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和杜甫是什么关系?他们盖过一床被子是怎么回事?

李白和杜甫是什么关系?他们盖过一床被子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87 更新时间:2023/12/17 4:23:44

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有一段致敬伟大诗人李白的环节。李白应该是我们从小最熟悉的诗人之一了,他被称为“诗仙”,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不过在这期节目中,更加吸引观众们的是一个关于李白的小八卦,那就是他和杜甫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难道他们二人真的有盖过同一床被子么?其实李白和杜甫的关系的确很要好,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也会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这次就为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李白、杜甫还有高适之间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惜英雄的美名故事,中国古诗词的世界也有不少惺惺相惜的典故。唐诗巅峰上站得最高的两位诗人便是李杜,虽然他们的高度参差不齐,但是他们的根基却都落在一起——这块艺术盛放的大唐土壤之上!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也是李白的生平挚友,他们的友谊可以在二人互赠的诗篇中为后人所感知。不过喜欢云游四海的李白结交的朋友远远不止杜甫一个,正所谓诗酒趁年华,李白写下的《赠汪伦》、《黄鹤楼送浩然之广陵》、《送杨山人归嵩山》等作品,都是他广交好友的有力见证。

在唐朝文化圈的历史中,曾有过一次名垂千古的顶礼相遇,那就是李白、杜甫与高适三大诗人的梁园聚会。

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建造的恢弘庄园,直到唐朝时都是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只不过历经千年摧残,梁王时期的亭台楼阁都变成了高台断壁,一切皆已灰飞烟灭。景色不堪,李白等三人的诗情却高涨不已,他们以酒为伴,一杯接一杯,以诗助兴,一首接一首,潇潇洒洒,广留墨宝。

高适是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看惯了雪满大弓刀的他望见这一番残破景象,触景怀情,挥笔写下一首《古大梁行》。

《古大梁行》唐·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高适非常擅长寓情于景,善于将心中感怀与眼前之景高度融合,继而挥洒出壮丽诗篇。这一首《古大梁行》,高适通过描写魏王宫的由盛转衰,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兴亡之叹,在这份悲凉之外,他更将自己入仕无门的苦楚展露无遗!

全诗格调主打苍凉风,读来抑扬顿挫,韵味悠长,不失为一首优秀的怀古诗。高适一把鼻涕一把泪终于出了成果,紧接着杜甫第二个动笔,他灵感突袭,洋洋洒洒写下长篇《遣怀》。由于诗篇较长,小解节选部分如下。

《遣怀》唐·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全诗共分四段二十一句,小解摘录前十句如上。杜甫开头点题,叙述本次梁宋之游,并一展想象畅怀昔日盛景;中间八句,杜甫抒发了自己与李白和高适同游之兴,道出了三人一路行一路酒一路歌的快活洒脱;最后杜甫将思想上升到家国层面,描述了唐朝的开边事业,并对唐皇的未来表示了担忧。

此诗中杜甫大量使用了一些偏冷门的辞藻,令读者读起来不太顺畅而且不容易理解,这可能也是这首诗被埋没的一大原因。很难想象,杜甫的一首大长篇竟然一句名句都没出,这从侧面说明本诗的艺术性可能的确不高。

杜甫泼墨完毕,最后李白登场了,他拿起毛笔对着梁园的一面墙壁动起了粗,一首《梁园吟》就此诞生!

《梁园吟》唐·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通读全篇,可以发现这首诗与李白的名篇《将进酒》有很多相似之处:前半部分偏重叙事,后半部分注重抒情。最后的“歌且谣,意方远”与“五花马,千金裘”的结构也十分类似。虽然此诗没有达到《将进酒》的高度,但仍可凭借其奔放浪漫的情感,多变巧妙的构思而名扬后世。

更为关键的是,这首诗还留下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千金买壁”。据传李白将此诗挥洒在墙壁上,看守梁园的人准备将其去除,一位富家小姐看到后十分欣赏李白的才华,便出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二人也因此互生情愫,留下了一段佳话。

读完高适、杜甫、李白三人各自的梁园之作,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个中的高低之分。毫无疑问三人都有千古经典流传后世,但仅这三首作品来看,其顺序应该是:李白、高适、杜甫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惠帝有六个儿子,为什么还会传位弟弟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自古以来,大部分情况下,皇室都是尊崇嫡长子继承制这项规则,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嫡长子是最拥有继承权的人,也是首选的继承人。可是汉朝时期,汉惠帝刘盈之后继位的,却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当时刘盈明明也是有儿子的,但是为什么最后成功登上皇位的却是他的弟弟刘恒?这中间发生过什么事情?1.刘盈之死刘盈

  • 荷兰占领台湾背景时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荷兰占领台湾是发生在明朝末期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西方国家掌握了航海技术,顺利航行到了东方世界,而荷兰又超越了西班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其中的原因就是荷兰的航海能力还有海军十分强大。当时明朝政府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荷兰趁势占领了台湾的西南部和北部,对当地的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期间多次遭到岛

  •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主动传位给儿子,赵武灵王为何会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出现过一位能力非常强的君主,曾有人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可能阻止秦国统一的人,那就是赵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对于赵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正是因为赵武灵王的改革,赵国才最终变得更加强大,然而就在赵国向前发展的时候,赵武灵王却退位,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更让人唏嘘的是,赵武灵王最终竟然是被饿死的,

  • 清朝太监最高官位是几品?清朝是如何管理宦官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很少发生宦官当政的现象,似乎清政府对于宦官的管理非常有一套。实际上清朝的太监数量相比明朝减少了很多,虽然整个皇帝还有皇室贵族的后勤都由太监管理安排,但从效率方面来讲,的确是清朝会更高一些。其实想要限制太监,只要给他的官位和权利作出相应的限制就可以了,所以清朝早年设置太监官位最高也只有五品,放在整

  • 安禄山攻下长安之后,为什么不去追击唐玄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当中,安禄山作为一个叛乱者,他想要做的无非就是把大唐掀翻过来,作为自己的天下。而我们经常说,擒贼先擒王,想要号令天下,就把“头目”抓起来,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当安禄山攻入长安之后,却并没有去追击唐玄宗,没有要把唐玄宗抓在手里的意思,这是为何?安禄山为什么会要放唐玄宗一

  • 徐晃和张辽真正武艺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徐晃和张辽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曹魏里面的著名大将了,话说徐晃和张辽都是五子良将之一,既然都是五子良将,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徐晃如果和张辽做个对比的话,谁更加的厉害呢?下面我们不防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讨揭秘分析看看!本文从战绩、职务、地位等方面,比较三国早期曹魏“五子良将”中

  • 刘备欣赏赵云,但为什么错过了太史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和太史慈,在三国时代也都算是水平很高的武将,说起来两个人也差不多都是同一水平的人。这样的两个人,都与刘备见过面,但是刘备却只看中了赵云,对太史慈却并不欣赏,而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刘备错过太史慈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为什么当初刘备没有看中太史慈呢?刘备为何会白白放过太史慈这样一个优秀的将领呢?若

  •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于禁,作为人们熟悉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历史上的评价似乎却不太好,原因之一,就是他曾经投降过。投降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是没有骨气的表现,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投降,总会招来各种人的闲言碎语,时间一长,就会被当做是固定形象了。不过,为什么关羽却一直都

  • 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后为什么又分封了九位同姓诸侯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早年建立西汉后,一共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因为刘邦能够击败项羽,也离不开这些诸侯的帮忙和支持,所以刘邦对这些异姓诸侯王进行了分封。但有异姓诸侯王的存在,对于刘邦的政权来讲始终是一股不小的威胁,在此后的六年之间,刘邦将燕王、楚国、赵王等异姓诸侯王一一消灭,只有那些根本威胁不到刘邦的异姓诸侯才能存活

  • 如何评价魏冉,魏冉对秦国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魏冉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臣,他不仅拥立秦昭王,虽然他也是独揽大权,但是也深受信任,就连后来人们评价不一,但是都承认对秦国作用很大的白起,也是魏冉保举的。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并非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做得到的,必须是很多人花费很长时间,在这其中魏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么他到底对秦国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