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欣赏赵云,但为什么错过了太史慈

刘备欣赏赵云,但为什么错过了太史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1/22 1:29:28

赵云和太史慈,在三国时代也都算是水平很高的武将,说起来两个人也差不多都是同一水平的人。这样的两个人,都与刘备见过面,但是刘备却只看中了赵云,对太史慈却并不欣赏,而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刘备错过太史慈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为什么当初刘备没有看中太史慈呢?刘备为何会白白放过太史慈这样一个优秀的将领呢?

若论三国时期之著名战将,赵云与太史慈都可算是一流的人才。有意思的是,刘备与赵云可以一见倾心,与太史慈却很不来电。

一、赵云与刘备一见倾心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蜀汉名将,死后被刘禅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表现十分英勇;赵云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此,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对刘备也屡有良言劝谏。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论资排辈,他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叔叔,故而人称“刘皇叔”。但刘备早年并不幸福,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

刘备是一个长相奇特的人。他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能超过膝盖,耳朵很大,就连自己的眼睛都能看得到。

刘备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沉稳干练,谨言慎行,喜怒不形于色。为了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中有所作为,刘备年轻时就十分注意结识当时的英雄豪杰,与关羽、张飞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交情十分深厚。

刘备还曾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儒家经义,算是公孙瓒的同窗。故而在公孙瓒崛起后,刘备便投靠了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与田楷去夺取青州,刘备立了战功,因此被任命为平原相。刘备于是委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部队。赵云率领常山队伍投奔公孙瓒时,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从容答道:“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如今天下百姓遭受倒悬之苦,我们冀州百姓经过商议讨论,决心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轻视袁绍而亲附将军。”

刘备认为赵云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担任刘备的骑兵统领。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赵云的胆识,也能看出刘备慧眼识英雄。刘备结识赵云,可谓是英雄相惜,一见倾心。

二、太史慈与刘备不来电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弓马熟练,箭法精良,三国东吴名将。

兴平二年,太史慈投奔到同郡老乡扬州刺史刘繇帐下,当时孙策正在曲阿攻打刘繇,正是刘繇用人之时,有人因此劝刘繇,可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但刘繇因为害怕被许劭嘲笑,只派太史慈去当侦察兵。

有一次,太史慈只带一个骑兵外出侦察,在神亭与孙策突然相遇。当时,跟随孙策的有韩当黄盖等十三名曾追随过孙坚的能征善战的旧将。但太史慈无所畏惧,单枪匹马上前挑战。

孙策号称小霸王,也是英勇之人,便亲自上前应战。在大战中,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马,夺得太史慈背后插的手戟,而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就在二人大战正酣之时,两家的骑兵各自赶来,孙策与太史慈这才各自散开归营。

太史慈与孙策是不打不相识,这一次偶遇,二人虽然平分秋色、不分输赢,但孙策的英勇给太史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刘繇被孙策打败后,太史慈就投奔到孙策帐下,帮助孙策扫荡江东,成为东吴的一员猛将。

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年仅四十一岁。临死之前,太史慈说:“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表达了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遗憾。

实际上,在投奔刘繇、孙策之前,太史慈还曾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可惜的是,刘备未能像对待赵云那样对待太史慈,错过了招揽太史慈的良机。

孔融担任北海相时,太史慈避祸于辽东。孔融听闻太史慈之名,有心招募,数次派人慰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于都昌时,适逢太史慈从辽东返家,其母告知孔融之意,太史慈便独自径往都昌,乘夜冲入重围见孔融,请求让他带兵出城讨贼。

孔融不听太史慈之言,只一心想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黄巾军也在加紧攻城。孔融想向时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救,但城中无人敢突出重围。太史慈于是便自告奋勇,请求一试。

太史慈起先假装引马至城壕边练习射箭,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如此往复数日,围城的黄巾军将士都失去了戒备,太史慈于是快马加鞭直突重围而去。我们之所以要提起此事,是因为此事可见太史慈不仅有勇,而且有谋。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抵达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

在这段记载中,有两处用词值得关注:一是“说备”,二是“备敛容”。

“说备”,即游说刘备。为何需要游说刘备?这说明刘备刚开始时可能并不信任太史慈,也不想出兵帮助孔融解围。

“备敛容”,即刘备听完太史慈的游说,这才收敛笑容,现出严肃的神色。从“备敛容”可见,刘备之前极有可能不把太史慈的到来当回事,甚至还可能一直跟太史慈“嬉皮笑脸”打哈哈。

总之,从“说备”以及“备敛容”这两个词来看,刘备当时对太史慈显然不够重视,甚至还可能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愿出兵解救孔融。

刘备的这个表现,既缺乏英雄气概,对太史慈也缺乏尊重,故而太史慈当时对刘备的观感可能也极差。至少,在太史慈的眼里,刘备远不如孙策有英雄气概,也不如像孙策那样与自己惺惺相惜。

如果刘备当时能像当初对待赵云那样对待太史慈,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并表现得更有英雄气概一点、更加豪爽一点,以太史慈当时所处的尴尬处境,他是极有可能招揽到太史慈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于禁,作为人们熟悉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历史上的评价似乎却不太好,原因之一,就是他曾经投降过。投降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是没有骨气的表现,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投降,总会招来各种人的闲言碎语,时间一长,就会被当做是固定形象了。不过,为什么关羽却一直都

  • 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后为什么又分封了九位同姓诸侯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早年建立西汉后,一共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因为刘邦能够击败项羽,也离不开这些诸侯的帮忙和支持,所以刘邦对这些异姓诸侯王进行了分封。但有异姓诸侯王的存在,对于刘邦的政权来讲始终是一股不小的威胁,在此后的六年之间,刘邦将燕王、楚国、赵王等异姓诸侯王一一消灭,只有那些根本威胁不到刘邦的异姓诸侯才能存活

  • 如何评价魏冉,魏冉对秦国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魏冉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臣,他不仅拥立秦昭王,虽然他也是独揽大权,但是也深受信任,就连后来人们评价不一,但是都承认对秦国作用很大的白起,也是魏冉保举的。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并非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做得到的,必须是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在这其中魏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么他到底对秦国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 五国相印是什么意思?五国相印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五国相印的意思就是在战国时期,采取五国纵横的策略,也叫五国相王。实际上五国相王是要五国的诸侯相互承认对方君主的地位,此事件最大的意义就是宣告周王彻底丧失对各个诸侯国的统治力。而各个诸侯国进入到了一种独立国家的状态,在战国早期只有楚国、越国和魏国称王,但随着魏国被齐国还有秦国击败丧失统治力后,为了平息

  • 汉献帝即位之后,汉少帝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汉献帝,作为东汉末期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说起来也是让人感觉很悲惨的,生长在风雨飘摇的汉末时代,从登上皇位开始,就是一个傀儡一样的人物。汉献帝也是很想要将汉室挽救回来,只是很可惜大权都不在自己手上,想做什么也是无能为力。而在汉献帝之前的皇帝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皇帝,汉少帝刘辩。他是被董卓赶下去的,那当

  • 李景隆为什么要背叛建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景隆大家也知道他是明初一位非常知名的武将,他对明朝的贡献也是十分的大的,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李景隆最后就是背叛了建文帝,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说起李景隆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二版的人物,他的祖母是著名的曹国长公主朱

  • 魏惠王做了啥魏国就这么快败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魏惠王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他还是挺有能耐的一位国君了,但是从他的历史战绩来看的话他却又非常的让人琢磨不透,话说魏国在当时算强大的,但是魏惠王上台之后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因为魏国直接就开始败落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谢邀。魏国霸业衰落其实并不是开

  • 齐景公知道田氏威胁很大,为什么不选择灭掉田氏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齐景公其实大家应该不认识了,但是这个人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的人物,他这个人很聪明,是姜齐国君,在他们国家有一只田氏家族了,齐景公对这个家族非常的熟悉,知道这个田氏对他们威胁很大,但是这个齐景公却没有选择去掉田氏,田氏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大家也知道的,所有当时齐景公为什么没有除掉田氏呢?下面就

  • 荆轲刺秦王,秦王真的有绕柱躲避刺杀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起事件。但荆轲究竟是不是英雄,也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事实。很多人都把荆轲刺秦王当做一个悲壮史,荆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重义轻生,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这点当然值得人们敬佩。不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秦国等于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和实践者,而其他六国则依然坚

  • 庞德的儿子杀了关羽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庞德和关羽其实这个两个人在历史上交集还挺多的,而且还十分的平常,话说庞德的兄弟其实是在汉中的也就是蜀汉,但是庞德却在敌对阵营曹魏,所以庞德这边是有点活得不是滋味的,经常被人怀疑有反叛的嫌疑,刚好当时合肥大战,庞德就和关羽斗了起来了,关羽先败一成,但是后来庞德就直接被关羽杀了,但是话说后来庞德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