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袁崇焕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袁崇焕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696 更新时间:2024/2/7 15:32:31

毛文龙,与袁崇焕是同一时期的抗金名将,他在抵抗后金的入侵上,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不过毛文龙最终却被袁崇焕杀掉了,而且袁崇焕是用假的圣旨杀了毛文龙。我们知道,“矫诏”那在古代是很严重的罪名,假传圣旨或者假冒圣旨或者篡改圣旨,那都是很严重的大罪,但为什么袁崇焕冒着这样的风险,也一定要杀了毛文龙?毛文龙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关于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一事,历来众说纷纭,但关键还在于毛文龙该不该杀,以及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原因。

毛文龙死得很冤枉

明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以阅武为名,渡海来到毛文龙所辖之双岛,邀请毛文龙观将士射,在双方会见中,袁崇焕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当场逮捕了毛文龙,并最终以十二大罪斩杀了毛文龙。

我们来看看这十二条罪名:

一、夜郎自据,专制一方;二、冒功欺君、无汗马功劳;三、牧马登莱,无人臣之礼;四、兵马钱粮,不经核查,每岁侵克数十万;五、私开马市,潜通岛夷;六、命姓赐氏,不出朝廷,走使舆台,滥给扎付;七、劫掠商船,身为盗贼;八、部将之女,收为姬妾,民间之女,没入为奴;九、逃难辽民,禁勿渡海,令掘参,饥死岛中,草菅民命;十、拜魏忠贤为父,迎冕旒像于岛中;十一、铁山辽人,逃窜皮岛,掩败为功;十二、开镇八年,不复旧土,观望养寇。

但实际上这些罪名中的大多数放在袁崇焕身上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彼时的大明军队,有几个不扣饷的,而毛文龙在双岛不吃饭么,肯定是要搞搞副业。毛文龙对东江镇的建设有声有色,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明朝辽东失守后,率领二百余人前往辽东沿海地区,占据皮岛,、旅顺及沿海诸岛,在辽东沿海地区为明朝开辟了第二战场,目的是牵制后金对辽西的进攻,并可威胁后金的后方,使后金陷入两线作战不利的境地。

在天以后江河日下的对辽战事中,毛文龙的东江镇犹如埋在后金边上的一枚钉子,让后金如鲠在喉,却又无可奈何。在毛文龙的经营下,双岛军力达到二万八千众,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毛文龙以屯田、海贸等手段解决军饷,并“收辽人复辽土”的策略,开展种田。

然而这只以毛文龙为首的部队,在毛文龙死后军心溃散,几年之间,先是刘兴祚作乱,杀陈继盛等人,后有孔有德、耿仲明率部降金,继而尚可喜也叛明归金,给大明的抗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并间接强大了后金实力。

袁崇焕为何非得杀毛文龙?

我们知道,袁崇焕对崇祯陛下有五年平辽的承诺,但问题是,五年平辽这种事情当笑话听听就可以了,袁崇焕自己心里也明白,靠战争的方式来大败清军委实不太可能,估计是出于增强崇祯对自己的信心,以及想要崇祯放权才硬着头皮吹了牛。

空口白牙的大话说完,可事情却无法达成,这可怎么办?

在笔者看来,对于袁崇焕来说,实现五年平辽最大的可能就是与后金和谈。和谈之后,双方不打仗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也算是“平辽”了。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已经很难印证了。但这种猜测笔者认为具有一定合理性。袁崇焕并不是一个一点政治都不懂的愣头青武将,好歹他也是参与过天启年间政治斗争的人。

所以杀毛文龙,这样就很有理由了,毕竟东江镇是一个游离在蓟辽总督辖制下的武装集团(海岛上自己种田),如若袁崇焕意欲与后金和谈,那么毛文龙集团势必不会战在他这一边。

当然,即便袁崇焕不打算和谈,毛文龙对于袁崇焕而言,在政治上,也是需要铲除的一个对象。东江镇的模式,自给自足,加上长期处于辽西海岛之上,已经有点发展成个独立的军事集团的势头,这不利于袁崇焕整合全部辽东军力。

除了政治上的考量外,还有一些个人的恩恩怨怨,掺杂在其中。在袁崇焕做决策的过程中,他身边围绕着这样的三个人。

第一个是陈继儒,陈继儒是个奸诈的卑鄙小人,曾经因为勒索毛文龙不成而对其怀恨在心。这家伙一直主张杀毛。

第二个叫徐敷奏,这个人原来是毛文龙手下的低级军官,但是因为受不了皮岛的艰苦生活,乘粮饷断绝的情形下,煽动和裹胁了一些将领和士兵投靠了宁远城袁崇焕。毛文龙知道后,多次上奏要求严处判将,但都被袁崇焕以守城为名挡下了。所以徐敷奏与毛文龙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三个叫周钖圭。周钖圭是袁崇焕的门客,在即将告老还乡之际,自行请求前往东江考察。但这次考察不愉快,待遇不好,也没有收到应有的大红包,大失所望后不免心存怨恨,回去后就给袁崇焕告状,说毛文龙“无礼渺督师”。

大概在这三个人的扇阴风点鬼火下,袁崇焕对毛文龙越发不信任,再加上政治上的需要,最后种种情绪酝酿下对毛文龙痛下杀手。

“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膑真正死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孙膑想必大家也应该是非常的清楚这个人的,话说他还是非常的给力的,是古代非常伟大的军事家,他虽然厉害吧,但是坏就坏在他出生在了战国时期,所以当时社会十分的动荡,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他的死却成了谜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孙膑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这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

  • 卫青死后卫家为何惨遭诛杀?卫青家族灭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卫青是西汉著名将领,曾面对匈奴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为开拓北部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在汉武帝时期官至大司马,掌管国家军政。在当时,卫家在朝中都是极具声望的,不过卫青死后,卫家开始走衰,而且最后整个卫家竟然惨遭汉武帝的诛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这段历史大家还不是太熟悉,下面

  • 清明上河图作者是想表达什么?张择端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就算大家没看过原作,也应该在网上看过这幅画的大概样子。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整幅画把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都给描绘了出来,相当的壮观。这幅画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当时在朝内担任翰林待诏。要创作出这

  • 齐国围魏救赵却促成魏赵结盟?围魏救赵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围魏救赵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成语,背后的典故更是经典。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邯郸,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此后齐国出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打算直捣黄龙,魏军没办法只能回救,于是赵国就这样得救了。看似齐国很仗义的帮了赵国大忙,但赵国最后却和魏国结盟,这究竟是为何呢?围魏救赵背后的真相可没这么简单,下面就为

  • 吕后专政最怕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邦的老婆吕雉,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专政的人。在刘邦过世之后,吕雉就开始独揽朝政,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将当初刘邦在白马之盟上所说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这句话完全的是抛掷脑后,最后使得刘姓王子和王孙只能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为了防止刘氏

  • 魏延和姜维谁厉害?为什么魏延守汉中十年姜维却弄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对于蜀汉来说,镇守汉中那是头等大事,如果汉中丢了,蜀汉也就岌岌可危了,而且蜀汉汉可以通过汉中向外进攻。最开始,刘备力排众议,定下的镇守汉中的人是魏延,而魏延也的确没有让刘备失望,镇守汉中十年,安然无恙。但是后来汉中交给姜维之后,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弄丢了,这是为何?姜维和魏延到底谁厉害,可否从

  • 同样是四世三公,为何人才都去投奔袁绍而不是袁术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肯定都会知道袁氏兄弟了。其实说白了,袁绍和袁术这哥俩同样的渣,而且还互相都看不顺眼。袁术看不上袁绍主要就是因为袁绍是庶出,是小老婆生的,在袁术的心里觉得,他们袁家四世三公中该出个皇帝了,然而小老婆生的袁绍自然是没资格的,要当皇帝当然得由他这个嫡出的袁术来当了。袁绍年轻时被光环笼

  • 秦武王为何选嬴稷继位?他是真心想成全嬴稷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秦武王因举鼎深受重伤,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便留下遗诏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嬴稷。不过很多人觉得奇怪,嬴稷只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什么要把王位传给他呢?实际上,传位嬴稷并不是秦武王的本意。秦武王举鼎当晚便气绝身亡,根本就还没来得及留下遗言,而且秦武王去世时只有23岁,并没有嗣子继

  • 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么死的?到底是因为病死还是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对荀彧这个人物一定不会陌生了,他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了。曹操当年能够一统北方,首席功臣非荀彧莫属了。荀彧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战略家,被称之为“王佐之才”也绝对是可以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了。那么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大臣最

  • 战国时期楚国和齐国谁更强?其实两国占据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前期魏国、楚国、秦国、齐国为第一梯队诸侯国,到了后期赵国将魏国替换,组成了新的战国四霸。不过齐国和楚国都是传统强国,从春秋到战国依然屹立不倒,那这两个诸侯国相比究竟谁会更强一些呢?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楚国和齐国之间的对比,楚国是最早称王的一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就已达成霸业;而齐国也是传统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