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立国最久国家,存在比周朝还久,秦始皇都没能灭掉对方

史上立国最久国家,存在比周朝还久,秦始皇都没能灭掉对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2/6 8:40:10

卫国的第一任国君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和周武王都是王后太姒所生。西周建立后,康叔被封在如今的河南禹州地区,建立了康国。康叔的侄子周成王继位之后,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谋反叛乱,康叔带兵平定了叛乱,论功行赏的时候,周成王就将以前武庚的封地给了康叔,建立了卫国,国都建立在了朝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淇县。

当时的卫国方圆四五百里,拥有着众多的殷商遗民,是众多诸侯国中名副其实的大国。康叔当了国君之后,也是将卫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卫国成了当时百姓安居乐业的所在地。

卫国的第11代国君卫武公同样是治国之君,因为帮助周幽王平定犬戎作乱,卫国国君的爵位从侯爵提升到了公爵,可是国力如此强盛的卫国却始终没有加入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卫武公之后,卫国就进入了子孙争斗的混乱局面。

要么是兄弟互相杀来杀去,要么是引来另外诸侯国的势力,总是不得安宁,一直到了卫懿公,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玩鹤丧志的皇帝,只贪图享乐,害的犬戎打进了卫国的国都,卫懿公兵败身死,卫国也差点从此消失。

当时实力最强盛的是齐国,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文公复国了,并且将都城迁到了楚丘。这期间卫文公得罪了晋国公子重耳,结果重耳当上了晋国国王之后就来报复卫国,卫国先是被灭,又是复国,卫成公又将都城迁到了帝丘。

历史就没给卫国发展起来的机会,之后卫国的国君要么脾气暴躁,要么父子相残,总之卫国的实力越来越弱小,到了三家分晋的时候,卫国国君甚至因为国力衰弱而将自己的爵位贬为了君,成了别国的附属。

秦始皇相继消灭了六国之后,卫国占据的地方只剩下了濮阳,因为太过于弱小,秦始皇也就让他继续留存了下来。一直到秦二世胡亥登基,想起了还有这么一个小国家没有被灭,就废除了卫君角的爵位,卫国就此灭亡。

更多文章

  • 周朝内乱后,法家思想的起源与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法家治国的朝代,法家vs道家,法家三派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内乱不止,同时因镐京王畿附近天灾连连,加上犬戎攻陷镐京和幽王见难的影响,周平王不得不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从这一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为止,共计549年,依其时代特质,又可划分为“春秋”及“战国”两个时期。从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到秦的覆灭,最重要的是百家学术争鸣,

  • 揭秘:比干到底怎么死的,真相居然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时期,到处征战,每打下一座城池,纣王就留下一部分比例来驻守,打下的城池多了,兵力都分散了。最终连驻守皇城朝歌的兵力都寥寥无几。周武王起兵造反,一路打到朝歌时,纣王大惊,因为没有兵啊,能不着急吗?纣王也是一个急脾气的人,不肯防守等援军,觉得面子上过意不去。但是又没有兵怎么办呢?纣王就想了个办法,监

  • 因爆破声专家发现西周诸侯墓,其规模庞大,后与秦始皇陵共获一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经典考古西周古墓,西安发现西周王墓了吗,诸侯王墓发掘全过程

    自我国的封建社会以来,各大势力都在为了最高的权力而相互争抢,建立政权,周而复始地在吞并与被吞并之间循环。新登基的帝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让手下的诸臣有其他心思,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权力等价交换,于是这些同姓子弟和有功之臣便都有了自己的封地,诸侯国也因此应运而生。只是这些地方作为最高权力的分支,大

  • 鸣条之战的背景简介:鸣条之战背景和战争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鸣条之战是什么,鸣条之战是萌芽战争吗,鸣条之战简介120字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

  • 挡在秦穆公之前的庞然大物,秦穆公和晋国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穆公三救晋国,秦穆公打晋国的理由,秦穆公两次帮助晋国

    这三家后来都在战国时代称霸一时,虽然最终都为秦所灭,但在历史上也终究留下过其辉煌足迹。一分三还能如此强大,那么曾经的晋国究竟有多强大呢?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若不是三家分晋到最后统一天下的可能就是晋国。晋国的崛起其实应该是从晋献公时代开始的,他是晋文公的父亲。这个人的评价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他首先对晋国是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异族入侵我华夏大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为什么没有异族入侵,春秋为什么没有异族入侵华夏,异族入侵华夏

    第一个原因就是文化落后当时中原周围都是一些小的游牧民族,不成气候。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都是非常困难。而中原地区无论科技水平、文化水平、军事水平都领先少数民族很多倍,即使动乱的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少数民族高很多倍。所以对中原就形不成威胁。[var1]第二个原因就是异族同化春秋时期在中原正统看来,

  • 春秋五霸的宋襄公的仁义真的是愚蠢的行为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版《史记》列出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这里面最弱的就是宋襄公的,不是以实力成为春秋五霸的,而是以仁义成为的。我们之所以知道宋襄公这个人多数是因为泓水之战,当时的宋襄公因为自己的仁义导致自己不不但输了这场战役,腿还中箭了。当时学到这个就一直嘲笑这个人比较蠢,是活

  • 风投“鼻祖”吕不韦:这个投资一般人干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风投之神吕不韦的人生与投资智慧,吕不韦投资,吕不韦的创业经历

    [var1]一开始的吕不韦就一个两地倒货卖货的商人,凭借着自己的头脑积攒了千金的家产。总不能一直做一个身份“卑微”的商人,吕不韦也开始纵观当时的局势以及适合自己的机会。[var1]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运气比较差,被赵国的廉颇两次打败,不能也不敢再打下去了,所以就把当时太子(安国君)的一个儿子异人押给赵

  • 凭什么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难道他就真的一点真才实学都没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赵括是否只会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赵括到底冤不冤

    长平之战大概就是这样的,先是赵国接受韩国上党,秦国不服派军出征赵国。当时廉颇只守不战把粮草耗的差不多了,赵国不得已换赵括为将(史记上记载赵王是受了反间计)赵括出战前其母亲和赵王说他儿子没有实战经验,想让赵王更换将领,但是赵王执意让他出战并且下令就算赵括军败也绝不连累其家族。所以就派赵括代替廉颇这段事

  • 战国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食,三国时蜀国北伐为什么经常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之所以出现战国不缺粮,三国经常缺粮的现象很容易理解。根本的就是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看一下具体的原因。首先就是兵制不一样了。战国的时期国家的士兵之所以比较多,动辄就是几十万当时是义务兵役。就是这些人平常都是百姓,一旦发生战争大家都是一起上的。而三国时期都算是职业兵了。这些人平时也都是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