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教科书中的这个大反派,让秦国得以崛起,为秦国统一立下两大功劳

教科书中的这个大反派,让秦国得以崛起,为秦国统一立下两大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04 更新时间:2024/1/25 20:55:41

[var1]

就在这个时候,他手底下的一个宦官推荐了蔺相如,于是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出使秦国,而当时秦王果然言而无信,在得到和氏璧之后便立马绝口不提城池的事情,而这个时候蔺相如便说和氏璧有瑕疵,趁此机会拿到了和氏璧。

而秦王也担心伤到和氏璧,于是立马拦下了侍卫,之后蔺相如和秦王约法三章,暗地里悄悄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个就是“完璧归赵”的典故,在书中我们常常不难听到对蔺相如的赞美之词,而除了这个之外,后来的渑池之会也是蔺相如出面替赵王驳回了颜面。

在这些教科书之中,秦王无疑俨然是一个“大反派”的形象,为了得到和氏璧和羞辱赵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书中对于蔺相如是极尽褒扬之词。

[var1]

对于这个大反派,小时候我们学习的时候总是恨得牙痒痒,然而正是这个大反派其在历史上功绩可不小,书中的这个大反派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对于秦国来说他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秦昭襄王的贡献不可同日而语,这个书中的大反派为秦国崛起立下了三大功劳:

东出,东出,打垮六国

自秦惠文王时代起,在尽数收复了河西之地和开拓了巴蜀之后,秦国的目标就一直是自秦穆公时期的愿望:东出争霸天下。然而当时的山东列国由于看不起秦国,外加上“商鞅变法”的缘故让秦国被列国冠以虎狼之师,秦惠文王时期,列国屡屡合纵攻秦,秦惠文王时期的主要目标就是打垮列国合纵,东出的任务就交到了下一代手上。

到了秦武王时期,秦武王派遣甘茂打通了秦国东出的重要道路,韩国的宜阳,从此秦国东出再无阻碍。不过可惜的是,秦武王这个人太轴了,好好的大王不当非要去举鼎,最终被大鼎活生生砸死了,最后东出的任务交到了秦武王的弟弟秦昭襄王时期。

[var1]

秦昭襄王时期,此时的秦国形势依然不利,东边的齐国虽然在军事上不如秦国,可是其具有相当强的软实力,当时列国的文化圣地稷下学宫就在齐国,而齐国由于盐铁之利在列国之中是经济最好的。秦国要想顺利东出,不得不考虑齐国在背后捣鬼,当年的合纵攻秦就是齐国在背后撑腰。

而秦昭襄王和其母宣太后便利用了当时齐闵王行事嚣张跋扈的缘故,联合了山东五国攻入齐都临淄,燕国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二城,虽然之后经田单火牛阵复国,可是自此之后齐国以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抗衡秦国。

而齐国衰弱之后,当时南方霸主楚国也是一个心腹大患,在秦惠文王时期,齐秦丹阳蓝田大战让楚国几乎元气大伤,之后齐楚垂沙之战让楚国更是进一步衰弱,然有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虽然衰弱,可是其地大物博常年带甲百万纵使衰弱也是不可小觑。

而秦昭襄王在位中期所作的事就是进一步打击楚国,先是诱骗楚怀王进入秦国并趁机扣留了他,在楚国群龙无首之际趁机连下楚国数座城池,在“渑池之会”后,秦国和赵国结盟,消除了后顾之忧便一门心思攻击楚国,让楚国失去了几乎半壁江山,从此楚国再也不是那个楚国了,鄢郢之战的惨败让楚国再也无力单独抗衡秦国,外加上楚国世族始终制约着楚国,从此楚国也进入了苟延残喘的道路。

[var1]

在齐楚之后,秦国迎来了一个强大的邻居,北方的赵国,赵国中叶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君王:赵武灵王。他敏锐地感受到了之后发展骑兵的优势,因此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经过赵武灵王改造的赵国军队军事实力大增,论单兵素质绝对不亚于秦国锐士。

为了打击赵国,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在赵惠文王时期,秦国便一直想要彻底打垮赵国,然此时的赵惠文王虽不及其父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不过此时的赵国也是人才济济,故而秦赵交锋,秦国一直没有占到便宜。

直到了赵孝成王时期,此时赵孝成王刚登基不久,行政方面略显稚嫩,而秦昭襄王趁此机会则是利用赵国朝堂对于廉颇的不满,趁机逼得赵国换下廉颇,而秦国则偷偷换上了白起,最终导致了赵国“长平之战”的惨败。

可以说秦昭襄王完成了历史交给他的使命,让大秦得以成功崛起。

[var1]

打压“四贵”

秦孝公时期,卫人卫鞅进入了秦国,得秦孝公近侍景监引荐,秦国从此定下了“军功爵制”,秦法规定:“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大秦从此定下了“军功爵制”的道路。

然而在秦国后期,秦国的“军功爵制”隐隐然已经有崩溃的迹象,原因在于当上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她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为了控制权势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芈戎、魏冉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被他提拔了起来,当时称之为“四贵”。

[var1]

而也经过宣太后的改变,当时秦国朝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是秦昭襄王的权力已经有被宣太后取代的趋势,当时秦国只知有“四贵”,而不知有秦王。另外一个则是秦国庙堂之中,芈姓势力崛起,并在此之后逐步成为除秦国嬴姓公室之外的又一大势力。由于宣太后的过多干预,秦昭襄王实力已经受到了进一步侵害,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秦国必然会走上山东列国的道路,而就在这个时候魏人范睢入秦,他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驱逐四贵和远交近攻。

而秦昭襄王在得到了范睢的提点之后,便立马废了魏冉,驱逐芈戎,将秦王权力进一步收回,加强了中央集权,更主要的是让秦国“军功爵制”得以延续。

[var1]

所以历史有时候是以“有色眼镜”看人,历史上秦昭襄王的手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坑蒙拐骗只要能对自己有利都可以用,然而秦昭襄王也正是靠着这些招数让秦国得以崛起,在秦昭襄王时期他真正做到了秦国可以以一打六的时代,秦国的崛起靠的正是秦昭襄王,他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两大不可磨灭的功劳。

更多文章

  • 不得其主的战国英才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李牧的老师,李牧是战国第一名吗,战国名将李牧的出身

    以战国四名将来说,廉颇给我的印象就留下些瑕疵,因为他老兄有过吃败仗的纪录(也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小输给王龁后被迫采取守势),因此在四名将中的战绩表现最居下风。[var1]王翦虽然所向向无敌且有灭六国的战绩加持,但他背后却秦国在当时绝对的战略优势护航。白起的能力之强是无庸置疑的,他领军前期屡次以少击多,而

  • 齐桓公靠什么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他的功劳超出我们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首霸,春秋历史齐桓公,齐桓公称霸春秋几年

    春秋后期的各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我们都知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佬级别的人物和国家。战国七雄就没有任何异议了韩赵魏楚燕齐秦,春秋五霸倒是有两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能发现都有齐桓公,而且齐桓公一直是排在第一

  • 齐桓公:称霸43年,晚年却被活活饿死,停尸67天无人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被饿死,齐桓公真正的死因,齐桓公去世原因

    [var1] 剧照——桓公之死 一、齐国三贵,一切似乎早已注定 时间回到长勺之战(前684年),齐桓公第一次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兴兵伐鲁,结果大败而回。此后,桓公将国事全部交给管仲处理,而自己则过上了享乐的生活。 这时,有一个人名叫竖刁,为了靠近桓公,居然自己把自己给阉了,这也算得上是太监的鼻祖了。

  • 齐桓公:感谢管仲送来的火箭,让我有机会成为春秋第一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管仲给齐桓公提了什么意见,齐桓公管仲完整版,管仲是怎样帮助齐桓公称霸的

    [var1] 齐国,要说除了开国君主姜太公,其他国君有什么特长的话,就是在位时间特长。他父亲齐厘(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他爷爷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也是祖宗太公养生有道,他们都很命长。只因齐襄公作死,早早退位,姜小白才有机会,当上齐国的国君,最后还成就了霸业。齐桓公的霸业,管仲的功劳是很大的,小白也没什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六世都为秦国统一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大业的资料,秦国六世余烈

    秦孝公秦献公穷兵黩武,不停地征战导致秦国国力衰弱,而秦献公又在征战魏国时期中箭而亡,留给秦孝公一个空壳子秦国。秦孝公又有着吞并八荒、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所以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之后商鞅入秦,开始了商鞅变法。我们看看商鞅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var1]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成了一架杀人机器,另一部历

  • 赵国接受上党才导致了长平之战?不拿下上党,赵国的处境更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

    这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而赵国的45万大军之后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经此一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抵抗秦国,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var1]现在的历史认为,当年赵孝成王接受韩国上党郡实在是一个昏招,因为本来秦国的怒火是对准韩国的,可是赵国无功受禄直接让秦国将矛头对准了他

  • 齐桓公九合诸侯,风光无限,但你可知他为此付出了怎样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九合诸侯讲解视频,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什么旗号

    [var1] 1、铁石心肠,逼杀兄弟公子纠 齐桓公的父亲齐厘公去世后,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继位。齐襄公是一个胡作非为的主儿,为了隐瞒与自己的妹妹乱伦私通,竟杀害了妹妹的丈夫鲁桓公,对自己的兄弟、臣下子民也不守信义,从而导致齐国政治动荡不安。 面对乱局,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公

  • 齐国时期一共有两个齐桓公,一个妇孺皆知,另外一个却鲜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齐桓公简介,为啥齐国有两个齐桓公,齐国历代国君齐桓公

    [var1] 在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意味着田氏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的君主。当然,在田氏代齐后,田氏依然使用了齐作为自己的国号。在此背景下,齐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位齐桓公,第一个妇孺皆知

  • 为什么韩国实力这么弱小,却能撑到战国末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韩国新军,韩国崛起的历程和原因,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

    [var1]可是在战国七雄之中,有一个国家说也奇怪,那就是韩国。韩赵魏三国是从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韩国四周都是强敌,北部和东部被战国首霸魏国包围着,西部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南边又是老牌强国楚国。[var1]因地处于“天下之腹”,外加在地利上没有秦国函谷关那样的天险,并且韩国也没有什么

  •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一定能灭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秦国灭了六国才统一全国,为什么只有楚国说一定要灭亡秦国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口号呢?其实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被灭都是正常的手段灭的,大家打不过你,很正常,被灭的话也认了。但是楚国不一样,楚国被灭的非常的憋屈,完全就是被秦国忽悠的。[var1]首先就是楚怀王,当年被秦国忽悠,最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