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的割据势力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的割据势力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3/12/29 1:33:38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年轻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传说当初朱元璋未起事之前,就与陈友谅的妻子结识,感情还极为深厚。谁知半路杀出个陈友谅,将她强行娶为妻子。婚后这个女子心中对朱元璋依然旧情难忘。所以时常关注着朱元璋的动向,并曾经力劝陈友谅与朱元璋联合抗敌,且如果有事不要杀朱元璋。

只是时局变化出人意料,朱元璋很快一枝独大,反过来进攻陈友谅了。在大决战“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死于流箭,他的大儿子陈善被明军俘虏,结果不明。他的小儿子陈理带着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不久,朱元璋亲征武昌,陈理投降,但受到朱元璋的善待,被封为归德候。

不光是陈理得到朱元璋的善待,陈友谅的父亲和兄弟都得到宽待,他的父亲被封为承恩候。大哥被封为归仁伯,二哥被封为怀恩伯。按理说,陈友谅这一家子本应该过着不错的生活,但是他的小儿子陈理对朱元璋颇有怨言,朱元璋担心他受到别人蛊惑生乱,就把他打发到朝鲜了。

不过,陈友谅的小妾阇妃却被朱元璋纳为己有,后来被封为达定妃,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齐朱榑和潭王朱梓。后世一直传闻说朱梓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但不过只是传闻,没有任何依据。总的来说朱元璋对待陈友谅的家人还是很不错的。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子熬了十几年终于登基,结果三天就去世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昭襄王,战国,野史秘闻

    公元前267年秦国昭襄王的大儿子嬴倬去世了,两年之后这位国君把时为安国君的嬴柱册立为了太子,当时这位公子很是得意,对于他来说这完全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只是一种煎熬的开始,因为他作为继承人,为了登基苦苦等了十五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成功登基,当上国君只有三天的时间就去世了,可以说他是中国

  • 嫁给李世民十二年武则天都没有诞生子嗣,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唐朝,风云人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从贞观十一年(637年)入宫,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在长达十二年的后宫生涯中,武则天竟然没有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孩子。而就在李世民去世后两年,即永徽二年(651年),与

  •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学习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的官职放到现在大概是个什么位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

  • 宋军敌不过蒙古大军,为何还要选择主动出击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宋理宗,战史风云

    端平入洛时,黄河以南,千里无炊烟,南宋大军北上之后无法从当地获得补给,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经营的话,基本上占领黄河以南也无法屯田自给自足长期驻守,况且黄河以南已经是严重的黄泛区,百姓丧失殆尽。后来的川蜀地区就是这样,蒙古军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来筑城经营生产,导致一波接着一波的被劫掠,损失惨重,基本上就是

  • 夺门之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朱祁镇是如何复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曹吉祥、张軏、杨善、许彬、徐有贞等人为了自身利益密

  • 吴国灭亡后,西施的最终命运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施,越国,野史秘闻

    在揭晓西施的结局之前,有必要先把西施的故事的来龙去脉再梳理一下。据民间传说,西施不叫西施,她真实的名字叫做夷光,西施是在她那个时代美女的代名词。但最后还是以西施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当年吴国击败越国,俘虏了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凭借着给在病中的吴王夫差尝粪便的“忠诚”表现,得以被释放归国。归国后的勾践除了

  • 有哪些与武承嗣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风云人物

    武承嗣,字奉先,,唐朝外戚大臣、宰相,武则天的侄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承嗣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

  • 古代复姓现在流传下来的还有多少?为什么大部分都消失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复姓现在流传下来的还有多少?为什么大部分都消失了?曾经复姓曾有不下1500个之多,现在只剩下100个左右的复姓还在沿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般来说,古代的复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源头是古代的游牧民族汉化之后,给自己取了复姓,像是独孤、慕容,都属于此。而另一源头,则是春秋

  • 水镜先生如果把司马懿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家能统一三国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司马懿,战史风云

    东汉末年,正是一个乱世,而英雄就随着乱世应运而生了,三国时一个不缺英雄的时代,而在英雄中最不缺的就是谋士,在街上随便走着,就能发现一大把的谋士,但是很多谋士是不成气候的,说起谋士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很少有人能够做诸葛亮的对手,但是在三国后期的时候,诸葛亮遇上了他这一生最大的对手就是司

  • 中国认识世界的一次盛举——清朝五大臣出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五大臣出洋,历史解密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敲开,中国人步履蹒跚地开始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在这一历程中,1905年至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不仅直接影响了清末政局的历史走向,同时也书写了近代中外关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义和团时代中国认识世界、加强对外联系、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形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