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出祁山的诸葛亮,为何如此执着于北伐?

六出祁山的诸葛亮,为何如此执着于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1/21 22:23:01

说起三国中的军师,总是避不开诸葛亮,确实这位三国的顶级谋士留给后世的传说实在太多了,让我们不得不对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感到由衷的赞叹。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晚年都在致力于北伐中原,想要实现先帝中兴汉室的理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最终在第五次北伐中于五丈原逝世,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么六出祁山的诸葛亮,为何如此执着于北伐呢?

诸葛亮早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可谓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就这样一点点的帮助刘备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也做到了当年胯下的海口。人们常说: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背负这样过的名头,也是比较累的,以至于最后为了蜀国累死在军中。人们只看到了成功者风光的一面,但从来没想过,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酸。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诸葛亮做事就更加的小心翼翼了,怕稍有不慎毁掉了先主刘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

刘备在世时,蜀国的大小势力还能和睦的相处,因为刘备能震慑和从中调停。刘备一死南方的孟获首先发生叛乱,不过还是诸葛亮用计把他给降服了。回到蜀国后的诸葛亮也是忧心忡忡,因为以孙乾糜竺代表的刘备本部势力;以李严黄权代表的东州势力;以法正谯周代表的益州势力和诸葛亮、马谡代表的荆州势力,各个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你争我夺。刘备死后就没有人能平衡各个势力,蜀国的局势可谓是岌岌可危,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当然是看在心里。

为了缓和各个势力之间的冲突,必须要想一个解决之法才行。思前想后,诸葛亮想到只有各个势力共同做一件事又没有利益冲突,才能缓和日益加深的矛盾。于是诸葛亮想到了打仗这个方法,也是之后的北伐。但同时诸葛亮也非常的害怕,因为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最强,经过刘备攻打东吴的失利,导致了蜀国垫底。如果攻打东吴,曹魏会趁机攻打蜀国,说不定还能一举灭掉蜀、吴一统天下,所以只能联合东吴攻打曹魏。诸葛亮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如何能在强大的魏国面前保证蜀国实力,所以诸葛亮走上了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道路。

第一次北伐,人们都认为诸葛亮任用马谡是他战争生涯中的败笔,熟不知这是他刻意而为之。刘备临死之前就嘱托诸葛亮说: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识人善用的眼光他能不知道,世人皆没看清诸葛亮的良苦用心。

当时有很多的大将可以任用,提拔马谡这是为这次北伐无法继续做好了准备。果然街亭失守,后方补给的咽喉被敌军控制,诸葛亮宣布不得不退兵,就这样第一次北伐有惊无险的结束了。但此次的北伐失败,各势力都极为不满,为了给各势力一个交代,本该不死的马谡被诸葛亮给杀了,自己也降职处分,这样就堵住各方势力的嘴。

在众多的势力中,刘备的本部势力和荆州势力是不用担心的,他们肯定是支持刘氏家族的,但以李严为首的东州势力和以谯周为首的益州势力就不一定了。所以北伐的目的除了缓和各势力外还要削弱或消灭这些不服管制的势力。第二次北伐,因粮草耗尽不得已还朝,这次没打成。第三次北伐,素来与诸葛亮不和的东州势力之首李严,从中作梗,不及时给诸葛亮供应粮草,还想战败之后治诸葛亮的罪。偷鸡不着蚀把米,诸葛亮反治李严,联合二十多位大臣一起上书弹劾李严,最终李严被贬为庶民。这一次北伐行动干掉了东州势力的首领可谓是收获颇丰。

接下来的北伐基本肃清了蜀国各大势力,解决了后顾之忧。可惜的是诸葛亮实施北伐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等他想进一步发展时,他却应为劳累过度而死,死后也把蜀国最后一个威胁魏延给带走了。所以诸葛亮死后,蜀国才能坚持二十九年而没有分裂。

明知道北伐会失败,还一直坚持,后世之人认为这是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而进行的战争,但却不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要不然他是无法平衡蜀国各势力的,如果不进行北伐,有可能导致蜀国的分裂和内乱。所以易中天先生用9个字道出了诸葛亮进行北伐的目的,那就是:“以外战防内乱或内战”。这才保住了蜀国安然度过许多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那第一位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秦始皇大家肯定都很熟悉,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小编就在想,既然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那第一位皇后又是谁呢?大家可能就会说了,第一位皇后肯定就是秦始皇的老婆啊,这还用想!其实事实还真不是这样,因为秦始皇一生都没有立后。公元前221年

  •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会怀疑这位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记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就是在自己想念魏征的时候对群臣说的。魏征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有哪里做的是错的,及时更正,可见,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然而,在魏征死后,原本将他视为心腹的李世民不仅取消了原本的联姻,还把自己给他题的墓碑毁掉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 "三藩之乱"前期吴三桂占据了半壁江山,为何后期败得如此迅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选择引清军入关,随后打败李自成,满清开始入主中原,清朝的统治就此来临。因战功显著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来康熙看到藩王的实力太强,决定撤藩。于是吴三桂和另外两位藩王便商议联合反清,“三藩之乱”就此爆发,在战争的初期,吴三桂一度顺利地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 一计害三贤是什么?害了哪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后期的名将,也是诸葛亮亲自挑选和培养的弟子,在诸葛亮死后还进行过多次北伐,只可以最终也没能挽救即将灭亡的蜀汉。而他始终不甘心,想要重新翻盘,于是在曹魏的钟会与邓艾之间,选择了投降钟会,用这一个计谋,想要将这两员大将离间。只可惜,看起来虽然是成功了,最终也的确害了他们两个,但是&ldq

  • 荀彧之死与曹操并无太大关系,为什么很多人相信是曹操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总是被人认为是死在曹操的手上的。有的说是曹操送了空食盒,荀彧看过后就自杀了,也有的说是曹操赐了毒酒,直接毒死的。不管是什么说法,总会与曹操扯上关系。只是,这些说法再怎么逼真,再怎么有理有据,也只是坊间流传,不能说明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那么在史书记载中,荀彧又是怎么死的呢?荀彧

  • 韩信为什么要背叛刘邦?韩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在西汉被称为是战神,能正面和项羽交锋的可能也就只有韩信了。不过韩信的下场却非常的悲惨,想要背叛刘邦的消息被吕后提前得知,就联系萧何用计把刘邦给除掉了。不过韩信为什么要选择背叛刘邦呢?这其中真正的原因也有很多种解读,有人认为其实是因为刘邦担心自己的位置被韩信威胁,所以就找了一个理由除掉了韩信,如果

  • 历史上的赵云有勇有谋为什么不受重用?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赵云,说到赵云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赵云是当时三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武将,当然了,在蜀国赵云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赵云非常能够打仗,而且充满了智慧和谋略,在当时,很多人也是在问小编,赵云这么厉害,既然充满了谋略为什么不受到重用呢?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小编觉得应该是赵

  • 古代富人三妻四妾,穷人为什么很少出现打光棍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中国目前男女比例好像已经不是很均衡,以后会演变成“男多女少”的情况,这对广大男性同胞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将来会有不少男性会“打光棍”。看到这则消息我们不禁心里会犯嘀咕,古代不是一夫一妻制,有钱的人家可以三妻四妾,可为何穷人却不会出现&ldqu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攻打过蜀国么?司马懿为什么不灭掉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决,虽然最后的胜者是司马懿,但实际上司马懿心里还是非常忌惮诸葛亮的。所以司马懿才会选取这一套最稳妥的方法迎战诸葛亮,就是拿时间去拖,因为曹魏的国力还是要比蜀汉强上不少,最后肯定还是诸葛亮吃亏。不过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有没有进攻过蜀国呢?司马懿为什么不灭掉蜀国那这份功劳?其实司马

  • 当时英军为什么要焚毁圆明园?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然了,清朝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封建式正式结束,进入近代史了,清朝当时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当时清朝的综合国力迅速下降,当然了,闭关锁国导致最后的后果就是被其他国家强行的打开国门,一系列的战争便爆发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