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帝为什么没有南逃,以求东山再起呢

崇祯帝为什么没有南逃,以求东山再起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51 更新时间:2024/2/27 9:59:54

很多人其实都会对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抱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惋惜,明朝明明是弊端积累了太久,最终导致走向灭亡,但是这个锅却是让崇祯来背了,他成了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亡国之君。但是崇祯的选择,一直以来都让人存在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崇祯选择了自杀,宁肯自杀也不愿意向南逃走,就像唐玄宗那样,留得青山在,还是能有一线生机的,但他为何不这样做,不去寻求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崇祯帝朱由检生于1611年,是明神宗朱翊钧孙子,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于1627年登基,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在北京紫禁城背后的梅山上吊身亡,时年33岁。许多人发出历史之问:崇祯帝当初为何不南逃去南京,远离北京是非之地?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多年,也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简要分析一下:

1.崇祯帝一开始并不想南逃

崇祯帝在位17年,满清骑兵兵临北京城下有5次,第一次是1629年(崇祯二年),第五次是1642年(崇祯十五年)。清军第5次入侵深入最远,到达山东南部,捕杀了明朝鲁王;抢掠最多,光是银子就抢了2200余万两银子。

十几年来,面对精锐的满清骑兵,崇祯帝没有南迁,甚至考虑都没有考虑过此事。因为每次崇祯帝都是调兵遣将应对,而每次都化险为夷。

1643年(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兵败陕西,明朝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支机动部队覆亡,此时崇祯帝有没有真想要南迁?我觉得崇祯帝这时还没有想要南迁,因为陕西、河北、山东以及南方还在自己手里。

崇祯帝为什么不轻易南逃?原因主要有几条:

北京是首都。北京是国家根本之地,是祖宗陵寝所在地,一旦轻易离开,对民心的打击很大,更有愧于列祖列宗。

崇祯帝心气高。崇祯帝一直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的能力比汉文帝、唐太宗都强,丢下京城逃跑这种事情,非到万不得已,他是绝对干不出来的。

错误估计形势。崇祯帝一开始认为,彪悍的满清骑兵拿北京城都没有办法,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也绝非容易之事。

2.崇祯帝什么时候开始想南逃?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改元,并下令率50万大军征讨北京。这个时候,崇祯帝开始心惊胆战,一面想着如何固守北京,一面想着南逃了。但是,鉴于崇祯帝猜疑的性格和秋后算账的做法,导致大臣中没有什么人敢支持南迁,崇祯帝也就没有好好布置南迁的事,就此耽搁下来。当然,崇祯帝此时还心存幻想,但这是崇祯帝最后的机会。

皇帝南逃,相当于迁都,拖家带口,护卫亲兵,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涉及路线规划、粮草供应等千头万绪的工作,一大堆的事情。离开京城,万一李自成或满清骑兵追来,失去北京高大城墙防御的明军,将难以抵挡农民军或满清骑兵,这也是一个顾虑。

随着农民军逼近,有一次崇祯帝对大臣发出感叹:“我不像亡国之君,但事事都是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打下的天下,如今将要失去,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我愿御驾亲征与闯贼决一死战,战死沙场也不遗憾,但死不瞑目!”后来,崇祯帝并没有御驾亲征,因为内阁大学士们愿意代驾。

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得失,何目见于地下?

最后,崇祯帝任命李建泰代驾出征,但只有几千兵马,加上这个李建泰贪生怕死,于是二月即在保定投降了李自成的手下刘方亮。南逃的事情没议成,出征的部队又投降,崇祯帝已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3.崇祯帝什么时候真想南逃?

李自成攻克大同、宣化后,从西面逼近北京;李建泰兵败,李自成手下刘方亮部从北京南边的保定方向逼近北京。这个时候,东北有满清,西边有李自成主力,南边有刘方亮,而崇祯帝手上无机动兵力,对坚守北京已基本绝望,此时真的很想逃出去,但是已很难逃的出去。

李自成占领山西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大的抵抗。3月初,李自成的部队已经逼近北京,三月初六,崇祯帝下令在山海关的吴三桂以及其他部队进京勤王,企图抵抗农民军进攻,但吴三桂磨磨蹭蹭,还没有赶到北京,北京就被李自成攻破了。话说话来,就算赶到北京救援,也只是人家砧板上的肉。

部署在京城外的李国祯部,统领京师三大营,但他直接投降了李自成,人马、火器全部归了李自成。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军将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派人劝说崇祯帝逊位,崇祯帝不答应。李自成攻城,明军已毫无战斗力,投降吧!李自成基本没费力气就占领了北京,崇祯帝跑到紫禁城后的梅山上吊,276年的明朝随着33岁的崇祯帝咽气而宣告灭亡。

4.后记

崇祯帝上吊后,还是有些明朝大臣自杀殉国的,但大多数人跑去排队迎接李自成了,希望在新朝谋个好位子。要说崇祯帝的这帮手下真是不负责任,让李自成这么轻轻松松占领了北京,极大地助长了李自成的骄傲情绪,导致李自成轻敌,很快被吴三桂和满清的联军击垮。李自成五月初一就逃离北京,一年后在湖北失败身死。李自成的失败有李自成自身的原因,但明朝大臣当初的不抵抗,也要为李自成的失败负一部分责任。

清军五次杀来,京城都有惊无险,各地勤王之师日夜兼程能赶到;李自成来一次,北京就陷落了。什么原因?满清是异族,抵御满清,是民族大义,大家积极性还蛮高;李自成是汉族,虽然以前是贼,但他住进了紫禁城,那就是皇帝了。投靠满清成汉奸,不好接受;但归顺李自成,却是合情合理,遇上改朝换代,没办法?加上崇祯帝和祖上对大臣一贯刻薄寡恩,如今树倒猢狲散,自谋出路吧。

崇祯帝总体上是个不出门的秀才,书读得很好,但是人情世故不太懂,不知道在国家危难之际如何培养和保护几个得力干将防身。要出逃,也必须有人前后张罗打理,统筹协调;要死守京城,也必须要有悍将坐镇。以至于都城被人轻轻松松一两天就占领,想逃又逃不出去。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为了说清问题,不妨假设一下:倘若有魏忠贤这样的权阉在,崇祯帝只要交代魏忠贤去办,想必魏忠贤会将此事办的妥妥的。

干大事的人,必须要有几个听命于自己的精兵强将在身边随时听用,保驾护航,这是封建社会亘古不变的道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对战袁绍时总兵力有多少?曹操的30万青州军为什么没用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官渡之战前期,可能谁也没想到曹操最后能赢袁绍,因为当时袁绍的总兵力要远超曹操。根据史书记载,袁绍的兵力超过10万人,而曹操最多只有2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很难让大家对曹操有信心。不过曹操依靠各种计谋和奇袭,最后竟然奇迹般的以少胜多将袁绍大军给击败,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不过此前,青州黄巾军曾无条

  • 许攸在官渡之战立下大功,为什么曹操把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官渡之战,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因为这一战,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原本袁绍占尽优势,最终却败给了并不被看好的曹操,其中,许攸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既然许攸在战役中立下大功,曹操自然应该要好好奖励他赏赐他才是,但是为什么最后,曹操竟然把许攸给杀掉了?曹操是一个相当

  • 武则天为什么把皇位还给了李家而不是传给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武则天本来就打算把皇位还给李家,因为武则天和武家的关系并不好,而且自己强行改朝换代的话,势必会在朝中引起一番腥风血雨。武则天能在皇位上稳坐15年,就是因为他让大臣们知道,在她死后会把皇位还给李家。而且当年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6岁了,大家都觉得武则天活不了多久,如果这时候因为明着反对武则天而丢了性

  • 和珅死后嘉庆真有为他留全尸么?乾隆诏书上究竟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选择主动禅位给嘉庆,让和珅一时措手不及,也知道自己可能死期将至。乾隆在位时,因为各种原因就算知道和珅贪污也没有将他绳之以法,但是嘉庆就不一样了,他早就看不惯和珅的恶行,登上皇位后必定会先拿和珅开刀。和珅犯下的罪行足以千刀万剐,不过最后嘉庆却给他留了个全尸,这究竟是为何呢?其中乾隆的一道诏书起到了

  • 何太后真的怀了董卓的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何太后其实大家也多多少少知道一点,用蛇蝎美人还形容她小编觉得再合适不过了,但是最后也还是逃不过历史的车轮,被碾压致死了,话说就是董卓这个人毒杀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董卓这个人生性好色,所有当时董卓进京的时候有没有对守寡多年的何太后有非份之想呢?也就是说何太后被董卓玷污过吗?何太后真的怀了董

  • 东南互保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东南互保其实大家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件在历史上也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且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这件事情也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话说东南互保到底是什么呢?还是在当时对于清朝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东南互保是什么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

  • 秦灭六国其他国家为什么没能合纵抗秦?齐国选择了怎样的对秦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够灭六国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打破合纵抗秦的局面,让其他国家不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张仪此前就曾出使各国破解了合纵抗秦的局面,还使得各国变的连横亲秦。实际上秦国采取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远交近攻,再多给点好处,毕竟小国只有站队的份,只要将他们力量最强大的一方击败,小国自然会臣服。那齐国当时选择了

  • 中山国为什么是战国第八雄,中山国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这是一个我们相当熟悉的称谓,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国众多,但是最厉害的就是这七个国家,他们之间打打杀杀的,最后一个秦国结束了这个乱世。然而有人注意到,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王劲松告诉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战国第八雄”,这就是中山国。那这个中山国到底是什么来头

  • 姜维为什么甘愿弃魏从蜀?诸葛亮唯独对他寄予厚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不理解姜维为什么要弃魏从蜀,明明曹魏比蜀汉要更加强大,为何姜维还要给自己选择一条困难模式呢?实际上姜维加入蜀汉的时间只有短短35年,但姜维却对蜀国做到了绝对的忠诚,哪怕朝中要将他卸职,剥夺兵权,姜维也没有选择叛变。为什么姜维对每况愈下的蜀汉还能保持如此忠心?其中诸葛亮对他一生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

  • 刘弗陵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弗陵其实很多网友应该不怎么认识,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太要紧的,因为他的前面有汉武帝刘彻,还有戾太子刘据,之后就汉废帝刘贺了,还有汉宣帝刘询,所有很多人对汉昭帝刘弗陵还是挺陌生的,但是其实汉昭帝刘弗陵对话汉朝也还是挺有贡献的,所有还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人了,最近不少人问刘弗陵的皇后是谁?刘弗陵到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