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进士出身的王阳明 为什么打起仗来这么厉害?

进士出身的王阳明 为什么打起仗来这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33 更新时间:2024/1/17 16:04:34

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能人名士辈出,但如果要评出最牛人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王阳明。 王阳明创立心学,蒙了中国人的心智,梁启超认为王阳明是“百世之师”。 更牛的是,王阳明竟然还是一个兵法大师,是明朝唯一一个文人立功封伯进侯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连号称日本军神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也是王阳明的铁粉,一生俯首王阳明。 具文武之全才,阐圣贤之绝学,明朝独此一例! 王阳明虽是进士出身,但他的功业大多是与武功有关。 1517年,王阳明在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下受命巡抚南、赣、汀、漳等地,带兵荡平当地土匪,小试牛刀,初露锋芒。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发动叛乱。王阳明先是施疑兵计,稳住宁王大军留在南昌,而后双方大军决战于鄱阳湖。此战,王阳明抓住宁王大军铁索连舟的弱点,用火攻的方式烧毁宁王大营,上演了一出明朝“赤壁之战”,宁王朱宸濠被生擒,王阳明也一战成名,被封为建安伯。 嘉靖六年,在家守丧的王阳明被起复,奉命前往广西处理岑氏土司问题。王阳明十一月抵达广西,先是采取“以抚不以剿”的策略收服思田当地叛军,而后又巧袭断藤峡,破八寨,到次年7月即平定叛乱。令人惋惜的是,回师途中王阳明肺病加重,病逝于南安舟中。一代圣贤,就此离世。 纵观王阳明一生,平南赣,擒宁王,抚思田,袭断藤峡,破八寨,可谓战无不胜,功勋累累。但明末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认为,这些功业不过只是展现了王阳明军事才能的一部分。 偶从通家弟生生氏案头,见《武经》一编,不觉踊跃神动,辄展而阅之,则王文成公所手批而胡襄懋公参阅者也。大都以我说书,不以书绳我;借书揣事,亦不就书泥书;提纲洁要,洞玄悉微,真可衙官孙、吴而奴隶司马诸人者矣。因思文成当年,讨逆藩,平剧寇,功名盖天地,智略冠三军,不过出此编之绪余而小试之耳。

所谓《武经》,指《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等七部兵书,又称《武经七书》。宋代以后,《武经七书》成为武举考试的基本教材,王阳明虽是科举出身,但因喜爱军事,也曾认真研读并评注此书。 孙元化在读完王阳明所评注的《武经》以后,认为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和谋略不在古代的军神孙武吴起之下,当年平定宁王之乱、荡平南赣、广西土匪,不过只是牛刀小试。 以一己之力,拔乱反正,力挽狂澜,尚不过只是其军事才能冰山一角的展示,那王阳明军事才能的上限在哪里?不得而知!难怪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将王阳明视为偶像,并学习其带兵打仗之法。 看到这,可能有些朋友就奇怪了,王阳明不是进士出身吗,而后又痴迷悟道,钻研哲学,怎么打仗也这么厉害?这问题说来也不复杂。

王阳明青年时代起就对军事充满了兴趣,早年王阳明“慕圣学”,希望自己著书立说,成就圣贤之道,在尝试“宋儒格物之学”失败后,而后改“就辞章之学”。 26岁时,又开始学习兵法,“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王阳明对军事的热爱,丝毫不下于今天痴迷游戏的少男少女,“每遇宾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每次大型聚会都要与亲友演练军阵。他还曾经出游居庸关,思考如何抵御蒙古人。 文人谈兵的传统自宋代以来便在慢慢形成,宋代文人中,参与军事而成名者,如辛弃疾、陆游、叶适者,不乏其人。 明人爱谈宋,自然也沾染上宋代文人好谈兵的传统。有明一朝,始终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压力,如明初的北元、英宗朝土木之变、中期的东南倭患,王阳明早年出居庸关,也是为了思考如何抵御北蒙。 在这种忧患意识的驱使下,明代文人始终保持着对军事的热情,如钱谦益与柳如是洞房时,二人仍以军事为谈资,“洞房清夜秋灯里,共检庄周说剑篇”。而于谦、张居正等名臣,也都有兵书著作遗世。 但与王阳明相比,他们缺少了实际作战的经验,只是空读兵书的臆想。而王阳明的军事思想,则是他在剿匪平乱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批判以往兵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孙元化评价王阳明“大都以我说书,不以书绳我;借书揣事,亦不就书泥书”,即是此意。 早年酷爱军事,遍读兵书,为官后又有机会参与指挥战争,加上王阳明的天赋和其深邃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造就了文武双全的一代奇人。

隆庆继位后,重新对王阳明的功绩进行了评定,在券文中写道:“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 王阳明本一介书生,却生于乱世,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因朝廷的争斗,令其无法高高于朝堂之上,只能辗转各地,讨逆安民。这是王阳明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正因苦难,才有了“龙场悟道”,也才磨练出了擅长诡道的军事大家。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进口洋布与绿豆:一场发生在宋朝末年的中外贸易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海外贸易,宋朝3大贸易港口,宋朝海外贸易有设置通商口吗

    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北宋开宝年间,先后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年),宋王朝又在秀州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设市舶务。 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发生在秀州华亭县设市舶务后。 华亭县市舶务第一任负责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市舶官刚刚上任,就为进口印花洋布和出口瓷器的

  • 这非洲部落自称明朝后裔,存明瓷器墓碑题字中国,曾得到考古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历史上最珍贵的墓,明朝老石碑照片,大明时期石墓

    原来,在东非肯尼亚佩特岛(Pate)上,有一个部落叫做“法茂”,这个称呼来自于葡萄牙语,意思是指“从大海中死里逃生的人”。法茂人的肤色不像黑人那么黑,略黄,面部轮廓和中国人的极为相似。 自从知道东非有这样一个部落之后,专家便远赴东非,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古研究发现,他们很可能是明代郑和下西洋船队中

  • 朱元璋为何给这女子立一块无字碑,因为他们关系复杂,不知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朱元璋碑,朱元璋罪己碑原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册封“马大脚”为明朝的皇后,夫妻恩爱,令人羡慕。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在马大脚之前,还有一个订婚的妻子,名叫严小姐。严小姐是谁?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在严家楼严员外家

  • 朱祁镇被俘之后,于谦为什么不拥立太子朱见深,却拥立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祁钰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祁镇和朱见深谁厉害

    于谦能够在明朝遭遇倾覆之危的时候力挽狂澜,他的格局、能力和手段自然有他的高明独到之处。明英宗对明朝所带来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倘若当时没有于谦站出来的话,老朱家在1449年就已经缩到东南一隅了。朱祁镇被俘之后,明朝的士大夫顿时就慌了。朱祁镇是君,到底救不救呢?如果想要救朱祁镇的话,不仅会损失一大笔钱财

  • 明朝最后的抗清复国机会,竟断送在这位民族英雄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抗清名将排名,明朝抗清民族英雄,明朝最后一位抗清将军

    北伐南京夺取天下,这是上天留给郑成功最好的一次机遇,但是很可惜,他没有抓住机遇。梦想,只差一步1644年,大明王朝在农民军的冲击下崩溃。紧接着,清军趁机入关,迅速占领北方,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统一天下之路。崇祯自缢后,远在南方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南明政权。但是此时的清朝已经绞杀了农民军,势头正猛

  • 万历为灭掉后金,在房山上修座神秘“皋塔”,最后因这原因毁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援朝战导致后金崛起,万历皇帝尸骨研究,万历马逢皋

    我们都知道,牛皋是岳飞岳元帅手下的大将,秦桧害死岳飞后,害怕牛皋报复,就命都统制田师中,用毒酒害死了牛皋。牛皋去世,尸骨埋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可是万历皇帝为何命人,在房山上修了一座神秘的(牛)皋塔?他修建这座皋塔的目的是什么?您想知道事情的经过,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

  • 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为何江南大批士族并不服从,还认为他是逆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杀尽江南百万兵全诗读音,朱元璋下江南,朱元璋杀江南才女苏坦妹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帮江南士族不支持“驱逐鞑虏”的朱元璋,反而支持“蛮夷鞑子”元朝呢?这背后都有哪些原因呢?上图_元朝版图利益至上的世界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宣告了明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当时的江南士族却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一类就是支持新朝,这类人数其实较少。另一类则是支持前朝,也就是

  • 叔叔将侄子赶下龙椅,靖难之役给明朝政局带来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奉天靖难全过程,明朝龙椅,明靖难功臣一览表

    那么,在靖难之役过去600年后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这场内战给明朝政局带来的影响呢?要想提到靖难之役,我们就得提到两个关键人物——朱允炆和朱棣。上图_靖难之役政治手腕幼稚的朱允炆朱元璋原有的皇位继承人是太子朱标,但朱标在3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

  • 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与建文,朱棣靖难谁的功劳最大,朱棣为何夺取建文江山

    朱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并非常擅长厚黑学和操控人心,这才能让士兵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可见领袖的人格魅力是有多么恐怖。图1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那么为什么朱棣有这么强的领导和号召力?1、朱棣出生于战火,带兵多年,有良好的军民基础1360年,朱棣生于战火之中,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打得正

  • 明朝末年“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两个省粮食都不够给宗室俸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从天下养朱到天下杀朱吗,明朝宗室俸禄表,明朝灭亡后朱氏皇族死了多少人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前朝治乱兴衰的经验时,认为宋元之所以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在天下大乱的时期没有宗室保护故而灭亡,于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善,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