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孤悬海外,到战国七雄,800年老燕国是如何纵横捭阖的?

从孤悬海外,到战国七雄,800年老燕国是如何纵横捭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4/1/16 12:06:31

经过春秋战国550多年的大浪淘沙,这些诸侯国大多数都已经被淘汰了,只剩下一个国家非但没有死掉,反而混进了战国七雄的队伍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燕国。

[var1]

海外孤子

燕国是根正苗红的姬姓诸侯,他的开国君主就是当年跟周公共治天下的召公。当年周王朝为什么要分封这么一个诸侯国呢?那是因为燕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他的位置卡在了东北地缘板块与河北地缘版块中间,两个地缘板块之间的沟通要道,只有燕山山脉的几条山谷以及那个拥有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的辽西走廊,而这些地方都牢牢地掌控在燕国手里。

周王朝分封各个诸侯国,都是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规划,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地,之所以要斩断这两个地缘板块之间的联系,那是因为商朝灭亡之后,箕子带领商朝遗族远遁朝鲜地区,建立了箕子朝鲜,而当时河北平原中部都是戎狄部族的地盘,华夏文明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地方。

更要命的是,当年商朝的龙兴之地就在河北北部燕国这个地方,河北平原南部是当年商朝统治核心,商在那有很深的根基,河北中部是戎狄,北部是燕国。如果不在这里落下一子斩断他的大龙。一旦日后箕子朝鲜跟河北的戎狄联系起来,搞反攻大陆。必定会威胁到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中原。

[var1]

燕国的立国确实是招妙棋,可是燕国也是一个孤子,他的西部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大同雁门这一带,当时华夏文明也没有扩张到这里,他的南部则是河北的戎狄部族,北部是燕山山脉,东部就是箕子朝鲜,孤悬海外,周围连一个可以互相支援的兄弟邻邦都没有。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下燕国是怎么能够存活下去的呢?

[var1]

敏锐捕捉国际变化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曾经对燕国国君燕文侯说过: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也就是说燕国这个国家很弱,单干是不行的,得要找个大国来作为自己的依附。纵观燕国800年的历史,他一向都善于借助外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燕国立国的时候周身虎狼环伺,但是那个时候好歹还有周天子和其他兄弟国家在后面策应一下,可是随着西周的灭亡,正如太史伯阳所说:周朝衰弱了,夷狄必然要昌盛了。那个时候华夏文明面临的情况堪称是灭顶之灾,有句话就是用来形容那个时候的险状:南蛮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缕。中国就像一根丝线那么悬。孤悬海外的燕国情况就更危险了,当年周王朝为了减轻这个兄弟国家的压力,曾经在河北南部设立卫国、邢国作为策应,牵制河北中部的戎狄。可是现在野蛮民族如脱缰的野马,这两个国家都已经灭了。

[var1]

不过天不绝燕国,他们一直都在密切关注中原国家的动向,以求获得援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一波国际红利。

这个时候,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开始崛起,齐桓公的称霸模式跟以后的霸主比如晋文公楚庄王都不一样,那两位都是靠着胳膊粗称霸的,齐桓公搞的却是华夏命运共同体,维护周礼意识形态,号召中原国家联合起来抵抗野蛮民族的入侵,援助弱小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比如那个被灭的卫国和邢国,就在他的帮助下复了国。齐桓公的这种行为对于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孔老夫子的话来说那就是: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也。没有他和管仲这哥俩,我们都成野蛮人了。

[var1]

国际上从来都是弱肉强食,什么时候听说过还有这种活雷锋的,燕国人马上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借助齐桓公的力量去搞掉那些野蛮民族,保证燕国的生存,这时饱受野蛮民族入侵的中原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海外华侨的存在,我们前面说过,燕国的地理位置虽然很危险,但也很重要,如果跟燕国联合起来,那就可以让河北平原野蛮民族腹背受敌,所以在齐桓公的带领下,中原诸侯组成联军,征战千里救援燕国。

史书上有这么一个记载,由于感谢齐桓公的大恩,燕国国君,一路上依依不舍地送别齐桓公,送着送着就送到了齐国境内,按照当时的礼法制度,这是违规的,于是齐桓公大手一挥,把那块地送给燕国,这就不算违规了。

[var1]

我们以前读到这段故事的时候往往都着眼于两国之间的情谊深厚,可是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了一个信息,这个时候经过齐桓公北伐,孤悬海外的燕国已经开始跟齐国接壤起来了。燕国摆脱孤悬海外的困局。就这样燕国活过了春秋。

做合纵运动的后台老板

转眼间就来到了战国时代,那个时候,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只有燕国是一成不变的,在无形中就跟别人形成了代差。有亡国的危险啊,燕国人再次玩起了外交手段,他们重用了苏秦。

[var1]

读战国策的时候往往有那么一个疑点,苏秦在秦国创业失败之后就回家闭关苦修,出关之后他的第一个目标居然是燕国,按照道理来说,你要搞合纵运动,就应该去找秦国的受害者韩魏赵三国啊!你跑到燕国去干什么呢?

正如他所说燕国是有所依附则无不重。燕国投靠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权重就会增加,当时被打怕的三晋没有人敢当出头鸟,燕国可以,他一过来赵国就有底气出头,燕赵出头韩魏就有依仗,三晋加燕国,那么同样跟秦国有地缘冲突的楚国就会乐于加盟,这个合纵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后来苏秦就是按这个顺序逐个游说的。

[var1]

可秦燕并不接壤,燕国为什么要帮苏秦。理由是,能够对燕国形成威胁的只有齐国和赵国,现在如果赞助这个合纵同盟,那就能够把赵国的火力吸引到函谷关,面对五国合纵,齐国想要动燕国,那她也得先要掂量掂量。

就算失败了,秦国要报复,那也轮不到我啊。苏秦的这个方案,很符合燕国一直以来的外交精神,燕国这才决定赞助他,作为回报直到合纵联盟破裂前,燕国过了15年安稳日子。

更多文章

  • 说秦国的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战神”,有没有异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的战神白起,秦国战神白起的传奇一生,白起战神完整版免费观看

    那么,谁是最厉害的一个呢?不同的评价标准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白起就算一个。白起,出生日期不详,有人根据白居易家族谱记载,推算出白起出生于公元前331年,即周显王三十八年,家族是秦国老牌世族孟西白之一的白氏。在白起之前,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极大地削弱了世族势力,朝堂立足全靠战场杀敌。据不完全统计,死

  • 胡亥铲除了兄弟姐妹,子婴却幸免一死成为秦王,他究竟是谁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胡亥与子婴的关系,胡亥和子婴谁先死,胡亥为何没杀子婴

    秦王婴仰天长叹:“谁能告诉我,我究竟是谁?”秦始皇扶额说:“我的儿子?我的弟弟?我的侄子?我的孙子?啊,好混乱,你容我再好好想想。”扶苏扶额说:“我的儿子?我的弟弟?我的侄子?还是我的叔叔?啊,我也好混乱,你也容我好好想想。”秦二世胡亥扶额说:“我的哥哥?我的侄子?我的叔叔?啊,我晕了,你也让我好好

  • 为了报靖康之耻,这位金国皇帝的尸骨,竟被埋在大宋国的监狱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靖康有几耻,靖康真实照片,北宋靖康野史

    可是小编仔细阅读金史,却意外地发现,金国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甚至有一位皇帝更是“衰”到了南天门,他被杀死后,遗体竟被埋在宋朝的深牢大狱之中。[var1](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图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很多读者看到这里,都会见到外星人

  • 他出使秦国,嬴政王宫里发生可怕的事儿,让他明白秦始皇必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嬴政的故事,叨叨漫画秦始皇嬴政,大秦帝国秦始皇嬴政

    [var1]前229——前228年,秦军王翦率领秦兵,开始攻打赵国,赵王派手下的精兵强将负隅顽抗,可是最后的结果是,秦兵太厉害,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也跟着完蛋了![var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现在韩国和赵国先翘辫子了,剩下的齐楚燕魏四国的国君一个个紧张的都跟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 从东汉到三国,东汉政府究竟哪些地方做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从东汉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东汉时期政治总结,三国中的东汉历史

    一种说法是,从桓、灵二帝开始,东汉就名存实亡了。桓灵在位期间,各方势力斗来斗去,外戚、宦官、士大夫轮流执政,官员横征暴敛、政府财政破产、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国家混乱不堪。桓灵两位都是色鬼,后宫佳丽无数。汉灵帝时期,连政府也全部沦陷,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创举:卖官!汉灵帝早期是个地方侯爷,经济

  • 三国中被低估的大将,文武双全,诸葛亮信任他,蜀汉后五虎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怎么收服蜀汉五虎大将,三国将领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三国名将排行榜

    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遭到了蜀军的袭击,太守王赟和游奕在郭淮的指挥下,想要合围这支蜀军。但没想到的是,这支蜀军的指挥官经验丰富,利用魏军驻防的营寨没有山川之险的掩护,对立足未稳的曹魏军发动进攻,混战中,王赟中箭身亡,游奕军队被击败溃散,这支蜀军赢得战斗的胜利。而统领这支蜀军的,正是一位在演义小说中,被

  • 刘备手下猛将如云,但这位位始终让他不放心,还给其封了一个恶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手下最厉害的将领,刘备手下的五大猛将,刘备手下十大文武大臣

    刘备成就大业除了拥有着足智多谋的军师之外,当然还少不了他手下的那些大将,威震四方的“五虎上将”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而这“五虎上将”,我们也知道排名第一的是关羽。关羽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和刘备是结义兄弟,而关羽对刘备也是忠忠耿耿的。但是,其实刘备对这个大将也是最放心不下的。当初,占了荆州,随后刘备要

  • 关羽被杀之地距益州仅20里,为何刘备不去救援?威震华夏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被杀刘备为何见死不救,关羽之死刘备为何不发兵救援,关羽被杀之前刘备为何不出兵救他

    我们来看一下事情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迫使曹操退兵,完全占据汉中。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左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发动北伐,进攻襄樊的曹仁。关羽降于禁、斩庞德,四方归附,“威震华夏”,曹操、孙权皆惊。曹操吓得要迁都避关羽锋芒,幸得司马懿等人献计,决定联合孙权,共击关羽。闰十月,孙权派吕蒙偷

  • 诸葛亮一生最对不起的三个人:一武将,一枭雄,一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一生三大败笔,诸葛亮克制哪位武将,诸葛亮真正的人品

    诸葛亮一生最对不起的武将—魏延。魏延是在刘备攻打蜀中时,半路加入了刘备阵营。与演义中不同的是,魏延并不是臭名昭著的叛变分子,相反,没有投靠刘备之前还是一位拥有私人部曲的‘小老板’。魏延跟随刘备后,因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汉中被拿下后,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自此开始了他热火的‘事业’,魏延镇守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何萧何一定要杀韩信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何为何杀韩信,易中天评价张良萧何韩信,生也萧何死也萧何

    韩信最初投军时效力于项羽,但项羽并未重用韩信,而只是任命韩信为执戟郎,充当门面而已。韩信也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想到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还不如改换门庭,或许另有一番际遇。于是韩信就投到刘邦帐下,为刘邦效力。韩信投靠刘邦后,最初也未被重用,而且还因犯事差点问斩。后因自己的机智未被问斩,反而引起了萧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