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害死韩非以后,为什么秦王没有杀了李斯

李斯害死韩非以后,为什么秦王没有杀了李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86 更新时间:2024/1/16 9:45:02

战国时期的秦国,推崇法家思想,而法家思想,可以说既见证帮助了秦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了秦朝的败亡,让人唏嘘不已。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有一对师兄弟,韩非和李斯。他们虽然都师从儒家的荀子,但是却算是法家代表人物,秦嬴政非常欣赏法家的思想,自然也很欣赏法家,从他重用李斯就可以看得出来。嬴政也曾经听过韩非的论述,韩非也在秦国待过一段时间,但最终却是被自己的同门师弟害死,但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为何嬴政并没有处罚李斯?

1.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身为韩国贵族,虽然他本人有些口吃,但是写的文章却是字字精辟。他师从荀子,笔下生花,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即便是李斯也是自愧不如。韩非的法家思想,正是后来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央集权的国家如何建立,是韩非的主张中提出来的,他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认为,历史都是不断发展的,现在一定胜过以前,所以古老的规矩不必遵循,需要按照现实情况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国家。

尤其是,当时的情况,诸子百家,很多人都会从古代先贤典籍当中去寻找理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论据思想,但是法家并不是这样,他们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要知道,就连儒家都很喜欢引经据典,认为先贤说过的话是最有道理的,但是法家不这样,韩非当然也不这样,法家反对复古的思想,不可以倒退,也不可以照搬,一定要不断发展,这一思想不论放在什么时候,那都是发展的真理,任何时候都适用,更不要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了,尽管很多人可能并不接受。

2.李斯如何害死韩非

韩非是当时的韩国人,他最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正是自己最看重的祖国,他曾经周游列国,看到了太多因为战争而备受磨难的百姓生活,而回国之后再看韩国,更是觉得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当时的韩国积贫积弱,整个朝廷都快瘫痪了,他又是多年不在国内,他的主张谁会听?无奈之下,韩非只好把自己关起来写书,写出了诸如《孤愤》这样的名作。而远在秦国的秦王嬴政,原本就读过韩非的文章,其中所说的思想非常让他心折,自然对作者敬佩不已,甚至说,如果我能和他畅谈,死了也不遗憾。

而后,秦国进攻韩国,韩王不得已之下重用韩非,命他出使秦国,秦王这才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如果不是韩非的出身,或许就直接重用他了。在大一统的问题上,李斯主张先灭韩国,韩非主张先灭赵国,毕竟韩非是韩国公子,李斯担心韩非的提议会坏了秦国大计,说服秦王把韩非下狱,之后又逼他服毒自杀,上书无门的韩非,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了。后来当秦王后悔想要把他放出来的时候,却发现韩非已经死了。

3.秦王为何没有处罚李斯

得知韩非的死,秦王嬴政必然是会十分痛心的,那是一个多好的人才啊,就这样没了,实在是一大损失。一般来说,可能如果是其他的皇帝,这时候就一定会找李斯问罪,然而秦王并没有,小编猜测,或许是这样一些原因。李斯本身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虽然不及韩非,但是他没有带着自己国家的政治背景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的发展,这些秦王都是看得到的,如果惩罚李斯,甚至是一怒之下杀了他,自己能得到什么?不仅得不到,反而失去了更多。

况且,秦国招揽各国人才,不仅仅是说说玩的,那是秦王本人的思想,他想要这样做,所以才颁布这样的政策,而且如果没了李斯,法家在秦国还如何推行?秦国的统一还如何实现?能统一天下的人,不会是一个小肚鸡肠的记仇之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会不会最终赢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可谓是意义重大,他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看上去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但是萧何很厉害,不停地劝说刘邦,这才终于为韩信谋得一席之地,也正是因此,韩信的才华开始展露出来,他在刘邦手下做的也越来越厉害,刘邦的很多胜利,都是靠着韩信才帮他赢下来的。既然如此,如果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个韩信,刘邦

  • 清朝官员为什么很穷?京官穷到早晚只能吃馒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科举普及以后,读书就成了古人能够改变人生的一条新出路。对于贫寒子弟来说,当官不仅能获得权利和财富,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不过到了清朝,官员的待遇就没那么乐观了,有些小官员非常清贫,甚至每天只能吃馒头度日,生活十分困苦。为什么清朝的官员会这么穷呢?这也跟当时清朝推行的薪俸机制有关,国库收入非常吃

  • 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什么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时期,原本的都城是长安,但是等到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后,将都城迁往洛阳,在洛阳定下根基。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武则天建立武周,其实就已经算是夺取了李唐的政权,建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只是她后来又还政,所以武周也只是昙花一现,时间不长。但是为什么武则天要把都城迁往洛阳?她是出于什么考虑,还是像传闻的那样,是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谁说的?张昭究竟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张昭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孙策临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也正是因为有张昭的帮助,孙权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让东吴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三国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由此也能看出在内政问题上,张昭要比周瑜更胜一筹。但是孙权最后却没有重用张昭,两次设立丞

  • 李白和杨贵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诗仙李白,贵妃杨玉环,因为李白曾经在唐玄宗身边待过一段时间,也写过一些描绘杨贵妃的诗词,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绝世美人,而李白又是如此的才华横溢,所以难免会有人认为,李白与杨贵妃之间,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关系,才子佳人,从来都是绝配。不过,事实当真是如此吗,李白难道真的与杨贵妃有关系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

  • 杨修之死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不该参与夺嫡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在初中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杨修虽说被称之为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然而他却并没有怎么做好一位文学家应该要做好的事情,反而是掺和到了曹操儿子们的夺嫡的争斗里面。不仅做人不低调,反而各种张扬,显摆自己的聪明。最后是惹得曹操对他的印象极差,愤怒不已,直接将其斩首。杨修的死不能

  • 战国时期如果由齐国统一天下会怎么样?中国文化或被彻底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是春秋四大国和战国七雄之一,首位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姜子牙。齐国自封国以来,就非常强盛,无论是经济还是军师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知道齐桓公上位以后,齐国更是成长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如此强盛的齐国,最后也没能完成统一的伟业,如果战国最后是由齐国完成了全国统一,那会怎么样呢?其实齐国的衰落也有他的必然性

  •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马上就灭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一直都被看作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而瓜分晋国的三家韩赵魏,后来也都成为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之一。或许我们会以为,三家分晋就是在三家将晋国打败瓜分之后,晋国灭亡,历史进入下一个时期,但事实当真如此吗?晋国在经历过被瓜分之后,难道马上就这样消失掉了吗,其实在三家分晋之后,晋国还存在了几十

  • 汉朝人退休有哪些福利?满70岁者与官吏同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时期,对于老人的福利待遇是怎样的呢?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有退休福利待遇政策了,只要年满70岁的老人就可以享受和官吏一样的待遇。不过汉朝的平均年龄才只有25岁左右,能活到70岁的人会多么?其实这个平均年龄也是要把士兵和普通百姓分开来看,如果没有参军打仗的话还是有部分老人能活到70岁的,在春秋战

  • 夷陵之战中,为什么魏国一直没有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刘备借着为关羽复仇,向东吴出兵,结果却遭遇惨败,自己也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退居白帝城,最终命丧于此,把偌大一个国家交给了刘禅。而反观东吴,虽然打赢了,但是还是努力修复与蜀国的关系,而看似与此毫不相关的魏国,却从始至终都没出手,这明明是个很好的机会,不管是灭掉哪个国家可能都是有希望的,但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