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离开了他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还能所向披靡吗

离开了他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还能所向披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51 更新时间:2024/1/20 17:54:50

上述贤士,亦称门客,养士。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出现在社会上的,在当时,士人的去留甚至能决定一国的兴衰,由此养士之风慢慢形成,并逐渐分化成两种:一种是国君养士之风,如魏文侯师子夏、礼段干木等,这些国君养士数量成百上千;另一种则是贵族的私人养士之风,而这其中以战国四公子所养之士为典型。

战国四公子,系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公子”的叫法较早源于西晋张华的《游侠篇》:“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食客三千余。”其实在历史上对战国四公子的介绍与评议不胜枚举,所以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而今天,笔者要做的,是揭开“食客三千余”的神秘面纱。

[var1]

战国的门客_图

在很多历史剧中,大多数的门客都以足智多谋或能言善辩的形象出现。然而历史上的养士,他们所有的才能并不仅仅拘泥于言谈计谋之上,但凡你有一技之长,并善于自荐,金子总会发光的,那么在战国四公子的门下,主要有如下几类:

一、武士

四公子门下皆有武士,但以孟尝君门下武士所占比重最大。“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他大量招揽武士、侠客的目的,实则是为了扩充个人势力,另外,武士还可以充当保护封地的角色,保护城邑、部曲,《战国策》中有载:“孟尝在薛,楚人攻之”,而此时,孟尝君所养的这些武士变成了他的保护力量。

二、策士

四公子门下为其出谋划策之士数不胜数。其中,孟尝君门下出类拔萃者当属冯谖,替孟尝君收租,帮孟尝君树立威信;后孟尝君受到齐王猜忌,他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游说君王,替孟尝君解决困境,由此见得,孟尝君所拥的庞大政治势力,最得力于冯谖;再如平原君之李同,曾在国家危亡关头,说服平原君破家为国,亲赴国难,实为平原君门下第一策士;以及黄歇之朱英,朱英曾数次劝说黄歇杀李园,黄歇却未曾采纳,最终死于李园之手。就连司马迁都感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三.辩士

春秋战国最有名的辩士当属平原君门下的毛遂公孙龙以及孟尝君门下的冯谖、公孙弘等,此外还有《战国策》中“以毁为誉”的夏侯章;“坚欲先为薛公得平陵”的夏后,这些都可以归为辩士一类,而这些人的作用,大都是四处游说,借此宣扬主人的名声,扩大四公子的影响力。

[var1]

平原君,赵胜的陵墓_图

了解完了养士的种类,那么这些养士的待遇如何呢?这三千食客在四公子的门下都是一视同仁的么?

首先,以孟尝君为例,孟尝君对待来投奔之人,皆舍业厚待之;还有平原君,他原本门客无数,一日,有一躄者从平原君楼下经过,却被平原君一小妾耻笑,于是此躄者要求“得笑其者头”,平原君不应。谁知数日后,平原君门下宾客离去过半,正当平原君费解之时,有人告诉他,是那躄者为之,平原君为得到士人,不惜“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此外,像信陵君对侯嬴,春申君对李园,都是深信不疑的。

虽然四公子对有识之士亲厚,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但门客三千,也并非是一视同仁的,就如同后宫之中的妃嫔,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史料有载,“门客有上客、中客、下客之分,与之相应的是饮食,器用,坐卧上的显著差别。”

[var1]

冯谖(xuān),战国时齐国人_图

以冯谖为例,初为孟尝君客时,冯谖的生活待遇极低,“食以草具”;因其才能不久便升为“门下之客”,食有鱼;后不久又升为“车客”,出入乘车。《烈士传》中也有记载:“孟尝君厨有三列,上客食肉,中客食鱼,下客食菜。”此外,在生活居所上分为传舍,幸舍及代舍,分为供给下客、中客和上客居住,由上可知孟尝君对门客在其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别对待了。

虽说四公子门下客分为上中下三等,但这等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主要看的是个人的本领,能否得到公子的赏识或立下重大功劳。以毛遂为例,他原本是平原君门下一下客,三年来默默无闻,连平原君都称其为“泛泛之辈”,即便如此,毛遂依然自荐,随平原君出使楚国,最终促成楚、赵合纵,并获得“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誉。信陵君门下侯嬴,年已七十,家境贫寒,信陵君慕名拜访,并亲自为其御马驾车。由此见得,门客的待遇完全是依自身才能而定的。

[var1]

春申君,黄歇(前314年-前238年),黄国楚国江夏人_图

门下养士如此众多,吃穿用度方面的花销不容小觑,那么是否有所成效呢?

作为平原君门客的公孙龙长于辩论,曾与孔子后裔孔穿在平原君家聚会交流,孔穿对公孙龙说:“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由此可见,公孙龙使得平原君声名远播;信陵君亦因养士而名冠诸侯,各诸侯以魏公子信陵君贤;春申君待门客恩厚,其上客皆蹑珠履,使赵国使者惭愧,由此宣扬了自己的厚客名声。此种养士做法,虽不可立见成效,但都是间接的扩大了公子的影响力。

四公子养士不但利己,对国家也有直接的贡献。信陵君“多客”,使得各国一时不敢有谋魏之心,可以称的上是护国有功;春申君门下朱英,就曾对春申君说,把楚国的国都从陈迁走,这样就能避免和秦军正面交锋,其作用一能减少楚国的防守压力,二能减少外界对春申君为相却屡丧国土的埋怨,春申君最后采用了朱英的建议,这对楚国今后发展有着的巨大贡献。

[var1]

魏无忌(?—前243年),即信陵君_图

这些门客不仅在平时为公子出谋划策,在危难之时更是与公子同进退,实为坚强的后盾。

养士之风在春秋战国的兴起,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才能的重要性,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此举也影响至先秦时期的吕不韦李斯等人,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风尚。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文:江河澄澈

参考文献:《史记》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那为什么出名的只有战国四公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七雄的各个特点,战国七雄有谁,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战国七雄

    [var1].在那个战乱动荡,百家齐放的年代,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应对秦国的入侵,竭力网罗各种人才,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现在让我们从其中找出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看看他们都做过些什么,能让他们名声这

  • 如果秦国输了这场战争,还有可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人在西周时期曾经为王室养过马,随着周王室的不断衰落,周王不得不让秦人去守卫边疆,以对抗当时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趁机攻占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在其他诸侯见死不救的情况下,秦襄公很有远见的亲率军队救周于危难之际,而秦襄公这一雪中送炭的举动得到新君周平

  • “胡服骑射”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可以迅速的让赵国“开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服对赵国的评价,赵国骑射发展史,战国时期胡服为什么骑射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其知名度跟粉丝数量明显不及同时代的其他君主,但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梁启超评价他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现代的“非主流历史学家”甚至认为他是战国时期唯一能阻挡秦灭六国之人。这评价够高了吧,原因很简单,他办了一件大事——胡服骑射。[var1]图1赵雍(约公元前340年—

  • 一根长约21厘米的战国青铜矛,中部和骹部有规则花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青铜矛,带花纹的青铜矛,战国镂空双耳青铜矛

    这是一个战国至秦代的“青铜矛”。长约21厘米。战国青铜矛,出自中国战国时期,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长兵器,在青铜矛的正反两面,中部和骹(音:qiáo)部,有多处小片的规则花纹。[var1]这是一个战国至秦代的“青铜矛”。长约21厘米。战国青铜矛,出自中国战国时期,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长兵器,在青铜矛的

  • 春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霸主,为何会落到饿死宫中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最厉害的霸主,春秋霸主唯我独尊,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霸主

    没错,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首霸--齐桓公。那么为什么齐桓公最终会落得惨死宫中、霸业消亡的下场?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说这个课本上就有啊,是因为齐桓公宠信易牙、坚刁、开方三个奸佞小人,所以造成了齐桓公最终惨死宫中、霸业消亡的下场。真相是这样吗?[var1]▲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易牙、坚

  • 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眼中只有士大夫,而没有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孟尝君小编这样讲,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因为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两个人,这俩人是鸡鸣狗盗之徒,但是这俩人并不代表着普通百姓。这具体的故事要从孟尝君从秦国逃走开始说起,秦国秦昭襄王要杀掉孟尝君,孟尝君为了活命向秦昭襄王的爱妃求情,结果这个爱妃提了个要求,就是想要那件白狐裘,孟尝君让手下人夜入皇宫偷

  • 扁鹊行医包治百病,简直就是当代的全科医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扁鹊行医秘方大全,扁鹊行医史,扁鹊治病最好方法

    [var1]全能型人才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古往今来历来如此,最近听闻医生领域对于全科医生的缺口有近50万人,可见人数之多,但也不用担心,现在我们国家如此富强,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在历史上作为全科医生的扁鹊大师兄也为后人做了很好的榜样。据史料记载,这位扁鹊大师兄医术天下闻名。他在

  • 杭州农村发现战国墓,一文物让考古专家激动40分钟,大叫“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杭州战国墓全景图,杭州发掘出来的文物,杭州考古古墓图片

    [var1][var1][var1][var1]1990年10月,整个杭州上空蔚蓝如洗,秋风阵阵,天气十分不错,有一位名叫杜正贤的年轻人,刚刚参加考古队工作没多久,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能在考古工作中挖出举世闻名的国宝,改变了他的一生。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一群农民在附近的小山坡上

  • 楚怀王被张仪用割地六百里的瞎话欺骗真的只是因为愚蠢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仪骗楚怀王,张仪用6里地骗楚怀王,张仪骗楚怀王是真的吗

    [var1][var1][var1]后世在回顾“张仪诓楚”的时候,一般认为是楚怀王个人过于愚蠢和天真,才上了张仪的恶当。但在本鬼看来,楚怀王之所以会被张仪割地六百里的瞎话欺骗,其中是有其特殊的战略背景和考虑,并不仅仅是楚怀王个人的愚蠢和天真。战国初期,楚国基本独霸长江流域,就连当时最强大的魏国也无法

  • 纸上谈兵的败军之将,赵括属于被低估的败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括率领先锋军被围,大本营还有相当一部分赵军主力。赵括的意图是他和大本营一起夹击短路的秦军实现中心开花。然而大本营赵军不出击,他就被围死了,不得已而强行突围。长平胜仗就该狭胜军之威打下邯郸灭掉赵国,而不是回师之后又要出师攻打赵国,其实从军事角度来说,白起拒绝是对的,毕竟败仗的几率太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