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六国均曾辉煌但最终衰落,秦国历经百余年一统天下

战国时六国均曾辉煌但最终衰落,秦国历经百余年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67 更新时间:2024/1/16 20:55:46

山东六国虽然也曾辉煌,但因各种因素又迅速衰败

从战国初期因李俚变法而强盛的魏国,到战国后期因胡服骑射而强盛的赵国,山东六国皆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然而由于变法不彻底、地理因素、君主昏庸等因素影响,六国的辉煌时期均极为短暂。

1、魏国:地处四战之地,“马陵之战”后迅速衰退。“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由于魏国地处四战之地,要永保霸业就必须对外用兵,虽然魏国通过秦、齐、楚、赵、中山等国交战夺取了大片领土,但却使得魏国外交变得极为不利。赵国先与齐、宋、燕等国结盟使魏国陷入围攻,魏国为破局于是攻打赵国,结果齐国以“围魏救赵”之计于“桂陵之战”击败魏国,而已经完成“商鞅变法”的秦国同时向魏国河西发动进攻。虽然之后魏国在“襄陵之战”中击败齐国,但迫于形势压力还是不得不与齐、赵等国议和,以便回头收复河西地区。然而,齐威王早已想取魏国而代之,于是在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又上演了一出“围魏救韩”,结果魏军主力在“马陵之战”遭遇惨败,之后又被秦国接连进攻丢失河西,导致魏国就此退出争霸行列。

2、韩国:遭遇魏国攻击,十年变法成果毁于一旦。周显王十八年(前351年),眼见魏国因用法家李俚变法而强盛的韩昭侯,开始任用同为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在魏国主持变法。历经申不害十年变法,通过整顿吏治、推行“术”治、整顿经济、改革军事等措施,使得韩国政局得以稳定,百姓生活日渐富足,军队战力大幅度提高。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魏惠王听信卫鞅游说,公然称王,并邀请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于逢泽会盟,魏惠王此举直接招致了各大诸侯国的抵制,曾经以魏国马首是瞻的韩国,也拒绝参会。魏惠王对于韩国的态度十分恼怒,遂于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发兵攻韩,韩国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虽然发兵,但齐国却抱着同时削弱韩国和魏国的目的,直到韩国五战全败后才出兵救援,结果韩国此战之后,十年变法成果就此毁于一旦。

[var1]

吴起

3、楚国:吴起变法不彻底,国君去世变法失败。吴起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后,先被楚悼王任命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开始受命主持变法。吴起通过“明法审令”、废除世卿世禄制、整顿吏治、改革军事等措施,使得楚国迅速强盛了起来,此后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郤三晋,西伐秦”,一跃成为南方第一强国。然而,变法仅仅进行数年,楚悼王突然于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年)去世,而就在楚悼王的灵堂上,在变法中利益遭到损害的楚国旧贵族们群起发难,吴起被射杀而死。虽然吴起随机应变,扑倒在楚悼王尸体上,导致旧贵族在射杀吴起之时,也触犯了毁坏王尸的律法,即位的楚肃王于是“夷宗死者七十余家”,旧贵族势力虽然大为削弱,但吴起的变法还是“人死政消”,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楚国也就此错过了崛起的机会。

4、燕国:燕昭王人死政消,齐赵夹击下迅速衰落。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招贤纳士,各国贤士们争相奔赴燕国,使得燕国很快便集中了乐毅、邹衍、剧辛等大批人才。燕昭王不仅和臣下们同甘共苦,而且任用乐毅推行改革,使得原本弱小的燕国迅速得以富强,国力日渐强盛。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趁着齐国攻掠各国和灭宋得罪各诸侯国的机会,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同时,燕国又大破东胡,拓地千余里,使得燕国疆域大为增加。然而,当燕昭王于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去世后,即位的燕惠王因与乐毅素来不合,再加上齐国田单的反间计,燕惠王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逃亡赵国,而燕国军队则被田单以“火牛阵”击败,齐军迅速收复失地。此后,燕国又发生政变,再加上时常与赵国、齐国发生战争,燕国国力迅速衰弱。

5、齐国:四面出击陷入众矢之的,五国伐齐后就此衰败。齐国传至齐威王时,他任用邹忌改革内政,又任用田忌、孙膑为将,使得齐国国力日渐增强,并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后于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正式称王。齐宣王、齐湣王时,齐国先趁燕国“子之之乱”之际攻打燕国,又与韩、魏联手大败楚国,又与韩、魏等国合纵攻秦,历时三年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齐湣王在攻灭宋国的同时,又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力虽然达到巅峰,但也就此得罪了周围列国,结果在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被燕、秦、韩、赵、魏五国联手攻打,五年内被连下七十三城,只剩下了莒和即墨两城在苦苦坚守,虽然最终田单成功复国,但齐国国力也就此衰败不堪。

[var1]

赵武灵王

6、赵国:赵武灵王时迅速崛起,“长平之战”损失惨重。赵武灵王时期,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对外则通过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赵国得以迅速崛起。随着赵国的崛起,秦赵冲突也日渐激烈,武灵王使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便是秦赵双方之间的一次次试探,而赵军更是在赵奢的率领下,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使得秦国遭遇了“商鞅变法”以来的唯一一次惨败。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此战历经三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最终大败赵军,赵国45万男子除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被放回赵国外,其余全部长埋长平战场,虽然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在魏、楚两国帮助下仍然战胜了秦国,但赵国的国力衰退已经无法逆转。

如上所述,山东六国虽然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辉煌的时间太过短暂,非但无法以一隅敌天下,甚至很难获得攻灭任何一国的能力。在无法力压其余六国的情况下,短暂的崛起并不能帮助他们一统天下。

秦国一统天下绝非偶然,秦国占据了太多的优势

事实上,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山东六国不同的是,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力压六国,秦国至少占据了以下优势。

1、思想文化:为秦国彻底变法奠定了基础。秦国由于早期被分封于西陲,在戎狄包围之中为争取生存空间,秦国的思想文化汲取了大量戎狄文化,这使得秦文化与山东六国文化虽然同样源自于姬周文化,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走向了不同方向。当中原列国在享受着先进思想文化带来的福利之时,秦国却显得相当落后,这也是秦国被中原列国鄙视的原因。然而,正是由于思想文化的落后,秦国变法遭受的阻力反而比列国要小,这使得秦国的变法要比六国更为彻底,而变法成功无疑是秦国崛起的基础。

[var1]

2、地理方面:足以让秦国免遭灭国危机。当秦国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后,崤函之地便成为了秦国的东大门,足以牢牢将山东列国阻挡在关中之外。正是拥有了崤函之险,使得秦国即使东出失败,即使在列国合纵进攻中战败,秦国也可暂时退回函谷关以西,以待东出时机。此外,秦国无论是北伐义渠,还是南灭巴蜀,由于黄河、太行山、夷陵山区的阻挡,也并不会引起列国太过剧烈的反应,从而避免出现齐国灭宋引起的灾难性后果。而关中平原和川西平原的乃是当时两大粮食主产区,这为秦国长期征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3、国君方面:秦国连续六代明君太过难得。虽然秦国占据了以上两大优势,但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力压六国,与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东进攻魏、灭蜀败楚、伐取义渠,秦国国力大幅度增强;秦武王嬴荡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秦国国力进一步增强,且拥有了东出桥头堡;秦昭襄王连败三晋、五国伐齐,攻陷楚都、灭亡西周国,秦国开始一家独大;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抵御六国合纵,持续恢复国力,为秦始皇攻灭六国积蓄力量。正是在六代国君的努力下,再加上秦国历代名相、猛将辈出,秦国才得以力压六国,最终在秦始皇手中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秦国占据了以上三点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秦国没有像山东六国那样短暂崛起后便迅速衰败。然而,即使拥有了这么多优势,秦国统一天下仍然用掉了七代人、一百二十余年。

更多文章

  • 晋献公开创晋国霸业,并17国服38国,却被骂成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晋国晋献公资料,晋献公个人简介,晋献公实力

    晋献公在位26年,尽灭公族子弟,巩固君主之位,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消灭强敌虞、虢,让晋国声望大震。但是,史书却把他批斗成听信谗言,杀害子嗣的昏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史记》有记载,“献公昏惑,太子罹殃。”[var1]晋国原本是北方一个小诸侯国,能够成为影响中原的大国,晋文侯功不可没。他出兵攻

  • 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默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邯郸之战赵国崛起,赵国为啥打赢邯郸之战,韩赵魏三国简介

    [var1] 因此,如同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选择联手对抗曹操一样,在邯郸之战中,山东六国也应该团结在一起,从而阻挡秦国的扩张势头。不过,实际上,在邯郸之战中,只要魏楚两国派出了援军,至于另外三个国家,则没有在关键时刻派兵支援赵国。那么,问题来了,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

  • 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和她们的传奇故事-春秋篇之息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息夫人的故事讲解,花神息夫人,历史上赵姬的真实故事

    这些人中,女性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记录,更是少之又少。今天开始,中医饶大夫与你一起,细数那些曾经在史书中留下标记,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们,去了解她们的传奇和故事。[var1] 为爱情殉情的息夫人 一我出生的时候,满山满树的桃花都开了,艳丽如霞,落英缤纷。娘亲说,我是笑着来到这个世

  • 那些嘲笑赵括的,你能比赵括做的还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括个人资料,赵括母亲谈赵括原文,历史上的赵括和小说里的赵括

    [var1] 事实就是长平之战之初,让将军们去,一个个全尿了,打死不去,而廉颇是名气太大, 推脱不开,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而且一味防守,导致局势急剧恶化,当时的赵括是帮廉颇负责后勤,赵王要换帅,谁都不愿去帮廉颇檫屁股,只有赵括愿去,赵王只能派他前去,而且赵括自己就是负责长平之战后勤,赵国能不能撑下去

  • 商鞅为什么非死不可,而改革却史前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为什么要改革,商鞅后代子孙,改革不可违背十大原则

    [var1].经常读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个世界上,任何完美的人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被人为刻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每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定会拷问自己的内心,总要权衡得失和利弊。商鞅也不例外,事实上,他最终落得被车裂的下场,一定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人类,商鞅也想过

  • 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和机遇统一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这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战国七雄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秦国统一六国的电视剧

    [var1]▲秦时期全图其实战国七雄中最具有统一六国的条件和机遇的不是秦国,而是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魏国!原因如下:一、魏国是战国中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开启了战国变法运动的序幕,最终成为了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多年年的时代大潮流,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持

  •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都不受国君重用,为何到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与儒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为何具有影响力

    [var1]*显学之首*儒家学派在当时形成较早、系统也较完备,门徒弟子广布,四处周游列国宣传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地位和声誉并非是死后才开始形成的,他在当时就已被人们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而儒家学派中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也是为时人所推崇的。将四家显学中的儒家称作是“显学之首”,

  • 揭秘秦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所用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靠什么武器横扫六国,秦兵器简介,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视频

    秦剑为青铜所制,剑身呈柳叶状,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他几国的长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秦剑虽长却不易折断的秘密在于,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出土的秦剑还在剑身上镀了铬,一方面使剑锋利异常,一方面起到了防

  • 离开了他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还能所向披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四公子排名,太史公谈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的历史地位

    上述贤士,亦称门客,养士。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出现在社会上的,在当时,士人的去留甚至能决定一国的兴衰,由此养士之风慢慢形成,并逐渐分化成两种:一种是国君养士之风,如魏文侯师子夏、礼段干木等,这些国君养士数量成百上千;另一种则是贵族的私人养士之风,而这其中以战国四公子所养之士为典型。战

  • 战国七雄,那为什么出名的只有战国四公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七雄的各个特点,战国七雄有谁,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战国七雄

    [var1].在那个战乱动荡,百家齐放的年代,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应对秦国的入侵,竭力网罗各种人才,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现在让我们从其中找出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看看他们都做过些什么,能让他们名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