式:两肩之上披带着满洲特色的披肩领,服装和披肩领全部采用石青色质料,服饰边沿饰以片金缘;在上衣两肩和前后胸部,各绣1条正龙纹(画上仅见3条正龙纹,后背龙纹因身体遮挡而未见);腰帷绣4条行龙纹(画上腰部仅见2条行龙纹,后腰另2条行龙纹因身体遮挡而未见);腰部制有襞积,暗织龙纹;下裳底部绣8条行龙纹(因身体遮挡,画上仅见前面4条行龙纹);披肩领上绣2条行龙纹;左右马蹄袖各绣1条正龙纹。

“亲王夏朝服”

与清朝典籍记载唯一不同的是,在服装下幅处未绣“八宝平水”。但由乾隆朝所刊印的《大清会典图》来看,其亲王夏朝服下幅亦未绘制八宝平水,概因典制与实物制作存在一定差异所致。

其三,尚王所配带的朝珠和朝带,为“亲王朝珠”和“亲王朝带”。

据《大清会典图》记载,亲王朝珠与皇子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所用朝珠同式,均为108颗佩珠,左右制有3串纪念,后面制有背云,另附大小坠角;材质各随喜好所用,只是不得采用东珠(东珠限于皇帝、皇后使用);佩绦用金黄色。由尚可喜画像来看,完全符合清宫定式,采用的材质为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珍珠等,造型固定且标准。

“亲王朝珠图”

亲王朝带与皇子朝带同式,在腰带上配以4块金质衔玉方版,每版之上饰4颗东珠,版中央另饰1颗猫睛石(俗称猫眼石);腰带及左右佩绦均用金黄颜色;左右带帉为蓝色,下部略宽并形成锐角,配有典型的满洲荷包、解食刀等饰物。由尚可喜画像来看,也大体符合清宫传统定式。

“亲王朝带图”

总之,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清设色尚可喜画像》看似简单,却用真实记录的方式,为我们完整展示了一幅清朝贵族的服饰写真图。至今,许多人已不了解清朝宫廷所制定的严格服饰制度,对各类服饰的称谓亦不知晓,甚至完全不知道服饰制度曾经是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等级标志。因此通过这幅画作,我们不仅可以研究清初功臣尚可喜的相关史事,还获得了一件十分珍贵的古代服饰教材,通过画作使我们能重新解读清朝宫廷服饰定制,并由此引发我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认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场潜规则揭秘,送钱也有大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也一直存在贪腐现象,例如我们熟知的和珅就是清朝最出名的大贪官。和珅贪污的钱财,甚至超越了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见清朝的官风也是十分腐败。不过想在清朝当一名贪官也是有规矩的,想要行贿必须先了解行情,送多了或者送少了都不行。送多了可能会给其他人造成麻烦,有抬高市价的嫌疑;送少了又办不成事,所以清朝官

  • 曹操为什么不喜欢曹丕?曹操最喜欢的儿子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在选择嗣子时,似乎更加欣赏曹植,而不是年长的曹丕。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子曹昂去世后,太子位就应该轮到曹丕来做,不过曹操却显得十分犹豫,还有着强烈的废长立幼倾向,这一举动也是让朝中大臣们格外紧张。为什么曹操就不喜欢曹丕呢?曹操当年明明就是想把曹丕培养成和他一样拥有文韬武略的大才,所以才会带着年仅十五

  • 曹操为什么要重用夏侯惇?曹操对夏侯惇其实含有亏欠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虽然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但夏侯惇打仗的能力实在算不上第一等。立下的战功和其他武将相比也没那么显赫,但曹操就是喜欢重用夏侯惇,而且还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看待,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曹操内心始终觉得有愧于夏侯惇,所以才会对他予以重任。不过夏侯惇的人品的确没的说,不管是再曹魏将领当中,还是当地

  • 为什么说晋朝是历史上最烂的王朝,晋朝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古代的历史朝代,很多人都能够把各个朝代的顺序说下来,虽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让人怀念的,也有让人厌恶的,但是若要说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是最烂的朝代,答案或许会出乎意料的一致,那就是晋朝。晋朝是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所来,这样篡权建立的王朝不少,但是为什么晋朝会成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呢?

  • 李宪为什么被称为让皇帝,李宪为什么要把帝位让给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他生前并不是皇帝,死后才被追封,其实这样追封的皇帝不在少数,可这个人更加奇怪,他明明有机会当皇帝,但是却百般推辞,死活都不肯做皇帝,一定要把皇位让给别人。这个人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后来被封为“让皇帝”的李宪。他是李隆基的哥哥,原本也是太子,然而为什

  • 长孙无忌真的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吗,长孙无忌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一位名气非常高的大臣,同时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舅。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李世民凌烟阁功臣当中,排在第一位的重要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臣,最终竟然是因为“谋反”的罪名被逼死,这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且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情其实是武则天做的。

  • 汉成帝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汉成帝是否真的为了赵飞燕杀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汉成帝,提到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物,赵飞燕。赵飞燕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人,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所以没能列入四大美女之列。汉成帝宠爱赵氏姐妹,原因无非是她们长得美,但是身为皇帝,子嗣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他却为了能够讨好赵飞燕,杀掉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这件事情又是不是真的呢?学

  • 明朝皇帝朱棣简介,作为朱元璋最能干的儿子为何一直得不到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可谓是儿孙满堂。这么多儿子肯定会有几位能力出众的皇子脱颖而出,他们也会是未来皇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但朱元璋却独爱长子朱标,甚至朱标去世以后,按理说应该将太子位往后移,不过朱元璋却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种直接跳过儿子让孙子继承皇位的例子也是比较少见,难道除了朱标,朱元璋

  • 诸葛亮北伐目的是为了什么?安内必先攘外是正确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一直存在着很多猜测。实际上以当时诸葛亮手上的兵力,相对曹魏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是十分困难的,搞不好还会被反制。但诸葛亮绝不会让蜀汉亡在他的手上,那为何还要主动挑起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呢?其实诸葛亮这样做也是另有目的,一方面是想完成刘备的遗愿,还有就是遵循“安内必先攘外&

  • 汉朝皇子为什么会随母姓?汉朝外戚制度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朝时期,有些皇帝的儿子在被封为太子时会被冠以母性,而不是父姓。原先还以为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区别,才把这些太子改成母姓,毕竟每位皇帝的儿子也都挺多。不过一般来说太子位只有一个,这总不会认错人吧,为什么太子也要随母姓呢?这就跟当时的制度还有规定离不开关系了。其实我国古代人名是个非常复杂而且讲究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