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真的是位神探么?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是怎样的

狄仁杰真的是位神探么?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96 更新时间:2024/1/22 3:43:53

可能大部分朋友都是通过影视剧认识的狄仁杰,在电视荧幕中,狄仁杰成了一代名侦探,帮助大唐侦破了不少案件。不过在历史上,狄仁杰真的是位神探么?狄仁杰一生担任过很多职位,有大理寺丞、侍御史、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狄仁杰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口碑是绝对有的。但狄仁杰并不算一位断案的高手,他的一生并没有破获过那么多神奇的案件,那狄仁杰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唐贞观四年( 630 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 700年),今太原市小店区狄村人。狄仁杰出身官僚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他一生刚正严明,憎恨贪官污吏,极力维护人民利益,且忠于唐室,是封建社会中具有卓识远见、政绩显著的一位名臣。

狄仁杰年幼时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少时勤奋读书,考取了明经第一名。在唐朝以明经出道的人往往会很受人歧视,明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于今天的自考文凭。初入仕途任汴州参军时被人诬告,官职虽然不大,却是重要的地方官,和狄仁杰有过接触的大小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给予好评。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还发现狄仁杰才学出众,对他十分赏识,赞其为“沧海遗珠”,遂提拔他做了并州法曹参军。狄仁杰上任时,双亲在河阳,狄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对左右说:“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站立许久。成语“白云亲舍”由此而来。其后历任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直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狄仁杰任大理丞期间,一年之中解决了许多积案,处理的结果非常公正,所涉及到的17000余人,皆无怨言,颇受朝野称赞。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唐太宗昭陵柏树,高宗盛怒之下要将二人处以死罪,众大臣皆缩头闭口,唯狄仁杰据理力争:“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征,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终使这两位武官免判死刑。身为宰相,为国举贤是应尽之责,这一点,狄仁杰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狄仁杰为国家举荐了大量人才,官至公卿者多达数十人。其中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李楷固、骆务整、狄光嗣等最为著名,真正达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境界。对此,有人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游汾阳宫,先到了晋阳,命狄仁杰任知顿使,负责行宫布置等有关事务。从晋阳到汾阳避暑宫须路经妒女祠,相传妒女为春秋介子推之妹,忌妒心极强,见有身着华丽服装的女人经过,必遣雷、风、电、雹袭击。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后圣驾过妒女祠受惊骇,准备用兵数万另修一条能绕过妒女祠的驰道。狄仁杰极力反对,不以为然地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辟邪?”终于制止了一场劳军伤财的徭役。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奉命南下做江南道巡抚大使,其时吴、楚等地官民讲迷信,建有许多祠,所有花费均摊在老百姓头上,并有贪官污吏乘机渔利。“仁杰奏毁一千七百所,惟留夏禹、吴太伯、季扎、伍员四祠。”

长寿元年(692年),酷吏来俊臣罗织罪名,诬陷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等人与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将几位老臣逮捕入狱。来俊臣让属官王德寿告诉狄仁杰,只要承认与宰相杨执柔一同谋反,便可免其死罪。“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吓得王德寿连忙安慰。狄仁杰乘狱卒放松警戒之时要来笔墨,将冤情写在帛上,藏在棉衣里,然后让狱卒拿给家人拆洗。其子狄光远拿着冤状去找朝廷上告,武则天才赦免了几位老臣的死罪。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率兵犯境,震动河北,狄仁杰被起用为魏州刺史。前任怕贼人攻城,已调集大批农民修筑防御工事,当时正值农忙季节,百姓怨声载道。狄仁杰上任后,认为契尚在远方,况且也未必敢轻入魏州,如此兴师动众,未免小题大做,于是让众百姓回乡务农。之后,契丹未犯,百姓也未失农时。百姓们出于爱戴敬仰之心,为狄仁杰在魏州建了生祠。武则天表彰狄仁杰的安抚功劳,晋升他为幽州都督,赏赐紫袍龟带,亲手在袍上制了“敷政术,守清功,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

武则天有意让武氏子孙继承武周大统,其侄武承嗣、武三思图谋太子之位,千方百计取悦武则天。在继承皇位这一问题上,狄仁杰与李昭德、张柬之等力主归宗唐祚,竭力反对立武氏太子。有一次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挺身而出,明确发表意见:“臣看天下人未厌唐德,前匈奴犯边,陛下派梁王(武三思)募兵,一月才招到千人,后来庐陵王招募,未经二旬就数盈五万。如今要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后来又借为武则天圆梦的机会劝其立李氏:“……立子,万岁配食太庙,继承无穷;立侄,未闻侄为太子而附姑于庙……”武则天听此话心有所动,后来迫于形势,将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复承唐祚大统。

圣历三年狄仁杰病故,享年70岁。武则天闻讯后非常悲伤,当即失声痛哭,长叹曰 :“朝堂空矣!”接着传旨废朝三日,以示哀悼。此后,每逢朝中某件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总不免喟然长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周成王时期,楚国正式建立。后来楚国慢慢走向强盛,在楚庄王时期称霸天下。春秋时期就是楚国最鼎盛的时代,三家分晋后,由春秋转为战国,楚国依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作为一个传统强国,楚国最后究竟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实际上造成楚国的衰落离不开四场战役。楚国灭越国后,楚怀王用人不当导致国力第一次走衰,此后秦国的强

  • 圣人之师是谁,管仲为何被称为圣人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圣人”在我们心中就是儒家创始人孔子,而且“圣人”这个称呼已经是非常高的了,代表着孔子的言行高尚,不过还有一个称呼要更厉害,“圣人之师”,能够成为圣人的老师,那想必这个人远比圣人更高尚了。历史上被称为“圣人

  • 明朝宦官为何总能专权?这些宦官有着独特的上位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一些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最大的反派往往都是宦官,感觉明朝有些皇帝都没宦官这么有权势。在历史上也的确如此,明朝的宦官集团曾在上百年的时间内都占有朝堂的一席之地,文官集团根本就拿他们没任何办法。为什么明朝的宦官就总能做到专权呢?这也跟朱元璋当时出台的一系列规定有关。我们回看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只要处理不

  • 袁绍和袁术是兄弟,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袁绍与袁术,都是出身于东汉末期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这当然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家族,不过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虽然是兄弟,却一个是庶出,一个是嫡出,所以他们在家中的地位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然而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袁绍袁术这对兄弟,竟然是反目成仇了。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走到后来的这样的地步?袁

  • 明孝宗为何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明孝宗对张皇后究竟有多痴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勤于政事,大力推行政策治理贪腐,开创了弘治中兴。不过明孝宗有一点非常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身为皇帝一生竟然只有孝康敬皇后一位妻子。历史上哪位皇帝不是妻妾成群,明孝宗却能一生只娶一妻,实在是少有的情况,这份专一比很多现代人都强,何况他还是一位皇帝,一

  • 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他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建立者,他在很多人的心中却始终比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很多人知道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却不在意如果没有李渊创立唐朝,哪里会有李世民名垂千古的机会。李渊还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下皇位的,但是做了太上皇的李渊,他整天又在做些什么呢?李渊被迫退位之后,他的晚年生活是如

  • 汉武帝是如何继承皇位的?立为太子后差点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整个汉朝功劳最大的皇帝之一。不过在汉武帝被立为太子之后,曾差点被窦皇后给废掉,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汉武帝刘彻并不是汉景帝的长子,而是第10子,按照长子继承太子位的传统,这太子怎么样也轮不到刘彻的头上。不过汉景帝却非常宠爱刘彻的母亲,在汉景帝长子刘荣被废掉以后,刘彻的母亲

  • 明朝时期宦官为什么那么嚣张,明朝宦官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宦官,在很多时候都成了导致国家灭亡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太大了,而且都是为着一己私心,为了自己的私利,铲除与自己政见不和的人,而且很多时候皇帝还根本不去管,或者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给了宦官更多的机会。那为什么明朝时期,宦官会比其他朝代都要嚣张?明朝时期的宦

  • 清朝太监净身有生命危险不说,还要缴纳一笔天价费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太监”是中国封建时期下的一种特殊职业,皇帝为了避免宫里的男性佣人和后宫女性通奸,所以要求一律净身后才能入宫。不过就古代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来看,做净身手术是带有一定生命危险的。一般来说,男人肯定都不希望去当太监,但是为了生活也没选择的余地,所以当太监的人基本上都出自贫困家庭。不

  •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废长立幼?都是为了光烈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一共有11个儿子,但是他在立皇位继承人时,并没有把长子列在第一顺位,而是把第七子刘庄选为皇太子。古代皇帝一般都比较忌讳废长立幼,为什么刘秀还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一切都和光烈皇后阴丽华有关。刘秀内心最喜欢的还是阴丽华,他和郭氏结婚只是为了联盟,后来刘秀废郭氏立阴丽华为皇后,而刘庄正是阴丽华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