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早已知晓一切的康熙,为何却始终“无视”邬思道的存在

雍正王朝:早已知晓一切的康熙,为何却始终“无视”邬思道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4/1/29 1:39:38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有这样一位精于谋略、运筹帷幄的“半仙”人物,他便是为雍正能够最终从“九子夺嫡”中胜出,进而登上皇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雍正最为倚重与信赖的幕僚,邬思道。 纵观整部《雍正王朝》的剧情,邬思道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便是他对于康熙内心想法的精准把握,从而使得雍正能够在“九子夺嫡”的进程中时刻占据先机。 在雍正刚刚决定加入“夺嫡”争斗的时候,是邬思道为雍正定下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方针,与康熙想要雍正做“孤臣”的想法是不谋而合,赢得了康熙的好感与器重;在“推举大将军王”的过程中,又是邬思道劝谏雍正要放弃十三阿哥胤祥,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以展现其为人的无私与气度,从而让康熙对其是更加刮目相看;而在康熙弥留之际,也是邬思道准确的洞悉了康熙的真实想法,与雍正提前做好了部署与准备,最终才使得雍正有惊无险的登上了皇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个时候我们也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物,康熙是否知道他的存在呢?

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在追比户部其那款的时候,康熙能够发现三位官员私自挪借库银,中饱私囊的罪证,并且对于隆科多当掉自己赐予他的宝刀这件事,也做到了充分了解其来龙去脉,以至于最后能够将宝刀赎回,摆在隆科多面前。除此之外,康熙对于佟国维与八阿哥胤禩等人进行串联,以及后来的胤禩主动拉拢隆科多,都是一清二楚的。 这些事情无不在说明,康熙的耳目遍布京城,并且其警惕性是非常的高,对于众位皇子以及朝中大臣们的一举一动,都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不可能不知道邬思道的存在。 可即便是康熙知道了邬思道的存在,也并没有因此对于雍正另眼相看,其态度依旧是一如既往。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雍正与邬思道谋划的所有一切都在康熙的接受范围内,并没有触动康熙心中的“底线”,以此为前提,雍正也才能最终得以在邬思道的帮扶下,成功登上了皇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雍正对于邬思道的“保护”工作,可以说是做到了“天衣无缝”。 对于雍正而言,他深知,邬思道本人的存在是无法隐瞒的,但是对于邬思道真正的价值与作用,雍正却通过一系列的“障眼法”,予以了高度的“保护”。

首先,雍正将邬思道聘为世子老师,给了其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雍正安排年羹迎请邬思道的过程是非常的机密,甚至说为了更好的照顾邬思道并对其真实身份进行保密,还安排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侍候。 可雍正在完成了江南筹款赈灾的差事回到府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以非常隆重而又正式的礼仪,让自己的儿子们拜邬思道为老师。要知道,雍正作为皇子,他的儿子就是康熙皇帝的皇孙,皇孙老师的身份是无法隐瞒的,当然,雍正也没有想要有所隐藏,反而对此事直言不讳、开诚布公,甚至在随同康熙前往热河秋闱的时候,还要将其带在身边,其为的就是让其世子老师的身份能够深入人心。 而正是这样一个老师的公开身份,恰恰在外人面前,将雍正真正迎请邬思道出任自己幕僚的的目的予以了隐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雍正对于邬思道的“保护”,更像是在“金屋藏娇”。

这里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其幕僚身份的保护,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高毋庸、李卫、高福等少数人之外,就连雍正府上的其他人与邬思道接触的机会也是非常的有限,这样就最大限度了保留了邬思道身上的神秘色彩。 不仅如此,在此之后出现了高福被八阿哥胤禩管家收买的事情,虽然最终在邬思道的策划下,用一手“将计就计”扭转了局面,也使得太子胤礽二度被废,但是将功补过的高福依旧被雍正毒杀灭口。而这其中,除了雍正是在对其自身进行保护外,也是为了防止他与邬思道之间的秘密外泄,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次,就是雍正与邬思道进行密谋的时间和地点,颇为耐人寻味。

雍正与邬思道的第一次交流,便是在完成“拜师仪式”的当晚,并且房间中只有雍正与邬思道两人。在这之后,但凡涉及到“夺嫡”行动的大事,无一例外都是雍正和邬思道这两人进行的密谋,而这也极富“阴谋”的色彩。 至于十三阿哥胤祥参与其中的时候,商议的内容也均仅仅是停留在事态表面,也只是对人、对事、对物进行了分析,其深度远远没有达到雍正与邬思道密谋的时候。而年羹尧,从未参与到其中,更不说李卫等人了。 所以,雍正真正的“夺嫡”谋划,都是在他与邬思道两人之间完成的,其他人尽皆被隔离在外,自然也就无法知晓其中的原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也正是因为雍正对于邬思道极为用心的“保护”,使得其真正的价值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掩盖,再加上雍正行事的风格与态度,使得绝大多数的人对于邬思道的认识也就此停留在了教书先生的层面,并没有往府邸幕僚上面去思考,自然而然的也就逐渐忽略了邬思道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便是康熙知道了邬思道的存在,也不会就此改变对于雍正的看法。

其实纵观整部《雍正王朝》,邬思道在几件事情的处理上,不仅没有产生“破坏力”,反而是间接的帮助了康熙。

第一件事情就是弘历在热河惊艳的表现。 在狩猎场上,众位蒙古王公一致认为应该将象征狩猎胜利者的金如意赏赐给八阿哥胤禩,让康熙一时间下不来台。而就在这个时候,弘历借由邬思道对其讲述的康熙皇帝的生平狩猎成果,对康熙进行了好一通夸赞的同时,也揭穿了胤禩假仁假义的本来面目,算是帮助康熙说了其想说却又不好说的话,即保全了康熙的颜面,又维护了其皇权威严,从而使得康熙对弘历时刮目相看。 而这一切幕后的策划和致使者不是雍正,而是邬思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件事情就是前文中说到的力荐雍正推举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

在邬思道看来,康熙内心中已经选定了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但依旧让众位皇子与百官进行推举,实际上其真正的目的恰恰是在考量雍正。一方面康熙希望籍此审视雍正是否能够以大局为重,摒弃党派的观念,昭显出人君的胸怀与气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雍正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全心全意的支持胤禵平叛,以保全国家的安全。 起初,雍正并没有理解康熙的真实想法,甚至还准备压上全府上下的身家性命来力保十三阿哥胤祥。而正是邬思道的一番劝谏,让雍正放弃了这一想法,进而全力支持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并且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支持,而雍正也从中不仅收获了康熙的信任与赞赏,同时也顺势将年羹尧安插在了西北,为登基之后西北局势的平稳过度奠定了基础,可谓是“一箭双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正是因为邬思道的存在,雍正才得以更好的提前洞悉康熙的想法,这不仅仅是帮助康熙做了部署与筹划,从而省去了康熙对其进行暗示与安排的环节,更是在帮助康熙以实现权力的顺利交接过渡。

所以,这样的计划与筹谋,尽管依旧是停留在“阴谋”的层面,但确是从侧面落实了康熙的想法,不仅没有起到负面的效果,反而实现了对于康熙的支持与帮扶,康熙必然也就能够容忍邬思道的存在。 而反观太子胤礽以及八阿哥胤禩等人,他们与自己的亲信幕僚所商议的,不是勾心斗角、排除异己,就是争权夺位、力主“夺嫡”,商议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挑战康熙内心的“底线”,进而触动了皇权统治的根基,自然不能为康熙所容纳。 这样一来,“九子夺嫡”最终的结果也就便可想而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邬思道作为弘历等人老师的身份是公开的,也是为众人所知的,可由于雍正对其极为刻意的隐藏与“保护”,使得其作为幕僚以及众多事件实际参与者与策划者的身份被很好的遮蔽了起来,尤其是对于“八爷党”的众位皇子,从其表现来看似乎完全“无视”了邬思道的存在。

而对于康熙而言,即便是他通过自己广布的耳目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得知了邬思道的真正价值与作用,可其看到的却是,雍正在邬思道的指导下,能够领悟康熙本身的想法,从而执行康熙的意愿,并且继续以“孤臣”的态度来应对朝臣与其他皇子,逐渐成为了康熙想要看到的接班人形象。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无论是从“九子夺嫡”的整个过程,还是雍正最终的成长结果来看,都是其想要看到的,这其中邬思道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与意义也自然会为康熙所接受,因而对于邬思道,康熙不会反感。至于雍正,康熙则更加不会另眼相看,甚至会对雍正的慧眼识人,在其内心中予以一定的认可和称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不祭孙嘉城,说“去的人太多了”,竟有三重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孙嘉诚被杀后,同僚们设灵堂祭奠,但张廷玉并未参加。雍正问起原因,张廷玉回答“去的人太多了”。从雍正当时的表情来看,他对张廷玉是赞许的。那句“去的人太多了”,到底有何寓意? 潜台词一: 孙嘉诚被杀,直接原因是触动了年羹尧的利益,根本原因还是得罪雍正。年羹尧西北大捷,回京大摆排场,搞得百官不悦,皇帝不

  • 雍正王朝:年羹尧千里突袭江夏镇,为何要屠杀全镇几千无辜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血屠江夏镇,雍正王朝年羹尧血洗江夏是哪一集,年羹尧屠杀江夏镇电影

    当时,年羹尧担任了四川提督,也就是四川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但是江夏镇在安徽南部,让四川的官员前往安徽办案。为了完成雍亲王的任务,年羹尧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年羹尧命令500名官兵用乔装打扮的方式,分散前进,在江夏镇附近集结。随后在任伯安等人观看演出的时候,年羹尧率领官兵突袭了江夏镇,解决了护院家丁的武

  • 雍正王朝:八爷党逼宫雍正时,三阿哥胤祉为何会彻底沦为局外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纵观整个事件,那些参与康熙朝时期“九子夺嫡”的众位康熙皇子中,雍正、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皆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共同经历了这场“逼宫”。而除去早先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终身的大阿哥胤褆、废太子胤礽,和被雍正发配去看守皇陵的十四阿哥胤禵,似乎

  • 雍正王朝:八爷党逼宫时,弘昼起了关键作用吗?为何上演活出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王朝弘昼八王逼宫的关键,八爷逼宫完整版视频,八爷逼宫

    如果真以为弘昼是真糊涂,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那是弘昼大智若愚的表现,他之所以办了几件看似“糊涂”的事,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争储之心,他只想做个闲散王爷,活出丧是做给父亲雍正和两个哥哥看的,所以,他才会对雍正说:“儿臣是百无一用之人。” 八阿哥胤禩联合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隆科多、几个关外旗主

  • 雍正王朝最可怜的女性:找了两个夫君,一个是亲叔叔,一个是亲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一生最爱的女人,雍正王朝最后陪在身边的女人,吕四娘三刺雍正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雍正王朝》是一部男人剧,女人的存在感较弱。但是依然有一个女性角色可以称之为半个女主角,那就是乔引娣。 在电视剧中,乔引娣是一个敢作敢为、可爱而又泼辣的女性角色,为尔虞我诈的剧情增添不少柔情和美丽。 《雍正王朝》中的乔引娣,是一双观察的眼睛 乔引娣是一个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死后与年世兰合葬,雍正死后为什么只和两个女人合葬,雍正死后跟谁合葬

    雍正死后为什么会和年世兰合葬到一块? 年世兰是谁?她年羹尧的妹妹,雍正的侧福晋,同样也是雍正最为得宠的一个老婆,而且是没有之一。 其实我们了解年世兰的形象,大多都是根据影视剧中了解的。在影视剧中年世兰可不是什么好人,性格上飞扬跋扈就不说了,心眼还比针尖都小,在后宫里宁愿得罪娘娘,也不能得罪年世兰,不

  • 雍正在位只有13年,为何会这么快离世?工作狂+吃错药=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在位13年为何突然暴毙,雍正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雍正在位13年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的确,雍正在位时间不算长,可不等于寿命就短。要知道,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即位的时候已经45岁了,在位十三年,也就是58岁。 这个寿命今天看来确实有点英年早逝的味道,但是放在古代,并不算短寿,尤其是在平均寿命惨不忍睹的皇帝中,这个岁数也算可以了。 就以清朝为例,没活到四十岁的皇帝就有顺治、咸丰、同治

  • 雍正因为谁写了本书?乾隆又为何一继位就迫不及待把这书给禁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对雍正继位的影响,雍正继位的真实历史,百家讲坛雍正继位真相

    历史上著名的曾静案 其实,这得从雍正为何要编写这么本书说起。这就得说到一个人——曾静。这个曾静本是个秀才,按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追求他的功名,可没成想,这哥们生性有点不安分,在看了前朝文人吕留良写的几篇文章后,就滋生了“反清复明”的念头。 还别说,他还真行动了起来。说是雍正六年,即公元1782年,曾

  • 雍正发现自己的衣服掉色,瞬间大怒:传内务府,结果曹家遭殃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处理内务府,雍正愤怒内务府被掏空,雍正什么时候接管的内务府

    雍正之所以这样火大,是因为他的脖子被这件新做的石青缎团龙袍,染得一片漆黑,他穿了一天,竟全然不知。他倒是想看一看,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包天,敢在皇帝穿的衣服上动歪心思。于是,雍正喝令内务府,务必彻查此衣服布料的来源。 其实,真要查起来,也很简单。毕竟,布料在进宫、入库房前,都会有专人验收,并做记录。在这

  • 雍正即位后,为何宁愿善待废太子,也不愿放过老八胤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胤禩害过雍正吗,雍正与胤禩的关系,老八胤禩临死前给雍正的信

    不管胤禩是怎么死的,总之可以看出来,雍正对待兄弟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按理来说,胤礽曾深受康熙喜爱,又是康熙嫡子,还两度被立为皇太子,他对雍正的威胁是很大的。而胤禩生母出身不高,还被康熙斥责过:“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两者相比,似乎雍正更应该苛待胤礽才对,可为何他宁愿善待废太子,也不愿放过