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宦官为什么那么嚣张,明朝宦官制度是怎样的

明朝时期宦官为什么那么嚣张,明朝宦官制度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52 更新时间:2024/1/19 10:15:36

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宦官,在很多时候都成了导致国家灭亡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太大了,而且都是为着一己私心,为了自己的私利,铲除与自己政见不和的人,而且很多时候皇帝还根本不去管,或者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给了宦官更多的机会。那为什么明朝时期,宦官会比其他朝代都要嚣张?明朝时期的宦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对于中国的历代王朝而言,如何处理好宦官问题,是一个颇为费脑筋的事情。君不见,强如汉唐,也因十常侍之乱和甘露之变而加速了王朝的灭亡。然而,与汉唐相比,明朝的宦官问题颇有特色。在明朝,宦官们虽然没有东汉末年和晚唐时宦官动辄废立皇帝的巨大权力和嚣张气焰。但有明一代,宦官们得势之久,巨监权监数量之多,可谓世所罕见,为其他王朝所不及。

为什么明朝宦官势力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你来我往,得势如此之久呢?

要想探究明朝的宦官问题,首先要先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其实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借鉴前代宦官弄权导致帝王身死国灭的经验,制定了严格的铁律来禁止宦官干政。贫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奴,每天在宫里扫洒侍奉便是其本职工作。干预政务,染指兵权简直是无法容忍的事。为了让后世子孙牢牢记住自己的祖训,朱元璋专门在宫中铸造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碑,以警戒后继之君们。

这样看来,相信很多读者会认为明朝日后的宦官问题与明太祖朱元璋没什么关系,明朝太监势力的强大全都是因为后来皇帝的不争气,将太祖的祖训当成了耳边风的缘故。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明朝宦官势力的巨大,恰恰和这位对待宦官颇为严厉的太祖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给子孙后代扫平道路,他废宰相,屡次大杀功臣勋贵,仅诛宰相胡惟庸一案便株连三万余人。使得皇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但也为后来宦官干政埋下了隐患。

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但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恰如前文所提,太祖时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更是严重违背了明太祖不准宦官读书写字的祖训。在宫中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教宦官读书认字。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教宦官读书认字,可谓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使得太监们不光有了权力,还有了对付大臣们的智谋。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宦官有二十四个衙门,每个衙门里宦官们的首领被称之为太监。在这二十四个衙门之中,司礼监和御马监是权力最大的两个。司礼监专管内外奏章,御马监专管皇帝兵符。宣德时,产生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他们一个负责提皇帝代笔批红,一个负责盖章。这两个职务可谓位高权重,凡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权监都出自于此。

到了明英宗时,太监王振颇受英宗信任,权倾朝野。肆无忌惮的王振甚至将明太祖当年立在宫中不许宦官干政的铁碑直接盗走,可见其气焰嚣张。而英宗时,宦官的势力已经开始染指到了兵权。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时,明朝宦官势力扩张完成,太监们玩弄权术,监视大臣,干涉朝政和军事成为了常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明朝宦官势力存在之久,权监巨监数量之多,其首要原因,仍然在于皇权的加强。太监虽然干涉朝政,但是在皇权与文官集团的较量之中,太监始终是皇帝的一个助手,帮助皇帝压制文官集团。

其次,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严厉禁止宦官干政,但恰是其加强皇权的诸多措施为后来宦官势力的崛起埋下了隐患。

最后,成祖以后的明朝皇帝们多荒于朝政,将宦官作为亲信,使得宦官有了可以干涉朝政的机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太监净身有生命危险不说,还要缴纳一笔天价费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太监”是中国封建时期下的一种特殊职业,皇帝为了避免宫里的男性佣人和后宫女性通奸,所以要求一律净身后才能入宫。不过就古代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来看,做净身手术是带有一定生命危险的。一般来说,男人肯定都不希望去当太监,但是为了生活也没选择的余地,所以当太监的人基本上都出自贫困家庭。不

  •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废长立幼?都是为了光烈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一共有11个儿子,但是他在立皇位继承人时,并没有把长子列在第一顺位,而是把第七子刘庄选为皇太子。古代皇帝一般都比较忌讳废长立幼,为什么刘秀还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一切都和光烈皇后阴丽华有关。刘秀内心最喜欢的还是阴丽华,他和郭氏结婚只是为了联盟,后来刘秀废郭氏立阴丽华为皇后,而刘庄正是阴丽华的长子。

  • 秦始皇和吕不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吕不韦总被传是秦始皇生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根本就不是吕不韦,但除了正史以外,好像各位编剧总喜欢把吕不韦和秦始皇的母亲写在一起,加上秦庄襄王来一场三角恋。吕不韦的一生也挺传奇,他是战国著名的商人,因为扶持异人从而晋升成秦国的核心人物。吕不韦对秦王兼并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因与叛乱集团沾上关系,被秦王赶走,最后不堪屈

  • 杨坚为什么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有过哪些惊人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隋文帝杨坚可能是最被人低估的一位皇帝,实际上杨坚有很多良政都影响了之后的朝代。杨坚家原本是西魏北周的贵族,后来杨坚承袭父爵,升至大司马。581年,杨坚自立为帝,改国号“隋”,并一举灭陈,完成全国统一。此后杨坚修订律法,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使得南北都能够适应新的制度。杨坚最大的

  • 元朝人都是怎么喝茶的?茶文化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茶”这个字是在唐朝才被发明,但有说法是说早在秦汉时期,当时的百姓就已经会饮茶了。其实古人喝茶的方式还有茶的种类都十分繁多,各个朝代的茶文化也不相同。元朝时期,因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生活在了一起,这也使得当时的茶文化呈现出了多元的一面。这次就

  •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杀掉黄皓,宦官黄皓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三国时期,也都有宦官存在的身影,造成东汉覆灭蜀汉灭亡,宦官也得负一部分的责任,比如十常侍之乱,还有蜀汉的黄皓。不过,诸葛亮经常教导刘禅要远小人,为什么他没有直接把黄皓杀了呢?黄皓在当时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为何其他人都对他没办法,而是等到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才把黄皓杀了,黄皓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 宋仁宗赵祯究竟有多仁慈?被逼立嗣也没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赵祯被很多人称为是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那他究竟是有多仁慈呢?最近热播的历史剧《知否》中有一个片段,因为宋仁宗年迈无子,所以朝中百官逼宋仁宗过继宗室子,让他早点决定皇位的继承人。百官敢在朝堂之上逼迫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少有,虽然宋仁宗被气的差点喷出一口老血,但他并没有惩罚任何一位官员,而是把自己多

  • 樊哙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刘邦所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樊哙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不会陌生了,他是当年刘邦手底下的一员大将,可以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了,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元勋,也是当时西汉的大将军。在灭秦以及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他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将刘邦送上了帝位。那么樊哙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有传言说是刘邦将樊哙给杀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

  • 清朝灭亡后,十二个铁帽子王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铁帽子王是指可以无限世袭的爵位,清朝一共有十二位永不会降等级,还能一直世袭下去的铁帽子王。根据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的地位和待遇是所有爵位中最高的,比亲王还要高一级。在清朝开国初期,就分封了八位铁帽子王,他们都属于开国功臣。后来又封了四位铁帽子王,是因为他们护国有功,所以单独册封的。那在清朝灭亡后

  •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败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时期,曹操与刘备,我们现在看着,是他们都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风云人物,但是刘备毕竟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讲,都是有些比不过曹操的,家世、实力,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是也算是同一类人。汉中之战时期,刘备的实力远远不如曹操,但为何曹操最终还是败给了刘备?刘备当时又是有什么样的优势,能够将曹操打败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