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都不受国君重用,为何到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都不受国君重用,为何到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62 更新时间:2023/12/14 11:19:17

[var1]

*显学之首*

儒家学派在当时形成较早、系统也较完备,门徒弟子广布,四处周游列国宣传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地位和声誉并非是死后才开始形成的,他在当时就已被人们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而儒家学派中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也是为时人所推崇的。将四家显学中的儒家称作是“显学之首”,当是比较合适的。那么何以儒家在当时就能得到如此地位与影响力呢?

孔夫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本身即是十分有魅力的。儒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治国之道,下至人际交往与自身修养,可以说是兼顾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的需求,因此受众群体广泛,普及效果好。而儒家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是正面积极的文化思想,也是当时人们所向往的和谐安宁社会的象征,自然就能为人们所推崇。

[var1]

孔子带领其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思想。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着弟子们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之旅。其间到过卫国、吴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虽然始终未受到重用,但在这些国家孔子利用讲学宣传的方式都留下了儒家思想的遗迹,让儒学从鲁国开始传播到各国。直至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重又回到鲁国直至去世。

孔子的弟子门徒将儒学发扬光大。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夫子的弟子门下还有很多弟子,因此实际上的数量可能还远不止于此。这其中有以修身立德著称的颜渊、闵子骞等,有以能言善辩闻名的子贡、子我等,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被人们所称道的“孔门七十二贤”就是儒家学说积极的实践者和坚定的传播者。

[var1]

*后世显耀*

虽然孔子和儒家学说在当时没有受到一位君主的亲睐,但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已奠定了儒家学说在后世千年的统治教化地位。以至中华的文明史中无处不烙刻着儒学的印记。自汉唐到明清,儒家学说的地位逐渐被推上了神坛的位置,孔夫子也渐渐被圣化甚至神化。

事实上儒学是随着每朝每代的更迭不断被冲刷变革,发展到后来,我们也无法分清这种儒家思想中还蕴含有多少儒学初创时候的成分,统治者以儒学的名义对治下的百姓进行教化,使他们成为统治制度下的“安民”和“顺民”。即便如此,我们却无法否认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的一种适应性和长久性,它依时代而变化,但它的统治地位却一直没有变。

历史用千年的时间证明了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的能力,那么为什么在儒学初兴并能得到普遍认可的那个时代,却没有一个君主愿意接受儒学作为统治思想呢?

[var1]

*不合时宜*

自平东迁雒邑后,周王室的地位便开始一落千丈,相对的,各个诸侯国的实力却开始猛增,当周王室的实力无法震慑各诸侯国时,曾经的威信也便不复存在了。我们知道,孔子和儒学首推的是“周礼”和“仁义”,实际上,周礼就是各诸侯国在周王室实力的震慑下所被迫遵守的一套规则秩序,当时的诸侯王是否真正心悦诚服并不重要,只要做出臣服的姿态便可。可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周王室的实力急剧下降,诸侯王的实力直线上升,实力的反转使诸侯王开始有能力挣脱原来周礼的束缚,反过来压制王室。

孔子的学说也是产生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夫子一心想恢复周王室的统治地位,可各诸侯王却似脱缰的野马早就不知奔往何处了。没有了周王室的束缚之后,各诸侯国便可以开始放手大干,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发展都不能放过。国家强大了就要正“名位”,打着“尊王攘夷”的名号夺取自己的霸主地位,实际上的“周礼”就只剩了这么一个名号了。称霸的欲望是随着实力的增强而增长的,一旦开始形成便只有抑制不住地膨胀,想要称霸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付诸军事战争,有战争就有杀戮,有杀戮便不再有仁义了,讲仁义的结果就只能是如宋襄公一样好死不得。

[var1]

在那样一个大国为争霸主地位而杀红了眼,小国为保生存而卑躬屈膝的背景下,谁还会讲“礼”讲“仁”呢?因此孔子的儒家学说无论放在哪国君主面前,他们都会报以点头微笑,说声“善”,便没有下文了。

春秋战国,天下纷乱,在那样的背景下,统一称王的欲望在各国君主心中极度膨胀,而另一方面一旦实力弱于人便会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危险和欲望的夹缝中生存的诸侯国最需要的就是增强本国的实力,并且急需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儒家是绝对给不了的,儒家的教化作用是细水长流的,它可保万世无,却无法于一夕奏效。那么长的时间,君主们自然是等不了的,那么什么样的学说在当时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法家!法家学说以治乱见长,可以在短期内规范国家秩序,整合社会资源,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充分调动全国上下的人力物力并且井然有序地进行调配,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率,让国家实力迅速增强。

[var1]

但并非当时所有国家都适合法家生存发展,大部分国家的上层机构已经被贵族宗亲所把持,法家的改革有损于他们的既得利益,是被他们所极力排斥的,只有当时被各国视为蛮夷之邦的秦国相反风俗更开放,贵族势力并没有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才为法家的植入打开了一个缺口。因此最后也只有秦国真正有实力和条件灭六国、一统天下。

法家学说为后世带来了统一,儒家学说为后世带来了长治久安,这一切都是来自历史的选择。历史在乱世中选择了法家,在治世中选择了儒家,言而愈惑,不言自明。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文:子繇

更多文章

  • 揭秘秦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所用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靠什么武器横扫六国,秦兵器简介,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视频

    秦剑为青铜所制,剑身呈柳叶状,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他几国的长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秦剑虽长却不易折断的秘密在于,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出土的秦剑还在剑身上镀了铬,一方面使剑锋利异常,一方面起到了防

  • 离开了他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还能所向披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四公子排名,太史公谈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的历史地位

    上述贤士,亦称门客,养士。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出现在社会上的,在当时,士人的去留甚至能决定一国的兴衰,由此养士之风慢慢形成,并逐渐分化成两种:一种是国君养士之风,如魏文侯师子夏、礼段干木等,这些国君养士数量成百上千;另一种则是贵族的私人养士之风,而这其中以战国四公子所养之士为典型。战

  • 战国七雄,那为什么出名的只有战国四公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七雄的各个特点,战国七雄有谁,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战国七雄

    [var1].在那个战乱动荡,百家齐放的年代,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应对秦国的入侵,竭力网罗各种人才,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现在让我们从其中找出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看看他们都做过些什么,能让他们名声这

  • 如果秦国输了这场战争,还有可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人在西周时期曾经为王室养过马,随着周王室的不断衰落,周王不得不让秦人去守卫边疆,以对抗当时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趁机攻占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在其他诸侯见死不救的情况下,秦襄公很有远见的亲率军队救周于危难之际,而秦襄公这一雪中送炭的举动得到新君周平

  • “胡服骑射”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可以迅速的让赵国“开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服对赵国的评价,赵国骑射发展史,战国时期胡服为什么骑射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其知名度跟粉丝数量明显不及同时代的其他君主,但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梁启超评价他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现代的“非主流历史学家”甚至认为他是战国时期唯一能阻挡秦灭六国之人。这评价够高了吧,原因很简单,他办了一件大事——胡服骑射。[var1]图1赵雍(约公元前340年—

  • 一根长约21厘米的战国青铜矛,中部和骹部有规则花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青铜矛,带花纹的青铜矛,战国镂空双耳青铜矛

    这是一个战国至秦代的“青铜矛”。长约21厘米。战国青铜矛,出自中国战国时期,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长兵器,在青铜矛的正反两面,中部和骹(音:qiáo)部,有多处小片的规则花纹。[var1]这是一个战国至秦代的“青铜矛”。长约21厘米。战国青铜矛,出自中国战国时期,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长兵器,在青铜矛的

  • 春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霸主,为何会落到饿死宫中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最厉害的霸主,春秋霸主唯我独尊,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霸主

    没错,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首霸--齐桓公。那么为什么齐桓公最终会落得惨死宫中、霸业消亡的下场?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说这个课本上就有啊,是因为齐桓公宠信易牙、坚刁、开方三个奸佞小人,所以造成了齐桓公最终惨死宫中、霸业消亡的下场。真相是这样吗?[var1]▲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易牙、坚

  • 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眼中只有士大夫,而没有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孟尝君小编这样讲,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因为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两个人,这俩人是鸡鸣狗盗之徒,但是这俩人并不代表着普通百姓。这具体的故事要从孟尝君从秦国逃走开始说起,秦国秦昭襄王要杀掉孟尝君,孟尝君为了活命向秦昭襄王的爱妃求情,结果这个爱妃提了个要求,就是想要那件白狐裘,孟尝君让手下人夜入皇宫偷

  • 扁鹊行医包治百病,简直就是当代的全科医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扁鹊行医秘方大全,扁鹊行医史,扁鹊治病最好方法

    [var1]全能型人才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古往今来历来如此,最近听闻医生领域对于全科医生的缺口有近50万人,可见人数之多,但也不用担心,现在我们国家如此富强,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在历史上作为全科医生的扁鹊大师兄也为后人做了很好的榜样。据史料记载,这位扁鹊大师兄医术天下闻名。他在

  • 杭州农村发现战国墓,一文物让考古专家激动40分钟,大叫“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杭州战国墓全景图,杭州发掘出来的文物,杭州考古古墓图片

    [var1][var1][var1][var1]1990年10月,整个杭州上空蔚蓝如洗,秋风阵阵,天气十分不错,有一位名叫杜正贤的年轻人,刚刚参加考古队工作没多久,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能在考古工作中挖出举世闻名的国宝,改变了他的一生。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一群农民在附近的小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