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时期,傅恒深受乾隆重用,乾隆曾这样评价过傅恒:
“及崇爵再加,坚让不受,尤足嘉焉”。
也就是夸傅恒这个人特别谦虚随和,从不邀功,这点很是受乾隆赏识。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得中国领土被分割,巨额的赔款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大量的白银外流。鸦片继续销售,吸食者不断增加,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削弱了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使中国逐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上述种种无疑都深深地伤害了当时的清王朝,题目中说如果当年乾隆采取了傅恒的建议,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了。那么傅恒到底提出了什么意见呢?
1769年,傅恒被乾隆任命为云南总督,在阿桂、明瑞等人辅佐下,带领数万骑兵到达了云南边境,展开了清缅之战。
清缅战争是十八世纪末清朝和缅甸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双方交战多日,互有死伤,可是在这场战争中,清兵损失尤为惨重,伤亡总计1万多人,死亡人数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众员战将。
本来在这场战争中,清兵是准备去以大欺小,好好教训一下缅甸人的,起初还带着一点天朝上国的小傲娇情绪,不太屑于跟缅甸方打,认为他们是一群粗鲁的莽夫,绝无可能性跟训练有素的清兵对抗。
然而他们却忘了在云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潮湿,善于骑射的清军在那里没有一点优势,还有自己的武器也是非常的落后,无法与装备更加先进武器的缅军抗衡,再加上对敌人的轻视,清军在战场上屡屡受挫,以战败收场。
最后富恒也在这场战争中受伤,染上了疾病,回京后不久就卧床不起,病入膏肓之际,傅恒还是尽了自己的责任,用尽最后的一口力气向皇上进言。
傅恒大概意思是说,通过这场战争,我发现我们的火器太落后于别人了,缅甸的火器威力很强大,让我们在这次战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缅甸人也不生产这种武器,而是从西洋人手里买回来的。那我们呢,就应该也向西洋方面购买这些武器,然后雇佣人家武器制造人才,引进消化吸收,进行更新换代,增强我们的国力,这样才能维持我们的繁荣昌盛,以防备后来的战争隐患。
不得不说,傅恒吃亏之后,还是接受了教训,也展开了反思,他的建议是合乎时代潮流的好建议。
但人家乾隆只是安慰他:“好好养病吧!等你病好了咱们再议”。
没过两天,傅恒就去世了,享年50岁。
傅恒提议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升级改造自己军队和兵器的建议最终并没有引起乾隆的重视。
失败本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它妈嘛。通过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人就可以知耻后勇,敢于改正自己错误,再上一个新台阶。失败不见得一定是坏事。
可以乾隆为代表的清廷上下依然刚愎自用,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自嗨中浑然不知,为清王朝后来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很显然,傅恒已经首先意识到了清军的落后以及西洋的强大。缅甸不过拥有一些先进的枪械就变得如此强势,更何况制造这种武器的欧洲人?对于西洋的威胁,亲处一线的傅恒是有亲身了解的,否则也不会临死之前也要拼命向皇上进言。
如果清军以缅甸战争失败为契机,大力制造、购买先进装备,放弃落后的骑射功夫,按照当时武器代差不大的情况,也许用不了十年二十年,完全可以扭转现状。或许历史就将改变,鸦片战争也不至于因为武器落后而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