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中郭子仪20万兵力怎么就败给了史思明的5万?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20万兵力怎么就败给了史思明的5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4/1/27 2:02:34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在当时其实郭子仪这边准备去镇压叛乱的兵力有接近20万的,那就是史思明也就是起兵的这些人其实只有5万人马的,但是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子仪竟然败了,那么有的网友也就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

这场战打的很诡异,郭子仪还没有来得及布阵,结果狂风忽至,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瞬间天地间一片灰暗,然后双方撤军,唐军这边各回各地,各找各妈;叛军这边,史思明带领部队进了邺城,顺便杀死了安庆绪自立。从表面看来,号称60万的唐军就是因为这诡异的大风败给史思明的5万大军的,但实际上,唐军的失败并非偶然。

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王思礼、鲁炅、李奂、许叔冀、李嗣业、季广琛、崔光远、董秦)共九位节度使和一个兵马使率兵20万攻打安庆绪部。唐军在十月攻下了卫州,杀死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又在邺城附近斩杀叛军3万多人,可以说,在最开始,唐军还是很给力的。但是,后来安庆绪退到邺城,郭子仪和李光弼下令围城并且引水灌城,安庆绪不得不派薛嵩(薛仁贵孙子)去找史思明搬救兵,为了说动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答应让位于史思明。于是史思明就带着13万兵马从范阳出发来救援安庆绪。

史思明并没有直接对唐军开战,而是先在十二月攻下了魏州,然后在魏州按兵不动,一直等到二月才进军邺城,当时唐军已经包围邺城四个月之久,军队疲惫,士气不振。三月,双方开战,李、王、许、鲁最先与史思明交战,双方伤亡情况差不多,后来郭子仪领兵赶来,还没有来得及布阵,就来了一折大风,然后双方惊惧撤军,只是唐军这边节度使们大多直接回了治所,而史思明却集结部队开进邺城,杀死了安庆绪等,顺便接收了安庆绪的势力。唐军就这么败了,败得莫名其妙,又败得理所当然。

下面四姑娘就来分析唐军失败的原因:

首先,唐肃宗给了叛军重整旗鼓的时间。756年,李亨登基为帝,九月就开始派李豫、郭子仪等讨伐叛军,一直到第二年的十月,安庆绪带着为数不多的士兵逃回了相州,而安禄山早已经被自己这个儿子杀死了。当时的大唐已经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如果继续追击安庆绪,应该很快就能平定叛乱。但是这个时候的唐肃宗却停了下来,他没有时间管叛军的事情,迎回太上皇李隆基以及巩固自己的权力才是首要的任务,所以一直等到一年后的九月才又讨伐安庆绪,而这个时候的安庆绪实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投了唐朝的史思明也已经重新作乱了。

其次,唐肃宗不设元帅。以郭子仪和李光弼为首的九个节度使外加一个兵马使率20万大军讨伐叛军,后来更是又大范围增兵,但就是这样规模的作战,唐肃宗却没有设置元帅,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两唐书中记载唐肃宗不设元帅的理由竟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勋差不多,让谁来做都很难统帅大军,先不说这个理由牵强不牵强,更要命的是,唐肃宗竟让太监鱼朝恩做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成了实际的“元帅”,让一个外行来干涉内行打仗。在759年的正月,李光弼就建议分兵进攻在魏州观望的史思明,结果鱼朝恩就是不肯,硬是又等了两个月,等着史思明寻找到合适的战机来了。

再次,错失战机。正如上文所说,鱼朝恩拒绝了李光弼的建议,还是让大军继续围困邺城,邺城久攻不下,士兵们早已经疲乏了,哪里还有什么士气,军心不稳,骚动不断。而且,史思明在二月准备进攻唐军的时候,已经派人截断了唐军的粮道,没有粮食,这仗注定打不长久。

综上,在一阵大风之后,大唐的节度使们撤军直接撤回了治所,而史思明成了最大的赢家。战后,鱼朝恩在唐肃宗面前诬陷此战失败全拜郭子仪所赐。然后郭子仪就被召回京师,兵权被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绣的谋士是谁?不仅仅只有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张绣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话说他这个人虽然经常性的投降,但是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且几次也是把曹操打得找不到北,其实不仅仅是张绣自己实力出众,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张绣他有个好的团队,也就是说张绣手下有很多有实力的人,比如贾诩就是张绣手下非常强劲的谋士了,那么有的人又问了这个张绣难道

  • 李世民为什么能开创贞观之治?来看看他是如何治理贪官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开启唐朝盛世,称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何为李世民能完成如此壮举呢?当时李世民大义灭亲才当上皇帝,如果不好好治理国家,天下可能又会陷入战乱。所以李世民经常拿隋朝为戒,时刻叮嘱自己一定要光复大唐,使国家强盛百姓富裕,李世民上位时全国动荡的局势并没有全部稳定下来,对亏李世民对很多事既往不咎

  • 宣华夫人解开衣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宣华夫人其实大家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真的好厉害的,因为她实在是太美了,从而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走向,那么这个宣华夫人到底有多么的美呢?下面我们不防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可错过了!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是隋朝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有位公主因为长得非常漂亮,在陈国覆灭以后就被杨坚也

  •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什么放走刘备后,又决定去剿灭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199年底,曹操屯军于官渡,准备和袁绍展开最为关键的一战。此时刘备刚刚占领徐州,此后却被吕布攻破,刘备无奈只能投靠曹操。曹操帮刘备除掉了吕布,也可以说是帮他自己,之后曹操觉得刘备是位可用之才,还想让刘备为自己效力,便封刘备左将军。期间曹操也曾试探刘备的野心,不过刘备在这方面一向都藏的很深,所以曹操也

  • 为什么说光武帝刘秀没有缺点?他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是东汉的开朝皇帝,他出身只是一介布衣,和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如出一辙。王莽篡汉后,刘秀便在南阳起兵,在天下乱战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建立东汉。很多人把刘秀称为没有缺点的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刘秀登基并没有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拿功臣开刀,而且刘秀在政治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使全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

  •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下场都怎么样了?这十位直接参与者结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当年敢和李世民一起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都是让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的大功臣,那他们的功绩是否能为他们换取一个安详的晚年呢?历史上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不在少数,虽然李世民这次并不是开国,但自己上位的手段还是充满争议。等李世民称帝后,为了减轻当年大义灭亲的罪行,必定要找出几只替罪羊。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当

  • 陈平得罪了吕后,为什么吕后没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也许有人会觉得,西汉时期的吕雉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曾经对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下那么狠辣的毒手,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但是吕后毕竟是一个能够掌权的政治家,如果她做事全都是凭着自己的好恶的话,或许当时的局面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就比如她对待陈平,原本从陈平做的事情来看,他就已经得罪了吕后,但是为什么吕后并

  • 秦国两大武将家族分别是谁?其中并没有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战国时期秦国最出名的将军,可能多数人都会想到带领秦国打赢长平之战的白起。白起的确是战国非常著名的将领,也是四大将之首,但他并没有让自己的光辉延伸至整个家族。而秦国真正的两大家族并没有白起,而是王氏和蒙氏。王翦和白起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王氏除了王翦还有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也使得他们家族的名声越来

  • 李斯害死韩非以后,为什么秦王没有杀了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的秦国,推崇法家思想,而法家思想,可以说既见证帮助了秦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了秦朝的败亡,让人唏嘘不已。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有一对师兄弟,韩非和李斯。他们虽然都师从儒家的荀子,但是却算是法家代表人物,秦王嬴政非常欣赏法家的思想,自然也很欣赏法家,从他重用李斯就可以看得出来。嬴政也曾经听

  •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会不会最终赢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可谓是意义重大,他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看上去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但是萧何很厉害,不停地劝说刘邦,这才终于为韩信谋得一席之地,也正是因此,韩信的才华开始展露出来,他在刘邦手下做的也越来越厉害,刘邦的很多胜利,都是靠着韩信才帮他赢下来的。既然如此,如果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个韩信,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