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分封制本意是为西晋保驾护航,最终为何为演变成自相残杀?

分封制本意是为西晋保驾护航,最终为何为演变成自相残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2/6 8:40:38

而到了公元301年,司马伦逼迫晋惠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司马伦的举动激起了西晋宗师的群起而攻之,以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齐王司马冏以及长沙王司马乂为首的西晋诸王联合起兵,逼迫司马伦退位并将皇位还给了司马衷,在这个过程之中西晋诸王的确是起到了为西晋保驾护航的作用。

当然如果事情到这结束那就好了,事态的发展演变远没有世人想的那么轻松,在这之后不久手握重兵的西晋诸王则凭借着分封制带来的负面效应互相倾轧:先是司马颖、司马乂以及司马颙联合击败了齐王司马冏,再是司马颖和司马颙以司马乂诛杀李含为由将司马乂杀死,最后演变成了司马乂、司马颙以及司马越的三方混战,最终司马越获得了“八王之乱”的胜利。

在这过程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晋武帝司马炎生前创立的分封制度并未让西晋末年的局势有所好转,反而加剧了西晋后期的局势恶化,那么分封制真的是导致走向万劫不复深渊的罪魁祸首吗?

司马炎对“分封制”的两次改革显示其对西晋未来的未雨绸缪

西晋初年,司马炎分封二十七个王爷,以藩王压制门阀对外防守东吴在公元266年,司马炎接受曹魏的禅让后正式称帝,成为西晋开国皇帝。司马家自“高平陵之变”开始就是在世家联合之下将其推上皇位的,对于司马炎来说他当时的皇位并不稳:内部贾充、荀勖为首的功臣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组成了“政治联盟”,对司马炎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威胁,如果稍有不当,那么司马家就将步曹魏后尘;外部尚有东吴偏安江南,在西晋的北部,游牧民族的力量也日益壮大。

在这种局势之下,司马炎在晋初就颁布了“分封制”,他的目的也很明确:一是利用司马氏宗亲的力量压制内部强大的世家豪门;二是让司马氏的各个王爷都督地方在军事上防备东吴实际上也防备的是手握重兵的地方刺史,以免再次出现“淮南三叛”等大规模叛乱事件。

然而由于司马炎的儿子们大多未成年,司马炎此次的分封对象大多是以自己的叔伯兄弟以及德高望重的司马孚,其中司马孚和其弟司马攸的封地更是为宗王之最。

从史书之中就可以记载,都督的封国之内的兵力多的也就几千人,而财政收入也根本不足以起兵,所以分封制根本无法对司马炎构成威胁。

司马炎第二次分封,改革分封制,限制宗王的权力在咸宁三年,此时西晋内部朝局已经趋于稳定,东吴、西北也在马隆、羊祜等人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战果。然而此时的晋武帝还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太子的皇位并不稳,同时汉代的“七国之乱”作为皇帝的司马炎不可能看不到,所以这一次分封司马炎也将分封制具体化了:“非皇子不得为王”、诸王之庶可“推恩受封”等等。

所以这一次分封的成员大多是司马炎的儿子,比如秦王司马柬、楚王司马玮以及司马允等等,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他将自己的儿子都封在洛阳附近,以待朝局有变可以随时支援:楚王司马玮镇汝南、司马柬镇守关中,并依次定下了铁律“非宗亲不得镇守关中”,同时司马炎也限制了都督的权力,都督只有领兵权并无调兵权,同时设立“军司制度”监视藩王。

所以两次分封就可以看到,司马炎很大限度上规避了宗王作乱的可能,所以要说“分封制”是西晋灭亡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可能的,同时“七国之乱”等后果司马炎也并非没有考虑到,否则为什么要封皇子为王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利用宗亲压制世家的举动也是可行的,司马炎将贾充说贬就贬,而贾充竟然不敢有一丝反抗。

分封诸王为何会走向自相残杀的道路?

既然司马炎在行动以及制度上限制了宗王作乱的可能,那么为什么西晋后期的朝局最终走向了自相残杀的境地?

晋惠帝痴呆,无力掌控朝局历史上的晋惠帝是著名的“白痴皇帝”,“何不食肉糜”的话语一直成为了人们的谈资笑柄,在司马炎驾崩之后司马衷继位,我们可以看到晋惠帝在位的时间里,他一直就是一个“傀儡”:

先是被杨骏架空,掌控了朝局,之后贾南风除掉了杨骏,朝政被贾南风所把持,贾南风死后,朝政则是由司马伦所掌控。在这段时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衷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到了“八王之乱”后期司马颙手下大将张方更是不顾君臣之礼把他从马车上拉了下来,天子自古以来“神圣”的形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形同虚设。

司马炎在位时,那些宗王顾及司马炎老老实实的安分守己,而司马炎去世后,没有了约束的众人自然是开始变得疯狂了,而你要一个连自己都无法保全的皇帝去解决司马炎自己埋下的“定时炸弹”,可能吗?

所以晋惠帝的痴呆让朝局开始失控,而司马炎立下的制度在混乱的朝局面前也形同虚设,最终西晋演变成了自相残杀。

晋惠帝皇储被害,权力之毒腐蚀了西晋诸王其实八王之乱真正大规模的内讧是在301年之后,在晋惠帝刚刚登基之后,分封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杨骏专权对晋惠帝构成了威胁,楚王司马玮进攻绞杀权臣,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分封制”的正面效应,而之后司马玮、司马亮的自相残杀则属于内部矛盾,根本不能归咎到“分封制”上,因为他们都是被贾南风利用了。

而贾南风虽然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好,可是不得不承认她主政西晋的这十年间西晋政局大体上平稳,同时内部还有张华、裴韪等正直大臣的辅佐,这几年西晋并未有大的动乱。

而真正由“分封制”的负面影响将西晋带向深渊的应该是公元301年之后,事情的起因则是贾南风杀了太子司马遹,让西晋的皇储之位空缺,而这就给了司马伦一个机会,他顺势除掉了贾南风。

然而此时的司马伦并未见好就收,因为皇帝不聪明,太子之位又空缺了,也就是西晋的继承人出现了大问题,所以野心驱使之下逼迫晋惠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

可是他的举动是“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引起其他人的群起而攻之,之后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等相继开始主掌朝政,然而除了司马乂能够保持本心恪守臣节之外,其他的诸王都走上了司马伦的老路。

为什么?因为皇储有失,之后的皇帝按照西晋的继承法来说只能从自己的兄弟之中去抉择,而这些人之中除了河间王司马颙辈分不对劲之外其他人都有可能,所以这就促使了西晋后期的自相残杀。

司马颖看不惯司马冏执掌朝政,想干掉司马冏,利用反间计想让司马冏干掉司马乂自己起兵名正言顺,可惜被司马乂捷足先登;司马乂倒是能恪守本心,可是他低估了权力对人的腐蚀,在皇位面前根本没有人能够顾及什么,所以司马颖不顾兄弟情义联合司马颙杀了司马乂自己当上了“皇台弟”,而这边厢司马越又开始作妖了,他虽然不能当皇帝,可是他可以控制皇帝,所以又起兵反司马颖。

在至高无上的皇位面前,他们顾及不了兄弟情义以及林林总总,他们只知道谁的拳头硬谁就离那张皇位只有一步之遥,所以这也是朝局失控的重要因素。

结尾

所以与其说是“分封制”让西晋走向灭亡,倒不如说是权力之毒腐蚀了西晋,而同时晋惠帝的无能也是让诸王疯狂的一个重要因素,最终在内外交夹的混乱之中西晋走向了灭亡。

更多文章

  • 周幽王被黑得有多惨?烽火戏诸侯是后人杜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小说全集下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故事

    等到犬戎真正进攻的时候,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但是诸侯们都以为是在开玩笑,所以放弃了勤王。就这样周幽王被杀,周朝也开始走向衰落。但是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烽火戏诸侯的元凶并不是褒姒,而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原因也不是为了取悦褒姒,是因为权力的争夺。周幽王在位的时候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那

  • 此人尊称千古第一忠臣,因托孤而辅助纣王,却受纣王所迫挖心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妲己惩罚纣王烧死纣王,纣王的十大猛将,纣王的历史事件

    根据确切的史料记载,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25年,为商王朝第29位君主文丁的次子,第30位君主帝乙的弟弟(是否同母兄弟无法考证),第31位兼末代君主纣王的叔叔,因此世人称他“王叔比干”。比干年幼时就聪慧过人,深得父亲和兄长的称赞。兄长帝乙在位期间,尽心尽力辅助兄长帝乙,有振兴商王朝之势。公元前1076

  • 夏朝之前的神秘朝代,竟然存在了1500多年,却很少有人听说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朝之前还有多少朝代,最神秘的朝代夏朝,夏朝以前的朝代有哪些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历史记载并没有五千年之久。根据可考证的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最开始的朝代就是夏朝,但是现在有的史学家提出,其实在夏朝之前还存在过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王朝。因为没有史料记载,所以迄今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朝

  • 此人被称为“法国的姜太公”,一生强权霸气语录句句杀人诛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太公简历,十大诛心语录,姜太公的著名事件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黎塞留的人生究竟有多么传奇。黎塞留本名阿尔芒·让·迪普莱西,父亲弗朗索瓦·迪普莱西是波亚都的一个小贵族,先后效力于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虽然朗索瓦在宫廷中受宠,地位始终不低,但黎塞留的家族却日渐仲衰。当他于1590年死于宗教战争时,家族甚至拿不出钱来安葬。后来还是国王出

  • 商朝在纣王登基前已经衰落,而桀纣之暴行竟有数十条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纣王简介,商朝纣王很残暴吗,纣王的前后历史

    第一,纣王是有魄力的一个君主纣王是帝乙的儿子,又称为受辛,后来被称之为纣王。在古代谥法里,“纣”意指“残忍捐义”或“残义损善”。与夏桀一样,作为亡国之君,商纣王也因为政治原因被大大丑化,关于商纣的种种传闻,许多是子虚乌有的。在说纣王的暴行之前,要说说纣王的另一面,他是个有魄力的君主。荀子称商纣“天下

  • 烽火戏诸侯原来是假的 褒姒背了这么多年锅 终于可以放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烽火戏诸侯后褒姒去哪了,褒姒烽火戏诸侯,褒姒为什么看到烽火戏诸侯要笑

    提起褒姒,各位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个典故:烽火戏诸侯。因为这个著名典故,让褒姒这个弱女子成为周幽王灭亡的第一罪人。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个事件有两处权威记载,第一处出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记载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依然无法获得褒姒一笑。于是周幽王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周幽王有难,匆匆率兵赶

  • 姜子牙的一本书,张良读后成就了刘邦,诸葛亮亲笔抄了也没能救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张良,姜子牙与张良的关系,张良姜子牙谁最厉害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文韬武略”,但是知道“文韬武略”来历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如果哪位读者在看骆驼介绍之前,就已经知道的,可以留言,我一定为你点赞)。“文韬武略”指的是两套书,“韬”指的是姜子牙的《六韬》,而“略”则是说的黄石公的《三略》。《三略》成书比《六韬》要晚,而且前者对后者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完

  • 姬昌的儿子都是姬姓,为何唯独大儿子伯邑考不是姬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姬昌是姬姓的多少代传人,姬昌的后人都是姬姓吗,伯邑和姬昌

    按照中国人的命名习惯来说,儿子都要继承父亲的姓氏,为什么伯邑考的父亲叫做姬昌,他的叔叔叫做姬鲜,而周公旦也被称之为姬旦,而他的弟弟叫姬发。除此之外之外,包括他的堂兄弟以及其他的弟弟都姓姬。既然家里的其他男子都按照即这个形式来叫名字。为什么他唯独叫做伯邑考呢?是因为特殊原因,还是当时他的名字就是这样叫

  • 姜子牙死后留下一地盘,接班人为争夺统治权,上演了一段生死时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齐国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齐国的国君的始祖叫姜尚,也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姜子牙的地盘,当年姜子牙帮助周王朝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于齐。这个故事要从齐桓公说起,齐桓公是姜太公第12代孙,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他选贤能

  • 此人一心为民着想,废除奴隶制平分土地,最终却被起义军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国奴隶制的因果文章,古代奴隶制女性的悲惨生活,奴隶制图片

    当时他打算在中国推行的制度恰恰就是苏联后来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对于中国来说最合适的制度。但可惜当时的封建统治深入人心,阶级制度严明甚至被所有人奉为真理,他在改革过程中也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激起了民愤,奋起反抗的农民起义军们推翻了他的王朝,也终结了这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