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什么放走刘备后,又决定去剿灭他?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什么放走刘备后,又决定去剿灭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06 更新时间:2024/2/27 9:57:56

199年底,曹操屯军于官渡,准备和袁绍展开最为关键的一战。此时刘备刚刚占领徐州,此后却被吕布攻破,刘备无奈只能投靠曹操。曹操帮刘备除掉了吕布,也可以说是帮他自己,之后曹操觉得刘备是位可用之才,还想让刘备为自己效力,便封刘备左将军。期间曹操也曾试探刘备的野心,不过刘备在这方面一向都藏的很深,所以曹操也是没看出来刘备真正的想法和意图。后来袁术打算与袁绍汇合,刘备主动请缨想要前去拦截袁术,但曹操身边的谋士不太放心刘备,所以建议曹操不要放刘备走,但曹操并没有当一回事,最后证明的确是放虎归山。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决定先剿灭身在徐州的刘备,看似是一种报复行为。不过以曹操的警惕性不可能没想到刘备的意图,为何曹操还要先放走刘备随后又去剿灭他呢?

曹操敢先放下面前的大敌袁绍,把刘备列为第一目标可不仅仅是想报复刘备这么简单,以曹操的性格来说绝不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因小失大的事情。当时曹操有绝对的理由轻视刘备,实际上他并没有这样做,可能很多人觉得正是因为曹操轻视刘备所以才将他放走,其实这一切都在曹操的计算当中,也是曹操对刘备的一次考验。曹操面对比自己兵力多出数倍的袁绍也能在战略上蔑视他,但像刘备这样等待发芽的种子还是趁早消灭为好。

当时袁绍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储备都要远强于曹操,双方在官渡长时间僵持已经让曹操处于劣势。所以有人说,曹操决定剿灭刘备是因为他想先完全控制徐州,这样便能补充兵力和粮草,不过在这如此短的时间内,曹操根本得不到徐州百姓的民心,如此一来曹操又怎能调遣徐州的兵力呢?而且曹操可能还要派出更多的兵力部署在徐州,以防有变,这反而还削弱了曹操前线的战力。曹操这次的战略指挥真的没有失策么?

其实曹操早就做好了两手打算,不管刘备是不是跟他一条战线都有办法应对。如果刘备是真的愿意帮助曹操抵挡袁术,那曹操便能安心对战袁绍。如果刘备只是想借此逃离曹操的掌控,那曹操就只能先铲除刘备以绝后患。如果让刘备和袁绍对他形成包夹之势,那将会对曹操非常不利,曹操真正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所以才会先去剿灭刘备,稳定徐州,而且就算刘备投奔袁绍曹操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们二人结盟不可能是真心,还会拖累整体的效率。

此后刘备和袁绍决定两路出兵共同讨伐曹操,但袁绍却担心刘备会不会顺势拿下许都控制汉献帝,所以两人的结盟也是虎头蛇尾,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从结果来看,曹操对刘备的谋略还是技高一筹,各方面的应对基本上都想到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光武帝刘秀没有缺点?他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是东汉的开朝皇帝,他出身只是一介布衣,和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如出一辙。王莽篡汉后,刘秀便在南阳起兵,在天下乱战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建立东汉。很多人把刘秀称为没有缺点的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刘秀登基并没有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拿功臣开刀,而且刘秀在政治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使全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

  •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下场都怎么样了?这十位直接参与者结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当年敢和李世民一起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都是让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的大功臣,那他们的功绩是否能为他们换取一个安详的晚年呢?历史上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不在少数,虽然李世民这次并不是开国,但自己上位的手段还是充满争议。等李世民称帝后,为了减轻当年大义灭亲的罪行,必定要找出几只替罪羊。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当

  • 陈平得罪了吕后,为什么吕后没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也许有人会觉得,西汉时期的吕雉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曾经对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下那么狠辣的毒手,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但是吕后毕竟是一个能够掌权的政治家,如果她做事全都是凭着自己的好恶的话,或许当时的局面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就比如她对待陈平,原本从陈平做的事情来看,他就已经得罪了吕后,但是为什么吕后并

  • 秦国两大武将家族分别是谁?其中并没有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战国时期秦国最出名的将军,可能多数人都会想到带领秦国打赢长平之战的白起。白起的确是战国非常著名的将领,也是四大将之首,但他并没有让自己的光辉延伸至整个家族。而秦国真正的两大家族并没有白起,而是王氏和蒙氏。王翦和白起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王氏除了王翦还有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也使得他们家族的名声越来

  • 李斯害死韩非以后,为什么秦王没有杀了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的秦国,推崇法家思想,而法家思想,可以说既见证帮助了秦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了秦朝的败亡,让人唏嘘不已。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有一对师兄弟,韩非和李斯。他们虽然都师从儒家的荀子,但是却算是法家代表人物,秦王嬴政非常欣赏法家的思想,自然也很欣赏法家,从他重用李斯就可以看得出来。嬴政也曾经听

  •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会不会最终赢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可谓是意义重大,他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看上去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但是萧何很厉害,不停地劝说刘邦,这才终于为韩信谋得一席之地,也正是因此,韩信的才华开始展露出来,他在刘邦手下做的也越来越厉害,刘邦的很多胜利,都是靠着韩信才帮他赢下来的。既然如此,如果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个韩信,刘邦

  • 清朝官员为什么很穷?京官穷到早晚只能吃馒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科举普及以后,读书就成了古人能够改变人生的一条新出路。对于贫寒子弟来说,当官不仅能获得权利和财富,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不过到了清朝,官员的待遇就没那么乐观了,有些小官员非常清贫,甚至每天只能吃馒头度日,生活十分困苦。为什么清朝的官员会这么穷呢?这也跟当时清朝推行的薪俸机制有关,国库收入非常吃

  • 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什么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时期,原本的都城是长安,但是等到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后,将都城迁往洛阳,在洛阳定下根基。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武则天建立武周,其实就已经算是夺取了李唐的政权,建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只是她后来又还政,所以武周也只是昙花一现,时间不长。但是为什么武则天要把都城迁往洛阳?她是出于什么考虑,还是像传闻的那样,是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谁说的?张昭究竟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张昭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孙策临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也正是因为有张昭的帮助,孙权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让东吴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三国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由此也能看出在内政问题上,张昭要比周瑜更胜一筹。但是孙权最后却没有重用张昭,两次设立丞

  • 李白和杨贵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诗仙李白,贵妃杨玉环,因为李白曾经在唐玄宗身边待过一段时间,也写过一些描绘杨贵妃的诗词,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绝世美人,而李白又是如此的才华横溢,所以难免会有人认为,李白与杨贵妃之间,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关系,才子佳人,从来都是绝配。不过,事实当真是如此吗,李白难道真的与杨贵妃有关系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