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诗人孟浩然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因为吃鱼而死吗?

大诗人孟浩然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因为吃鱼而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86 更新时间:2024/1/21 9:10:13

唐诗,总是古代文学里不容忽视的一个种类,诗虽然说很多朝代都有,但是能够登峰造极的,也就只有唐朝了。唐朝诗人里,浩然想来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诗作能够流传至今,并且为很多人所知,这对于他来说,也是很希望看到的吧。但是,这位诗人的一生,却结束在了一条鱼的身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孟浩然居然是因为吃了一条鱼而被吃死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那一年,四十岁的孟浩然到长安应进士不第,到太学赋诗,写得太有才了,“一座嗟伏,无敢抗”。王维为之延誉不遗余力。某日,王维邀孟浩然到他的府衙做客,坐下不久,大唐皇帝玄宗驾到,孟浩然慌忙钻进床下。孟的诗名早已上达天听,王维当即奏明:孟浩然因恐冒渎天颜,躲在床下。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俱而匿?”因诏浩然出,浩然再拜并自诵所作,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寂,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诵出第一句时,王维一听就知道完了,及至诵出“不才明主弃”,观圣颜已然变色。玄宗本来心情大好,偏偏节外生枝,你孟夫子想不起你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也就罢了,省心讨个巧,吟诵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也行,这些名句玄宗定然见赏,一高兴封个“翰林待召”什么的,不是小事一桩吗?可他偏偏道出了这首最不令皇上待见且微露寒蹇的牢骚诗篇。

玄宗的批评不失天子风度:“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虽说未加责罚,“不用”已是最大的责罚。而孟浩然并非不欲求仕,否则无法解释他四十岁了还不忘考取功名,孟浩然有赖王维而亲沐皇恩,却在那么一个特别的情境下吟出了那篇不靠谱的五言诗,只好“南山归敝庐”了。

孟浩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想必人缘定然不坏,然其豪放之处又太过无羁,所以尽管总是有朋友想办法帮他,往往事与愿违。采访使韩朝宗与浩然约好同上京师,举荐他当朝为官,浩然聚友畅饮尽欢,朋友提醒不要误了与韩的约会,浩然叱曰:“喝酒,不要管他。”朝宗怒而前来辞行,浩然毫无悔意,实不欲再趋辇毂,所幸这一回只是误事而已。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此时孟浩然患有背疽,在古代这是十分危险的疾病,孟浩然经良医诊治,病将痊愈,但须忌口,尤其不能吃鱼。老友相聚,浩然设宴款待,相谈甚欢之际,上来了一道襄阳河鲜绝品查头鳊,鱼味肥美异常,浩然将医嘱抛在了脑后,“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王昌龄还未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闭上了诗人的睿目,终年五十二岁。后人说王昌龄心下很是愧疚,这话不错,硬要说王昌龄的愧疚在于“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乃用典不类。相信王昌龄若知孟浩然吃鱼会死,绝不会让他动一筷子的。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歌造诣很高。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这么一个人,是怎么死的呢?

前面有人说,李白是喝醉酒死得,有人说李白是喝醉酒然后去捉月亮溺死的。这里的孟浩然,孟大诗人,死于一条鱼——查头鳊,其实就是鳊鱼:缩头,弓背,大腹,色青,味美,以产汉水者尤著名。常用槎拦截,禁止擅捕,故称。

那为什么孟浩然会死于一条鱼?海鲜过敏么?原来是在在公元741年时,即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旅游过程中,看到美食,吃吃吃,看到风景拍拍拍,古人也摆脱不了这个套路,口腹之欲,吃遍各地美食,看遍大好河山,对于山水田园派的孟浩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是,这个时候,孟浩然生病了,得的是一种病,叫痈疽(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脓包,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败血症)。虽然病将痊愈,但郎中嘱咐了不可吃鱼鲜,要忌口。

痛苦的是,美食放在你面前,却吃不了。但是还有更痛苦的是:明明患有口腔溃疡,不能吃重口的东西,但是遇上聚会,一不小心嗨了,于是溃疡好得遥遥无期。孟浩然也正是由于此,不能吃鱼鲜,但是遇上聚会了啊。孟浩然与王昌龄、王维、李白都是好友。老友相聚,孟浩然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宾客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味极肥美。浪情宴谑,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见到鲜鱼,不禁食指大动,举著就尝。

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身为一枚吃货,该忌嘴的时候就必须得忌嘴!虽然这死法有点啼笑皆非,但是相比那些热衷名利,至死不休,宦游他乡,孤独以终的文人,白头霜鬓的孟浩然死在了故乡,死在家人和好朋友的怀里,也算是一种幸福与幸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张飞赵云谁厉害?正史和演义中分别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张飞和关羽还有赵云很多网友也知道的,那就是他们几个的武力值都还是比较接近的,所以关于他们到底是谁更加厉害这这个说法也还是有很大争议的,有的人说张飞别看那么弱其实要厉害很多,别看赵云万人迷,其实关羽隐藏实力更加厉害,所以下面我们就分别从正史和演义中来看张飞和关羽还有赵云谁更加厉害吧,感兴

  • 中国的骑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骑兵在古代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两军交战时,骑兵互相冲锋的大场面。在古代那个交通不便,骑行工具只能靠马的的年代,骑兵在当时的兵种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机动性和战斗力都是普通士兵所不能及的,历史上就出现过许多精锐的骑兵部队,比如三国时曹操的“虎豹骑”和公孙瓒的“白

  • 为何《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的形象刻画得如此仁德伟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巨著一直都受到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喜欢,但是随着大家对三国历史了解的逐渐加深,人们开始对《三国演义》产生了诸多质疑,其中大家意见最大的一点便是《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的形象刻画的过于仁德正面了,反观曹操却被极意抹黑。那么为何《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的形象刻画得如此仁德伟岸呢?《三国演义》

  • 为什么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了刘邦?只是因为项羽太过仁慈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在为项羽没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这个自己日后最大的敌人,而感到可惜,但是我们毕竟是站在后人的角度上,在已经知道事情的结果的基础上去惋惜。但是,如果结果不是这样,势必就会有另一套想法冒出来。那么,项羽究竟为何没有杀掉刘邦,难道只是因为他的仁慈吗?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当时的局势,想一想,如果刘邦真的

  • 郭嘉怎么死的?郭嘉死亡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虽然英年早逝,但后人对于郭嘉的军事才能非常看重,升至有人到了崇拜他的地步。而且最近很多三国影视剧中,郭嘉的戏份也逐渐多了起来,还承担了非常关键的职位,所以也是让郭嘉积累的一定的粉丝。那郭嘉为什么只活了37岁便去世了呢?关于郭嘉死亡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郭嘉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的远见,认为东汉末年天

  • 张无忌在朱元璋称帝之后结局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倚天屠龙记》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不仅仅是张无忌其实还有更多的内幕可言的,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那就是朱元璋其实和张无忌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那就是其实朱元璋是张无忌的手下的,那么大家也知道最后是朱元璋称帝了,那么这个时候的张无忌到底是什么结局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三代以来,得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为何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感觉作者特别偏向于刘备,把他塑造成为一个正面的伟岸形象,对于曹操却多加贬低,让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狡猾的国贼。但是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小编认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自身的志向和才华都是三国君主中最出众的那个。那么曹操为何在《三国

  • 历史上方腊起义把梁山好汉人员打得几乎殆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历史上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也还是挺多的,这其中就是有《水浒传》系列的,话说梁山好汉应该在《水浒传》里面是非常厉害的一帮人了,而且实力非凡了,但是其实如果熟悉《水浒传》的网友会知道,其实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叫方腊的,他们和梁山反正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了,虽然最后梁山好汉是赢了,但是梁山好汉人员折损严重到几

  • 为什么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在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守卫街亭不力,致使街亭丢失的马谡叹息时,也会猜想,如果诸葛亮当初派出去的不是马谡而是其他武将,街亭的结果会是如何。但是也可能忽略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派出马谡之前,诸葛亮是很清楚马谡的实力的,但是为什么在明知道马谡并没有实战经验,很可能坏事的情况下,诸葛亮还是

  • 曹操最重视的人并不是郭嘉关羽,而是周不疑的一位好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枭雄那就要数曹操莫属了,曹操这个人真的是有太多的故事和事情去值得大家去诉说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霸气言论也是让人觉得曹操这个人真的是也有另外的一面,所以曹操争议真的是大,最近也有人再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曹操其实虽然宁让天下人负他,但是他也有非常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