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定都天京,11载未出王府半步,洪秀全:后宫太过充实,没时间!

定都天京,11载未出王府半步,洪秀全:后宫太过充实,没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77 更新时间:2024/1/24 18:34:26

太平天国的战争经历了15年之久,活动范围波及18个省份,这场运动要从一个叫“洪秀全”的童生说起。这名童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更上一层楼,连考三次都落榜了,这“秀才梦”醒了,于是他不在是一个成天做梦的“童生”,抛弃了梦想后就带头毁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圣人”孔夫子的牌位。没了“孔夫子”的信仰,洪秀全又改信仰“上帝”了。

半夜做了个梦,上帝说:“孩子啊!我是你爸爸!”开始创立“拜上帝教”。

而在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以后的路会怎样!

洪秀全的基业并不像高中课本中描述的那样,仅仅靠自己的“上帝之子”名号,聚集一大批不满的百姓发起运动。最早洪秀全在传播自己的“拜上帝教”的教义,同时为了扩大影响捣毁了紫荆山的神像。跟他一起行动的时候还有一名叫做“冯云山”的人,这在“太平天国”中可是一个大人物。

砸毁神像后,洪秀全逃脱了,而冯云山却被官府捉了去。在我们的理解中,洪秀全在咱们理解看来可是要“造反”的,清政府如果抓住了他们这可是“大罪”,但是洪秀全找到了官府,直接给里面塞钱,这官府也就给冯云山安了一个“无业游荡”的罪名,给放了。

从这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了,如果当时的官员重视这件事,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能不能搞起来还是个问题。

洪秀全和冯云山有聚到一起了,冯云山有开始“点化”信徒。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家有吃有喝的情况下不会去听洪秀全和冯云山忽悠。这二人只能去穷乡僻壤的地方——“广西”忽悠人,这也就跟之前有一个“大有国”一个农民模仿“陈胜吴广起义”一样在鱼肚子里塞张纸条“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拉起大旗。这人的套路是一模一样,在农村忽悠人,还攻占了县城医院,搞得煞有其事。洪秀全忽悠不了有见识的人,只能忽悠没见识,或者有野心的人。而太平军的主要骨干就是靠冯云山忽悠来的。

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后来“太平天国”的王就是靠冯云山拉入伙的。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还有大众的不满,很快他们就聚集起了一批人,用来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打下了南京城,洪秀全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从而谋求进一步发展。

太平天国建立后,施行了很多制度,譬如天朝田亩制度等等一系列所谓的“为民政策”,实际上却是在充实自己的“圣库”,各位天王的府库。

当年太平天国建立,封王之时,我们只知道东王是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但是要看看人物关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东王杨秀清是洪秀全的姐夫,而西王萧朝贵是洪秀全的妹夫,可以天平天国就是一个“家党”为主要核心建立的。

在建立“太平天国”后,表面上是由钱同使,有地同耕,但只是让百姓们的收成定量平均分配,其余的全部都归入“圣库”,名义上“圣库”的财富是“太平天国”的子民们共有的,实际上就是“天王”们的私人金库。

我们可能以为洪秀全的“后宫”是在建立太平天国之后才开始着手建立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天兄圣旨》中记载了一段关于洪秀全妻妾的事迹,其中提到在筹办拜上帝教和金田起义期间,洪秀全居已经蓄养了多名妻妾,而供养这些妻妾的来源多是以自己的教徒们的“纳贡”,他将之称为“革命所需物资”。这究竟革命还是为自己敛财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洪秀全就在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小心思,而他对自己的子民呢?颁布了500多首《天父诗》让男孩女孩从小就分离开来,还说是为了保护女性,男女平等,怎么看都有一股浓厚的封建气息在里面,还能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女性”。这种制度在金田起义初期就颁布了出来,当时的说法是“男行女行”。

当上天王的洪秀全更是肆无忌惮的扩充后宫,历史中记载洪秀全的后宫有名分的就有八十八人之多,可是在天王府中和清王朝的皇宫可不一样,在洪秀全的天王府可没有太监一说,里面清一色的全是女眷,这么算下来洪秀全的后宫可是有近千人之多。

虽然有记载说这88人有名分,但是那些没名分的就不算是洪秀全的后宫了?显然不可能。

洪秀全就这样持续着奢靡的生活过了十一年,他当年考试落榜三次怎么样也想象不到会有这么“好”的日子在这等着他,但是这种好日子也注定不会长久,毕竟这些日子都是偷来的,迟早要还回去。

更多文章

  • 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灾难史,民国的中国航空,曲折中前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史上十大航空奇迹,70年代中国航空史,中国航空史总结简短

    1946年12月25日,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由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负责的三架飞机正从重庆飞往上海,三架飞机上共承载仅一百名乘客与工作人员。正当飞机即将降落上海时,意外却突然发生,三架飞机竟惊人地先后在即将降落时坠毁。三架飞机上的近百名人员只有极少数幸存者,经济损失达25亿法币。三起空难的

  • 雍正矫诏篡位?康熙临死前三天让他办一事,已表明皇位非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篡位康熙死不瞑目,康熙遗诏首曝光证实雍正没篡位,雍正篡位讲解

    康熙王朝中国历来有传长不传贤的作法,康熙晚年,大阿哥犯事圈禁,二阿哥被废,三阿哥生活作风有严重问题,皇四子允禛成为事实上有继权资格的“长子”。潜邸期间,雍正办事得力,在康熙面前挣了不少印象分。皇十四子允禵虽然深得康熙的喜爱,但熟读史书的康熙应该知道历来传贤不传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会冒此风险。很多人根

  • 因为错怪了清政府,发生了保路运动,结果导致清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保路运动打垮清朝的最后稻草,清朝的三次危机,清朝的统治措施及作用

    这个误会就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当时四川因为发生了著名的保路运动,清朝只能从湖北调新军去镇压。结果导致武昌城内空虚,革命党迅速起义,才能取得胜利。不过关于四川的保路运动,我们并不知道多少。只知道这也算是清朝灭亡的一个导火索。但事实是这真的是个误会。这场运动书上讲的就是清朝卖国,人们不满意,最后起义。书上

  • 这个外国后裔守卫明朝国土,被明朝皇帝处死,却被乾隆称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忠臣范正,乾隆手下的十大忠臣,乾隆对待明朝忠臣

    他有着波斯国血统,明太祖朱元璋看他是个耿直boy,又是妥妥的一枚学霸,早早便给他提了官、还赐字“鼎石”,表示对他的欣赏和鼓励。可惜,这位开国皇帝的青睐没能给他永久的庇护。明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还没坐稳龙椅,燕王朱棣便起兵了。燕王的兵锋如山火过境,很快燎到了山东济南城外。他铭记了先皇的

  • 雍正反腐有一妙计,只需4字,便让贪官原形毕露,子孙也难逃法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治贪有4大绝招,雍正治贪腐的方法,雍正皇帝如何治贪腐

    康熙执政晚期,朝局混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诸位皇子都在为继承皇位使劲。然而,韬光养晦的雍正帝却是个务实派,一方面显得无欲无求,另一方面又在地方处理政事,积累经验,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最后,雍正帝毫无意外地夺取了皇位,成为清朝第五位皇帝。执政之后,雍正为了巩固政权,打击贪

  • 清朝两百年间最荒唐的亲王,傲慢跋扈还有一怪癖,谥号却极尽褒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最荒唐亲王是谁,清朝最强十大亲王,亲王谥号排名

    对普通百姓而言,君临天下、执掌权柄,似乎是想都不敢想的“罪过”,然而对那些皇子皇孙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太遥远的目标。虽然自古就有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历朝历代都将其视作维护封建伦理的根基,然而真要以此标准审查五百余位皇帝的上位史,就会发现其中的嫡子和长子几乎少得可怜。最著名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弑弟,血

  • 革命家邹容骂他是满清奴隶,清朝尊他为文正,汤斌为何备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邹容死因,邹容生平简介,革命先烈邹容

    清军入关,顺治登基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构建的皇朝,所以自建立以来就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其统治基础远比想象中要脆弱。汤斌出仕于清初,就是他构建了清朝文化上的正统性,可以说是他替清朝奠定了百年基业,以至于近代反清革命家邹容称其为“驯静奴隶”。清朝初年,满人的统治并不稳定。南明在南边以“大明”旗帜为号召收敛

  • 康熙是学霸型帝王,自己酷爱数学和科学,专门找外国人教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精力有多旺盛,开创盛世的帝王康熙思维导图,康熙有多博学

    大清宫廷里的西洋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韩愈的名篇《师说》中的一句话。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小类,即帝师。能成为帝师者,必定有厚德载物之德行和学富五车之学识。在传统印象当中,“帝师”一般都是宏儒硕学,但大清朝有这么一位另类帝王,他的很多老师不是孔夫子教出来的宏儒硕学,而是蓝眼睛、

  • 北洋军阀分与和:陆建章之死,意外决定了直皖战争走向和北洋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陆建章三个儿子,民国陆建章简介,陆建章墓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自为政,虽趋于分裂,小打小闹的战争一直存在,但面子上尚能过得去,远远没有到十几万人大决战的地步。直到1918年直皖谈判中,直系陆建章被皖系徐树铮暗杀,直、皖这最大的两派军阀彻底结下梁子。但意外的是,直系重要将领之死在当时虽引起各方震动,但所有人都选择了冷处理,直到1920年7月

  • 太平天国战败原来是因为清廷挖了洪家祖坟,断了命数!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平天国洪家祖坟,洪家祖坟,太平天国洪秀军之死

    在清末时年,庞大的清帝国已经走到了自己的末路,注定会被历史淘汰的清帝国仍旧在内忧外患中苟延残喘,突然发生也是必然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给了清朝这个庞然巨物以重创。洪秀全是一位乡村私塾先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终于心灰意冷,加之家道中落,洪秀全借外来文化冲击的势潮开始了自己的“拜上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