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宁妃的儿子做了什么事,气的朱元璋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郭宁妃的儿子做了什么事,气的朱元璋剃光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07 更新时间:2024/1/28 0:05:27

有多特别呢?生下来不到两个月就被封了藩王,却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作死了。

朱檀是朱元璋郭宁妃的儿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郭宁妃,是朱元璋的后宫中很受宠爱的一位妃子。当初朱元璋还穷困潦倒的时候,郭山甫就觉得此人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辅佐朱元璋起兵,又让自己的女儿做了朱元璋的妾室,即后来的郭宁妃。

郭宁妃很受宠,一度在马皇后和李淑妃去世后,摄六宫事,是朱元璋最倚重的妃子,她生的孩子自然也被朱元璋看重。郭宁妃只生了一个儿子,即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朱檀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其母郭宁妃虽不是皇后,但代行皇后事。而且还深受朱元璋宠爱。

因此朱檀一出生就很受朱元璋的宠爱,不到两个月就被封了藩王,这样的恩宠也是没谁了。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分封儿子们为藩王,在这一次分封中有九个儿子成为藩王,即朱元璋的第二子到第十子,当然的朱檀才生下来还不到两个月。

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长到十五岁后,娶了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汤氏为王妃。汤和算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得了善终的大臣,也是他在朱元璋还拿着碗到处化缘的时候说服朱元璋加入义军中去的。

朱檀和汤氏结婚后,两人就到了兖州就藩,刚开始的时候,朱檀表现不错,他“好文礼士,善诗歌。”但是时间一长,没有人管着他,朱元璋鞭长莫及也不可能事事操心,于是朱檀就在兖州放飞自我了。

本来兖州城内就已经为他建了王府,这位爷又跑到城外修了城苑,和王妃在城外居住,这让朱元璋很是生气,这是其一。再者,朱檀在兖州久了,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不乏道士,于是金石丹药成为朱檀的最爱。《明史》记载朱檀“饵金石药,毒发伤目。”

可见朱檀对金石丹药已经上瘾,生活中离不开它了,而他的身体也迅速被掏空,于是十九岁那年,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当时他唯一的儿子朱肇煇刚刚满月。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非常的失望,在朱檀死后,给他定谥号为“荒”。

这位荒唐的鲁王据说还有一个传说,至于真假,端看各位怎么去看了。说是朱檀在兖州迷上了金石丹药,经常让道士为他炼制丹药,追求服食丹药之后出现的欲仙欲死的那种幻觉,金石丹药这种东西能让人的感官系统放大,自然于男女之事上也是一大助力。

当然服食时间长了,逐渐地对其要求就更高了,为了达到更好的作用,道士让朱檀为他寻找一个好引子。朱檀自然不会拒绝,于是那一段时间,朱檀和王妃就经常让七八岁的小男孩到王府去玩,给好吃的、好玩的。但是他们中有不少竟被阉了,附近百姓苦不堪言。

这传到朱元璋耳朵中去,等朱元璋派人查实后,大为火光,于是将涉案人员全部凌迟处死,包括王妃汤氏,而朱檀则被处以髡刑。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朱檀在兖州城外建立宫室的举动惹怒了朱元璋,于是逼着汤氏自杀,而朱檀则被处以髡刑。

只是朱檀被处以髡刑和汤氏死亡在正史中甚至笔记小说中都未提及,很可能都只是编造的,因为王妃汤氏并没有在那时去世,实际上朱元璋去世以后,她还活着。《明史》记载朱檀的庶子朱肇煇早年的汤氏抚育:“母妃汤,信国公和女,抚育教诲有度。”

但也有人说了,朱檀很可能娶了两个汤氏,第一位王妃汤氏被朱元璋弄死之后,又将汤和的另一个女儿汤氏赐婚给朱檀做王妃,至于这是不是史实,已经很难分辨。这里不谈这个,就说一说这个髡刑。

髡刑其实就现在来看简直算不上一个刑罚,因为髡刑的意思就是剃光头发甚至胡须,是不是相当轻?但在古代又不一样了,因为古代讲究一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发会定期修剪,但绝不能剃光,当初大清实行剃发易服的时候,可以说是血流成河,这对于古人来说打击太大了,太侮辱人了,是很难接受的。

而在上古时期,剃光头发就是一种刑罚,先秦时期出现的比较多,著名的稷下学宫的先生淳于髡很可能就是受了髡刑才有了这个名字,说到淳于髡可能有些人没有听说过,但是他曾和孟子有过数次辩论,那个关于男女授受不亲的著名辩论就把孟子怼得够呛,淳于髡一上来就问孟子“嫂子掉到水中,是救还是不救?”

所以,到了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孟子遇见淳于髡,不死也得头发昏。”三国时期髡刑也比较流行,不过这样的刑罚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几个刑罚并在一起,比如说受了髡刑还要服劳役等。

更多文章

  • 降清明末大将不只有吴三桂,还有一人叫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洪承畴简介,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下场,清朝入关洪承畴和谁一起归顺

    洪承畴满清官服画像 洪承畴才华横溢,深知谋略,一登龙门就为朝廷器重,38岁时便因围剿农民起义军有功而官至延绥巡抚。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7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致使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之久。两年后,满清在东北兴起,明朝的辽东防线危机,袁崇焕被屈杀后,洪承畴从围剿

  • 陈家洛和乾隆到底是不是亲兄弟?现代DNA检测已经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与陈家洛是亲兄弟么,乾隆和陈家洛结局,乾隆和陈家洛是双胞胎吗

    “海宁陈家”最早语出道光帝,被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家》一写,几乎也是“地球人全知道”了,当然更广为人知的就是乾隆是汉人。因此大家对乾隆深恶痛绝,责以民族大义,明明是汉人,却非要当满人的皇帝,贪慕荣华富贵,把我们可怜无辜的香香公主活生生逼死了。当然这只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天真的愿望,史实并非如此。香香公主

  • 乾隆对明十三陵拆大改小,运出不少金丝楠木,是否用来打造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左金丝楠木棺材工厂,乾隆拆明十三陵,金丝楠木 棺材

    至于这些材料的用处,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不过有“乾隆盗木”的传言在民间流传,说是乾隆借这次修缮明陵的机会盗取了明成祖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来制作自己的棺材。金丝楠木是木中精品,楠木本身就是古代四大名木之首,而金丝楠木又是楠木中最好的,历来是皇家才能用的木材,有国木之称,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比如宫殿、庙

  • 清朝大致在全国范围设立总督,为何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没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全国有几个总督,清朝的总督管辖范围,清朝历任湖广总督

    总督这个职位在清朝到底有多重要呢?可以说,这个督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并且发展了清朝的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在清朝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省都设置了一个到多个的总督,形成了“因事设置,随地分并,员额多寡不一”的局面。在顺治朝的时候,总督的设置和最开始一样,就是个临时的差遣官,很多总督把事办完之后就被撤下

  • 此人名气不及多尔衮,却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拥三名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十世孙周迪,皇太极能镇住多尔衮吗,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众所周知,清朝王爵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从名称和待遇上来说,亲王的爵位等级要比郡王高。不过在一些清宫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往往会看到所谓的“铁帽子王”,这个“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有哪些人获得呢?在满清贵族爵位中,“铁帽子王”并非是爵位名称,而指代那些拥有“世袭罔替”资格的王爵。

  • 他是清朝第一庸臣,历经三朝屹立不倒,为官秘诀仅有十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第一庸臣,清朝的官场秘诀,清朝十大最强文臣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贪官污吏最为可恶,但在子渊看来,某些官吏让国家遭受的损失比起贪官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官吏就是无所作为、尸位素餐的庸官。当然,笔者所说的庸官指的不是像西汉曹参那样的大臣,“萧规曹随”并不是为官不作为,而是真正的无为而治、造福百姓。俗话说的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官吏,

  • 雍正帝递给乾隆一块肉,后者立马接过吃掉,没过多久就成为皇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帝传位乾隆,雍正给乾隆一块肉吃进肚子里,雍正临死前对乾隆说的话

    纵观历朝历代,能够获得“千古一帝”称呼的皇帝并不多见,其中在位60余年的康熙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不过但凡提到康熙爷,很多人都会想到乾隆皇帝,毕竟这爷孙俩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可谓深入人心。后来乾隆在位60年便主动禅让,也是为表达自己对祖父的尊重之意。在清朝历史上,这祖孙俩都是非常出名的皇帝,甚至间

  • 清朝男人必须留辫子,但何时洗头却没规定,知道实情后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男人辫子什么时候剪,清朝人洗头吗,清朝为啥男人留大辫子

    在清宫剧满天飞的时代,我们对清朝男人留着的长辫子毫不陌生,许多人的辫子更是比现代女性的还要长。那么在清朝,他们那么长的辫子究竟要怎么打理?要知道天天光是洗头发估计都要麻烦死了,他们是多久洗一次头呢?说起清朝辫子,还有一段汉人的血泪史。清朝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强令汉人剃发留辫,儒家理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

  • 宁武发现一具明将军骸骨,枕骨断裂,原因泪目,坐实清朝百年传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宁武惨案,宁武最近3天新闻,广西武鸣宁武陆兵祖墓

    前言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我国有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虽然在漫长的发现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战乱,朝代也更替频繁,但不得不承认,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依然有很多爱国人士涌现,最著名的就是文天祥了,他曾以身报国,来表达自己爱国的决心,除了他以为,其实还有许多爱国人士,他们虽然被历史湮没,

  • 吴三桂接替洪承畴镇守云南,洪对吴说了一句话,本可保吴一生太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下场,吴三桂洪承畴后人,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一件往事

    上面提到的两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洪承畴在明朝时任五省经略,负责剿灭农民军以及与清军作战,后来战败投降清朝,又被清朝任命为五省经略,负责与南明作战,最终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清军击败了南明。而吴三桂更是家喻户晓,崇祯时期的辽东总兵,在山海关投降清军后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最后成为清朝击败南明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