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驾崩后,为何张廷玉心急火燎的要去找另外一道密旨?

雍正驾崩后,为何张廷玉心急火燎的要去找另外一道密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76 更新时间:2024/2/27 9:54:36

立储在历史各个朝都是头等大事,涉及国本和国运,历代君主也都十分重视。我们大多历史书籍都是平面政治历史,很少从民众的角度去书写历史,这是我们历史书籍的短板之处。所以,看待历史,应该有透过历史记录的眼光,或者说正确的历史观,来考量问题的真相。立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王朝的延续,试问哪个郡王不愿意立一位优秀且能持续保障王朝延续的后继之君?

问题来了,皇帝的儿子众多,谁优秀?谁能在位之时能够大展宏图,真的很难一时判定。所以,自古以来,立储之事也是最为伤皇帝脑筋的事。因为人是多变的,而且还会演戏,有的人耿直,有的人圆滑,有的人世故,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立储立长便成了章法,免得众皇子为了皇位挣得头破血流,大不了多花点时间来培养和训练这个长子。因为如此,也诞生了无能的或者优秀的长子,不一而足,那就看上天的造化了。

后来,到了清王朝,康熙一代,九子夺嫡造成了很大的内卷,雍正皇帝吸取教训,改用秘密立储的方式来确定继承人,这种方式的改良,却也基本保障了后续之君的英明,所以,大清大多数皇帝,从历史所有的记录来看,都还是比较英明的。但是后来由于皇室血脉不足,被某些阴谋家所利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历史都是后世而修。按道理,无论是何朝何代,皇帝的教养应该都是精英性质的,所以,除部分皇子烂泥扶不上墙外,大多数应该还是很优秀的,只不过一个王朝成立久了,各个阶层的利益开始固化,就像一潭水,没有了流动性,便开始腐朽,利益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皇权开道,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和危机,新的势力打破旧的秩序,开始新一轮王朝更替。史家便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将这一切过错推给那个倒霉的皇帝。

所以,不管什么王朝,利益阶层对利益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分析任何历史现象的核心因素,人或者事皆是如此。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的门生故吏也是遍布朝野,在康熙和雍正手里,张廷玉都能得势,但是到了乾隆那里,是不是还能够一帆风顺,一朝天子一朝臣,真的很难说。而他最为关注的,当然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因为包括康熙皇帝在内,都曾他保障,自己死后配享太庙。配享太庙是臣子最高的荣耀,在一个王朝里,没有几个人会有这样的荣耀,不仅仅是为他自己,还包括他的子孙。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老了的张廷玉是非常害怕自己的利益被剥夺的。

而这一切,很可能就在皇帝的遗旨里面。空口无凭,有了皇帝的旨意,留下了字据证明,自己的利益才是最好的保障。当然,张廷玉也有点迂腐,在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帝要真想动你,会找到一万种办法治你,皇帝不想动你,也会找到一万种办法保护你。张廷玉的这种做法,似乎是对乾隆皇帝的不信任,所以,他在乾隆那里也没讨到什么好处,最后被乾隆皇帝所不肖。

张廷玉根本没必要心急火燎的让太监找另外一道密旨。干了两朝了,思维在固化,新的势力在诞生,最好的办法是退让,随着旧势力的淡化走出历史舞台,这样,还能得到新势力的尊重。像乾隆皇子这样的智商,还看不出你那点小九九?我都看出来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继位之初,内忧外患频仍,胤禩是否还有翻盘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胤禩评价雍正截图,雍正胤禩出身,历史胤禩给雍正写过信吗

    康熙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是在晚年治理国家中,多有心力不济,在他的刻意放纵之下,清王朝吏治腐败,内部因皇储之争而陷于九子夺嫡之中,可以说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九子夺嫡的余波一直延续到后来乾隆继位,可以说在清代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 我们在雍正王朝始终,可以发现雍正在继位之初,受到八阿哥胤禩的

  • 雍正继位之初就被臣子揭伤疤,震怒过后反夸:我也佩服他胆子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臣子大全,雍正继位史,雍正与臣子们对话视频

    1722年11月13日,掌管大清朝60多年的康熙皇帝在北郊畅春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对于康熙来说,他这一生是“绝对值”的,几多欢喜几多愁,身后的事情,康熙双手一摊,也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康熙的儿子有很多,但在他死时,真正伤心的却没有几个。 不少皇子在康熙死后甚至还会长舒一口气,顺便说句:终于还是死

  • 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当上皇帝后怎么处理他的兄弟,雍正囚禁老八的原因,雍正到底有没有杀兄弟

    康熙晚年被“九子夺嫡”搅得心力不支,忙于到处调和和灭火,直到自己油尽灯枯的时候,还不忘嘱咐雍正,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他们。但自古成王败寇,对付政敌须杀伐决断。 雍正继位后,深知诸位兄弟不光不服,还有心不甘,雍正为了巩固皇权和地位,便开始着手对自己的政敌清算隐患。 大阿哥胤褆和废太子

  • 雍正的真实长相曝光,盘点九位扮演过雍正的演员,你认为谁最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的雍正与电视剧里的雍正,雍正的个人写真,雍正最帅照片

    雍正在位十三年,最后当乾隆即位的时候,国库里已经有了7000万两的白银,而在雍正即位的时候,只有区区800万两银子,而且当时贪污成风,天灾人祸不断。这位皇帝,为了把康熙遗留下的问题给解决,每天只睡4个小时,后来发现雍正竟然留下了多达1000多万字的奏折批阅,他称得上是最勤奋的皇帝了。 那么,这位

  • 雍正的悲哀,生前遭兄弟相残,死后妃子和儿子乾隆都不愿与其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真正的死因,雍正死后为什么只和两个女人合葬,雍正死后还能合葬吗

    我们都知道,雍正的上位是有争议的,因为那时发生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事件,有的人说是他篡位,可真实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在他上位后其实遭遇了众叛亲离,当日和他竞争的兄弟们肯定是不愿为他效劳的,在等他江山稍微稳固后,又对待大臣们很严格,身边也没几个亲信,实属悲哀。而死后,妃子钮祜禄氏和儿子乾隆也不愿和他葬在一

  • 雍正的一份遗旨,看出了雍正的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的铁腕手段,揭开雍正的十大罪状,雍正的三大谋略

    雍正临死之前留下一份遗旨,让我们看看说了什么? 遗旨如下: “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忠诚供职,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朕万年之后,二臣著配享太庙。今

  • 雍正留遗嘱保护一个人,命谁也不能杀,结果乾隆一登基就将其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其实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皇帝,其查处贪腐,整治吏治,使得自康熙晚期以来吏治散漫、国库空虚的情况得到根本解决。这样才会有康乾盛世中乾隆的这一段,才会有乾隆帝的六下江南和他自诩的“十大武功”,所以说雍正是辛苦创业的典型,只是好名声都让儿子占了罢了,乾隆应该感谢他有一个好父亲。但是乾隆似乎并不是那么懂

  • 雍正王朝:翠儿择偶时为何会选择狗儿,他们婚后过得幸福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小翠只是扬州街头卖身葬父的小叫花子,得蒙四爷的拔擢,和两位小哥哥一起,到雍王府工作。这两位小哥哥,一个是坎儿,一个是狗儿,同时喜欢翠儿,但翠儿为何会选择狗儿而放弃坎儿呢? 一、狗儿性格外向,能力更强,在追求时也更加主动。 即便在扬州街头,同样是保护小翠,两人的差异已经体现出来,狗儿就敢为人先

  • 雍正王朝:早已知晓一切的康熙,为何却始终“无视”邬思道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第一次见邬思道为何打哈欠,邬思道和雍正怎么认识的,雍正邬思道第一次见面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有这样一位精于谋略、运筹帷幄的“半仙”人物,他便是为雍正能够最终从“九子夺嫡”中胜出,进而登上皇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雍正最为倚重与信赖的幕僚,邬思道。 纵观整部《雍正王朝》的剧情,邬思道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便是他对于康熙内心想法的精准把握,从而使得雍正能够在“九子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不祭孙嘉城,说“去的人太多了”,竟有三重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孙嘉诚被杀后,同僚们设灵堂祭奠,但张廷玉并未参加。雍正问起原因,张廷玉回答“去的人太多了”。从雍正当时的表情来看,他对张廷玉是赞许的。那句“去的人太多了”,到底有何寓意? 潜台词一: 孙嘉诚被杀,直接原因是触动了年羹尧的利益,根本原因还是得罪雍正。年羹尧西北大捷,回京大摆排场,搞得百官不悦,皇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