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的宋襄公的仁义真的是愚蠢的行为吗?

春秋五霸的宋襄公的仁义真的是愚蠢的行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70 更新时间:2024/1/25 22:35:46

司马迁版《史记》列出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位。这里面最弱的就是宋襄公的,不是以实力成为春秋五霸的,而是以仁义成为的。我们之所以知道宋襄公这个人多数是因为泓水之战,当时的宋襄公因为自己的仁义导致自己不不但输了这场战役,腿还中箭了。当时学到这个就一直嘲笑这个人比较蠢,是活该。那么,宋襄公的仁义到底是不是错的呢,是不是一文不值呢?

[var1]

先来说一下他的生平就知道了,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5]),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重。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之后兹甫就称为君主了,就是宋襄公。可见这个人当时就是非常的遵守古制,而且很谦让,认为国家应该是贤能的人统治。这个和墨家的思想有点像,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这样认为的。

宋襄公的年代是齐桓公刚去世的年代,当时没有霸主了,这哥们老是想接着干齐桓公的位子,但是实力不够,却还是一直想干。于是公元前641年自己带着一群小弟在会盟了,就这样认为自己已经是老大了。不过当时的晋国、楚国、齐国这种大国都没有认可。不但自己当老大了,后来还告诉小弟,下次还要会盟,自己还是一个人来。到了下次的时候手下告诉他说了,咱本来就是个子说你还老是想当老大,你这次可以去,但是你要带几个人,要不然别人会揍你,因为之前齐国、楚国看你就不爽了。不过这哥们说之前说好的不带小弟的,要是带小弟的话去会显得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于是就自己去了。确实楚国不但揍他了,还把宋襄公人给扣着了。之后其他的老大求情才给放回来的。

[var1]

之后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战了。当时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的。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这就是我们学的这件事的经过。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件事就是这哥们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的厚道的。诚信、让贤、遵守礼法。可以这样说他所作的所有的事情用周礼的眼光来看全部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说可以是一个绅士的行为。尤其是打仗方面,如果我们了解周朝早起的打仗你就知道了。一般就是先下战书,约好时间。到了规定时间的时候大家一起达到指定的地点开始派兵列阵。步兵对步兵,战车对战车。然后战鼓香的时候双方就开始打了。不过并没有后来的这么残忍。比如你输了逃跑,跑了五十步之后就是安全了,按照礼法就是我已经认输了,跑了五十步你就不能再追了。而战车就是相互冲过来冲过去。不准胡乱的杀人,不能乱放箭的。如果对方的车坏了,你不能杀对方,等对方修好了再继续大战。要是对方摔下车了,你不能杀死他,等她上车之后再战。可以说所有的步骤是完全的遵守周礼来的。所以战争的人员伤亡不多,因为当时的国家人口都不是很多。主要是在对方承认失败就行了。要是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你就知道宋襄公是不是愚蠢了,只能说明自己遵守礼法,而对方不是君子不按照礼法出牌。所以估计宋襄公认为即使后世取消也只会取笑楚国,而不是自己。

[var1]

从司马迁《史记》把宋襄公安排为春秋五霸之一就可以说明司马迁是非常认同他的。后世这样叫也是说明是有很大一部人是认同的。只不过今天的观点是非常的不认同。《孙子兵法》传到欧洲的时候,就有些欧洲人非常鄙视。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是阴谋诡计,打仗不应该这样打,应该光明磊落。如果看欧洲的战争你就会发现,中世纪以来到拿破仑之前,伤亡都不是很大,因为按照他们的规矩打仗只要对方溃败的就行了,就代表我赢了,然后就完了。没必要全部杀完。

所以换一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宋襄公遵守的是礼法,是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只不过当时已经大多数人是不遵守了。还有一点就是宋国是商朝的后代,这一点可能对宋襄公是有影响的。他认为自己更应该遵守这些礼法,因为毕竟是亡国的后代。而这次的泓水之战是可以说是最明目张胆的破坏所有的礼法了。宋襄公也算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个遵守礼法的人了,难得可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风投“鼻祖”吕不韦:这个投资一般人干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风投之神吕不韦的人生与投资智慧,吕不韦投资,吕不韦的创业经历

    [var1]一开始的吕不韦就一个两地倒货卖货的商人,凭借着自己的头脑积攒了千金的家产。总不能一直做一个身份“卑微”的商人,吕不韦也开始纵观当时的局势以及适合自己的机会。[var1]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运气比较差,被赵国的廉颇两次打败,不能也不敢再打下去了,所以就把当时太子(安国君)的一个儿子异人押给赵

  • 凭什么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难道他就真的一点真才实学都没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赵括是否只会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赵括到底冤不冤

    长平之战大概就是这样的,先是赵国接受韩国上党,秦国不服派军出征赵国。当时廉颇只守不战把粮草耗的差不多了,赵国不得已换赵括为将(史记上记载赵王是受了反间计)赵括出战前其母亲和赵王说他儿子没有实战经验,想让赵王更换将领,但是赵王执意让他出战并且下令就算赵括军败也绝不连累其家族。所以就派赵括代替廉颇这段事

  • 战国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食,三国时蜀国北伐为什么经常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之所以出现战国不缺粮,三国经常缺粮的现象很容易理解。根本的就是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看一下具体的原因。首先就是兵制不一样了。战国的时期国家的士兵之所以比较多,动辄就是几十万当时是义务兵役。就是这些人平常都是百姓,一旦发生战争大家都是一起上的。而三国时期都算是职业兵了。这些人平时也都是当兵

  • 晋国为什么会被三家瓜分?二百年前的这次事件,注定了晋国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三百年时间,人们常说是春秋五霸,但小编窃以为用“晋楚争霸”更合适,因为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有一二百年的时候是围绕着晋楚两国展开的,而晋文公之后晋国的霸业并未随之消失,在这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晋国还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而当时的楚国虽然也是公认的巨无霸,可是在和晋国的较量之中逐渐落了下风。[var

  • 历史三大未解之谜,战国的青铜剑为什么能千年不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青铜剑资料图,十大未解之谜青铜剑,战国最好的青铜剑

    三星堆文明距今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而三星堆文明也应该是成都古蜀国的忠心,它是可以改变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大发现,其影响不亚于德国的特洛伊古城的发现。但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上面的古蜀文字却是未被破译的古文字,甚至有些文物在考古界都不曾出现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var1]而

  • 乐毅伐齐真的是一件不利于燕国的天大蠢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乐毅伐齐简介,乐毅伐齐燕国复仇视频,乐毅五国伐齐杀了多少人

    五国联军在乐毅的指挥下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直入齐国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当年齐国对燕国所施加的痛苦,最终也被燕国加倍奉还。经此一战,齐国几近亡国,国土沦丧大半。只剩下齐国五都中的莒和即墨两城还在顽强抵抗。乐毅知道这两城乃是齐国重镇,倘若强攻反而会损兵折将最终得不偿失,于

  • 教科书为什么没写,卧薪尝胆的后续?老师:因为勾践太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勾践卧薪尝胆用了几年,勾践真的有过卧薪尝胆吗,卧薪尝胆勾践有什么品质

    [var1]吴王阖闾先是以孙武为帅,伍子胥为相让吴国得以崛起,并在此之后发动对楚战争,以3万人击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趁机攻入楚国都城郢都,确立了吴国的霸主地位。可惜的是吴王阖闾英雄一世,最终败在了越王勾践的手里,而之后夫差继承了吴王的位置在不久之后打败了越国。如果说当初的勾践有多疯狂,那么被夫差大败

  • 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之原因深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必败吗,长平赵国骑兵优势

    现在在后世看来,此战是因为主帅赵括的无能,光会纸上谈兵不顾战场实际情况胡乱出击却遇上了秦国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可是平心而论,此战就算秦国没有中途换将,主帅依然是廉颇,难道赵国真的可以赢秦国吗?小编在此看来,就算主帅依然是廉颇,赵国也很难赢。长平之战打了整整三年,已经不是一场战役了,可以说是一次战争

  • 他曾亲手托起悬门,他70岁娶妻而且还生了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为何要将女儿嫁给一个囚犯,孔子的几段婚姻,唯一与孔子心契神合的弟子

    [var1]这叔梁纥可是力大无比,武力绝伦。在偪阳之战中,因为逼阳人先打开城门放将士们进攻,后又突然放下城门想要困杀这些将士。但是就在危难关头叔梁纥用自己的双手撑住了城门,等里面的将士都出来才撤退。那你要想啊,古代那城门动不动就是几百斤,几千斤的。叔梁纥能双手举起,那可真是力大无比。[var1]叔梁

  • 教科书为什么没写,渑池之会的后续?老师:赵国输的实在太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渑池赵国照片,秦国赵国渑池会盟,渑池之会赵国得以胜利原因有哪些

    而战国中期齐秦双雄鼎力的局面在这之后成为秦、赵、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公元前279年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在赵国边境的渑池之地举行了一次会盟,历史上将这次会盟称之为“渑池之会”。[var1]这一次会盟奠定了之后秦赵争霸的格局,也是赵国崛起的一部分,而此次会盟呢?秦国是输得灰头土脸,秦王在会上是面子都没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