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内侯为什么要赐其他候却是要封?揭秘真正的关内侯的秘密!

关内侯为什么要赐其他候却是要封?揭秘真正的关内侯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4/2/10 3:47:45

说到“关内侯”其实大家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它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小编要给大家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关内侯如果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好像只能是赐了,也就是赐这个人是关内侯,但是其他的侯好像就不一样的,好像都是封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看史书的时候,每次看到论功行赏的时候,都会出现赐关内侯,封某某侯的字样。封侯就意味着拥有食邑,不同的侯,食邑的数量也不同,但都说封侯拜将,没有说赐侯的。同样是侯,为什么会有封和赐的区别呢?

爵位是我国古代用以表示身份等级和权力高低的封号。据《通典》记载,舜禹时期,便有了我们熟知的公侯伯子男这五种爵位。到了周朝时,这些爵位等级依然存在,比如我们常常说的宋襄公,魏文侯,智伯等。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诸如君的爵位,比如商君,其封地就在商地。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为了激励百姓们英勇杀敌,设置了二十级爵位。一公士 ,二上造 ,三簪袅 ,四不更 ,五大夫,六官大夫 ,七公大夫 ,八公乘 ,九五大夫,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 ,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 ,十八大庶长 ,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彻侯就是后世所追求的的列侯。从秦国的爵位等级可以看出,关内侯是次于列侯的。关内侯只有封号,没有封国,只有少数几户食邑。所以,关内侯的爵位是赐,以示恩德,而列侯的爵位是封,以示荣誉。

彻侯变为列侯,则是在汉武帝时期,古人讲究避讳,尤其是皇帝的名讳。汉武帝叫刘彻,那么天下人就不能有叫彻的,以此来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和唯一性。就比如光武帝之后把秀才叫茂才,也是因为要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

由于连年征战,为筹措军费,汉武帝开始售卖爵位,当兵的拼了命才博得的爵位别人用钱就可以买到,这让士卒们感到了羞辱,于是,汉武帝由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

东汉末年,曹操直接废除了二十等爵和十一等爵,新设立了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但没有封国和食邑,只是一个光荣称号。曹丕建立曹魏后,又设立了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曹操设置的几个侯依然保留,在原来公侯伯子男和关内侯的基础上加了王爵,县侯、乡侯。比如曹植被封为陈王,张飞被封为西乡侯。此时,关内侯依然是一个比列侯低一个等级的爵位。

西晋的爵位比较复杂,一共十八级。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王爵是为皇子准备的封号,传统的五等爵是为宗室准备的,后面的爵位则是为功臣准备的。

到了隋唐时期,爵位又有了变化。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到了隋炀帝时,只留下王、公、侯这三等爵,其余都不要了。所以,我们在看隋唐演义的时候会听到唐国公、宋国公等。唐朝又分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承袭亲王的为嗣王。比如程咬金被封为卢国公,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唐朝的封爵是有食邑的,亲王一百顷,郡王五十顷,国公四十顷,郡公三十五顷,县公二十五顷,县侯十四顷,县伯十顷,县子八顷,县男五顷。所以,唐朝的爵位是比较值钱的。

明朝的封爵比较严谨,"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这和汉朝“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差不多。所以,汉武帝想给李广利封侯,还得让他去带兵打仗,赚点军功才可以。

清朝的爵位比西晋的爵位更复杂,有宗室、功臣、外藩三种。宗室爵位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看清宫剧的都知道,四爷是和硕雍亲王,八爷是和硕廉亲王。在清朝初年还有八大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铁帽子王的意思就是,他们的王爵是世袭的,不会降级。其他的封爵都会在世袭时逐级递减,比如他是亲王,他儿子就成了郡王,他孙子就是贝勒。

功臣的爵位则是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外藩蒙古爵位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台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武三思,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在许多有关于武则天的事件当中,都会出现武三思这个人物。他是武则天的侄子,作为武家人,武三思自然是得到了武则天的一些庇护和提拔。不过,武则天毕竟也没有办法一直护着他,当武则天死后,武三思虽然继续在朝中,但是毕竟天下重新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那么武三思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1.简

  • 如果关羽和孙权联姻,孙权还会杀死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其人,虽然很多人敬佩他的忠义,然而人无完人,关羽也有一个瞧不起人的毛病,表现得最突出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请求,还把孙权贬低了一顿。然而最终关羽也算是死在了孙权的手上,那么,如果当初关羽没有拒绝孙权,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那么到最后,孙权还会不会杀掉关羽呢?孙权是否会下手杀死自己的亲家?

  • 明朝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历史上差点迁都到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古时候,每位开国皇帝对于都城的选择都非常重视,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明朝建国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其实朱元璋前确定迁都北京以后,过了一段时期朝中出现了要还都南京的声音,而且还差点就同意了,那最早朱元璋为什么要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呢?朱元璋自己是南方人,却选择要在北方立都还是比较令人感到不解的。关键是朱元璋

  • 刘备要比吕布更加阴险?吕布曾求助刘备却反遭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在三国演义当中,吕布的口碑算是最差之一了,各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名号都在他头上,所以张飞也给他起了一个封号叫“三姓家奴”。按理来说吕布应该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能够不择手段的人物,不过想要在三国世界当中存活下去,你可能必须如此残忍。实际上刘备也曾露出过凶险的一面,因为吕布像

  • 成都为什么千年以来都没改过名字?成都究竟为什么叫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成都这个地方第一次被大量提起就是在三国时期,因为刘备建立的蜀汉都城就在成都。而且成都这个名字千年以来就从没变过,这还是非常少见的,那成都究竟为什么叫成都呢?其实最早成都只是一个小城,大家也知道四川属于盆地,山区偏多,所以各国一般不会注意这个地方,但秦国为了完成统一就必须消灭其他所有国家,所

  • 金庸为什么要在倚天屠龙记中贬低六大门派?其实和明朝历史背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倚天屠龙记和金庸先生其他的作品非常不同。原因就在于男主角张无忌所在的明教,虽然之前一直被江湖上各大门派称为邪教,但看起来是最有正义感的。反而自诩是正义之师的五大门派(这里不包括武当派),为了屠龙宝刀逼死了张无忌的父母。可以说这种设定在金庸先生其他作品里是很少出现的,六大门派在倚天屠龙记中看起来更像是

  • 曹髦被杀后.司马昭做了哪些事情来善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时期,司马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虽然曹家名义上还是皇帝,但实际上掌权的已经是司马家了,对于司马家来说,只是缺一个正经的时机来进行最后一步行动。曹髦,他也算是曹家在后期对抗司马家的一股比较强势的势力,他总是找各种机会想要夺回大权,然而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击败,终于被杀。那么在曹髦被杀之后,司马昭又做了些

  • 东吴为什么没有北伐计划?陆逊北伐胜率远超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夷陵之战以后,蜀国国力已经没办法和东吴比了,但就是这样诸葛亮还是选择主动出击,而不是坐以待毙,所以制定了北伐的战略。按理说,东吴也完全有条件可以北伐,为什么孙权就没让陆逊去北伐呢?当时东吴国力还是要远强于蜀汉的,而且曹魏把蜀汉消灭以后,下一个目标就会是东吴,孙权不可能说一点反应都没有。实际上东吴主动

  • 中国历史上有哪十大吝啬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吝啬鬼,那就是那种小气到了极致的人。明明很有钱,有很多财富,确还是不愿意去使用,如果用他一分钱,就像在他身上割下一块肉一样痛苦,每天就看着这些财富就是一种快乐,这种人到处都有,十分不好交往。就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十大超级吝啬鬼,吝啬到令人发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人吧。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

  • 苏联如何甄别伪装成苏联人的德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为了尽快击溃苏联军队,德国人在前期投放了很多间谍在苏联军队当中。他们都会伪装成苏联的指挥官,并对苏联士兵下达一些错误的命令,导致苏联战败。到后来,苏联军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想出了一个可以很好的甄别出德国人还是苏联人的好方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当属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