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号称兵家鼻祖、百家宗师,他的墓在哪里,为何没人盗

姜子牙号称兵家鼻祖、百家宗师,他的墓在哪里,为何没人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88 更新时间:2024/1/29 4:49:08

果然这个机会来了,姜子牙遇到了姬昌,并在此之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两代首领,成功地帮助了周族打败商族,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周朝,姜子牙也被封为齐国诸侯,姜子牙就是后来春秋时期齐国的祖先,据说姜子牙活了140岁,这个年龄真是不敢想象,据说上古时期的人活得超长,比如黄帝活了119岁,周文王姬昌也活了97岁。

姜子牙因为杰出的军事才能、独特的谋略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兵家鼻祖和百家宗师,姜子牙一直活到了周康王六年,一生辅佐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四位君主,最后在西周京城镐京去世,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附近,姜子牙去世之后,关于他的墓地位置有4种说法:

1、丰京太公墓

这种说法来自《礼记·檀弓》这本书的记载,这本书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撰的一本先秦时期礼制的书籍,成书于汉代,书中记载了这样的话:

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意思是说姜太公的封地在营丘,营丘是古地名,在今天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东北,但是姜太公本人以及他的后世五代人都没有到封地就任,而是安葬在周朝墓地。周朝墓地在哪里?就在当时西周都城丰京,但这里只说安葬在丰京,丰京那么大,到底在哪里了?并不详细。

2、咸阳太公墓

根据清朝时期官修的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这本书的记载,是说姜子牙的墓地在咸阳县东北。不过这种说法应该不太准确了,清朝离姜子牙生活的时期都有两千七百多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看春秋时期一样,毕竟时间了,只是一种记载而已,没有准确证据。

另外还有一本由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巡抚赵廷瑞以及相关学者编写的一部地方志,也有关于姜子牙墓地的记载,是这样记载的:

《陕西通志》:咸阳之北,毕原之上,周文王、武王之陵在焉,而周公、太公之墓亦在。

这本书上说姜子牙的墓地在咸阳县的北边,一个叫毕原的地方,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的墓地都在这里,但是根据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手书“周文王陵”石碑这个事情来说,周文王陵应该在咸阳市以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毕原是不是周陵乡崔家村,还是有疑问的,再就是至今在当地也没有发现姜子牙的陵墓,也没有出土相关文物。

3、镐京太公墓

这种说法来自晋朝时期的一本道教书籍《抱朴子》的记载,书中说:姜公封于齐,卒年百余岁,葬镐京,陪文王之墓。

这里是说姜子牙的墓地在镐京周文王墓地旁边,镐京和丰京都是西周早年的都城,两个地方相距并不远,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而丰京在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都曾经作为西周的都城,虽然有记载,但同样没有具体的地址。

4、河南卫辉姜太公墓

根据地方志《卫辉市志文物》这本书的记载,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城西太公镇吕村的黄土岗上有一座墓地,墓前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字为“周姜太公茔葬处”,这块石碑为清朝康熙年间卫辉知府所立,同样是清朝人立的石碑,时间比较久远,也不大说得清。

虽然姜子牙是河南省卫辉市人,但其安葬在卫辉市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姜子牙有封地,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现山东淄博附近,如果姜子牙在封地就任,一般情况下就会在封地安葬,不可能人去世之后,还要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安葬,不现实。

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姜子牙没有在封地安葬的话,那他应该就安葬在西周都城附近,和周文王与周武王等安葬在一起,毕竟姜子牙对周朝的影响力相当大,又是开国功臣,同时又有不少书籍记载了姜子牙安葬在西周的丰京和镐京。

实际上周朝的墓葬制度是不封不树,意思就是既没有封土堆,也没有种植树木为标志,这种安葬方法你是绝对找不到墓地的准确位置的,因为墓地看上去就和普通的平地没啥区别,没有任何标志,如果是这样,那姜子牙的墓地是根本不可能找得到的,毕竟地方太大了,就算是知道姜子牙安葬在丰京和镐京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附近,这也是很大一块范围,没有准确的信息根本就找不到姜子牙的墓地。

但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看,姜子牙最有可能的墓地就是在丰京和镐京地区,因为这也是书籍中记载最多的地区,同时西周分封确实有不回封就任的情况,姜子牙也有可能没有回到封地,直到五代子孙后才迁到封地,这就是春秋时期的姜齐国,后来被田齐所取代。

为什么没人来盗取姜子牙的墓地?

很简单,因为没有人知道姜子牙的墓地在哪里,再加上时间太长了,周朝初期实行的又是不树不封的传统,所以姜子牙的墓地是根本没有可能被发现,也没有任何考古发现,也就没人能盗墓了。

更多文章

  • 郑国在春秋初期就已经是“小霸”了,为何到后来会逐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时郑国在今日哪,春秋郑国崛起,春秋小霸郑国的现状

    郑国的位置不太好,西边是周王室,总不能抢天下共主的地盘吧,往下是楚国。这是出了名的不讲理。往东边是宋国,也是特别爱惹事的。可以说郑国处四战之地,很难发展起来,我们看春秋真正的霸主国,都是占有一边。这大概也是金角银边草肚皮的一个例子吧。[var1]郑庄公之后的三四十年黄金发展时期里,郑国的国政都是特别

  • 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孝成王赵丹有几个儿子,赵偃气死赵孝成王视频,赵孝成王的父亲

    [var1]影视剧中的乐毅要知道乐毅虽然只打了一个大仗,却在战国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国伐齐的战役中,绝大多数是乐毅率领燕国军队完成的,尤其是攻打齐地七十余城的战争,基本全部是乐毅亲自带领燕国军队打的。所以乐毅本人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乐毅不但善于治军,也擅长治国,后世的诸葛亮都自比“管乐”

  • 长平之战,如何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长平战役简介视频,长平之战历史

    [var1]长平之战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从总体实力对比来看,秦国虽然略占优势,但赵国也不是无力与之抗衡,这一点从之前廉颇率军与王施对抗数年就可以看出。赵国之所以败得如此惨烈,其根本原因就是战略上的失策,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取胜,其原因也是因为采用了得当的策略。[var1]首先,赵国

  • 唐朝开国元勋惨遭杀害,连秦王李世民都保不住,他到底犯了啥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元勋列表,唐朝元勋有多厉害,唐朝皇帝李世民

    [var1]在这个过程中,秦王李世民调兵遣将立下大量功勋。唐朝建立以后,其地位越来越高,在朝中一言九鼎,连唐高祖李渊都得充分尊重其意见。武德二年(619年),有一个唐朝开国功勋惨遭杀害,连秦王李世民都保不住,他到底犯了啥罪?[var1]这个人叫刘文静,出生于公元568年。早年因为父亲不幸战死,继承家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差点被灭国,为何还能打退匈奴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败了有多惨

    李牧之所以能够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说白了就是他在和匈奴作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打输过。不过,李牧和匈奴交战也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一直都是让赵王对他不满的。那么,李牧打匈奴究竟是怎么一个打发呢?说实话他和匈奴作战,基本上是以防守为主,就是你匈奴不来我的地盘闹事,我绝不去主动打你。但是,你一旦到了我看守

  •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有所减弱,为何其余6国不趁机攻打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秦国兵力,长平之战秦国损失大吗,长平之战秦国损失多少兵力

    [var1]六国方面的情况韩国自不必说,韩国是秦国东出的首要门户,因此历次秦国东出与韩国必有一战,韩国上下早已经被打怕了!早已是秦国的附庸!长平大战前夕,韩国朝堂面对秦军的压力,采取的措施是拱手把上党送给秦国,然而上党郡守冯亭不服,这才私自送给了赵国,这才引发了长平大战!魏国霸权早已衰落,后经伊阙之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的真正原因,这和他被赐死究竟着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白起被赐死的反响,长平之战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吗

    [var1]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一直打到公元前260年这场战争一共打了三年,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以赵国换将,将廉颇换下来。换成了只会理论而没有战争经验的赵括,战败且近40万赵军被俘后遭遇坑杀而结束。自此之后 战国中唯一一个可以与强大的秦国竞争的是赵国, 再也没有单独与秦国的实力,战国时代也进入

  • 长平之战的失败,到底应该由谁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侯卫青,长平战后赵国女人

    [var1]不过,历史一向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越过那些流传下来的刻板印象,我们用客观角度看,长平之战背景下,真实的赵括又是如何呢?/鹤立鸡群的贵族子弟说赵括,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赵奢。马服君赵奢,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在世时也是天下最顶尖的将领。他曾进攻齐国麦丘之地,大获全胜,也曾主导过著名的阏与之战,

  • 原创原创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郭嘉的全部资料,郭嘉遗计原文,郭嘉遗计定辽东的辽东指现在哪里

    意思就是说那一些真正善于打仗作战的人,并不会有特别显赫的名声流传,原因在于他们的胜利看上去都显得平淡无奇,而这份平淡无奇却又显得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没有太多的奇谋诡诈。他打过去,然后他就赢了,以至于在世人眼中反而毫不出奇。[var1]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 韩、赵、魏同属三晋,为何赵、魏是强国,而韩国却最为弱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赵魏为什么是三晋同宗,赵魏韩的历史,韩赵魏关系如何

    [var1]首先,虽然魏赵韩都来自于晋国,但是,大多数人看来,魏国才是那个继承晋国衣钵的诸侯。具体来说,在战国时期,粮食对国家的强弱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就赵国来说,在战国时期分得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量区,魏国则拥有晋西南、关中渭北平原等产粮区。而韩国的粮食来源,主要就是河南中部平原。与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