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鸦片战争中,清朝投降的原因是什么?看英军的这个做法就知道了

鸦片战争中,清朝投降的原因是什么?看英军的这个做法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38 更新时间:2023/12/30 22:20:12

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意识到了鸦片对于清朝的巨大危害性,在林则等一批大臣的坚决主张之下,清朝开始的大范围的禁烟活动,而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英国在华的烟土贸易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而英国表示为了维护自己在东方的利益,直接从海上派遣远征军对清朝开战。

其实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英国的这个做法完全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因为鸦片当年在英国本土都是由很多的禁止制度的,但是对于自己的鸦片运往清朝,英国就不闻不问,反而因为清朝的禁烟活动,而大肆开战,这完全有点无理取闹的意思。

不过造成这种情况的本质,还是在英国眼中,清朝已经是徒有其表,他们的海防根本就无法制止大英帝国的海上炮火。而鸦片战争的结局确实也如英国所预料的那样,在英军强大的炮火打击之下,清军的海防几乎不堪一击。

因为当时在英国,铁甲舰、以蒸汽为动力的舰船已经装备到了海军之中,但与此同时清朝的海军更多的还在使用着风帆船,无论是动力,装甲都远远落后于英国海军,而在火炮方面,英国的火炮更是占有全面的优势。

所以战争开始以后不久,英国的海军就已经突破了清朝的海防并顺利地进入了大清的内水!

不过虽然当时英军获得了重大胜利,但是英军自己心里非的清楚,自己作为远征军不远万里派遣精锐力量来到东方,虽然在战场上能够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是如果战争久拖不下,对于英军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那么如快速地使清朝自己投降放弃抵抗呢?当时的英军出于这样的一个打算,控制了清朝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大批的英军在进入清朝的内水之后,迅速地控制了清朝由南向北的漕运。

我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南方基本上都是鱼米充足之地,而北方所用的粮食和很多的作物,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水路从南向北进行运输的,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略线。而当年的英军也恰恰看中了这一点,所以阻塞了清朝由南向北的漕运线。不得不说英军的这一招其实还是非常的高明的,确实也看出了清朝的软肋。

而在英军控制住了漕运之后,清朝也开始彻底的慌了,从清朝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漕运阻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北方将陷入巨大危机之中,这不仅仅是南方的粮食无法及时地向北方供应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若因漕运的堵塞,南北方出现若干个自成的话,对于清朝来说后果可是极其可怕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清朝将迅速的陷入内忧和外患之中,而这样的一个结局是绝对无法承受的。

所以在英军的这个“高招”之下,清朝也被迫宣布向英军投降,并且同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并拿出了巨额的赔款,这样,英军的目的最终也得以达到了!

注,本为青辉说史原创,谢绝抄袭!

更多文章

  • 鳌拜被除有一个重要原因,康熙:太自信,小瞧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鳌拜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康熙是如何除掉鳌拜的,康熙怎么除掉鳌拜的

    这些整天跟在皇帝身边的侍卫。对于鳌拜的惧怕,甚至大过了对皇上权威的惧怕,也有侍卫对鳌拜崇拜得无以复加,甚至还有人追捧鳌拜为圣人,显然怕鳌拜和奉承鳌拜的两类人,明显都不是无权的,康熙能够依靠的了,他只能另起炉灶,训练出一支值得信任,专为自己效忠的禁卫军,当然这里少不了孝庄太后的推波助澜,他们共同密谋

  • 鳌拜被擒获后,在天牢中病逝,康熙皇帝如何对待鳌拜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鳌拜师兄救鳌拜出狱,鳌拜被康熙拿下的下场,鳌拜被康熙处死的原因

    各朝各代都有权臣,比如汉宣帝时期的霍光,权倾朝野,可以废立皇帝;比如唐朝末年的太监,肆意杀害皇室子孙,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清朝时期,同样也有权臣,顺治皇帝登基时,就有摄政王多尔衮把持朝政。 顺治皇帝去世后,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了争夺权势,互相倾轧,

  • 鳌拜被擒后结局如何?康熙没有杀他,但也没想象中宽宏大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鳌拜怎么被康熙擒杀,康熙几岁杀鳌拜,鳌拜为什么不取代康熙

    ▲鳌拜画像 但康熙帝不是汉献帝之流,直接擒了鳌拜。 康亲王杰书等上书,列了鳌拜三十条大罪,如果按照当时的律法来看,鳌拜不但本人是死罪,甚至还要诛族。 不过,当康熙看到鳌拜为救他祖父皇太极,而留下一身的伤疤,又念及鳌拜屡立战功,且无篡弑的迹象,对鳌拜进行了宽大处理,赦免了他的死罪,将其禁锢。 //i

  • 鳌拜被囚禁的时间并不长,为何会离世?家族受清算的程度严重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鳌拜视频,康熙秘史鳌拜,索尼出山压制鳌拜

    至少相对来说,初时的鳌拜在军中并不受重视,一是从征皮岛,二是并没有人安排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占领全岛的关键是西北角的突击,为了让阿济格能用上自己,鳌拜甚至下了军令状。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远的不提,就以阿济格和多铎为例,入关后基本上是跟在汉将后面拾便宜柴禾,那军功多得不要不要的,反观鳌拜,甘当突击小

  • 鳌拜是怎么把自己弄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鳌拜怎么被除掉的,康熙秘史鳌拜,史上最强李元霸vs鳌拜

    在电视剧中,经常会把鳌拜演艺成一位无脑猛 男。但其实,他非但不是无脑,可以说是有勇有谋。为什么这么说呢?还得从他的赫赫战功说起。1637年,皇太极命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攻克皮岛,可惜没有成功,再又命阿济格攻岛,而此时,鳌拜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不得此岛,勿复见王。”。鳌拜奋勇杀敌,不负众望,并因“

  • 鳌拜拥兵40万,为什么到死也不推翻康熙?他在顾忌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鳌拜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鳌拜临死前为什么不能推翻康熙,康熙没有擒住鳌拜吗

    (《鹿鼎记》,鳌拜剧照) 鳌拜一生戎马,扬名立万,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将门之后,做为马背上的后裔,鳌拜精通骑射。 青年时代就追随皇太极征战沙场。他曾主动请缨攻下了牵制清军入关支撑点的皮岛。皇太极闻之大喜,亲自到努尔哈赤墓前焚文祭告。鳌拜也因此被赐为“巴图鲁”(满语,勇士),晋爵三等男。 崇德

  • 鳌拜并没有被灭族,其后人隐居在东北农村至今,有家谱和墓碑为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鳌拜的祖上是谁及家谱,康熙秘史鳌拜,除掉鳌拜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话题与“鳌拜”有关,也许很多人认识鳌拜是在清廷剧中,影视剧中所刻画的鳌拜,高大威猛、面相凶狠、眼神犀利、飞扬跋扈、一声吼来震耳欲聋……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是导演、编剧们浓墨重彩的要去渲染的重头戏。 今天我们并不像评说鳌拜的功过是非,而是想聊一聊鳌拜的后人。 鳌拜出身瓜尔佳氏,是清

  • 鳌拜和吴三桂谁厉害?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鳌拜吴三桂关系,吴三桂能打过鳌拜吗,鳌拜和吴三桂谁功高

    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八年,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吴三桂在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

  • 鳌拜为何如此嚣张?网友: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鳌拜真的很嚣张吗,欲其毁灭必先让其膨胀,鳌拜到底有多嚣张

    顺治托孤的时候,鳌拜虽然名列四大辅臣之末却在后来一步步的发展中占了首位。连后世历史学家都称四大辅臣时期,为鳌拜辅政时期,可见鳌拜是何等胆大妄为。在利益与忠义的天秤上鳌拜还是倾向于了利益,只可惜鳌拜后期的奸诈还是把之前大半生的忠义给抹杀全无了,鳌拜之所以实现人生的巨大变化,除了其自身的变化之外,也离

  • 鲁迅与袁世凯只见了一面,向来嘴上不饶人的他,却用30字高度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能崛起离不开先辈们的奉献,这些先辈们不畏艰难困苦,无私的为人民奉献,他们是人民的领路人。中国从旧时代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世代,这其中的障碍与挫折,都没有让先辈们放弃拯救中国的想法。鲁迅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弃医从文回到中国,用笔杆子打赢无数场舆论的战争,他知道中国人的病绝不仅是贫穷落后,而是心灵的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