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与五胡乱华有什么关系?他真的推迟了五胡乱华么?

姜维与五胡乱华有什么关系?他真的推迟了五胡乱华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176 更新时间:2024/2/13 6:38:13

姜维我们知道,是蜀汉诸葛亮收服的曹魏将领,而且姜维到了蜀汉之后,竟是没有一点反叛之心,而且光复汉室的心愿比刘禅这个蜀汉皇帝还要强烈不知多少倍。尽管姜维最终还是失败了,汉室灭亡不可避免,西晋王朝建立。但是,西晋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悚然的事情,五胡乱华。这两件事情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因为姜维的一系列作为,使得五胡乱华的时间向后推迟了十年之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收姜维是《三国演义》中大书特书之事,姜维资质绝佳,诸葛亮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从此后继有人。但真实历史没有这么传奇,姜维在降蜀之前并没有击败过诸葛亮的耀眼事迹,诸葛亮对姜维的重视以及姜维主军后的战略,其中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请听大司马为大家分析。

要谈姜维,先要谈到法正;要谈法正,先要谈到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人尽皆知,主要内容是夺取荆州、益州,然后从两地分路北伐,夺取中原,光复汉室。“隆中对”是刘备集团的远景规划,赤壁之战后,刘备按此规划,先后夺取了荆州、益州,隆中对的基本前提已经达到,接下来具体该怎样两路出兵,则隆中对并没有详细规划。

此时,法正的“汉中策”出台,作为对“隆中对”的补充,规划了接下来蜀汉政权的发展方向。法正出身于扶风法氏,属于关中人氏,因避凉州军之乱才入蜀,所以对于关中、陇西、巴蜀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刘备跨有荆、益二州后,法正即劝刘备夺取汉中,认为一旦攻取汉中,就有上中下三策可选,可以进退自如: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这里上策的意思,是指按隆中对的规划,与荆州方面配合攻取汉朝旧都长安、洛阳,北定中原;中策的意思,是夺取雍州、凉州(即汉代凉州的河西、陇右两块),然后从益州和雍凉两路夹击,夺取关中;下策则是指扼守秦岭,保障巴蜀的安全。具体采用哪个策略,视敌我实力对比而定。

后来蜀汉的战略果然不出法正的“汉中三策”。不久关羽败亡,荆州易手,上策已不可实行,此后终蜀汉之世,军事战略都是在中策和下策中切换,处于攻势时则取中策,处于守势时则取下策,“汉中策”不愧为“隆中对”的发展和完善,也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战略谋划之一。诸葛亮对“汉中三策”亦予以首肯,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贯彻,五次北伐之中,至少有三次(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目标是雍凉而非关中。

具体到军事上,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蜀汉力弱,如果直接攻取关中,难免遭到曹魏雍凉、关中、中原兵力的三面夹击,过于冒险,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否决就是因为这一点;二是蜀汉离凉州其实比曹魏更近,从汉中西部出发,有一条祁山道,可以从今陕西南部(汉中)快速进入甘肃南部(陇右)。

祁山道是以前古汉水的河谷,虽是山路,但比较平坦,道上还有西汉水、青泥河、嘉陵江等河流辅助运输。要不是西汉初年的武都大地震把汉水和嘉陵江震成了两条河,蜀军甚至可以从汉中溯古汉水而上,直达陇西,当年韩信暗度陈仓,就曾经派樊哙溯古汉水佯攻陇西。

而曹魏要救援陇西,则必须穿过关中平原,绕道关陇大道,从街亭碍口穿越陇山,再折向西南,绕路太多,路途遥远;如果想溯渭水而上,则渭水的水量不足以运送骑兵为主的魏军。另外,曹魏长期处于守势,往往是先听到蜀汉进攻陇西的警讯才出发救援,只要蜀军动作够快,是有可能在魏军赶到之前拿下陇西的。

因此,夺取雍凉,然后从雍凉和汉中两路出兵,夹击关中,从操作上是完全可行的。诸葛亮鉴于蜀汉实力较弱,北伐也以攻打雍凉为主,直接攻打关中的第二次、第五次北伐则另有原因,第二次是试探,第五次估计是知道身体不行了,没时间从雍凉迂回了。

既然雍凉是蜀汉用兵的重点,那么对凉州有影响力的人就很重要了。蜀汉建立之初,确实拥有一个这样的人,那就凉州汉羌叛军的首领马超,《演义》里甚至说他被羌人视为“神威天将军”。凉州是汉武帝时代开拓和设置的,西汉时因为国都在关中地区的长安,所以把凉州当成后院来经营,还是比较重视的。而东汉建都于关东地区的洛阳,对关中和凉州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加上东汉与羌族的战争比西汉剧烈,凉州残破,东汉朝堂里的关东籍大臣屡次提出放弃凉州,还经常利用政治权力迫害凉州豪族。

这种情况下,凉州豪族对东汉政府日渐离心,他们与羌族杂居日久,羌族在汉化的同时汉族也在羌化,最终凉州汉人豪族与羌人酋长组成汉羌联军,一起反叛汉朝,掀起了历时数十年的叛乱。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凉州进据关中,有时还会跟汉朝政府互相利用。

曹操直到平定中原后,才对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凉州叛军予以重创,夏侯渊、张郃又穷追猛打,虎步关右,最终赶走东山再起的马超,斩杀一路逃亡的韩遂,凉州的陇右部分才告平定。而凉州的河西部分则因为曹军鞭长莫及,金城麹氏、敦煌索氏、酒泉黄氏等豪族不断叛乱,直到曹丕时代才消停下来。整个凉州地区的羌族、氐族、卢水胡等族,也始终在魏蜀之间摇摆。

凉州的汉胡各族对曹魏政权相当不服,这就给了蜀汉争取他们的空间。刘备攻打汉中时,派马超深入祁山道上的氐族居住区,一次就招降了氐族七个部落数万人。可惜马超因满门死绝心理创伤太大,又不是真得刘备信任,很快就郁郁而终。蜀汉经营凉州不能少了本土人士的助力,于是诸葛亮北伐时,姜维就映入了他的眼帘。

姜维出自天水四大姓之一(姜、任、阎、赵),其父姜冏在羌乱中为保护郡守而战死,所以姜维是烈士之后,名声有父辈的加持。他自己则文武双全,一方面精研当时的主流儒学郑玄之学,从武力豪族向文化士族迈进,一方面又秉持凉州豪族的尚武之风,豢养死士,想在疆场上有一番作为。

姜维的郑学水平不低,后来诸葛亮称之为“凉州上士”,认为蜀地儒宗谯周、荆州名士马良都有所不及,钟会灭蜀后与姜维交好,认为姜维可与中原大名士诸葛诞、夏侯玄比肩,《世语》则说“时蜀官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可见姜维已经成功的打入名士圈,在凉州声望颇高,降蜀后曹魏抓了他全家却没杀,只是监视居住,也有顾及这方面影响的缘故。

姜维的声望如此之高,而且难得的还长于军事,是蜀汉争夺凉州的重要助力,所以降蜀后,年仅二十七岁就封了侯,又得到诸葛亮着重栽培,在蜀汉可谓官运亨通。姜维也因蜀汉的厚待,而为蜀汉尽忠竭智,发挥自己对凉州的了解和影响力,多次领兵为蜀汉争夺凉州。

因为姜维在蜀汉只管军事,所以大家可能以为他只是个赳赳武夫,其实不然。以他的郑学修养,未必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不过蜀汉大权掌握在荆州派、东州派的手中,凉州人很少,难以形成势力与他们一争,姜维连年攻打凉州,未必没有吸收凉州人进入蜀汉政权,增加自己发言权的意图在内。随着蜀汉对雍凉的一再用兵,在关东立国的曹魏不得不重视雍凉一带,这深刻地影响了两晋的历史。

曹操时代勉强平定了陇右,对河西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曹丕时代河西豪族的叛乱被平定,但整个凉州并没有被曹魏消化,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轻松的夺取天水、安定、南安三郡,曹魏驻守雍凉的郭淮陈泰、邓艾、王经等也多是客将,不太敢起用凉州本地人。不过随着诸葛亮的去世以及曹魏对雍凉的重视,陇右地区逐渐被曹魏消化,安定胡氏(胡遵、胡奋、胡烈)等陇右大族得到曹魏重用,姜维只好向更偏远的河西地区发展。到蜀汉灭亡后,河西也被魏晋政权消化,金城麹氏、敦煌索氏、酒泉黄氏等纷纷进入魏晋政权,索靖、黄华等人还位居高官。

也正因为如此,魏晋政权虽然立足关东,但对凉州的重视胜过东汉。晋初,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晋军一败再败,晋武帝在准备灭吴战争的同时,却毫无放弃凉州之意,而是派出精兵良将坚决镇压,最终晋将文鸯、马隆等讨平叛乱,保住凉州。雍凉豪族获得较和平的发展环境,迅速从武力豪族向文化士族转化,对晋朝的向心力也日益增强。西晋时,雍凉士族张轨(安定乌氏人)出任凉州刺史,其时匈奴人刘渊在羯人石勒、汉奸王弥的帮助下席卷中原,都城洛阳岌岌可危,张轨多次派部将北宫纯率精锐骑兵“凉州大马”支援洛阳。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大汉奸王弥率军数万攻打洛阳,北宫纯率精兵百余人冲阵,大破王弥;永嘉二年,刘渊之子刘聪率军五万攻打洛阳,北宫纯再次入援,率军夜袭,大破刘聪,凉州豪族可谓两保晋朝,忠义无双,时人亦竞相传唱“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洛阳陷落,晋怀帝被匈奴所虏,又是凉州豪族武威贾疋、金城麹允、敦煌索綝在关中扶持晋愍帝,屡次击破匈奴刘曜的大军。最终因关中残破,给养不足,到建兴四年(316年),长安才被刘曜攻破,西晋灭亡,可以说凉州豪族将五胡乱华推迟了将近十年。而张轨依托凉州豪族建立的前凉政权,则成为汉人在北方的避难所,文治武功为十六国诸凉政权之首。

因为中原士人的流入与凉州本土越来越重视文教,前凉不但自身文化成就迭出,而且带动得周边的秃发鲜卑、乞伏鲜卑、卢水胡人、略阳氐族都日益汉化,后世在雍凉建立政权的南凉秃发氏、西秦乞伏氏、北凉沮渠氏无不重视文教,北魏消灭北凉后,得到的河西士人李冲等成为魏孝文帝汉化的主要助手。凉州豪族尚武的传统则使前凉政权名将辈出,前凉创立者张轨、陇上壮士陈安、一代儒将谢艾等人都堪称名将。尤其是后赵统一北方后,石虎三次派大军攻打前凉,都被谢艾以少胜多,铩羽而归。直到数十年后,才在大秦天王苻坚压倒优势的兵力下灭亡。

总之,以姜维为代表的凉州士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凉州士人对华夏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有巨大的功劳。这一切都离不开魏晋政权对凉州的努力经营,而这又是被蜀汉的凉州战略逼迫所致,所以,姜维对凉州的觊觎,反而成就了凉州,间接挽救了华夏文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许攸投靠曹操之后,袁绍大军就瞬间溃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曹操的前期吧还真的是有点点让人觉得十分的尴尬啊,因为真的是势单力薄啊,那日本来是要和袁绍拼命的,一看就是是有去无回的战役,但是最后却因为一个人出现了扭转,那就是许攸这个人,有的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许攸刚好出现了袁绍大军就崩溃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赤壁

  • 乾隆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其实根本的目的不是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乾隆其实小编一直对这个人有点误解的,当然了那也是因为小编不太认识这个人嘛,最近关于乾隆六下江南的事情其实网友们说得很多,有的人说是乾隆喜欢游山玩水,有的人说其实根本的原因更加的可怕,那么到底是什么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乾隆十四年八月,时任两淮盐政的吉庆上书朝廷,称皇上去东北举行狩猎、去

  •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气死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活到了53岁,放在三国时期已经算非常长寿的人了,毕竟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连30岁都不到。但是这样的诸葛亮也没熬过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更加恐怖活了72年,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诸葛亮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难道是被司马懿给气死的么?蜀国国运比不过曹魏,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的压力也不同,所以这也导致了心态

  • 刘备的儿子刘封堪称战神,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让他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刘备这个人别以为他只有一个傻儿子刘禅了,其实他还是有很多的其他的儿子,什么义子啊等等的,义子里面有一位被誉为是堪称战神的人,武艺简直就是高强的很,但是这个人却被诸葛亮想办法给弄死,诸葛亮还用计谋想要刘封死,这到底是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封死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 凌烟阁只有二十四位功臣吗?事实上远远不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凌烟阁是唐朝时期李世民下令建造的,原本是一座楼阁,里面悬挂着由唐朝非常有名的画师阎立本绘制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而凌烟阁也因此而闻名。但是,凌烟阁却远远不止二十四位功臣,前二十四位都是跟随李世民的,后面加上去的,就是后来的唐朝皇帝添加进去的。然而,这些皇帝不可谓不任性,很多明明完全不配的人,居然也能

  • 诸葛亮"隆中对"中可成就帝王之业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中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刚开始也是过着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生活,自从“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助力后,事业才开始有了起色,得以建立蜀国,实现三国鼎立。当时在隆中,诸葛亮在和刘备的谈话中,就告诉了刘备后来的战略决策,当时孔明对刘备说有一个地方是龙兴之地,一定要占据这个地方才

  • 六出祁山的诸葛亮,为何如此执着于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军师,总是避不开诸葛亮,确实这位三国的顶级谋士留给后世的传说实在太多了,让我们不得不对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感到由衷的赞叹。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晚年都在致力于北伐中原,想要实现先帝中兴汉室的理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最终在第五次北伐中于五丈原逝世,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那第一位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秦始皇大家肯定都很熟悉,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小编就在想,既然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那第一位皇后又是谁呢?大家可能就会说了,第一位皇后肯定就是秦始皇的老婆啊,这还用想!其实事实还真不是这样,因为秦始皇一生都没有立后。公元前221年

  •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会怀疑这位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记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就是在自己想念魏征的时候对群臣说的。魏征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有哪里做的是错的,及时更正,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然而,在魏征死后,原本将他视为心腹的李世民不仅取消了原本的联姻,还把自己给他题的墓碑毁掉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三藩之乱"前期吴三桂占据了半壁江山,为何后期败得如此迅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选择引清军入关,随后打败李自成,满清开始入主中原,清朝的统治就此来临。因战功显著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来康熙看到藩王的实力太强,决定撤藩。于是吴三桂和另外两位藩王便商议联合反清,“三藩之乱”就此爆发,在战争的初期,吴三桂一度顺利地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