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知识分子为何曾经被称为“臭老九”?

揭秘:知识分子为何曾经被称为“臭老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50 更新时间:2024/1/6 22:21:47

知识分子以被称为“第九种人”,这要追溯到13世纪的元帝国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等级制社会,但历朝历代的政府并没有象印度那样明划定公民的社会等次。由政府出面用文件形式界定帝国公民社会等次则是元帝国的独创。

蒙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亚细亚人);

第三等是“汉人”,即金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上述的等级划分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10级:

一、官(政府官员);

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

三、僧(佛教僧侣);

四、道(道教道士);

五、医(医生);

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

八、娼(妓女);

九、儒(知识分子);

十、丐(乞丐)。

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竟然被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儒家所最卑视的娼妓都不如,仅只稍稍胜过乞丐。其实连乞丐也比不上,因为乞丐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知识分子则随时有生命危险,政府一不高兴就拿他们的脑袋开玩笑……

蒙古政府何以如此蔑视并仇视知识分子?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包括科举及第和为科举考试作准备的人士。在蒙古故土的沙漠地区,每一个人,包括妇女儿童,都要从事生产劳动。在他们有限的知识领域内,实在想不通世界上还有专门读书和专门做官的这种行业。所以他们极端瞧不起知识分子,也仇视造就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并在统治前期取消了这一制度。没有了科举制度,知识分子的特长便无法施展,他们又没有其它的技能,处境日益被动,最终沦落为连娼妓都不如的“贱民”。在蒙古人眼中,妓女能创造财富,可知识分子则是彻头彻尾的寄生虫,除了读书做官外什么也不会作。

标签: 臭老九元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死后嘴里为何要放东西 这个风俗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风俗,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风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驾崩后,古人为什么要在嘴里“含”东西?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不管是古代还是我们现在都免不了跟自己的亲人分别,离世其实是我们最能接受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了,毕竟这种事情是我们没有办法阻拦的事情。在古代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些

  • 勾践灭吴称霸后,如何对待战败者与智囊团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勾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第二次战胜吴国,昔日强大的吴国如大厦一样倾倒。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面对如此骄人的战绩,勾践自是洋洋得意,不过在处理战败者夫差的问题上,他似乎还是很慈悲的。对待敌人夫差:心慈手软按理说,对待让自己卧薪尝胆吃尽苦头的夫差,勾

  • 针对荆州之地,庞统与诸葛亮有何不用的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就不得不提到荆州.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主张刘备势力首先需要“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尼克松访华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秘密 中途期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尼克松,中国,历史解密

    关于尼克松访华已经有诸多的文章说明过,今天对于这部分内容就先不说。但对于尼克松之行背后的故事,还是很值得各位了解一下的。美国总统访问任何一个国家,都一定会有先遣人员先期前往,除了安全事务外,还包含了前期的外交、新闻、住宿、饮食等方面的准备。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一样如此。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西方新年开始

  • 蓝玉的死是因为自己作死吗?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为明朝的建立与发展屡立战功,但他最后却以谋反罪被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次,蓝玉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此话一出口,大祸即来。锦衣卫听到了这句话,立刻告及朱元璋说蓝玉谋

  • 一生辅佐三位帝王的帝师,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生辅佐三位帝王的帝师,最终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经过“四镇之乱”“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变得小心翼翼,对吐蕃的无理要求一再满足,给钱给粮,“许每年与赞普彩绢一万段匹者”,原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更显囊中羞涩。当唐德宗决定把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迳州、灵州四地让给吐蕃

  • 明镜高悬断伞的故事具体说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镜高悬断伞的故事具体说的是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平遥古城,时间得追溯到康熙年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旧

  • 长板桥的时候,曹操的猛将为何不敢挑战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刘备没有西川根据地之前一直是属于“四海为家”的状态,经常被曹操追得到处跑,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应该就是新野之战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不过即便如此,刘备仍可以得民心,这其中就不得不夸奖刘备的民心所向的理论了,这一理论在当时有着得民心这得天下的道理。刘备在得知刘琮投

  • 在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诸侯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几乎都在变法图强,

  • 董寿平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寿平,画家,历史解密

    匠心别具以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但董寿平的风格迥异,匠心别具。素有文同之挺劲,顾安之谨严,夏仲昭之繁盛,李方膺之简约,郑板桥之清癯,石涛之质朴,虽然他们各自风格整体面貌不同,但仔细揣度,其中尚有前人成法可寻,遗迹可踪。欣赏董寿平笔下的竹子,很难确切地说出它的渊源出处,但其风格鲜明,且不悖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