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64 更新时间:2024/2/5 13:40:32

而封建朝,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汉朝,很多说法是汉朝有四百多年,坚持这种说法的很多,但正史中,却并不承认这一点。二十四史中有汉书,和后汉书,汉书是以汉高祖为开端,而后汉书以光武帝为开端。这就可以明确史官们对汉朝的态度。西汉东汉虽然都称汉,但却是两个朝代。

另一个特例宋朝,和汉朝一样,宋朝也分了两段,加起来有三百多年,但后世的史官,并没有把宋朝当成正统来看待,甚至后来的明朝,也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并非宋朝。在二十四史中,宋朝是和金,辽平行的史书,因此,很难说宋朝到底算是朝代还是地方割据。由此可见,问题中问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不光是中国,放眼世界,其实超过三百年的朝代,屈指可数。有人说,这话不对,拜占庭帝国,就有一千多年。这话倒是没错,但问题是朝代和帝国恐怕不是一个概念,就好像西方人分不清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只能统称为中国,同样,中国人分不清西方的朝代,只能称为拜占庭。而事实上这十三个朝代,没有一个朝代超过二百年。

为什么没有太多朝代能够打破这三百年的魔咒呢?我想,最主要原因是均衡被打破了。

国家机构,就是一种各方势力达到平衡的产物,我们一直说,某某朝代亡于某某,比如,明亡于万历,汉亡于桓灵。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明朝亡于崇祯,汉朝亡于汉献帝。

那么,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其根源在于,那个时候,平衡已经被完全打破,一方势力或者某些势力已经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当他们已经达到巅峰状态,具备了改朝换代的能力,就会一起爆发,然后将旧王朝吞噬。如此看来,当均衡被打破,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能证明三百年的魔咒。因为,当平衡打破之后,有的朝代,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而有的朝代,却在很短时间内灭亡。而有的则坚持很长时间。比如,汉桓帝146年继位,如果从这一年算起,东汉坚持了74年才灭亡,同样,万历皇帝1572年继位,从这一年算,明王朝坚持了72年。而唐朝,安史之乱也打破了平衡,而从这一年算起,唐朝坚持了152年。可见,平衡的确打破了,但不同的朝代,却坚持的时间不同。这就不能不提一下,平衡打破之后,建立另一个平衡的问题了。

就拿唐朝来说,安史之乱打破了一种平衡,但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很神奇的建立了另一种平衡,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平衡,大臣和宦官之间的平衡,官和武将的平衡,甚至在外部力量,也有吐蕃回鹘南诏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平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一方势力,有能力打破这样的平衡。直到黄巢起义发生。

可见,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无一不是一种打破平衡另一种平衡的过程,各方势力此消彼长之间,给改朝换代提供可能。

其实,很多朝代,比如唐朝、明朝,都有很多机会,甚至唐朝只差11年,就可以打破这样的魔咒,但很遗憾,都只是差了那么一点而已。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在关键时候,运气有时候也会发挥其作用。有时候,历史很不讲理,遗憾就是遗憾,无法改变。

史上有没有超过三百年的朝代呢?当然有,比如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这是阿拉伯帝国三个王朝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超过三百年的王朝,长达508年。但很遗憾,这个王朝从建立开始,就饱受战乱之苦,虽然他们扩张能力非常强,但管理庞大领土的能力却很一般。

从9世纪初开始,阿里发就已经成为一种名誉上的国王,而国家分裂为许多大小政权,这种状态,很像是东周的状态。因此,当蒙古铁骑攻打阿拉伯帝国的时候,真正的阿拉伯帝国只剩下阿拉伯半岛而已。

能够突破三百年的魔咒,也许是因为阿拔斯王朝的运气太好,地方太大,而那些大小政权,都没有把这个名义上的阿里发放在眼里。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名存实亡。

王朝的更迭,就是创造一种平衡,然后打破它的过程,一个王朝安定的时间越长,继续的资本越多,王朝存续的时间越长,当平衡被彻底打破,那么,剩的时间,被称为回光返照。如果超不过三百年,只能说天意了。

更多文章

  • 杜甫草堂有个谜团,为何用陆游、黄庭坚来陪祭杜甫,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甫和陆游有什么关系,杜甫陆游个人简介,陆游和杜甫的生活经历

    《杜甫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它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从761年开始,杜甫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暂时结束了漂泊的生涯,过了几年安宁的日子,也在这里写了许多首诗,但是到765年,故友病逝,杜甫没了资助,只能离开成都,继续颠沛流离。时至今日,当年的草堂已然不在

  • 李建成为何输给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夕,他曾做出怪异举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啥关系,李建成和李世民在玄武门大战,玄武门李建成全集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紧逼之下,为了不沦为他们砧板上的鱼肉,万分无奈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然后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再一箭又射死了李元吉,并且砍下了他们的首级。随后,李世民又让尉迟敬德披甲持矛闯到了海池,将唐高祖李渊控制了起来,逼迫李渊立他为皇太子,将权力移交给了他。又过了二个月

  • 武则天参加章怀太子的祭礼,用这个“绝”招,终于哭了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谈章怀太子,章怀太子与永泰公主关系,四川巴中章怀太子墓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您要想知道事情的经过,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武则天是一位“伟大”的女皇帝,之所以称呼她伟大,是因为她开创科举,选贤任能,治理国家,甚至比某些号称英明的男皇帝干得都好,可是伟大上面为何要加引号

  • 杜甫草堂博物馆有个特殊的工种,目前已是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甫草堂今天开放吗,有关杜甫杭州草堂的资料,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简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成都,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处居所,在1952年批准成立博物馆。史料记载,唐朝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的第四年,杜甫躲避战乱携家眷从陇西进入蜀地,后在浣

  • 李白的才华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的十大才华,李白的才华到什么地步,李白的才华相当于什么学历

    诗仙李白,才华盖世,是中国古代留下诗歌最多的人之一,有将近一千多首。但他却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科举,无官学,无文凭。他完全是自学成才,靠走遍天下,游历大江南北,增长见识和阅历。如果你一定要把李白的才华来和现在的什么学历挂靠的话,那么中国文学院院士这个头衔应该是比较适当的,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荣

  • 武则天曾制造百丈“巨”佛,小编查阅资料,她竟是这样完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真的建巨佛了吗,百丈巨佛,最恐怖的三大巨佛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武则天确实与佛有缘。她的母亲杨氏身为隋王朝亲族,本身就精通佛理。武则天从小就深受熏陶。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又被迫削发为尼,进入感业寺。后来,为了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还暗中派人造了一本《大云经》

  • 杜甫去世留下珍贵遗言,里面含有重要信息,可找到他真实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甫资料,杜甫七言绝句登高,杜甫死因简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杜甫,想必所有读者都不会陌生,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是与李白并肩于世的唐代大诗人,曾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篇,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年少时聪明好学,曾先后游历吴越与齐赵等地,可是在

  • 他们为取悦武则天,竟给群臣起猥琐“外号”,最终有一个悲催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82岁的武则天如何面对群臣逼宫,武则天霸气外号,武则天的权谋之术

    对于现代人来说,给自己的朋友取个外号,不但显得亲密无间,又能达到相互调侃的目的,也算是生活中的一项乐趣。古人们也是如此,外号已经成为了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特殊文化”。在武周时期,武则天总是闲不住,处理完政事后,就想着找人解闷,而他最喜欢的两个大臣,一个是郎中张元一,一个是左拾遗魏光乘。这两个人别的本

  • 唐太宗为何见到了“卉服鸟章”,而大感奇异,只因这衣服真少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鎏金笏板,唐太宗与杨贵妃,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唐王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中最鼎盛的时期,大唐帝国疆域广阔,经济发展十分繁荣,西域、突厥等地的势力,无不拜服在唐王朝的脚下,感受巨人的神威。作为宗主国,唐王朝每年都要接受其他部落的朝拜,其中也包括苗

  • 春节放假要感谢唐玄宗,他为让大家休息好,还颁布一道《假宁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宠幸杨玉环时多大了,唐玄宗晚年怀念张九龄,唐玄宗图片

    每年春节的七天小长假,都是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回故乡,与家人团缘的好日子。可是您知道吗,我国最早的春节放假规定是从唐朝开始的吗?而且,围绕着春节放假,在唐朝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来,让小编为您揭秘。我国在唐朝以前,是没有春节放假的明文规定的。商人、农民们还好说,想啥时休就啥时休,可到了政府官员那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